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时间:2023-11-18 12:20:08 金磊 初中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常常需要事先了解考试复习的方向,复习提纲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优秀的复习提纲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

  第3课 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涿鹿中原),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

  3、尧、舜、禹的传说:

  1) 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2) 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3) 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传启建立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建都阳城。

  2、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的大变革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

  ⑴建造﹕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⑵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⑶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⑷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4﹑典型——商鞅变法

  (1)时间和人物﹕前356年 秦孝公和商鞅

  (2)主要内容﹕

  (3)意义(影响)﹕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成功原因: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3、夏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4、扁鹊和“四珍法”: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叫“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被看作是中医的鼻祖。

  5、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体。他的代表作是《离骚》,现今端午节的有关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3、孔子的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思想家对许多社会问题展开辩论,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发动战争,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消极作用: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③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一一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1、原因一一秦的暴政:A繁重的赋税和徭役;B残酷的刑法;C秦二世的暴政。

  2、概况:始于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3、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后人,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①原因﹕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②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③表现﹕这段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②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提倡儒学,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③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④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

  ⑤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知识总结: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南——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奴隶悲惨生活的体现:

  1、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做工。

  2、奴隶戴上枷锁,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

  3、奴隶主可以随意将奴隶转让和买卖。

  4、杀死奴隶来祭祀祖先。

  5、奴隶主死后,用奴隶做陪葬品。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复习建议:

  熟读课本。初一历史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把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方法是一遍遍地看。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因为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注重整理笔记,抄录书里。很多同学没有单独的历史笔记本,而是把笔记抄到书里,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有的同学还会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

  分专题总结。这个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让读书看书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初一历史归纳总结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06-16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04-12

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05-31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提纲08-25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反思08-18

八上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08-18

关于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提纲06-26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和答题卡08-10

初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05-31

高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