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

时间:2024-04-01 12:25:15 嘉璇 清明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

  清明节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最早的清明节活动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距今已经有了2000年的历史了,清明节的很多习俗都是慢慢沉淀,慢慢发展才变成今天的这个样子的,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

  清明插柳,其来源民间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第二种说法是,柳枝有灵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避邪的作用,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第三种说法是,柳枝寄情。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清明节插柳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插柳在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关于清明节插柳,有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插柳是插在哪里呢?

  这个也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像东北、湖北、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方,一般都是把柳条插在墓地坟上。也就是在当天去扫墓的时候,都是要特意采摘一把柳条带去,扫墓的时候就要在墓地插柳。

  而且这个插柳也是有说法的,一来是寓意着对逝去亲人和祖先的怀念之情,因为柳和“留”是谐音,二来是柳树容易成活,年年扫墓年年插柳,柳树成荫了,这也昭示着后继有人,且人丁兴旺。

  而在江苏、浙江等地方,一般都是把柳条插在自家大门上,或者是屋檐下,窗台上等,还有些则会把柳条插在供奉佛像的神灵前面。

  这是因为不同地方插柳的寓意也不同,把柳条插在自家大门上,一般都是避瘟疫、祛不祥的含义,希望以此除疾病、求吉祥。

  这个就和端午节插艾草是一样的寓意,希望它能驱赶蚊虫、疾病等,图一个很好的寓意。

  由于清明节正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期,在有些地方则会在门前的晒场周围、自家农田的田埂旁边插柳树,因为农谚说“清明插绿柳,稻麦长过头”,即这些地方插柳,这样农作物就会迎来丰收,也表达了古人对丰收的美好期许。

  除了插柳以外,有些地方还盛行在清明节戴柳。在不少地方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手”等俗语,可见,人们认为清明戴柳可以青春常驻、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

  又将迎来一年清明节了,在你的家乡有清明节插柳戴柳的习俗吗?这个时候又是杨柳依依了,大家去扫墓的时候,不妨采摘一些柳条插在坟头上,或者是折一个柳圈戴在头上吧,感受下古人清明节的习俗。

  柳树的寓意和象征

  我们可以先来说一说柳树的象征,柳树的象征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呢便是象征着吉祥如意驱除恶鬼之意,在古代时期,家家户户都喜欢在门口种上柳树,一来是春天时柳树发出细芽随风飘曳很美观,使人看到就心情舒畅。

  还有便是柳树的象征好,吉祥如意,会为自己的家里带来福报,而且古代人大多崇尚风水,认为柳树会为自己驱散灾病。所以柳树在古代也是十分的常见。

  第二个象征的便是男女之情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诗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嘛,正是写到了一对互生爱慕的男女,相约在傍晚的柳树下互诉衷肠。又有这样一句诗写道“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柳树来代表自己对远方爱人的相思之情,由此也可见柳树在古代的确是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的。

  那么柳树又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呢?柳树也同样有着两点寓意,其一便是前程似锦了,柳树代表着事业顺利,步步高升之意,而且柳树多枝叶,也代表了人缘极期广人际关系好,因此事业上也会十分的顺利,也有祝福他人生活如意,事业上升之意。在古代时期,如果村子里有人要考科举,村民们也会纷纷的摘柳条送给他,也是希望他能成功考上的意思了。

  其二便是代表挽留之意了,这个柳树的“柳”字,与留在这里的“留”字同音,因此,柳树也代表了挽留挽回。如古代人的思想大多封建,一般对心上人即使有意也不敢说的太过明显,因此只能摘下柳条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更有甚至,成婚后丈夫远行妻子也不敢说太过肉麻的话,只能摘下一段柳枝送给丈夫,盼望丈夫早日归家。

  清明插柳条有什么讲究

  1、插柳条应在清明节当天或前后进行,时间最好在早上或黄昏进行。

  2、插柳条要选择柳树的新枝条,保持枝条完整、新鲜,不会很快折断或枯萎。

  3、插柳条时,应伴随其他仪式,如烧纸、拜祖、磕头等,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思念。

  清明门上插柳条插多久

  看地方的讲究。对于清明门口插柳条什么时候能拿下来当下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毕竟十里不同俗,各地的讲究都不相同。清明节是我们这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春节,清明当日,即使离家万里之遥,都要回家,渐渐的回家过清明已经成了我们这不成文的规定,回家只有两个目的,一为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二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乘着节气阖家团圆。

  清明门上插柳条一般过了清明就摘下来了,清明插柳,清明插柳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为驱魔辟邪,清明节当天会将柳枝插在门上,还会用柳枝编织成帽子戴在头上,以达到辟邪的作用,二为柳枝生命力顽强,插在坟头,为了让死去的先人像杨柳一样焕发生机、早日投胎。

  戴柳的风俗

  清明戴柳,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提到,清明时节"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

  清朝插柳戴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有所谓清明插柳"纪年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种习俗是宋代"寒食"冠礼的遗存。宋代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一定在"寒食"节,而不论生时年月,"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梦梁录》)戴柳即为成年标志。据此,后世便有"纪年华"之遗俗,并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鬓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在此,青青春柳,又有象征青春之义。时值春季妇女戴柳,则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

  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相关文章: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草11-16

清明节插柳的六大由来04-03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06-09

我国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07-02

清明节为什么要上坟?最新解答07-01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02-05

我为什么要辞职08-08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06-05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