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舞在中国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1-04-18 15:42:45 钢管舞 我要投稿

钢管舞在中国的角色转变

  钢管舞

  英文叫法poledance,舞者利用钢管为道具,进行攀爬、旋转、倒立等动作。以往钢管舞多见于酒吧夜店,1990年代开始,钢管舞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流传开来。

  11月17日,结束了瑞士苏黎世钢管舞世锦赛后,中国首支“钢管舞国家队”回到了天津。

  比赛中,选手孟依繁、曹诺组合晋级女双决赛,男选手闫少轩杀入男单决赛,成绩排第八名,而在女单项目中,两名新人选手的成绩也有提升,宋瑶第17名,曹诺第19名。

  成绩得来不易,头衔仍饱受争议,这支队伍成立后的短短一周内,他们已接受了全国70余家媒体的采访。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听说竞技钢管舞,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舞者:把世俗观念中的娱乐带到世界舞台和聚光灯下,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现着身体的美与力量。

  钢管舞——这种过去与“情”、“色”联系在一起的舞蹈,能否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运动方式,仍然有待时间的证明。

  草根“国家队

  “国家队”的集训基地深藏于天津市电视塔旁的一栋商业楼内,这里是袁标及其合伙人投资的一家钢管舞培训机构。10月底,队员们在这里挥汗如雨地备战着。

  在50多平方米的屋子内,竖立着10根3.8米高的钢管,这正是国际比赛中所要求的钢管高度,屋子角落的黑色音箱放出震耳的歌曲,学员们的外套、毛巾、袜子等都被随意地摆在靠窗的柜子旁,这里看上去和任何健身中心并没有大的区别。

  10月下旬,作为获得世界钢管舞联合会(在其网站上,这家机构叫做WorldPoleDance及WorldPoleSportFitness)认可的中国赛事主办方,这家钢管舞培训机构对外公布了参加2012年世界钢管舞锦标赛(WorldPoleSportFitness-WorldChampionships2012)的队员名单,这份名单由三女一男及数名替补队员组成,女选手为孟依繁、宋瑶和曹诺,男选手叫闫少轩。

  在这次国际性的比赛上,他们将中国风和钢管舞结合在一起。闫少轩特意为比赛剃光了头发,这是为了配合比赛舞曲中糅合的“少林风”。剃发的当天,他便在微博上向他的“粉丝”展示了自己的新造型。

  这是第一次中国选手组团参加国际间的钢管舞比赛,而2011年,现今的队员孟依繁个人受邀参加了这项比赛,获得第24名的成绩,止步于半决赛,这是第一次有中国选手受邀参加这项比赛。

  当中国人组团参加国际比赛的消息传出后,媒体给这支队伍冠以“国家队”的说法,这条新闻立即在网上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热辣的英文歌曲在屋里响起,身材高挑的孟依繁在队员中间指导着他们完成杆上倒立、旋转等高难度动作。这些由她手把手教出来的高级班学员,到任何一家酒吧、健身房,都可以完成一套精彩的钢管舞表演。虽然比赛在即,身兼参赛者和教练两职的队员仍然要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到了晚上才是他们的训练时间。

  “授课是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不会因为比赛而停止。”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袁标说。在这支“国家队”里,袁标更像是一名领队和指导,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知道怎么与媒体打交道,这正是推广竞技钢管舞和他的队员的大好时机:他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但同时又严格把握好尺度,他的队员们总是化好了妆才接受媒体采访,媒体不能进入学员和教练的寝室,参赛队员也绝不在媒体面前表演将要参赛的连贯动作,哪怕一分钟也不行。

  “有了竞技的发展,才会有普及和主流化,如果钢管舞只是在酒吧里给人助兴,永远不会成为主流。就好比在刘翔之前,可能没有几个中国人关注110米栏,可是有了刘翔,全中国人都关心这个项目。”袁标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他2009年便从世界钢管舞联合会获得授权,作为该机构在中国的执行人,筹办中国钢管舞锦标赛。“可以说,我们就代表(世界钢管舞联合会)官方。”他补充道。

  袁标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操办了两届中国钢管舞锦标赛。这些比赛促成了如今的这支“国家队”,其队员全部来自于比赛的优胜者。

  作为对中国选手组队参加世界钢管舞锦标赛的回应,世界钢管舞联合会在其网站上放出了一段欢迎视频。在这段视频里,联合会主席说道:“特别欢迎中国选手的到来……我们很高兴见到越来越高水平的中国参赛者。”

  虽然是“国家队”,可仍然不同于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国家队,根本上来说,这支队伍仍然是草根的,完全属于民间自发的。

  “我们现在一切的发展都是靠自己,我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国家支持,就像其他的竞技体育一样。”袁标说,在他看来,获得主流文化和官方的身份认同,仍然是这一民间竞技运动未来的方向。

  为钢管舞“戒色”

  在获得中国钢管舞锦标赛的亚军之前,选手宋瑶一直对父母隐瞒自己在北京学习和演出钢管舞的事。

  直到因为获奖和各种走秀表演出了名,她觉得瞒不住了,也没有瞒的理由,在一档电视节目里,她在摄像机前对父母坦白,告诉他们其实女儿到了北京以后选择了钢管舞。“节目播出前,我特地给我爸打了电话,让他们记得晚上要看电视。”

  “我父母是从电视上知道我学钢管舞的,他们并没有反对,他们生活在农村,不了解钢管舞究竟是什么,也不会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开始就戴着有色眼镜来评价钢管舞。我一开始没有告诉他们,主要是不希望他们身边如果有人有偏见,闲言碎语影响他们的生活。”宋瑶回忆说。

  对于这些“国家队”的队员来说,即便已经成为国内顶尖的高手,却仍免不了面对人们的偏见和指责。

  “戒色”是袁标在向媒体解释他的工作时频频用到的词儿,作为“国家队”的领队和国内锦标赛的操办者,给钢管舞“戒色”和“正名”正是他最迫切的目标之一。

  按照袁标自己的说法,他曾经是一名律师和商人,34岁的他如今除了拥有一家钢管舞培训机构,还经营着一家小服装厂。2005年,他因为网上的一段钢管舞演出视频而被吸引,开始了钢管舞的研究并由此了解到竞技钢管舞。“你绝对不会想到色情。”袁标特意强调。

  “这是杂技的`衍生品。”袁标说。他甚至和孟依繁合著了一篇文章《钢管舞起源说》,从中国的杂技来考证钢管舞的源头,“爬竿是民间杂技传统节目……‘双爬竿’在国外被称为'poledancing',这是中国的竿舞蹈即钢管舞,pole是竿的意思,而中国近代对钢管舞的定义及叫法都以材质命名,而国外是以舞蹈形态命名,所以钢管舞英文叫做poledance。例如爬竿,英文名字pole-climbing,照此推理的话,我们应该叫钢管舞为‘竿舞’。”

  “在工业革命时代,中国的杂技传到国外,并由此影响了国外钢管舞的发展。”袁标说。

  当然,关于现代钢管舞的起源,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它受到12世纪古印度传统竿上运动“Mallakhamb”的启发和影响。到了1920年代,四处旅行的马戏团将这种运动和舞蹈结合起来,在帐篷里为人表演,然后,这种演出被介绍到酒吧,作为一种取悦客人的手段。到了1980年代,在北美的一些俱乐部里也开始表演钢管舞,钢管舞这才被打上了情色标志。

  还有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是,钢管舞最初只是19世纪末美国日夜不休的建筑工地里人们自娱自乐的活动,一些建筑工人围着钢管一边跳舞一边歌唱,后来才传到了酒吧,融入了更多舞蹈元素。

  这只是现代钢管舞的开端,实际上,在西方,1990年代开始,钢管舞便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流传开来。尽管在俱乐部它仍然是热门的演出,但人们早已经不戴有色眼镜来看它。在维基百科上,介绍钢管舞的第一句话便是:“这是一种表演形式,它结合了舞蹈和体操元素。”

  不过在中国,钢管舞的角色转变要晚得多。袁标回忆说,在酒吧和各种俱乐部里流行了近10年后,到2007年左右,钢管舞才逐渐作为一种健身方式被接受,中国的大城市里才逐渐兴起了以健身为目的的钢管舞培训机构。

  “为了这些比赛,我卖掉车和房,凑了100多万元。这些比赛是不赚钱的,没有企业愿意赞助,一些有意向的企业在谈过几轮之后也打退堂鼓,还是因为怕大家以有色眼光看待钢管舞,给企业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最让袁标想不通的一件事是,2012年锦标赛开赛前5天,位于天津的场地提供方突然告知要取消场地,因为有人投诉不能在体育馆进行这种带着“色情”意味的比赛。而正是为了摆脱偏见,大赛对参赛者的动作甚至服装都做出了相关规定,比如,要求选手服装搭配时尚、健康,禁止豹纹等带有挑逗性质的穿搭。“当时什么都准备好了,我们不得不临时花了大价钱租了别的场地。所以你看,很多人还是对钢管舞不了解。”

  “国家队”的队员们在公开的表演中,也总是小心翼翼不在编舞中加入带有挑逗性的动作。孟依繁编排了一组以钢管舞为基础的健身操,希望能改变人们的旧观念;他们的一些宣传照,总是加入被大众接受的积极的元素,比如宋瑶一组拿着足球的照片,她将这种广受喜爱的运动和钢管舞结合起来,以展示它健康向上的一面。

  “钢管舞既具备舞蹈成分,又有技术性在里面,而且还极具挑战性,性感只是它的外表,性感没有什么错,你可以把舞跳得性感,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做。”孟依繁说,“区别一个人是好人还是流氓,取决于行为和看法;区别钢管舞是否色情,也是如此,如果看者认为有‘色’,若不是舞者本身缘故,便是观看者心底有‘色’。”

【钢管舞在中国的角色转变】相关文章:

CFO在中国的角色11-04

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08-19

角色造型设计在动画中的应用09-10

企法顾问在公司扮演的角色11-11

高层在企业培训中的角色分析09-02

CFO在公司治理中应该扮演的角色10-06

游学在中国10-05

IBM在中国的发展10-07

CEO在管理企业中角色定位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