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2-27 21:19:08 中医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精选考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题一: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精选考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 )

  A 《十四经发挥》 B 《难经》 C 《扁鹊心书》 D 《吴医汇讲》 E 《内经》

  2.正经是指( )

  A 督脉 B 冲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二经脉 E 任脉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

  A 阴阳学说 B 卫气营血理论 C 脏腑学说 D 经络学说

  E 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

  A 阴阳 五行 脏腑 B 内外 脏腑 五行

  C 手足 五行 阴阳 D 手足 阴阳 脏腑

  E 手足 五行 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

  A 手太阴肺经 B 足少阳胆经 C 足太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少阴心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

  A 肺经,大肠经,胃经 B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 心经,膀胱经,肾经

  E 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

  A 奇经八脉 B 经筋 C 皮部 D 络脉 E 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

  A 阴经 B 带脉 C 奇经 D 阴维脉 E 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头面 B 手足 C 胸腹 D 上肢 E 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食指端 B 小指端 C 鼻翼旁 D 目内眦 E 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

  A 心 B 三焦 C 肾 D 肝 E 小肠

  14.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阴维脉

  15.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 )

  A 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 B 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 C 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D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E 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

  16.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阳维脉

  17.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 督有统率、总管之意 B 任有总任、担任及妊养之意 C 跷有轻健矫捷之意 D 维有维系、连接之意 E 带指妇女白带

  18.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肝经 C 阴维脉 D 脾经 E 肾经

  19.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督脉 C 肾经 D 膀胱经 E 冲脉

  2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 )

  A 丰隆 B 内关 C 大包 D 公孙 E 列缺

  2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少阴肾经

  2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

  A 直线贯注 B 循环贯注 C 手足贯注 D 左右贯注 E 上下贯注

  2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 )

  A 胃、大肠、胆经 B 心、脾、胆经 C.小肠、三焦、胃经 D 大肠、小肠、三焦经 E.胆、大肠、三焦经

  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25.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

  A 冲脉、任脉 B 冲脉、督脉 C 任脉、带脉

  D 阴维脉、阳维脉 E 阴跷脉、阳跷脉

  26.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27.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者,病变多在( )

  A 少阳经 B 阳明经 C 太阳经 D 厥阴经 E 督脉

  28.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

  A 少阳经 B 少阴经 C 阳明经 D 太阳经 E 厥阴经

  29.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手少阴心经 B 任脉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阴脾经 E 督脉

  30.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 )

  A 手太阳小肠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足少阳胆经

  (二)B1型题

  A 足厥阴肝经 B 足太阴脾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少阳胆经 E 手少阴心经

  1.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的经脉是( )

  2.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的经脉是( )

  A 足少阴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督脉 E 足阳明胃经

  3.出于额,上达巅顶的经脉是( )

  4.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经脉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阴跷脉 E 阴维脉

  5.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

  6.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

  A 能约束纵行诸脉 B 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C 抗御外邪、感应和传递相关信息 D 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E 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

  7.经筋的主要功能是( )

  8.皮部的主要功能是( )

  A 足太阳经 B 足少阳经 C 足阳明经 D 手太阳经 E 手少阳经

  9.起于目内眦的经脉是( )

  10.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 )

  (三)X型题

  1.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的关系最密切( )

  A 熨法 B 针灸 C 气功 D 推拿 E 敷药

  2.经络能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主要表现在( )

  A 内脏之间的联系 B 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

  C 经脉之间的联系 D 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E 气血与津液之间的联系

  3.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

  A 足厥阴经 B 足太阴经 C 足少阴经

  D 足太阳经 E 足阳明经

  4.环绕口唇后到两目眶下的经脉是( )

  A 督脉 B 任脉 C 冲脉 D 带脉 E 阴维脉

  5.循行于人体背部的经脉是( )

  A 肾经 B 膀胱经 C 任脉 D 督脉 E 胃经

  6.下列有别络分出的经脉有( )

  A 任脉 B 督脉 C 胃经 D 冲脉 E 脾经

  7.络脉主要包括有( )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筋 C 孙络 D 十二皮部 E 浮络

  8.以经络学说指导临床诊疗,主要用于( )

  A 局部用药 B 药物归经 C 按摩 D 针灸 E 推拿

  9.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概括起来为( )

  A 离 B 散 C 入 D 出 E 合

  10.在目内眦(睛明穴)相交会的经脉有( )

  A 手太阳小肠经 B 足太阳膀胱经 C 足阳明胃经 D 阴跷脉 E 阳跷脉

  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1.E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在《灵枢》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2.D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被称为“正经”。

  3.D 答案分析:循经取穴是按照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4.D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由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组成。

  5.C 答案分析:足太阴配脾经,足少阴配肾经。

  6.D 答案分析:起于小指端的手少阴心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再流至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

  7.D 答案分析: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部分,络脉是经脉小的分支。

  8.E 答案分析: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在躯干部手三阳经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足少阳经分布在腋、胁侧,即手足阳经分布在躯干的前、侧、后部。

  9.A 答案分析: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的内侧面,其中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

  10.B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可以概括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故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

  11.C 答案分析:阳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头面部,其中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鼻翼旁。

  12.A 答案分析: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其中阳明经在前缘,少阳经在中线,太阳经在后缘。

  13.C 答案分析:手足三阳经与脏腑的联系规律是属腑络脏,故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

  14.B 答案分析: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

  15.E 答案分析:手厥阴心包经应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16.D 答案分析: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

  17.E 答案分析:带脉的带有腰带、束带之意。

  18.B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经小腿内侧,过膝,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中,绕阴器,至小腹,属肝络胆。

  19.B 答案分析:督脉在背部的走行是沿脊柱里面上行,故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督脉。

  20.C 答案分析:十五别络的名称以其别出处的穴位而命名,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大包。

  21.C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的内侧面,在内踝上八寸处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

  22.B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

  23.D 答案分析: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经脉是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24.D 答案分析: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在下连属于肾,故其功能除与脑髓有关外,主要参与了肾的生殖功能。

  25.A 答案分析: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其中“冲为血海”“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二脉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26.C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错综贯穿在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其气血阴阳的作用。当正经中的气血阴阳充盛时,则流入奇经而贮蓄之。

  27.B 答案分析:阳明经循行于面额部,故头痛在前额者,病变多在阳明经。

  28.A 答案分析: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其中手足少阳经分布在耳颞部。

  29.B 答案分析: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再经下颌,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30.C 答案分析:手足阳明经循行过齿中,其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

  (二)B1型题

  1.A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起于足部,其中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2.C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起于足部,其中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3.B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在头部的循行是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于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4.D 答案分析:督脉在头部的走行是从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5.A 答案分析:冲脉能容纳十二经脉之血,是调节血液运行的要道,故又称为“血海”。

  6.A 答案分析:冲脉能容纳十二经脉之血,是调节血液运行的要道,故又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7.D 答案分析:经筋的主要功能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8.C 答案分析:皮部的主要功能为抗御外邪、感应和传递相关信息。

  9.A 答案分析: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10.B 答案分析: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

  (三)X型题

  1.B C D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的形成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并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逐步上升为理论。

  2.A B D 答案分析:人体是由内脏、五体、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而实现,具体体现在内脏之间的联系、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3.A B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面。在内踝上八寸处以下,足太阴经在中线,八寸处以上,足厥阴经在中线。

  4.B C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中,任脉与冲脉在面部的走行是环绕口唇后,至目眶下。

  5.B D 答案分析:督脉与膀胱经均循行于人体背部。

  6.A B C E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

  7.A C E 答案分析:络脉主要包括十五别络、浮络和孙络。

  8.B C D E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在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和药物治疗中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9.A C D E 答案分析: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

  10.A B D E 答案分析:手足太阳经、阴阳跷脉在目内眦(睛明穴)相交会。

  精选考试题二:

  (一)A1型题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8.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以上都不是

  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10.“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1.“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E.相互转化

  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

  1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阴阳交感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

  A.阳中之阴 2.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20.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A.阳中之阴 2.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

  21.脾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2.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2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24.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 )

  A.寒凉 B.凝聚 C.兴奋 D.闭阖 E.向下

  25.下列属阳的事物是( )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26.下列属阴的事物是( )

  A.黄、赤 B.青、白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

  27.脉之属阳者是( )

  A.沉 B.涩 C.滑 D.小 E.细

  28.脉之属阴者是( )

  A.浮 B.大 C.洪 D.涩 E.滑

  29.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邪气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

  30.《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

  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31.阳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

  A.实证 B.里证 C.实热证 D.实寒证 E.表证

  32.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表证

  33.“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

  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实寒证

  34.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

  35.“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3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

  A.实热证 B.虚寒证 C.实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3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

  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

  3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39.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40.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41.属于阴的味是( )

  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

  42.属于阳的味是( )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二)B1型题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在不同时间段的阴阳属性划分中,前半夜属( )

  2.以脏腑部位来划分其阴阳属性,则肝是(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真寒假热证

  3.阴虚所致的证候是( )

  4.阳盛所致的证候是( )

  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 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 C.阴消亡则阳无所依

  D.阳不足则阴相对有余 E.阴邪有余以致阳气受损

  5.“阴盛则阳病”的含义为( )

  6.“阳盛则阴病”的含义为( )

  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 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7.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

  8.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证

  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适应证是( )

  1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适应证是(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补阳

  11.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是( )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 )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D.“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E.阴阳双补

  13.“阴病治阳”即( )

  14.阴中求阳能使( )

  (三)X型题

  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

  A.阳制约阴 2.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E.阴阳相互转化

  2.属性为阴的有( )

  A.发散 B.抑制 C.明亮 D.晦暗 E.温煦

  3.属于阳的属性有( )

  A.温煦 B.滋润 C.抑制 D.推动 E.升腾

  4.从夏至冬的气候变化是( )

  A.阴长阳消 B.热极生寒 C.阳消阴长

  D.由阴转阳 E.寒极生热

  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

  A.补其不足 B.实者泻之 C.虚则补之

  D.损者益之 E.损其有余

  6.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 )

  A.阳病治阴 2.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阴中求阳 E.泻阳益阴

  7.根据阴阳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 )

  A.热者寒之 B.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8.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 )

  A.甘 B.咸 C.酸 D.苦 E.辛

  9.据五脏部位分阴阳,属阴的脏是(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0.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 )

  A.里 B.表 C.寒 D.实 E.虚

  参 考 答 案

  (一)A1题型

  1.D 答案分析:阴阳的最初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最初人们将日出后的白昼称为阳,将日入后的黑夜称为阴。

  2.B 答案分析:用阴阳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可以广泛地用以认识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联系,所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

  3.C 答案分析:阴阳的可分特性是指属阴或属阳的事物,还可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体现了这一特性。

  4.C 答案分析:“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涵有另一方,因此阴阳可分性可以体现“阴阳互藏”关系。

  5.E 答案分析: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将人体具有温煦、兴奋、推动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规定特性。

  6.B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7.C 答案分析:白昼属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8.D 答案分析:白昼属阳,下午为阳中之阴,上午为阳中之阳。

  9.D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10.A 答案分析:寒证属阴,热药属阳,“寒者热之”是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寒性病证的方法,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11.A 答案分析:“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对另一方制约不足而致的病机,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12.B 答案分析:这段原文认为,在内的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又能促进了阴精的化生。因而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关系。

  13.D 答案分析:“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经文是对阴阳转化关系的概括。不属于阴阳互根关系之列。

  14.B 答案分析:当阴阳的互根互用不足时,任何一方的减少都可造成另一方的不足。因此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是互根互用关系在病理中的体现。

  15.C 答案分析:阴阳互为其根,互为其用。阴是阳的生化之源,阳是阴的生成之力,故“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16.C 答案分析:寒属阴,热属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阴阳转化关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体现。

  17.D 答案分析:肾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又为属阴的水脏,故肾为“阴中之阴”脏。

  18.C 答案分析:肝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但其性喜条达而主升属阳,故为“阴中之阳”脏。

  19.A 答案分析:肺位于属阳的上焦胸中,但肺气以清肃下降为主属阴,故为“阳中之阴”脏。

  20.B 答案分析:心位于属阳的膈上胸中,主一身阳气,通于夏气属阳,故为阳中之阳。

  21.E 答案分析:脾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通应于长夏之气,长夏属至阴,故谓脾为“阴中之至阴”。

  22.E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推动等功能的属性为阳。

  23.C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滋润等功能的属性为阴。

  24.C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兴奋等功能的属性为阳。

  25.C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规律认为黄色、赤色主热证,故属阳。

  26.B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规律认为青色、白色均主寒证,故属阴。

  27.C 答案分析:在对脉象的阴阳属性归类中,滑脉属阳。

  28.D 答案分析:在对脉象的阴阳属性归类中,涩脉属阴。

  29.E 答案分析: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动态平衡,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

  30.E 答案分析:中医养生学认为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能调理人体的阴阳,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31.C 答案分析:阳偏盛时机体的机能亢奋,产热过剩,故表现为实热证特点。

  32.A 答案分析:阴偏盛时机体感受阴邪,机能障碍,产热功能受到抑制,故表现为实性寒证。

  33.D 答案分析:“热者寒之”是指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证的方法,故其适应证为实热证。

  34.C 答案分析:“寒者热之”是指用温热药物治疗寒性病证的方法。故阴邪盛所致的实寒证要用此法治之。

  35.C 答案分析:据“阴虚则热”的病机原理,阴虚所致的证候属虚热证,当用“阳病治阴”的滋阴降火法治之,故此法适用于“阴偏衰证”。

  36.B 答案分析:据“阳虚则寒”的病机原理,阳虚所致的证候属虚寒证,当用“阴病治阳”的温阳益火法治之,故此法适用于虚寒证。

  37.B 答案分析: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法是补阳的治法,故适应于“阳虚则寒”之证。

  38.B 答案分析:王冰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是通过滋阴壮水以制约偏盛的阳,此法也就是《内经》的“阳病治阴”之法。

  39.A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40.B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41.A 答案分析:在药物五味的属性划分时,酸味属阴。

  42.D 答案分析:在药物五味的属性划分时,辛味属阳。

  (二)B1型题

  1.D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故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2.B 答案分析:肝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但有喜条达,主升的属阳特性,故为“阴中之阳”脏。

  3.C 答:虚热证的病机是“阴虚”,故曰“阴虚则热”。

  4.A 答:实热证的病机是“阳盛”,故曰“阳盛则热”。

  5.E 答案分析:“阴盛”指阴邪有余,“阳病”指阳气受损而不足。

  6.B 答案分析:“阳盛”指阳邪偏盛,“阴病”指阴液受损而不足。

  7.E 答案分析:阴和阳互为其根,因此在病理情况,阳损可以及阴而致阴虚,阴损可以及阳而致阳虚。所以“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可以用阴阳互根理论加以解释。

  8.B 答案分析: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属阳的热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反之亦然。所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可以用阴阳转化理论加以解释。

  9.D 答案分析: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阳虚阳不制阴而致的虚寒证。

  10.C 答案分析: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阴虚阴不制阳而致的虚热证。

  11.B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所以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是“阳中求阴”之法。

  12.C 答案分析;“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法的适应证为阴虚所致的虚热证,《内经》认为当用“阳病治阴”之法治之。

  13.B 答案分析:阴病治阳之法即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法,适应于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14.C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三)X型题

  1.D E 答案分析: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和相互转化两个方面。

  2.B D 答案分析:根据事物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抑制的、晦暗的属阴。

  3.A D E 答案分析:中医学认为,凡是具有温煦、推动、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属性为阳。

  4.A B C 答案分析:从夏至冬,气候由热转凉变寒,是阳消阴长,也即阴长阳消的过程,也是由夏之热极转化为寒凉的“热极生寒”转化过程。

  5.A C D 答案分析:补其不足、损者益之、虚则补之都属不足之虚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故可用于阴阳偏衰所致病证的治疗。

  6.B D 答案分析: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治法是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制订的治疗方法。

  7.A C D 答案分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病治阳方法都是在阴阳制约原理指导下制订的治法。

  8.B C D 答案分析:根据五味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酸、苦、咸(涩)之味均属阴。

  9.C D E 答案分析:由于肝、脾、肾三脏位居属阴的膈下腹中,故均属阴。

  10.A C E 答案分析:根据八纲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里、虚、寒三纲属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强化考试题及答案08-14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强化考试题及答案08-14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临考试题及答案08-13

2017中医执业医师强化考试题及答案08-14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及答案06-20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强化考试题(附答案)08-14

2017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临考试题及答案08-13

2017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08-11

2017中医执业医师强化考试题(附答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