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效果图的制作要求和注意问题

时间:2022-08-25 14:12:24 3D效果图 我要投稿

3D效果图的制作要求和注意问题

  3D效果图是建筑装饰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3D效果图的制作要求,掌握科学的制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3D效果图的制作要求和注意问题,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随着国内室内外装修设计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装饰公司的大量出现,3D效果图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许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开设了相应的软件课程以适应市场需要。虽然有些制作者的软件运用已经很熟练,但由于缺乏相应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科学的软件操作技巧,导致其效果图制作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很难制作出细致、真实、生动的效果图来抢占市场争夺客户,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效果图制作要求

  要制作高水平的3D效果图,首先要明确优秀的效果图该符合哪些要求,或者说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总体来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良好的布局和明确的风格

  在效果图制作中,整体布局是整个制作的结构因素,只有在整体布局中做到合理安排人的活动区间、家具摆放、设施与建筑的相互关系等才能有合适的装饰效果。有了好的结构布局再去进行装饰设计,就像在超级名模身上穿衣服一样,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好效果。

  在3D效果图中,恰当的、吸引人的风格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优秀的效果图必须要有好的观念,观念服务于整个制作工作,决定表达的内容和风格,使整个作品流畅、自然。

  2.精良的制作

  模型、材质及后期处理没有明显的技术错误,制作者要掌握设计、透视、比例、人体工程学等知识,并能够自由、合理的运用到效果图的制作中。

  3.合理灯光、摄像机的设置

  室内效果图中灯光是营造环境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效果图制作中最困难的部分。灯光应该可以看出出处,能够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并且符合要表达的观念。

  摄像机对于整个制图流程有着统观全局的重要意义,摄像机将自始至终的影响对场景的构建和调整,在构图、建模和灯光的设置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4.和谐的色彩、材质搭配

  色彩是效果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使用的装饰材料的直接外观效果,色彩、材质的搭配是否成功,决定了效果图的视觉冲击力的程度,以及能否在第一时间打动客户并造成深刻的视觉震撼,也就决定了能否成功的签下合同。

  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制作出符合以上要求的`3D效果图,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自己的材质库和模型库

  在3ds max中,材质就是指对真实材料视觉效果的模拟。场景中的三维对象本身不具备任何表面特征,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与现实材料相一致的视觉效果。为产生与实际建筑材料相同的视觉效果,只有通过材质的模拟来做到,这样场景对象才会呈现出某种真实材料的视觉特征,具有真实感,为此最好建立自己的材质库。

  在很多光盘上或网站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命名方法:木纹01、木纹02……;大理石01、大理石02……。而在一个职业设计师的材质库里命名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黑胡桃木纹、鸡翅木木纹、铁刀木纹等等;或者阿曼米黄大理石、黑金花大理石等等。可以将光盘上的或下载的材质全部集中到硬盘上按类别进行命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拥有一个方便自己使用的材质库。

  模型库储存的是可以直接调用的线架,室内效果图中,有些灯具、家具可以使用已经制作好的线架模型,只要把调用的线架调整到合适的尺寸,重新赋予场景匹配的材质即可,因此模型也应该按类别集中到硬盘上,建立一个模型库。模型库要注意高版本软件制作的模型低版本软件打不开,使用时要注意软件版本的差别。

  2.注重专业规范的学习

  3D效果图与纯艺术的绘画作品不同,我们在作图时不仅要追求艺术性、美观性,还要重视一些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举例来说,在做室内装饰的玻璃造型时,仅仅为了好看而选择了一种颜色,但实际上市场中根本就没有这种颜色的玻璃出售,那么就会造成效果图与实际施工后效果的脱节;另外制图员事先要与设计师和预算员进行沟通,不能擅自改变设计师和预算员选好的材料。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要系统的学习建筑装饰专业知识外,还要经常与工程师甚至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沟通。

  3.作图前先做好整体规划,分清重点,减少工作量

  作图前最好先做好规划:整个工程需要几个场景才能展示清楚;每个场景要有哪些元素构成;哪些元素需要进行建模;哪些元素可以在素材库中找到;然后还要考虑整体的颜色搭配、材质选择等等。只有这样,作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那些在摄像机视图中看不见的面和模型,我们就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把精力放到重点位置的模型上,从而提高作图的效率。

  4.及时为模型组件命名和群组

  建模时,每个组件依据建模工具的不同而自动命名,如果没有按装饰造型的部位及时命名或群组,等建模完成要赋材质时,就会发现场景中有成百上千的Box或者Cylinder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根本分不清组件的归属,赋材质就无从下手。所以每当完成一个物体的建模后,就要及时的对相关组件进行命名和群组,赋材质和后期修改时就方便多了。

  5.尽量不要在总场景中直接建模

  不推荐在总场景中建模,因为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室内装饰效果图,通常也会由近万个面构成,加上灯光、材质和贴图,每次渲染下来对CPU、内存和显卡都是一次考验。建议在独立的场景中为不同的物体建模,然后再用 Merge (合并)命令将不同的子场景进行合并,得到一个总场景,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3D影视制作的前期准备

  我们知道,在2D影视作品正式开机之前,剧组工作人员会对这部影视剧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个工作包括剧本的修改和完善、剧组人员的确定、时间和预算的确定,场景选择、器材选择、分镜的确定等。前期工作如此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拍摄过程的顺利与否,实际一点就是影响预算和影片质量。有经验的影视工作者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有了这个前提,于是我们现在在制作3D片的时候,有了这样一个疑问,面对3D影视制作,我们应该提前准备些什么?

  第一种方法:数据化

  拍摄3D,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影片为何要拍摄成3D。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是要上院线的,或者这是一部城市宣传片、这是一部商业广告片。OK,那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这部作品的题材,或者是表现方法,是否适合用3D来表现出来。这在确定剧本之初就应该将这个元素考虑进去,因为把一个原本计划拍摄成2D的作品拍摄成3D,成本并不是翻一番的问题,有时候还会遇到许多技术难点和风险,这时候需要3D导演来进行斟酌,他会根据剧本本身以及场景的选择、器材的选择等因素来分析这个脚本是否合适拍摄成3D,当然,如果真的不合适,相信执意要拍3D片的制片及导演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时候就需要相关剧组人员和3D导演进行配合修改,修改剧本的表现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使得它更适合用3D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和彼此的信任是一个关键。

  接下来,我们也许需要一个计算视差的软件。这是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的基础。

  在有关3D原理的文章里,相信我们已经了解到视差的概念和其重要性,它由焦距、轴间距、成像平面、零视差面四个量共同决定,同时视差也间接地代表了一个立体画面的观影感受,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在影视作品的前期准备阶段就能够精确地控制视差,无疑是对拍摄以及后期制作十分有利的。

  1.在Windows Mobile系统上使用的BaseCalc

  2.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Stereo Depth 3D Calculator (SD 3D)

  3.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SpeedWedge IOD Calculator

  4.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Dashwood 3DA1 Calc

  5.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RealD Professional Stereo3D Calculator

  6.在Android系统上使用的APP应用iRiS S3D StereoScopic Base and Disparity Calc

  7.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Cine3D Stereographer

  8.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3D Movie Calculator

  摄像师可以选择不同的3D器材供应商所提供的视差计算软件,视差计算方法其实不难导出,有心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有了这些类似的软件之后,只要输入相关的数值,就可以获得一个对应的视差值或者视差比例值,这些软件也许还会提示这个视差值是否在视差安全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影视工作者就可以根据软件计算出来的视差值,记录其所对应的焦段、轴间距、零视差面等数据,待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候使用。

  用软件得到理想的视差值之后,在画2D分镜和场面调度图的时候,我们不妨把一个对应的3D分镜和3D调度图标注进去,简单的方法,是在原有的2D分镜图上,标注好空间里关键事物的视差值,比如前景过肩人物的视差是-3个像素,远景是+20个像素,同时在画面旁标注这个镜头所拥有的3D参量各是多少,有了这些明确的标注之后,我们会发现,在镜头和镜头的衔接时,视差是呈现跳跃式的,也就是说,比如这个镜头的最大负视差是-3个像素,下一个镜头的最大负视差变成了-10个像素,这样一来,可以制作出曲线表:可以曲线的横坐标表示影片的时间,纵坐标表示视差范围,在一定视差范围内人眼可以接收。还可以绘制更加详细的表格,表示镜头和镜头间的视察跳跃程度,这个跳跃程度越大,人眼就越不好接受,所以浮动过大的视差衔接,也应该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除此之外,这个记录的数据也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真的需要依照这个数据来进行拍摄,那么这个镜头所对应的3D参量,就必须至始至终地记录清晰,这就像场记一定需要记录好镜头和坏镜头,电子打板器一定要和摄像机时码同步一个道理。因为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这些3D镜头也许需要配合一些后期制作的3D场景特效,如果两者的3D参量不一致,将会导致观影时候的空间错乱,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同样适用于后期特效的3D制作,虚拟建模和特效的3D效果和现实拍摄稍有不同,区别主要在于虚拟场景和特效的S3D渲染用的多是离轴渲染(Off Axis),而现实拍摄用的是夹角拍摄(In-Convergence)或者平行拍摄(Parallel)方式,这三种方式的观影效果稍有不同,但是影响不大,所以实拍的数据同样可以对后期制作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种方法:眼见为实

  这种做法适用于有经验的3D导演和团队。

  与第一种方法相似的是,不管经验多么丰富的3D导演,都要对剧本本身、分镜头、场景设置、机位调度、演员调度等进行分析,并且和相关人员进行配合修改,使整部作品在不违背其艺术造诣的情况下,用更适合于3D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也许就简化很多,3D导演同样会对分镜头进行标注,通常也是用视差或者视差比例来表示出屏入屏的关系,但是这个数据仅仅具有参考意义,因为3D导演会用一种“眼见为实”的方式,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3D导演通常也会拥有一个视差计算器,但是他不会依赖于视差计算器,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视差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镜头的立体感,却并不完全决定,而3D最终需要确认的,恰恰是画面的立体感问题,这个立体感涉及到轴间距、观影距离、观影屏幕尺寸等,并不能简单量化成视差。3D导演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是用眼见为实的方法,在3D拍摄制作的实际过程中,监控3D效果。这样的3D理念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第一种方法的数据化背后,是一种无限的创造力,所以没有更多具体的可明确说明的东西。需要确定的一点就是,无论何种方法,都需要设备的支持。

  设备的支持是整个3D影视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3D影视业说是刚刚兴起,也大概有三个年头了,国内外的S3D器材、设备、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备和软件,将是我们下次介绍的重点。

【3D效果图的制作要求和注意问题】相关文章:

3D效果图制作的要求及注意问题09-17

3D效果图制作注意事项08-17

3D效果图的制作08-31

3D效果图制作的制作步骤10-01

3D效果图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10-01

3d效果图制作步骤11-08

3D效果图及制作过程08-17

3d室内效果图制作教程10-19

3D效果图制作过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