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

时间:2024-01-08 09:25:15 晓丽 民族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

  该如何创作民族舞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

  第一要素:内容上要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

  民间舞蹈创作要突出时代主旋律,要着力塑造当今新的人物形象,反映广大群众的理想、愿望、思想和情感。为此,我们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群众感情脉络的审美意识的变化及要求,使我们的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作品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

  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必将与旧的意识、习俗和审美观点产生强烈的碰撞,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辨别哪些是应该摈弃的,哪些是应该进一步弘扬的。只有内容、审美意识的出新,才能体现观念的更新。驰名中外的安塞腰鼓在民间舞蹈出新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激越的感情、恢宏的场面、铿锵的节奏、磅礴的气势,再现了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粗犷奔放、潇洒刚健的表演,塑造出当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小伙子们敢于拼搏、敢于斗争的英武形象,给观众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彰显了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将原有的民间腰鼓加以提炼、加工和规范、提高,而是原模原样地搬上舞台,就很难达到今天这样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内容、审美意识出新,观念更新的同时,把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基本倾向以及这种空间的内在凝聚力和时间上的统一,便构成了艺术精神的内容。这种精神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基本构成,是古往今来的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反映,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总之,我们要以新的观念,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并赋予它以新的内容、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艺术精神,这样,才能使其富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

  第二要素: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点和审美意识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艺术,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习俗、观念等艺术化的形象反映。曾有专家指出:“舞蹈决不能离开民族意识而存在。”因此在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应将每个民族舞蹈的特征与民族的审美意识相结合,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趣以及有关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历史和文化背景等,从而把握民族舞蹈自身的特征。

  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长期活跃于民间,世代流传。从原始氏族社会舞蹈活动开始,民间舞蹈便以其自娱自乐的群体(集体)方式,表现劳动者进行狩猎、捕鱼、耕种等劳动和部落之间战争的生活,以及祭祀占卜等功利目的。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在文字语言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往往突出歌舞艺术,以表达彼此的感情,因而一动感情就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使舞蹈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形象化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过无数艺人和广大群众的创造,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传统舞蹈形式。

  如汉族的秧歌是极为常见的形式,通过扭、摆、走、跳的动律特色和丰富的队形变化,展现出人们欢快、喜悦的情绪。每逢春节和喜庆之时,许多群众往往情不自禁地扭跳起来,简洁的动律、欢快的节奏、激越的情感、多变的队形,使人们产生欢乐的情绪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成为无数人同歌共舞、宣泄各自感情的独特表现形式。藏族锅庄舞的特点是边歌边舞,每首曲子都配以舞步,先慢后快,歌词内容多表现自然景物和男女爱情等。通过高亢的曲调、抒情的动作和丰富的内容,表现了藏族人民诚实、奔放的性格特征。

  可以说民族舞蹈再现了人们在劳动中对生活、对事物的感知所引发的一种特殊感受,表露了人们心中的意象。通过舞蹈特有的本体,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有机 结合的时空变换艺术,以表达民族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传统的审美意识。古人所说的“观其形而知其德”便是对舞蹈的功能与作用进行高度概括后的总结。

  随着社会的前进,舞蹈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不论它反映的思想内容具有何等的深度,但其形式决不能脱离民族特色和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只有生动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以及所具有的欢乐与痛苦,并力求使民间舞蹈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得以发展和提高,进而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第三要素:在风格上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新的韵律

  如何给民族民间舞蹈注入现代意识,除了在内容上突出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特色外,关键还要做到语汇的出新。近几年已有不少舞蹈工作者做了尝试,他们把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触所引起的种种表象,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变成创造性的思维,即由各具体表象进行组织安排和艺术加工,运用现代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技巧、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从理论研究到舞蹈作品创作,都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采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看到了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不断超越和延伸的希望。

  民族舞蹈基训把杆训练

  把杆训练。此训练通用于各种程度的学生;有利于正确地调整前腿训练的姿态,增加姿势的美感。此训练具有一定规范的要求,是常用的训练方法。姿态:以单手扶把压前腿为主,指身体直立的情况下,与把杆构成一定的角度,被压腿斜搭在把杆上的动作。亦分为绷脚和勾脚两种形式。

  A、绷脚:

  面向把杆,身体与把杆大约成60度,身体保持正直。

  靠近把杆的内侧,手轻轻搭在把杆上,脚下成一位站好。

  外侧腿搭在把杆上,脚背、大腿内侧肌向外翻,绷脚外旋。

  主力脚和胯都保持不动,使被压腿与胯部成90度。

  外侧手成三位手型,靠上身的上下运动拉伸前腿韧带。

  B、勾脚:

  前两项与绷脚训练步骤相同。

  外侧腿搭在把杆上,变成勾脚位。

  外侧手握住被压腿的前脚掌向里拉伸。

  [重点难点]胯部与被压腿的角度的控制。是训练的关键,针对一些同学练功方法不规范所导致的前、旁不分的情况,应重点调整和规范。

  [常见问题]主力脚的方位容易出现角度不够和上半身容易出现背部弯曲的情况。要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就要先摆好要求的角度及姿态,按照运动的路线

  循序渐进进行练习,不应追求表面上的效果。比如:片面强调头与腿的距离,而没有达到实质训练效果。所以,刚开始练习时,必须要保持背部直立和发力的有序性。从而更有利于规范和调整前腿韧带和肌肉的练习。

  脱把训练:此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或想增加训练强度的同学进行前腿训练。更有利于前腿韧带以及肌肉的延长性拉伸。

  姿态:

  A、地面上的高垫压腿,一条腿贴地面,另外一条腿搭在垫高物上,腿张开成直线。

  先把后侧腿蜷曲,前腿开胯伸直,搭在大约小腿高度的垫高物上(垫高物的高度因人而异)。

  再把后腿伸直,前后成直线位置。

  双手亦可撑地或抱膝,靠动力下压。

  B、身体面向墙壁或屏障,主力腿站直,另外一只腿搭墙壁,腿伸直成和墙壁平行的位置走向。

  主力腿站直,脚下成一位脚型站立。

  把要压的腿抬起,搭墙壁上,把腿拉直。

  上下保持直线方向。

  若要增大强度,可以把主力腿向墙壁的反方向掰。

  手拉脚心或脚跟的位置,靠身体动力内压。

  [重点难点]控制身体的位置与角度。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同学,最好先不采取这种训练或是以把杆为屏障做把杆内的高压腿,或是把杆上的大压腿来增

  加韧带拉伸强度的训练。

  [常见问题]胯的位置不容易摆放,因为要压的是前腿,所以胯要尽量和前腿保持90度的关系,才能保证训练的质量,达到良好的效果。

【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三要素”08-29

关于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三要素08-27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11-20

民族民间舞蹈个性化的创作08-27

幼儿舞蹈的创作要领11-02

儿童舞蹈创作的因素分析10-11

舞蹈编导如何进行创作04-11

舞蹈服饰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04-13

中国的民族舞蹈特点04-19

民族舞蹈动作的特点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