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1

  论文关键词:继承 和谐 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它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中国的书籍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文字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中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在经历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正在向传统回归,正因为把握了这种时代特征,才使得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更具迷人的魅力。发展自己独有的特色就须有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中国发展书籍设计更需认真学习和融合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体现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1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书籍设计

  任何一种文化或学科都是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如此。但是,现在我们对书籍设计的继承认识是非常不够的,导致目前书籍设计方向混乱不清的状况。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但很多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已经理不清设计的路子该怎么走了。一所谓新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在迷茫中,自觉不自觉地倒向了完全商品化的方向。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书籍设计丢掉了传承的观念,而去模仿一些流行的东西,看起来这很省力气,能够吃饱饭。但是,如果这种状况一旦成为一种普遍,并在设计界扎根的话,终究会被读者所抛弃。

  设计师们必须经过图形、色彩、文字等诸多设计元素的组合与编排来传达设计的某种意念,全方位的了解、学习、发展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继承,同时又必须掌握现代的审美趋向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实验性探索。书籍设计无疑需要带着民族文化的自尊,但也应该尊重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神,汲取各国之长,使图书版式设计保持创新的态势,走向现代的书籍艺术世界。我国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的《朱熹大字千字文》和《梅兰芳全传》;张守义先生的《春明外史》;王序先生的《意匠文字》;张志伟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等,像这些优秀的书籍设计经典之作,它们的创作根基就是来自传统,又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传统的而不是古板的,是时代的而不是浮华的。这样的作品是可以使读者读时悦目,品时赏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脊梁,将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2把握书箱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继承间的和谐统一

  艺术设计需要追求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创新离不开对国外先进设计思想的学习与借鉴。然而盲目的抄袭,只能是简单粗放的模仿和放弃自我,只有拥有自主、民族特点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获得成功和认可。现代艺术家马哈蒂尔曾在他的讲演中指出,亚洲人如果盲目地学习和模仿西方,就会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文化。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艺术设计的民族性才是一个国家设计文化的生存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古代艺术思想、美学原理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许多艺术理念、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和可贵的前瞻性影响。在设计中寻求传统文化与创新借鉴的平衡是每一个设计者需要关注的间题。 与文化传承有着最密切联系的装帧艺术设计应当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应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从中寻找属于自身文化标记的设计特质,建立对传统设计文化的自信。我国传统书籍装帧文化从书籍形态到印制工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传统设计思想和经验是我国装帧艺术文化的灵魂。仅以装帧形态为例,在已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古籍的装帧形式就有卷轴装、梵夹装、绳装册叶等多种样式,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装帧形式还有龙鳞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袍套装、线装、毛装等多种形制,每种装帧形式都各有其特点,如明末清初的学者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记录:“卷册用旧锦做囊或紫白檀做匣。匣内衬宣德小云鸯白绩。以檀末掺新棉花为胎,不但展舒发香,且能避虫”。由此可见这种纸板木胎的古代锦囊匣不仅工艺精致而且极具艺术内涵与实用价值。这些凝结了古人设计智慧的艺术构造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形态参考。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局限于简单地使用几个中国元素;而学习国外先进设计思想,也不是照搬几个外国纹样。在学习与继承中,真正的核心是文化。我国著名设计师赵健对此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对于当代的设计师来说,传承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而是借鉴西方人对现代设计原理的理解,来挖掘我们中国人原来没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完全整理好的中国的视觉遗产。”原“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德国柏林出版社、布鲁斯帕瑞出版社制作总监雷纳特?斯蒂芬女士在评论中国书籍设计时曾说“我认为你们国家有很好的书籍设计师,并且我希望他们不要受太多的西方国家书籍影响,而要注意你们有自己的文化的书籍设计。”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才是创作优秀设计作品的根本。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文化,应当学习运用国外设计领域内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来完善传统设计思想、丰富技术工艺表现。设计者只有把自己的作品纳人社会的文化系统中进行考虑,体现艺术设计的个性特征,将会给设计作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这将有待于设计者从认识上不断升华、积淀。只有明确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并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来设计未来,才是新的时代赋予广大设计者的光荣使命与职责。我国著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结合传统装帧形式和现代工艺创作出的函套装《子夜》和夹板装《朱熹千字文》,是完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科学的设计作品代表,特别是《朱熹千字文》,将三分册大型版本统一装在由两块木板组成的夹板装中,这种夹板装是从古籍梵夹装演变而来,运用现代理念加以创新变异,使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再生,同时设计师还在封面封底两块木板上用激光雕刻了反相的1000个汉文字,这不仅是图书主题“千字文”最直观的体现,更是以现代设计工艺完成了对古代木板印刷形式的演绎和致敬。

  每个国家的书籍设计都要有自己的与众不同,否则就会被异国的设计而同化,从而失去自我。书籍本身的含义就是一种艺术,要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文明进行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她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2

  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西来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1.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2.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三联书店,20xx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补充参考书目:

  1.李济:《中国早期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2.张光直、徐苹芳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xx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陈星灿:《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xx年。

  5.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

  6.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

  7.陈星灿:《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中原文物》,20xx年第2期。

  二、疑古学派是怎么回事情,谈谈你对疑古学派的理解。

  1.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2.吴少珉、赵金昭主编《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北京:学苑出版社,20xx年。

  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补充参考书目:

  1.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田旭东:《﹤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3期。

  3.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年。

  4.廖明春:《钱穆与疑古学派》,《原道》第5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5.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6.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尤其是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三、如何理解夏商周文明的关系?

  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2.《史记﹒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3.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傅斯年讲史学》,南京:凤凰出版社,20xx年。

  4.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补充参考书目:

  蒙文通:《古史甄微》,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未找到电子书)

  四、阅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有关周人族源与吴泰伯的章节,谈谈作者提出的新观点,以及你的看法。

  1.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

  2.《史记﹒周本纪》《史记﹒吴太伯世家》,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3.安德生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补充参考书目:

  1.王明柯:《游牧者的抉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2.王明柯:《羌在汉藏之间》,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3.王明柯:《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五、如何理解“封建”及“封建社会”?

  1.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xx年。

  3.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补充参考书目:

  1.马端临:《封建考》,《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年。

  3.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4.【法】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等译:《封建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xx年。

  六、谈谈伍子胥故事的演变。

  1.《史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xx年。

  3.项楚:《伍子胥变文》,载《敦煌变文选注》,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4.李寿卿:《说鱄诸伍员吹箫》,《元人杂剧全集》,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

  补充参考书目:

  1.单芳:《﹤伍子胥变文﹥与﹤伍员吹箫﹥杂剧比较》,《敦煌研究》,20xx年第5期。

  2.黄亚平:《伍子胥故事的演变——史传系统与敦煌变文为代表的民间系统的对比》,《敦煌研究》,20xx年第2期。

  3.姚海英:《论伍子胥故事的现代演变》,《语文学刊》,20xx年第11期。

  4.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的历史演变》,《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1期

  5.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年。

  七、你最喜欢哪个赵氏孤儿的文本(故事)?

  1.《史记﹒赵世家》,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顾学颉选注:《元人杂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

  3.伏尔泰:《中国孤儿》

  4.陈凯歌指导电影《赵氏孤儿》,20xx年。补充参考书目:

  1.《左传》(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2.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3.刘向编著,石光瑛校释,陈新整理:《新序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4.可参考范希衡著:《﹤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

  5.李志远著:《伏尔泰与﹤中国孤儿﹥》,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xx年。

  6.金海曙:《赵氏孤儿》,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xx年。

  7.姚尧:《赵氏孤儿》,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年。

  8.还有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版本可供参考

  八、谈谈士人在战国前后的演变,以及你对士人阶层的看法。

  1.刘泽华:士人与社会(先秦卷).刘泽华:《战国时期的士》,《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

  2.于迎春:《秦汉士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补充参考书目:

  1.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2.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

  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年。

  九、谈谈战争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演变的关系。

  1.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式》,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2.许田波:《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3.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补充参考书目:

  1.童书业著,童教英校订:《春秋史》,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2.顾德融,朱顺龙著:《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3.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xx年。

  4.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xx年。

  5.徐中舒:《先秦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xx年。

  十、比较周秦兴起的异同,谈谈你对“先进”“落后”这对概念的看法。

  1.《史记﹒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许倬云:《西周史》(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20xx年。

  3.林剑鸣:《秦国发展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4.郑良树著:《商鞅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补充参考书目:

  1.李学勤主编:《西周史与西周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xx年。

  2.李峰著,吴敏娜等译:《西周的政体》,北京:三联书店,20xx年。

  3.晁福林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4.杨宽:《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5.王蘧常撰:《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

  6.蒋禮鸿撰:《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7.顾颉刚著:《秦始皇传》,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xx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3

  今天,以拯救生态危机为要旨的“生态意识”正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

  地球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人类生存的星球。这条“生命之船”在太阳系中已经航行了四十五亿年。正当人口急剧增长,需要向地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时,地球维持人类生存的能力却一天天衰退下去。一九七二年六月,一百一十三个国家的代表云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向世界发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说:“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同年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六月五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与此同时,一场旨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革命正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风起云涌,纵深发展。这一生态革命的核心是否定传统的人类中心论的世界观,树立一种崭新的生态意识,将以往从人类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仅视为人的资源库),转变为从自然的角度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视作一个有待照料关心和爱护的大花园)。所谓生态意识,其核心问题就是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按照美国生态哲学家莱奥波尔德等人的基本思想:一是把大地的山川河流、虫鱼鸟兽和花草树木视为一个有机体,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是在这个大地有机体中,每个生物占据着各自的生态地位,各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三是除满足生机的需要外,人类没有权力缩减生命形式的丰富多彩性。这就是当今人类的共识—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文明,也就是说人类与自然和谐,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存是中国文化的最终追求。因此,完全可以这样断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生态意识的最理想的栖身之地。以下,我们就其具体表现,作一些探索和分析。

  一、崇敬自然,视自然为审美的最基本准则和最高准则

  崇敬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很突出的表现就是“自然”成为人们审美的最基本的准则和最高准则。决定一个对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主要不是人的因素,而是超越人之上的自然因素,自然不仅赋予天地万物以鲜活的生命,而且使我们人类充满勃勃生机。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美高于人为美,人们常用“自然”去品评人物,去品评艺术作品。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天下之佳人,莫如楚国;楚之丽者,莫如臣里;臣里之美者,莫如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笔下的东家之子,之所以倾城倾国是由于她的眉毛如大自然中的翠羽,她的肌肤如大自然中的白雪,她的皓齿如大自然中的贝。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这样赞美佳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鸿雁惊飞,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游龙婉若,比喻美人的姿态婀娜。“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惊鸿”、“游龙”、“ 升朝霞”、“太阳”、“芙蓉”“出绿波”这一切都是活力四射的生动的大自然。

  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两句写杨贵妃面色惨淡,泪痕纵横,但仍然很美,象一枝带雨的梨花。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是这样描绘王熙凤的美貌:“只见凤姐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穿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如九秋之菊。”

  描绘文章词采华美、文笔惊人,气韵生动的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中“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page]”又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中的“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

  关于诗作,唐朝李白是这样夸赞的“兴酣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沦州。”(李白《江上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诗歌艺术发展到顶峰,到极致,仍是“自然”“天然”。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春华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意思是写诗应抛弃古书用过的陈词滥调,一切顺从自然。

  “自然”不仅是欣赏诗歌文章的标准,同样是哲学音乐的最基本的标准。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弦声清脆,犹如珠击玉盘。称赞箜篌声之美,唐代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是这样形容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意指箜篌声在空中回旋,行云也似倾听音乐而停留不动了。“昆山玉碎凤凰叶,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如昆山石碎山崩,如凤凰长鸣,悲惨使芙蓉哭泣,欢快使香兰欢笑。称赞洞箫声之美,宋代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用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来象征优秀精神,高洁的品质。如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竣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待人满怀深情歌颂大自然中的芳草,兰、蕙、杜衡、芳芷等,就是表示对圣洁的品质、美好的心灵的深深向往。

  总而言之,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等等,之所以能够给人以美感,使人感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不是因为它们的自身怎么样,就是因为它们象大自然。所以说,自然天成,自然是人们审美的最高标准。由此可见,大自然在中国文化受到的崇拜、敬爱是其它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二、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纵情山水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意识不仅表现在对大自然的崇敬上,而且表现在对大自然的无比欣赏和亲近上。从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白雪皑皑的北国之巅到山青水秀的南国宝岛,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牧场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水乡园林,在中国人的眼里,自然万物无时不美,无处不美。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本的无限赞美,一往情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依恋,这种梦系魂牵的情思几乎融进了整个中国文化,融进了整个民族的生命。

  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景色壮丽、气势磅礴,很早就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孟子·尽心上》)。诗圣杜甫《望岳》是描绘泰山的千古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锤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没有对祖国山水的无限亲近与热爱,没有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真诚欣赏与认知,怎么能够写出如此情深意长、撼人心魄的杰作。

  “自古华山一条路”,西岳华山奇险峻峭,五座主峰直插云霄。人们赞美华山:“莲花五千仞,灵孕自洪蒙。每变风云色,能参造化工”(吴雯《望华山》);“倚杖高台万里秋,山川元气共沉浮”(顾咸正《登华山》)。除东西二岳外,南岳衡山的秀丽,北岳恒山的敦厚,中岳蒿山的清峻,无不受到人们的深情热爱和赞美。

  中国的名山,远不止五岳。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嵋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天台山,山西的五台山、湖北的武当山,福建的武夷山等等,歌颂其壮观、秀丽、雄伟、俊雅的篇章不可胜数。人们眼中的庐山瀑布是如此的壮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峨嵋山的月色也是那样迷人,“峨嵋山水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嵋山月歌》)[page]

  祖国的名山是美丽的,祖国的大川同样是迷人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李白立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读之使人心旷神怡,意犹未尽。人们赞赏西子湖、洞庭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山初晴雨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总之,在中国人眼里,自然万物无时不美,无处不美。又如:鲲鹏之美:“北冥有鱼,其名名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元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四时山景之美:“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依岸,水浅沙平。”(王维《山水论》)“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错霾翳塞人寂寂。”(郭熙《林泉高致》)

  会稽山川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另外,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的蜀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商山,“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孟浩然《夜渡湘水》)的湘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汉江等等。这里,自然万物莫不令人赏心悦目,莫不唤起人们珍爱之情。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文人将大自然不仅仅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来看,而且深刻体会到这种对大自然的欣赏与亲近是人生之必需,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他们宁可食无肉,也不愿居无竹。清代画家郑板桥曾经这样谈到自己的居室:“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所以说纵情山水,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是中国文人永远的时尚。

  三、尊重自然万物,视自然万物为平等伙伴

  中国文化在自然万物面前,始终具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具有一种宽容仁厚之心。始终认为自然万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它们的存在不是荒谬的,不合理的,因此,它们的存在和个性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自然万物为平等的伙伴。

  《论语》说孔子:“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钓鱼,不用大网;打猎,不射还巢的鸟、栖息在树上的鸟。这体现了孔子对弱小动物的一种尊重和仁爱。在儒家学说传统中,始终是以孔子所代表的这种仁爱之心去对待万物。宋代的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他人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同类、同伴。北宋的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万物,人类是自然万物中的普通一分子,而不是雄踞大自然之上的主宰者。

  在《庄子》一书中,这种对自然万物的平等意识更是不仅明确,而且十分丰富。《庄子》明确指出:万物在本质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大小、彼此、美丑、是非、生死等等莫不如此。“以道观之,何足贵贱”(《庄子秋水》),以大来说,大海不可谓不大也,但在天地之间,它又难以称之为大了;中国不可谓不大也,但在海内,就好象“梯米之在大仓”一样,难以称之为大了。庄子说:“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每一个东西都比它小的东西大,也都比它大的东西小。所以一切东西都是大的,也都是小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子,而彭祖为夭。”从上述可看出,庄子的相对论中蕴含着极为可贵的万物平等意识。庄子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万物之上,从不人为地强求千篇一律,万人一面。他非常反对这种违背天下的常然,违背万物的性命之情的做法。庄子曾说:“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歧;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page] 。(《庄子骈》)这就是天下常然,天下万物的性命之情。

  庄子这样尊重万物的存在和个性平等思想在后世也有很强烈的回响。明万历二年进士吕坤曾说过:“山峙川流,鸟啼花落,风清月白,自是各造其天,各得其分。我亦然,彼此无干涉也”(吕坤《呻吟语》)。自然万物不仅是我们的同类,而且是我们的朋友与知己,因为在本质上与我们是同等的,我们必须尊重其天性。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近代的龚自珍。当他发现江南梅树因受人工的束缚而变为病态畸形时,悲痛的“泣之三日”,并发誓穷毕生之光阴医治病梅。“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标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作者关怀病梅、同情病梅、恢复梅花的本来面目,保全其天然生机的真诚。

  翘首云天,俯瞰山川,时而星垂月阔,月涌江流,时而鱼出燕斜,鬼啸猿啼。整个自然界就这样展现在人类的眼前,或壮采伟丽,眩人心目,或幽美奇致,动人情性。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而且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心胸,对于培养我们的高尚情怀,对于铸造我们健康人格,都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就是这样强烈的生态意识,这种浓郁的自然情怀,在中国文字作品中表现淋漓尽致,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价值的精神资源。我们相信,这种宝贵的精神资源,不仅将继续嘉惠中华民族,而且必将融入世界文明潮流,成为整个人类谋求进步、和平、发展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制作的影响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10-13
【yjbys.com - 文化艺术】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制作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制作的影响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创造过辉煌,其注重伦理道德,讲求诚信,自谦、尊老爱幼,追求真、善、美,重礼仪,讲情感的核心价值至今对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关注,西方针对中国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多。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华文有极大的影响,西方对华广告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核之心价值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性的大众文化结,寻求中西文化背景的受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广告信息,走出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里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它区别于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伴随着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依赖性等特征,在消费主义的刺激下而迅速壮大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能为各民族所接受,而传统文化由于地域、信仰和传统意识的不同 ,往往只能被某一民族所接受,处理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挫伤民族的情感,招来极大的麻烦。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论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02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论文1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xx,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09-02
【yjbys.com - 文化艺术】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

  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有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春节。

  传说海里有一个怪兽,叫“年”,它一到除夕就会上岸伤人,所以人们都怕它。但是有一位老爷爷,在除夕的早时晨,在自家的门上贴了红纸,到了晚上,“年”冲进院子,看见红纸,怪叫了一声,就猛冲了进来,这时,发出了鞭炮的响声,“年”吓得仓皇而逃。进“年”就这样来了。

  过大年了,大家都穿了新衣服,大人们都在超市是办年货,我也在超市挑选我喜欢的食物,有灯芯糕、虾米、糖,还买了心爱的书本。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准备做团圆饭了,我们一家人一边吃团圆饭,一边说说笑笑,我特别高兴,因为过了年,我又长大一岁了,也长高了。大家吃饭后,一边看春节晚会,到了12点,人们开始放鞭炮了,鞭炮的颜色可多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金光闪闪,热闹非凡,我得了奶奶给我的超极大的大红包,心里乐开了花。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让人幸福呀!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去。

  春节前夕的扫尘开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妈妈摆这忙那的,忽然,妈妈说到:“是不是人少了点?我们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最后,我们分好了工。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08-01
【yjbys.com - 文化艺术】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没有很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造成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进而导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近年来,我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也作了一些尝试。下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树立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主阵地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语文教学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基本能力都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要传授的内容和知识,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传统文化。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在教材的编排上,都把古典传统文化和名著名篇放在了突出的地位。编者的意图就是要让我们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这些年来,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按教材内容在程序和步骤上进行课堂教学外,还特别注意分类归纳传统文化内容,然后有目的地重点讲解。这样处理,有助于解决在传授传统文化时容量不足的问题,也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课堂上,对于古诗文的讲解和鉴赏,我不仅非常重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还非常重视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高中生对于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作品的背景和思想内容往往不太了解。比如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学生对于作者长恨又歌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不太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对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前后)及作者感叹爱情悲剧、讽嘲重色误国的思想感情作了重点讲解。通过这样引导就可大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对课本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加关注外,也促进了他们对课外相关内容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通用7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6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地位

  正文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精选8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6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文化道德对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这份珍贵遗产融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够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找准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点,本文主要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对策。

  【关键词】传统美德;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传统美德作为现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几何对于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均可以起到积极的效用。

  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通用17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2-05-27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文化道德对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这份珍贵遗产融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够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找准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点,本文主要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对策。

  【关键词】传统美德;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传统美德作为现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几何对于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均可以起到积极的效用。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维度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诠释论文(通用6篇)

标签:医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6
【yjbys.com - 医学毕业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维度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诠释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维度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诠释论文 篇1

  1、生命价值教育

  人的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个人只有对社会和他人作出了贡献才能获得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即创造出生命自身的价值。医学院校要在生命教育中使医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一种社会责任,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只有多做有益于人民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事,才会获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从而创造生命自身的价值。

  2、死亡观教育

  死亡观是人们对死亡的内容、本质、价值和意义的根本性的观点:

  [1]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医学院校除了要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教育外,还要实施死亡观教育,让医学生正确理解死亡的本质及死亡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过程,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

  [2]从而清醒地认识自我生命的存在,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使个体生命积极健康的存在和发展,提升人生境界,自觉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有限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3、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医学院校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权是他们的光荣使命。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目标主要有三个:认清生命本质、尊重生命存在、创造生命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论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29
【yjbys.com - 论文范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广告 运用

  论文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现代广告要树立自身的特色,其中就必须融入传统的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相结合,对广告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那么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设计源泉。从而,对于中国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这几千年来文明闪烁异彩的底色,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慢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锤炼下来的最为珍贵的东西。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这一切都是记载这个民族发展最为有力的证据。无论是夸张写意的国画笔墨还是工整刻板的装饰画,无论是造型奇特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丰富的年画,这些也都为现代的中国设计提供着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通用18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29
【yjbys.com - 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篇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