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习俗

时间:2020-11-13 14:11:09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关于春分的习俗

  春分节气有什么习俗呢?春分习俗做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春分的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春分的习俗

  关于春分的习俗

  1、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2、犒劳耕牛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3、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4、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5、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6、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7、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8、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吃春菜的风俗习惯

  岭南风俗春分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民间传统春分节气吃春菜

  春菜,并不是中山的传统蔬菜,而是潮汕地区特产的品种,它介于菜心与芥菜之间,既有菜心的清甜之气,又有芥菜辛苦之味。前几年,只有本地的潮州菜馆专门从潮汕运来才有得吃。近年春菜颇受中山人欢迎,本地己有种植。

  春菜是潮汕人十分喜欢的、最常食用的蔬菜。据说在潮汕人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蔬菜里,除了空心菜之外,排名第二的,则非春菜莫属了。潮汕人对于春菜的吃法,除了春菜排骨煲或者春菜猪骨汤,另外的一种特色春菜烹调方法就是 “揭阳豆酱炒春菜”。揭阳豆酱与我们日常烹调用的豆酱不同,虽然制作方法相近,但颜色偏浅,而且发酵之后的粒粒黄豆很完整,所以揭阳豆酱炒春菜可以见到粒粒豆酱黄豆,炒出来的菜除了春菜酱香可口外,粒粒豆酱黄豆也很是咸香。潮汕人对春菜的喜爱,我们还可以从潮汕地区的大排档,到处都以“春菜排骨沙锅粥”当作其主打招徕,大大咧咧地写在了招牌之上,由此可见一斑。

  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但不唯春天独有。夏天的春菜更接近中山本地的芥菜仔,味道比春天的偏苦一点,而这样更适合人们夏天食用,清润可口,能清热降火、生津润燥,是夏日有特色的简易靓汤,且男女老少皆宜。相比之,初春的春菜,则更清甜爽脆。

  在珠三角,有“春分吃春菜”的说法。春分,众所周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从这天起。开始“昼夜平分”,之后日长夜短,到冬至日短夜长。春分之时,春雷始发,万物生长,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

  不过,中山传统的“吃春菜”,听老人家说,与潮汕特产的不同,是一种野苋菜,乡下人称之为“春碧蒿”,也有人称“马齿苋”。春分时节,在农田基边或荒郊野外,每每都能遇见,嫩绿的,细细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昔日每逢春分那天,老人家们都会去采摘春菜,采满一篮回家滚 “春菜汤”。有顺口溜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新春伊始,吃春菜象征着人们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无独有偶,北方也有吃春菜的习俗。近日翻阅闲书,知道春菜,在京津一带,“打春”(立春)的时候几乎一定是要吃的。不过京津地区的春菜不同南方,他们的春菜是莴苣属的一种蔬菜(通常人们说的莴苣是莴笋,与植物学上的分类莴苣属不同),菜叶是主要部分,茎则很短。莴苣有很多别称,比如,莴笋、春菜、生笋、千金菜、茎用莴苣、青笋、莴菜、香马笋,是莴苣的不同部位的俗称。

  春菜的风俗及作用

  春菜,在京津一带,“打春”(立春)的时候几乎一定要吃的。在食俗上,一定要吃拌黄豆芽,炒“掐菜”(天津把掐菜加少许韭菜同炒,叫炒“蓝白线儿”)。拌黄豆芽用芝麻酱、蒜水,原料和制作很简单,但人们吃得有滋有味。如果把这种菜放在碟子里,再加上几片酱牛肉或鸡片等瘦肉,就有个好听的名儿:春盘儿。为什么春菜要用黄豆芽、掐菜?因为春天来了,要尝尝新鲜蔬菜,但这时京津一带还没见青菜的毛儿(过去有“洞子货”,但只有长安贵人才吃得起,不像现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青黄不接,权宜之计,是用水发的粮食菜来代替,总之还是菜。

  春菜,从前正月初七(人日)就吃上了。一般人家是在“立春”开吃,按京津食俗说,吃到“二月二”,又是“烙饼炒鸡蛋”,炒掐菜,还有煎“焖子”(凉粉)。吃煎焖子,民俗中说象征煎龙鳞(或毒虫),因为毒虫开始蛰动矣!

  春菜这种菜,在京津普通人家一直要吃到小菠菜、水萝卜上市才把水发的粮食菜消除,因为这时候,真正的绿色食品上餐桌了,就是说:春天到了。

  莴笋味甘、性凉、苦,入肠、胃经;

  具有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清热利尿的功效;

  用于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等症。

【关于春分的习俗】相关文章:

关于春分的图片11-14

关于春分的谚语4篇12-22

关于春分的谚语(9篇)12-15

关于春分的谚语9篇12-15

有关于春分的谚语集锦12-13

关于春分的谚语集合9篇12-15

春分的谚语01-03

春分的图片11-14

春分的谚语集锦12-10

节气春分的谚语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