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

时间:2024-03-26 22:04:55 宜欢 清明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

  在许多人的心中,清明是惆怅和伤感的代名词,透着春天的阴冷和寂寞。但清明习俗中的不少活动,让这个节日既有祭扫亲人的伤心泪,也有踏青游玩的欢乐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

  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 1

  来源一: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 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 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 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 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 19 年后回到了晋国,重 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

  寒食节暨清明节的前一天,后来重耳做了国君, 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受封,带母亲隐居绵山去了。晋文公下令放火 烧山,想逼介子推带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上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来源二: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它也是我国节日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大多数都在4月5日,但如果遇到闰年就会在4月4日,今年就是这个情况。

  文化:

  对于清明节,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也同样情有独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可谓家喻户晓,小小诗中描绘出一幅充满淡淡哀愁的雨中春景,自然流畅,余味无穷。同样著名的还有唐代诗人韩罖的《寒食》,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既反映了春天风光,又讽刺了当时权贵的泛滥,赋上了不少政治色彩。一同回味这些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在浓浓春意中享受一道别有风味的文化大餐。

  提起清明,还不得不提一下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总计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吃青团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植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献中早有记载,清明本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周代就出现了“清明”这个词。到了汉代,《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静而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形成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规定清明在寒食节后两天,具体日子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唐宋时改为寒食节后一天,清明节因寒食节演变成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其由来则与绵山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有关。

  4、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6、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 2

  一、清明节的起源

  据传说,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贵霜的国王,他统治的国家非常富裕,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有一天贵霜国王去世了,国民都非常伤心。于是,他们决定每年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奠贵霜国王的灵魂,以表达他们对国王的思念之情。

  二、清明节的各种习俗

  1、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人们祭奠逝者的方式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墓地,给墓碑添花献香,焚香祭奠,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2、赏花祈福:清明节时,春天已经来临,各种花卉也已经绽放。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去赏花,同时祈求好运、幸福和顺利。

  3、贴门神、烧纸钱: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贴上门神,同时在祭祀逝者的时候,也会烧纸钱、纸马等物品,以供给逝者使用。

  4、吃清明粥:清明节时,人们通常会食用清明粥,这是一种传统的食品。清明粥通常由糯米、红枣、花生、桂圆等材料煮制而成,具有祭祀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身体健康。

  三、清明节的民俗传说和故事

  1、采桑女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名叫望夫山的山峰,山上有一个神仙洞,洞里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这位仙女叫做采桑女,她每天都会到山下的河边采桑叶采桑女每天都会用自己的红色丝线编织一件美丽的绸衫,绸衫上有很多漂亮的图案和花纹。她希望有一天能够穿上这件绸衫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可是,采桑女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真爱。

  有一年的清明节,采桑女又一次到河边采桑叶。这时,一位年轻的农夫路过这里,看到了采桑女,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走近前去,与采桑女相识相恋,成为了恋人。

  然而,这段爱情并不顺利。因为采桑女是仙女,而农夫却是凡人,他们的身份不同,注定了他们无法长久地在一起。最终,采桑女被迫离开了人间,返回神仙洞中,与农夫永别。

  2、张良投李敖的传说

  在中国历史上,张良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据传说,张良曾经在一次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位奇怪的老人,老人将自己的茶杯打破,并告诉张良,如果他想成为伟大的人物,就应该放弃杯子,而选择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不久之后,张良遇到了另外一位奇怪的老人,他就是著名的李敖。李敖告诉张良,他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并告诉他如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张良听取了李敖的建议,最终成为了汉朝的重要官员和军事将领。

  据传说,张良在清明节时会到李敖的坟墓前祭拜,以纪念这位先贤的教诲和帮助。

  3、范蠡的故事

  范蠡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贤士,他一生致力于帮助吴王夫差恢复国家的强盛。清明节期间,范蠡会到江边去祭拜逝去的爱妻和忠诚的部下,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据传说,范蠡祭拜逝者的方式非常特殊,他会在江边放置许多美味的食物和酒水,然后静静地坐在一旁,默默地思考和祭奠,直到日落之后才离开。

  4、河神的传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河神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在清明节期间,许多人会到河边去祭拜河神,希望能够获得河神的保佑和祝福。这些人会带着香烛和食物,将它们放在河边,然后默默地祈祷。

  据传说,清明节期间,河神会醒来,并走出河床,观察着人们的祭拜。如果人们的祭品够丰盛,河神会给予他们祝福和保佑,使他们在来年的生活中充满幸福和平安。但如果人们的祭品不够丰盛,河神会生气,给予他们惩罚,使他们在来年的生活中遭遇灾难和困难。

  5、龙舟竞渡的传说

  龙舟竞渡是中国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在清明节期间特别受欢迎。据传说,这项活动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叫屈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忠于国家,不满周朝的腐败和黑暗,因而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迫害。最终,屈原被迫流亡到了汨罗江畔,深感失落和绝望。

  为了安慰屈原的灵魂,当地的渔民们每年都会在他去世的日子划龙舟,在江面上竞渡。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纪念屈原,并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慰。

  从那时起,龙舟竞渡就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在清明节期间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发展。每年,人们都会在江边聚集,观看这场热闹而有趣的比赛,并庆祝清明节的到来。

  总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祭祀逝去的亲人和先辈,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思念之情。此外,人们还会参加各种传统活动,比如掃墓、踏青、放风筝、吃清明粥等,以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平台,人们可以在这个节日里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04-03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10-18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04-26

清明节习俗的来历和由来介绍12-30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2篇11-03

英语作文材料: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08-31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04-06

清明节的习俗04-04

清明节习俗04-06

立冬的习俗和由来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