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1

  【摘要】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产在对立统一的辫证关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又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当前,社会上存在两者相冲突的现象,这源于企业自身责任感缺失、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缺位、某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及环保政策设计存在漏洞等多重原因。从环保角度来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司法机关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积极推广排污交易权制度,开征环境税·

  【关键词】环境保护;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大批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污染事件频发,企业发展与周边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例如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制药总厂(简称哈药总厂)污染事件。据媒体报道,长期以来,哈药总厂超标排放污水和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经媒体曝光,该公司年销售额达so亿元,每年的广告投人达s亿元,但是其环保投人却不到2 00()万元,仅占广告投人的1/27。据专业人士介绍,如果哈药总厂按照环保标准治理污染,每年需投人10多亿元资金。 众所周知,药企向来是污染大户,不到2 000万元的治污费用与每年高达s亿元的广告费用相比,相差甚远。这一事件反映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即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如何处理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呢?

  1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1.1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Zo世纪so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对长期以来人类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的结果,它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即不仅要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而且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对不可再生资源要进行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要维护其原有的生态循环系统,做到不断增值,永续利用。

  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看,虽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息息相关,但是在日益强调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低碳经济时代,更应从环保的角度来考量,将环境保护能力看做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能力,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当前的发展,否则企业的发展将不会长久。

  1.2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关系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探讨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在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生态环境中源源不断地获取资源,并加工成产品出售,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受生产水平的制约,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再次返回自然环境,例如废水、废渣、废气等。企业获取资源和加工生产的过程直接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人为干预,影响了其自然循环系统,如果不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增加企业的发展成本,例如原有自然资源成本升高、污染治理成本增加等。但是,如果企业在发展中注重环保,维护环境健康,那么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企业发展了,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如果没有企业财力和技术上的支持,改善环境也会空有心而力不足。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企业发展是主导,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也是维护和改善环境的主要力量。环境的恶化来源于企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对于企业自身,乃至国家和社会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2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原因分析

  众多企业污染事件的出现,表明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冲突的现象。这些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至上,忽视了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注重环境保护就会损害发展,企业要发展必然会牺牲生态环境。这种思想之所以在企业中存在和流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企业无心关注环保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经济利润的同时,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将导致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漠不关心。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理应由政府来治理和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企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发展经济,环境保护与自身关系不大。这样的企业往往会通过不计污染后果来获取利益,甚至将违法排污作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利润的捷径。

  2.2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和管理缺位.导致企业环保无力

  企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除了与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有关外,还与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正是因为生产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才造成了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轨时期,很多企业还沿袭粗放的发展方式,对资源的使用浪费比较大,排放的废弃物也比较多,仄而造成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有的企业对污染治理不够重视,排污设备老化,未及时进行更新,设施也疏于维护,影响治污效果。有的企业管理松懈,在污染物的管理和生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导致污染事件频发,使整个环境受到影响。

  2.3政府监管“不作为”,漠视企业的污染行为

  当前,地方政府更关注当地的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对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重视不够。有些污染事件长期为当地居民所垢病,几乎每年都有人向相关部门投诉,但是鲜有受到严厉处理的。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当地政府不重视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过分关注企业对当地财政收人的贡献能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间接诱发了企业的为所欲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引进高污染、高消耗的项目,甚至为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当地而主动放宽环保政策。

  2.4排污收费标准低,企业违法成本过低

  企业对环保不热心还在于违法成本低,这源于政府的排污收费标准过低。排污收费是指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返还给被征收单位,用于改进排污设备。目前,我国排污收费标准过低,表现在收费数额大幅度低于治理成本。我国排污费仅占产品成本的1%0一6%0,而建设排污设施和日常运行成本则高达10%。正因如此,许多企业宁愿缴纳罚款,也不愿意花大笔的钱去治理污染。

  2.5环保政策设计存在漏洞,弱化了税收在环保中的作用

  环保政策设计不尽合理及政策的不健全,使企业在自然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方面受到的制约有限。这主要体现在资源税率过低、征收范围过窄、环境税种缺位等。

  在资源税方面,我国从1984年开始征收资源税,虽然几经调整,但还是不尽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税率低征收范围过窄等问题。20xx年6月1日,国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试点资源税改革,其中涉及原油和天然气两大资源,二者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税率均为5%,虽然较从量计征时的折算税率有所上升,但与国际上很多国家超过10%,甚至高达50%的税率相比仍属较低水平。从征收范围上看,我国仅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7种产品进行征税,而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早已将土地、森林、草原、滩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也列人资源税征收范围。

  从环境税种的缺位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环境税种。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已经对各种污染开始征税,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只存在与环保有关的税种,即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等。环境保护税缺位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弱化了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3环保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休戚相关,企业不应将自己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 而应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考虑,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的能力视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基业常青。

  从环保角度来看,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司法机关也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积极引进排污交易权制度,开征环境税。

  3.1企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企业应把自身视为社会整体系统中的“社会法人”,而不仅是经济法人,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企业应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发展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做好了环境保护,企业才会获得长久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对全世界众多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后指出,如果企业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消费者和社会性的长期利益,不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将被淘汰。为此,企业应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要从实行绿色管理开始。所谓绿色管理,是指企业将环境保护纳人企业管理和考核体系中,作为企业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考评标准,视环境保护能力为企业的一种潜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并落实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与处理的具体措施。例如,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适度增加环保投资,鼓励技术创新,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家环保要求,坚持管理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等多种形式。

  此外,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环保产业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生产与经营环保设备,如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等;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如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服务。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测算,多回收利用It再生资源,相当于减少4t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目前,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已基本成熟,而我国的环保产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3.2企业要践行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公益事业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从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看,凡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在社会上都拥有比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其发展前景也被广泛看好。

  福特汽车董事长威廉·福特认为,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环境问题的企业往往更为成功。企业在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应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如资助贫困儿童、赞助慈善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向灾区捐款捐物及倡导志愿者活动等。在参与公益事业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家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如由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已有40位亿万富翁或家庭承诺,将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近年来,我国也有企业家投身公益事业,但为数不多,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企业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还不够。

  3.3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大监控力度

  许多污染事件表明,污染问题的扩大与政府管理缺位有直接关系。为了促使企业自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政府的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和推动作用。政府要改变“经济GDP至上”的传统观念,倡导新型的绿色GDP发展理念,在注重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工作,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保持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作为经济的宏观管理者,政府要引导企业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加大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并严厉查处污染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该整顿的停产整顿,该取缔的取缔,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执行,绝不姑息。政府不能为了增加财政收人而做地方污染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查处和处罚力度,使企业的环境污染外部性行为内部化,迫使企业主动去维护和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3.4吸收国外先进环保经验,推广排污交易权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例如在西方流行的排污交易权制度。排污交易权制度是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环保目标,实现污染控制支出的最优水平,采取发放许可证并允许许可证在排污企业间交易的办法。

  它根据“污染者付费”或“谁受益,谁付费”原则,合理划分各环境主体的责任。政府在确定的排污控制总量内,向各个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并允许这种许可证在市场上交易。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总排污量在控制范围内,另一方面,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交易可实现总排污量在企业间的最优分配。

  目前,排污交易权制度在我国部分城市开始试行,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存在较多问题,如相关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考量标准不具体。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美、德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成熟,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对排污权交易的规范管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在全国各地推行。

  3.5适时开征环境税,改进税收政策

  环境保护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先提出,目前已被欧美大多数国家采用,对污水、废气、噪音和废弃物等突出的“显性污染”进行强制征税。开征环境保护税可以将现行征收的各种排污费、超标排污费等环境污染收费规范为环境保护税,课以较重的税率,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污染物征税,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税,应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根据国际通行的“谁污染,谁缴税”原则,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在环境保护税的税率设计上,主要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差别税率、从量课征的征收方式。

  同时,政府应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扩大征税范围,使企业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资源税成本所占比重,减少甚至避免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煤炭等高利润资源和稀有资源应大幅提高征税,限制资源的无度开采。

  3.6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主动服务企业发展

  服务企业发展是司法机关开展工作的大方向,但受传统业务范围的限制,司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局限于对涉企刑事案件的侦破,几乎不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的障碍。司法机关应拓宽服务企业的方式和渠道,全面服务企业发展。面对当前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出现的矛盾,司法机关应创新工作方式,致力于化解这一矛盾。首先,加强对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宣传。

  不仅要在企业中普及环保知识,更要普及违反环境法的后果,如违法会受到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以及对企业发展的诸多不利影响。其次,查处企业污染案件不手软、不姑息。司法机关查办案件应立足于公平、正义。环境污染案件多数涉及公共利益,危及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不能因为企业创造了税收,增加了财政收人而对其“另眼相看”,不追究、不处罚。最后,司法机关要加强环境保护司法研究,积极推进环保立法工作,进一步降低环保维权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同时司法机关也应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使环境保护案件办理做到侦得破、诉得出、判得下。

  参考文伙

  [1]吉丽.企业环境保护与企业环境成本分析[J].西部财会,20xx(1).

  [2]基于循环经济背景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3]张鹏.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D]:[硕士论文].北京:时外经济贾易大学,20xx.

  [4]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2

  论文摘要: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核心知识技术能力、协调整合能力、生产运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它表现在财务上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创造价值能力、成长能力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终将体现在企业财务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只有企业财务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企业应在明确财务能力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论文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能力,培育途径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志

  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核心知识技术能力、协调整合能力、生产运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它表现在财务上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创造价值能力、成长能力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终将体现在企业财务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只有企业财务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企业应增加销售收入,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进而在长期内达到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和特征

  (一)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

  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财务能力,企业的财务能力的好坏与优劣程度倍受社会有关各方的关注。企业财务能力从属于企业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企业财务能力,宋献中、罗宏认为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财务运行效率的体现。朱开悉认为企业财务能力包括企业财务活动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包括企业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包括财务决策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其核心是可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反映在财务表现能力上。

  笔者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在长期的艰难的成长历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能够迅速适应和利用变化的财务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综合能力。企业财务能力包括财务战略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财务创新能力、财务预警能力、财务协调能力、财务监控能力、财务制度设计能力和财务团队综合素质等。

  (二)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

  1.资源性特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资金、人力资本、原材料、技术和技能、营销等。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在长期的艰难的成长历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财务综合能力,它体现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财务资源。因为它具有历史依存性,是企业积累性学习和总结的成果,是企业的“管理遗产”,所以,这一资源具有非交易性、无形性、非替代性和专用性的特点。

  2.价值性特征。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特点。财务能力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它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企业财务能力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优劣程度。财务能力的宗旨是为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服务的。因此,研究财务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善企业可持续发展态势。价值性是企业财务能力与其他企业能力相比较所显现的主要特征之一。

  3.柔性特征。柔性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属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安索夫首先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柔性的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在现有财务能力水平基础上,在变化的环境下整合旧资源、发现新资源并有效组织财务资源应对突发事件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能力。它是为了在动态的管理环境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并应对财务危机等而提出的。柔性的财务能力包括排解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排解能力是指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排除危机和调解矛盾,以减少因环境变化而对系统影响的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随环境变化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使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能力。这三种能力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体现在财务管理中的协调沟通、财务控制、信息处理、持续改进、学习创新、财务预警及应变能力等方面,它们的综合作用反映了企业财务能力的柔性程度,表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环境变化的水平。柔性的财务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管理能力保证,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综合性特征。企业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能力系统,它主要由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供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构成。在这个企业能力系统中,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的财务综合体现。因此,通过对企业财务能力的综合分析可以反映企业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情况。

  5.系统性特征。企业能力作为一种系统能力,必然由各种子能力系统组成,分别是:企业文化子系统、管理创新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企业家能力子系统、产品开拓子系统等。由此可见,财务能力仅仅是作为企业能力中的管理创新子系统中的分支存在的,财务能力属企业能力的财务范畴。企业财务能力主要由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等构成。一方面,企业能力决定企业财务能力,企业财务能力又反作用于企业能力;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活动能力决定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活动能力。

  6.不可交易性特征。财务能力是隐身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独自的技能或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财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到财务资源所属的财务主体,再到财务能力形成、积累和组合的过程上看,财务能力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管理体制、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等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由于企业不同的理财环境和管理条件,企业财务能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与企业的特殊组成和特殊经历紧密相连。因此,财务能力与企业相伴而生,它虽然可为人们感受到,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培育,但却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财务能力具有不可交易性,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和有偿取得。

  7.动态性特征。企业财务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继承性,又有突破性,创新是其本质体现,企业现在的财务能力是企业过去创新的结果。企业总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的战略会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为一种动态性。财务能力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其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也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优化财务资源与提高财务能力有机结合的过程。财务能力的提升表现为财务效率提高,企业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关系得到良性发展,财务风险降低等。财务能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管理模式、财务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它会随着其相关变量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所以,不同时间、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内外环境、不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财务能力。

  三、企业财务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财务资源因素

  财务资源是企业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与企业获取财务收益相关的各类资源,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资本以及企业在筹集和使用资本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是属于硬财务资源;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以智力为基础的、无形的、具有潜在收益性的知识资源,包括企业财务战略、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理财文化等是属于软财务资源,这些资源是转化为财务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企业要能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一定市场环境下得到财务资源的支持,如果企业财务资源可获得性较差或者由于企业的过度经营而将财务资源消耗殆尽,则企业将不再具有获取财务收益的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基础。

  (二)财务战略因素

  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定义,企业战略就是企业为赢得竞争优势而设立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措施。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总体战略和取得竞争优势,根据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有关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应变性的、方向性的和动态性的财务决策与措施。它是以理财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为逻辑起点,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来规划战略性财务活动,是企业战略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属于企业核心的职能战略之一,服从并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努力构建自己的财务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在这种努力中,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研究,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战略不仅是行之有效的,而且越来越成为企业创立竞争优势的主导力量。增强财务能力的财务战略主要包括:差异化财务战略,不同的成功企业在可控的财务资源方面存在差异性,正是这种基于财务资源的天赋、财务管理水平的差异,使不同企业财务能力的差异性得到体现。财务战略对企业财务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增强企业财务能力的基础,财务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企业财务能力的最大化。财务战略是影响企业财务能力持续增强的最重要因素。

  (三)财务整合因素

  财务整合即财务资源整合,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的整合、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整合、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内部控制的整合等,目的是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实施统一管理和监控。企业财务整合的目标是通过实施统一管理和监控,达到提升企业财务能力和强化竞争优势,以创造更多的新增价值。在财务整合过程中,企业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为主要内容,通过财务整合力求使并购后的公司在经营活动上统一管理,在投资和融资活动上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并购的整合和协同效应。财务整合是企业扩张的需要,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的保证,是并购方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控制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并购方对被并购方财务管理不善,成本费用过高,资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诊断提高的过程。有效地财务整合是企业扩张后财务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保证。执行力是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没有了执行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威胁。财务执行力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各种资源和机制,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综合能力。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不仅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人才系统、企业文化等财务执行的环境要素,还包括共识度、协同度、领导力和控制力等财务执行的能力要素。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影响企业财务执行力的各种要素也在相应变化。企业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和人才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改良企业文化、提升执行过程中的协同和控制能力,保证企业的财务执行能力与企业发展进度相适应,以提升企业财务能力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财务创新力因素

  持续不断的财务创新是对企业原有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和治理模式进行的不断改进。财务创新通过新的财务元素为企业注入新的财务活力,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方面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认识、新观点、新理论、新体系等,手段方面的新方法、新程序、新公式、新操作过程、新操作手段、新建议、新措施等,体制方面的新规范、新制度、新模式、新管理等。持续不断的财务创新促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上台阶,是企业财务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不竭动力源泉和有效支撑。

  四、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培育的途径

  (一)实施战略财务管理,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战略财务管理就是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与发展,是战略和财务之间的有机结合。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决策者根据企业制定的整体战略目标,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用以指导企业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财务战略,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财务战略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与评价的动态管理过程。战略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不能只从单纯的财务理念出发进行理财,追求财务自身的最优化,而必须具备战略思想,从战略的全局来考虑和设计企业的财务行为,企业的财务行为不但要满足企业当前的生存需要,更要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有效的战略财务管理理念和措施,它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战略财务管理是着眼于未来,依据公司现实情况、立足长远的需要对公司财务活动做出的判断,科学的财务战略能够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实施财务资源配置,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财务资源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基础性资源。伴随着社会对资源认识的加深,财务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财务资源配置是指资本在不同形成方式上的组合和在不同经济用途之间的分配。企业资源配置行为就是通过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取得尽量大的增量资源。换言之,是一种追求资本增值的行为。财务资源配置涉及到财务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融资中的资源配置,表现为资本在不同时期之间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安排,从而形成了融资的核心问题--融资结构的合理安排,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安排、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安排;二是投资中的资源配置,表现为资本的合理分配,从而形成了投资的核心问题--资源流向和流量的调整。可见,财务资源配置是针对资本而言的,它不是单纯资本量的问题,而是资本内在结构的组合和安排问题。财务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要求人们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其目标是:优化融资、投资结构,提高稀缺资源产出率--资本收益率,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由于财务资源是一个动态体系,因此,财务资源要素及其结构与各因素权重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不相同,企业要配置好财务资源,在考虑要素稀缺及效率优先的情况下,所作的配置决策也会不同,财务资源配置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作为财务人员和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来说,空间也很大。企业只有实施有效地财务资源配置措施,才能达到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目的。

  (三)实施财务预警,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就是旨在监测预报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通过设置财务指标体系,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建立的财务分析系统。市场的瞬变性与不可准确预见性,加之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影响,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应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讯号,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财务管理,确保企业财务安全,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四)实施足够现金流,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过程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企业经营质地是否良好。企业发展最为本质的一条铁律:增加企业价值、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获取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有着选择各种财务政策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的驾御财务风险,能够更好的控制财务政策不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未来现金流量充足的企业不必担心债务过度造成的持续发展能力的伤害,而未来盈利前景暗淡的企业过分的依赖债务融资只能陷入破产的泥潭。从一定程度上,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公司宣布破产之前,连续多年净利润为正数,而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是在破产之前的几年就已经开始恶化,这样情况并不少见。现金的循环运动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前提和资本增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在对长寿企业的研究中发现,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有三个:一是拥有必要的现金存量,为企业的经营、投资和其他活动提供必要支持;二是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资金可以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顺畅流转,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三是现金净流量为正数,从而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因此,实施足够现金流的财务战略,是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的必要条件。

  (五)实施财务信息化,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财务信息化是指财务人员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流程重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组织模式,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开发企业财务信息资源,提高财务活动效率,来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防范财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突出表现在以技术为手段来改进财务治理水平、理顺其业务流程、加强对价值流的监控。因此,企业应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积极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六)实施财务创新,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财务创新既是一种管理创新,也是一种制度创新。从管理创新的角度看,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财务创新重新组合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要素,并创造出一种更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资源整合管理模式,从而重构和建立自身的财务能力。有效的财务创新能够在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快速有效地整合财务资源,适时调整投融资方案和营运资本管理方式等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的财务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核心和主导性创新。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财务创新集中体现为财务治理和财务控制的创新。通过财务创新,企业可以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同时在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财务创新应当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而且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动力和源泉。

  (七)实施优化筹资,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企业的筹资政策应根据内外财务管理环境的状况和走势,对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力求不断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益。

  企业应维持一个保守的财务比率,以保持企业持续进入资本市场充足的借贷能力;制定一个适当的、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公司持续增长的股利支付率;对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首选举债,迫不得已时再发行股票。这一融资政策,既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又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企业应致力于优序融资政策,使企业财务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八)实施择优投资,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择优投资是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能否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企业应当按照总体战略来安排长期投资,从全局角度优化资源配置,要科学研究和应用规模经济原理,综合运用最佳生产曲线、成本函数等现代经济理论模型,探索最佳的投资规模,获取最优的投资效益。

  企业应科学运用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进行投资策略的制定。就是将与投资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优势与劣势分析(SW)和机会与威胁分析(OT),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投资决策结论。

  企业应科学运用波士顿矩阵法进行投资策略的制定。波士顿矩阵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个公司的投资业务组合是否合理。该方法将一个公司的业务分成四种类型:问题、明星、现金牛和瘦狗。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现金牛业务,说明它当前的发展缺乏现金来源;如果没有明星业务,说明在未来的发展中缺乏希望。一个公司的业务投资组合必须是合理的,否则必须加以调整。波士顿矩阵法的应用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战略决策能力,帮助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看问题,更深刻地理解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联系,加强了业务单位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之间的沟通,及时调整公司的业务投资组合。收缩或放弃不良投资项目,集中资金投向发展前景看好的投资项目。

  企业应建立项目论证制度,控制投资风险。投资项目提出以后,深入市场调查,要对投资项目的环境适应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科学的论证。环境分析主要是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经济合理性分析是指从量化与非量化双方面对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持久性增长能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有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而理性的论证,防止过分理想化与盲目性,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以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九)实施成本领先,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迈克尔.波特认为成本领先是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基础。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使企业的总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达到全行业最低,以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实质是通过降低成本,让顾客受益,企业赢得市场。相同功能的产品,如果企业有竞争者,只要其成本低于竞争者,企业就拥有了成本优势,并且当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造成很大的威慑,使其放弃进入这一市场的企图。企业如果能够成功的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行业中现有的竞争对手而言,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就可以做到“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自保”。价格竞争对于任何一个竞争性市场而言都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许多行业的最终竞争格局还没有形成,仍然处于“洗牌”期,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风险,价格竞争还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价格竞争中竞争的其实不是“价格”,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本身能够控制的只是成本,因此,价格的竞争实质上是成本的竞争,“价格战”实质上是“成本战”。在面对价格战时,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当竞争对手采用进攻型的价格策略时,企业由于成本低,边际利润高,可以进行价格跟进;当竞争对手采用防御策略时,企业可以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边际利润,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谋求自身的长期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发起价格战,向对手较为成功的其它战略(如差异化战略)发起攻击,向对手实施有效的打击。因此,企业有了低成本优势,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力就有了保证。

  (本文是“市级社科重点研究课题”内容)

  参考文献

  1 宋献中,罗宏. 核心能力、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创造[C].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财务学科建设暨理论研究会论文集, 20xx.

  2 朱开悉.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 20xx (2)

  3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5 杰拉尔德 阿什温保罗 桑迪海 弗里德.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xx.

  6 波特.竞争战略[M].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7.

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3

  摘要:在阐述企业“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论证了企业“生态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选择,提出促进企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提高企业职工的生态素质,实行清洁生产和推进企业环境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化;企业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济行为与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企业存在于社会和自然界两大环境之中,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注意到社会与企业的关系,而忽视了自然界与企业的关系。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只重视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生态素质的提高,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城乡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威胁。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自身的“生态化”建设,实行“绿色生产”或“无污染生产”,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企业“生态化”的必然性

  企业是一个由人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企业又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企业的“生态化”是指把生态学原则运用并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PreductLife汤cle),包括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废物的回收、再利用等,用人与自然协调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最优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通过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达到工业产品生产的清洁化和产品的清洁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取决于系统的内在构成、管理和机制,也离不开外在的环境,如企业生产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环境影响等。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对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并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许多有远见的企业“生态化”建设已经起步,有的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200多家企业的近400多种产品已经取得生态标志的使用权。

  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对内受眼前利益驱使,拼设备,拼资源,对不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的现象熟视无睹,对外不顾环境污染,超标排放“三废”,尤其是乡镇企业治污水平低,污染排放量大。一个小造纸厂或小化工厂,就可以污染一条河流,危害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在引进新的项目和设备时,有的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使得发达国家“夕阳工业”中污染密集型工业(PoUutionIntensiveIndustries)或对环境破坏较大的生产工艺转移到中国。污染和破坏环境,不仅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影响其它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也反过来危害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19%年全国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6.5万家,仅淮河两岸就有近千家。

  保护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要使企业生产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一手抓“产业化”,一手抓“生态化”,保护环境,培养生态意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内外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I劝14000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建立,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其纳人到生产体系中。欧共体规定从1993年起皮革、皮件禁用PCP化学物,浙江出口到法国的皮鞋因为PCP超标而被退回,德国对6种染料生产的产品禁止进口。企业只有将自己的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的责任结合在一起,选择“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讲,企业“生态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生态化”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效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优雅的环境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心情舒畅,增加兴奋感和和谐感,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操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清洁度和质量。

  (2)企业“生态化”能促进企业推行“绿色管理”,开拓和发展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未来的社会是环保的社会,各国企业家普遍认识到未来企业间的竟争不仅是产品质量、服务和促销手段的竞争,也将是环保的竞争。21世纪,环境标志(Envi~ntall刁bel)将成为企业必备的“通行证”。如今有远见的企业都在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竞相采取“绿色标志”、“绿色广告”。例如,美国的杜邦公司率先推行“绿色管理”,自90年代起在全球首先回收氟里昂,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并计划在30年内最终停止排放废弃物。日本东芝、尼桑等公司也共同出资建立2500万美元的环保基金,资助世界各地的环保工程,以树立他们“绿色企业”的美好形象。青岛海尔冰箱能跻身国际市场,获得较好的口碑,并获得德国环境标志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节能且无害于大气臭氧层。

  (3)企业“生态化”强调系统内部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可使企业节省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据估计,国民经济周转中,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仅占原材料用量的20%一30%,70%一80%的资源最终成为进入环境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说,工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是资源的浪费〔5〕。企业“生态化”将有助于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使已有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使企业由外延型增长转变为内涵型增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促进企业“生态化”的对策

  (1)引入“文化力”机制,发挥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合力”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和行为方式的辩证统一,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它强调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被国外誉为“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而以生态意识为中心的生态文化,是由对环境引起的现代优患意识积极反思的结果,它是以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来审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科学的态度来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协调有序,集中体现了生态精神。这两种文化虽然在学科类别、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等方面有所区别,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具有一般文化的共同属性;本质上都是一种整体观;都以一种文化为引导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深层次上都是一种观念文化、心理文化,是群体意识体系。这些共同点是两种文化融合的基础。要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将生态文化融人进去,使两者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植于企业的发展决策与文化理念中,创新与再造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促进对企业的“生态化”。

  (2)着力培养生态意识,提高职工的生态素质。生态意识是人类意识自身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把生态意识培养成企业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在当今中国强调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时,生态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企业职工生态意识十分薄弱的现状,必须切实加强环境意识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的环境忧患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转变“两种方式”,发展清洁技术。一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局面,必须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化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和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另一种是转变环境污染的治理方式,逐步由“末段治理”转变为源头和生产全

  过程的控制。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就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同时减少了末端治理的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这既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与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将废物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4)严格企业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善和管理不严造成的,因此,企业“生态化”必须从加强环境管理做起,实行环境管理责任制,通过环境规划、计划、设备管理、工艺改革、规章制度等手段,不断调整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解决企业活动的每一个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资源、能源的浪费现象,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中国企业的环境污染有三分之一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加强环境管理,就可以得到解决[2]。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经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不可能投人大批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的情况下,就更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此外,必须加强环保执法工作,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积极探索“谁污染谁付费”的新策略,实行成本内在化(肠stIntemalization),将环境治理费用计人企业的生产成本,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污染监测网络系统,加强对企业的排污检查督促。

  3结语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向企业家们提出了挑战,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人们日益提高的环境意识,即将消耗殆尽的资源,已不允许企业再按传统的生产方式去经营和运作。环境的挑战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个全球性的绿色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企业家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企业“生态化”建设,树立绿色经营思想,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通用9篇)

标签:MBA论文 时间:2022-08-23
【yjbys.com - MBA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篇1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其追求的目标。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企业的危机来自于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变化成为了日常行为,而且变化毫无规律、难以预测,正如管理大师所言:“21世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市场的全球化,以及资本经营的出现打破了行业限制,使得竞争对手的范围扩大了,国际化竞争的市场移到了家门口,竞争的程度更加剧烈,价格降低,支出增加,效益下降。同时,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科学、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前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都变为可能。

  面对着环境的种种变化,如果还停留在原来成功的经验基础上,不能有效地解决伴随企业成长出现的问题,因循守旧,观念滞后,人才短缺,体制僵化,基础管理涣散,势必使企业从成功走向衰败。要切记,企业今天的辉煌不等于明天也成功。

  以上所述的问题是一个企业成长到一定时期必然会遇到的正常现象,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讨课题。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探讨论文

标签:财务税收 时间:2020-12-02
【yjbys.com - 财务税收】

  论文摘要: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核心知识技术能力、协调整合能力、生产运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它表现在财务上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创造价值能力、成长能力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终将体现在企业财务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只有企业财务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企业应在明确财务能力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论文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能力,培育途径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志

  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核心知识技术能力、协调整合能力、生产运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它表现在财务上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创造价值能力、成长能力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最终将体现在企业财务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只有企业财务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企业应增加销售收入,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进而在长期内达到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和特征

  (一)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

  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财务能力,企业的财务能力的好坏与优劣程度倍受社会有关各方的关注。企业财务能力从属于企业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企业财务能力,宋献中、罗宏认为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财务运行效率的体现。朱开悉认为企业财务能力包括企业财务活动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包括企业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包括财务决策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其核心是可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反映在财务表现能力上。

浅谈基于可持续发展型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标签:培训发展 时间:2020-09-14
【yjbys.com - 培训发展】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 职工培训

  论文摘要:为改善电力企业职工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不足,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活动,以促使电力企业员工潜力的发掘和利用,文章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创建出可持续发展型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并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各个环节的的方法和技巧。以培养出复合型、高精尖型电力企业人才。

  纵观电力企业职工发展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模不足,实用人才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发展需求。二是整体质量不高,在电力技术高速更新情况下,电力企业员工的质量依旧不能同步。三是培养速度较慢,由于电力企业长时间注重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人才的培养,导致电力企业职工人才培养耗时长、效率低。

  文章立足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员工素质与能力水平、着力于培训职能长期强化和提高的新模式,形成符合电力企业发展实际的独特可持续发展员工培训模式。在此文章对可持续发展型员工培训模式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1 评价培训需求

  电力企业培训实践中,评价培训需求由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需求分析二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1.1 培训需求调查

  在电力企业内部全面、客观、公正地收信培训需求信息。充分考虑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调查主题三个方面因素。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企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标签:金融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30
【yjbys.com - 金融毕业论文】

如果我们评选近3年来使用率最高的10个管理术语,“核心能力”无疑榜上有名,得到了业界、学术界人士的广泛响应,关于核心能力的著述也层出不穷。但是更多的是从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培育等方面来研究,而没有从保持、提高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没有从进一步让企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核心能力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而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企业战略重心转移、寻求不断发展的战略手段。那么,不断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现今乃至未来追求的战略核心和制胜之本。[1]怎样使企业核心能力在竞争激烈地市场上进行保持、增值及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五方面来不断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能力。 

一、打造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企业的所有动力及疑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而是企业文化。综观世界500强,那一家企业没有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如微软、惠普、IBM、GE等公司的成功都是源自其企业文化。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能力。企业要不断成长为世界级大企业,拥有自身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2]因为企业文化孕育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而且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核心能力的成长。通过企业文化提高团队精神,鼓励企业创新,进而构筑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塑造的核心是如何提出和统一价值观,如何规划企业的愿景,以及经历的过程以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育:1、明确公司使命和愿景,建立共同价值观,并让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理解和接受;2、对企业精神正确的把握和传播,发挥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重要作用;3、建立规范化的行为准则;4、创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视觉识别形象。 
总之,良好的、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能力成长和发展的基石。[3]每个企业都必须建立鼓励创新、卓越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核心能力与时俱进,是企业永保竞争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不断发展。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增强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可持续性的核心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而作为知识、能力和资源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和核心。因此,核心能力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差异化、品牌、技术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竞争对手很难将其竞争优势进行模仿和复制。[3]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包含于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过程之中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持续快速的成长,最佳的策略就是:1、构筑自身的人力资源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职能与能力;2、人力资源管理以企业战略管理为指导;3、人性化的选拔任用人才;4、有效的培训机制,帮助人力资源不断的保值、增值,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企业长治久安、保持持续的创新和竞争活力的战略工作来抓;5、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并与合理的薪酬管理模式想结合;6、以及员工发展计划和内部升迁降级制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所以说,企业必须运用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并利用多元化和具有灵活性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员工将其知识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和进步,并最终使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
三、建立企业学习力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在新的竞争时代,光靠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规模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学习的能力才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学习、用心学习,企业才能适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么什么是学习力呢?
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企业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力,才能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才能获得惟一持久的竞争力。因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2]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企业必将是那些能够想方设法使组织内所有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因为学习是提高核心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知识螺旋上升的惟一渠道;学习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学习有助于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作为公司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使组织学习成为现实?如何利用学习能力产生实际的、强有力的效果?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告诉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但我们知道,没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现成模式。我们必须牢记除非持续学习成为组织的一部分,否则它是无效的。在一个持续学习的企业中,我们有必要关注以下关键性因素:战略与愿景、决策行为、管理行为、组织氛围、组织结构。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具备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更因建立学习性组织,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4]。

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强企战略探讨论文

标签:人才战略 时间:2020-08-27
【yjbys.com - 人才战略】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的竞争压力,如何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实施人才强企,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本文对当前形势下石油企业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强企

  一、人才强企战略是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使人们对经济的发展从单纯的强调发展速度转变为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同。经济的发展要考虑到当前和未来的需要,而不是以牺牲未来的利益来换取短期的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单元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中人才质量的贡献更加明显。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的企业,往往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占据先机,获得优势。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核心。石油产业具有资源约束性、风险性、国际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战略性的技术经济特点。石油企业的发展需要高资金、高技术和高人力资源投入。面对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不断改进和应用高科技手段;协调石油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才能使石油企业既保持发展的速度又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地培养和发掘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特色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二、影响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障碍

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企业生态化初探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2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要:在阐述企业“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论证了企业“生态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选择,提出促进企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提高企业职工的生态素质,实行清洁生产和推进企业环境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化;企业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济行为与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企业存在于社会和自然界两大环境之中,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注意到社会与企业的关系,而忽视了自然界与企业的关系。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只重视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生态素质的提高,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城乡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威胁。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自身的“生态化”建设,实行“绿色生产”或“无污染生产”,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企业“生态化”的必然性

  企业是一个由人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企业又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企业的“生态化”是指把生态学原则运用并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PreductLife汤cle),包括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废物的回收、再利用等,用人与自然协调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最优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通过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达到工业产品生产的清洁化和产品的清洁化。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0-06-29
【yjbys.com - 文化艺术】

  摘要:企业文化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为其提供助推力和发展导向与精神动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则是企业文化的源头、依存和沃土,两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也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

  两淮置业根据行业的性质,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提炼出自己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这六个方面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和持续发展:知行合一,创造企业管理新境界;以人为本,激活企业活力;企业文化要注重个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跨越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文化不断完善。

  关键词: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创新 跨越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并且把这种精神观念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行为、物质设施和企业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

  《辞源》中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 各种事物有章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 “化”就是改变。企业文化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为其提供助推力和发展导向与精神动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则是企业文化的源头、依存和沃土,两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也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分析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的因素,突出企业的文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基于此认识,安徽两淮置业公司将打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