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读书笔记

时间:2023-11-03 14:47:08 晓凤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后真相时代》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后真相时代》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真相时代》读书笔记

  《后真相时代》读书笔记 1

  20xx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在本书中,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摘抄

  1、生活是极为复杂的,你不可能看到整个画面。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去简化和选择。

  2、每个故事都有多面性。许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这就是“竞争性真相”。

  3、物体并不仅仅是物体——它拥有背景,这影响了我们对它的看法。

  4、如果一个人故意创造出歪曲现实的印象,那么不管他的意图是否正义,不管他的语言是否真实,他都是误导者。

  5、当行动承诺来自具有足够可信度的个人或组织时,这种预测可能会被看作真相。

  感想

  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是一位知名的商业咨询专家,给很多顶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作者在书中汇总了很多实例,带我们游览竞争性真相的世界,他还总结了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帮我们识别、避开误导,成为一个倡导者。

  门后真相是20xx年西方世界出现的一个热词,意思是,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一种情形,比起事实,人们更看重情绪。这本中主要说的不是后真相,而是真相。

  我们已经习惯把社交媒体当作信息来源,有些事件总会经历多次反转。比如,一位受害者披露了自己的遭遇,大众因此感到愤怒和同情,根据受害者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对事件下判断,声讨施暴者,甚至实施网络暴力。可没过多久,施暴者拿出证据,表明受害者是在故意误导大众,自己才是受害者。反转过程中,大众不是被这方误导,就是被那方利用。有人说,要想评论一个事件,最好等到三次反转之后再说。

  遇到类似的事件,人们会讨论和论证,到底哪方说谎了。但实际上,故事的主人公有时根本都用不着说谎。这本书引用了英国广播公司一位播音员的说法他采访过很多误导过大众的人,他说:“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意思是使用真相。这里的真相,是竞争性真相,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词。有的人会利用竞争性真相误导大众,他们都是误导者,有些人则会善意地使用竞争性真相,来实现正当的目标,他们是倡导者。

  竞争性真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表达时也经常不得不使用竞争性真相,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竞争性真相,想要避免被误导,就需要我们把追求更加全面的视角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动反应国虽然竞争性真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的选择,影响行为,但我们也可以使用竞争性真相,去更好地实现自己正当的.目标。竞争性真相就像一个工具,有些人可以用它误导大众,用真相般的花言巧语牵着人们的鼻子往前走,我们也能使用竞争性真相让人们对你的目标产生兴趣,激励他们开展行动。国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曾经说过:但凡我们所听,只是观点,而非事实。但凡我们所见,只是视角,而非真相。了解到不同视角中有着不同的真相不是要让我们和他人划清界限,而是邀请我们向其他更多的视角开放、倾听、理解和学习。我们越是知道更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是如何打量同一个问题的那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概念以及我们的客观性就越会完整得多。

  《后真相时代》读书笔记 2

  威廉·詹姆斯曾说:没有比被倾听者误解的真相更糟的谎言了。

  在当下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事实上,我们接收到的往往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后真相”。想想苟晶、想想那个说自己孩子被老师体罚吐血的家长,当我们为“真相”摇旗呐喊、愤愤不平的时候,“真相”却在下一秒对我们无情打脸。

  这个打脸的真相,就是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想要向我们揭示的《后真相时代》。麦克唐纳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高材生,他被誉为欧美商界的说故事大师。那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故事大师,是怎么来向我们展示真正的“真相”的。

  被藜麦挑拨神经的秘鲁人

  在2007年的时候,美国一个宇航员公开表示,藜麦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价值极高。美国宇航局NASA也展示了他们从1980年研究藜麦的结果,藜麦的营养几乎覆盖所有动植物营养,可以补充宇航员在太空期间缺失的各种营养,被NASA认为是人类未来移民外太空空间的理想“太空粮食”。联合国甚至将2013年定为“国际藜麦年”,用来表彰藜麦的超高价值发现。

  拥有这么多高规格头衔的藜麦,瞬间成了西方人追捧的对象。从2006年开始,以藜麦为生的秘鲁人发现,市面上藜麦的价格足足暴涨了2倍。

  这时候,欧洲开始有人“担心”秘鲁人的生活状况,《纽约时报》更是发文告知大众,秘鲁儿童营养不良率持续上升。言下之意,就是你们别吃了,人家秘鲁孩子都没得吃了。甚至加拿大《环球邮报》还发文“你对藜麦的爱多深,你对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

  舆论带领的朝向,让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拒绝吃藜麦的大军。按照大多数人的设想,此时的秘鲁人应该举双手表示感恩,开心到不行。然而欧洲人不吃藜麦却让秘鲁人“哭”了出来。

  有三位经济学家用9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秘鲁家庭消费支出,他们得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藜麦的大量消耗,不仅没有降低秘鲁人的生活水平,反而让当地的穷人成了种植藜麦的最大受益者。

  那些种植藜麦的农民很高兴自己终于摆脱了“只吃藜麦的”生活,他们为自己可以有机会换口味,吃吃面包可乐感到高兴。秘鲁人一整年只有0.5%的支出花在了藜麦上。这和最初媒体们疯传的秘鲁人没了藜麦,活不下去的内容,完全相反。

  后真相时代,那些被加工过的“真相”,反而给当事人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欧洲人因为吃了秘鲁人的口粮而感到“内疚”,而秘鲁人因为藜麦销量大不如前而感到头疼。

  我们活在后真相里不自知

  《人类简史》三部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就曾说道:“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不习惯思考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真相开始跟着舆论的风向走,如同墙头草两边倒,越来越多的新闻专业机构、专业的从业人员,正在逐渐被社交媒体所取代。

  在《后真相时代》这本书中,麦克唐纳跟我们讲述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早已经生活在后真相里了。

  相信不少人看到高露洁牙膏的广告,都会记得有这样一句台词:“超过80%的牙医推荐高露洁”。没错,就是这句话,多年来,高露洁的广告一直这样宣称,并且医生的形象也一直在使用。

  然而,这句话却误导了众多的消费者。大家认为这种说法背后的调查数据衡量的是所有牙膏品牌中将高露洁排在首位的牙医比例。实际上,牙医被要求推荐的品牌数量没有限制,大多数牙医推荐了多种品牌,而某个竞争对手的品牌被推荐的次数几乎和高露洁一样多。

  正是由于有牙医的背书,让高露洁迅速在中国打开了市场。虽然高露洁的这句口号,后来被禁止使用,但利用了“后真相时代”的高露洁,通过这种方式,顺利达到了自己的营销目的。

  揭露后真相时代的四种真相

  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在采访了大量政客商界名流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怎么在不说谎的情况下完成欺骗?其实就是有选择性的说出真相,或者说,让部分真相“竞争上岗”。

  在《后真相时代》中,作者提出“竞争性真相”(competingtruth)一词,他认为,许多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项观察,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并且作者围绕这四种竞争性“真相”分进行论证。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

  其实,综艺节目中快本的游戏“谁是卧底”,就完美诠释了竞争性真相这个概念。卧底和别人拿着不同但类似的东西,卧底通过有选择性得真实描述这件东西,来误导别人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保全自己卧底身份,赢得比赛胜利。

  在书中,作者总结了“竞争性真相”的四种形式。

  第一:片面真相

  片面真相指的是沟通者选择的真相,也就是“我”想告诉你的那部分事实,但是它们并没有传达完整的真相。真相的片面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沟通特点。

  第二:主观真相

  主观真相指的是可以改变的.真相。当你宣布某件事物很好、很理想或者具有财务价值时,你是在表述主观真相。但是由于这种主观性,它可以因为环境、道德、财务价值而随时被改变。

  第三:人造真相

  人造真相指的是人们一手打造的真相。当我们为产品、事件和政策赋予一些全新的带有语言特色的命名时,就会改变人们对其固有的看法。就像“如果玫瑰被称为蓟或臭菘,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美好了。”

  第四:未知真相

  未知真相指的是影响未来的真相,其实说的就是设立目标、风险评估和培养精神层面的信仰等。在决定投资、婚姻、教育以及生活中的其他许多事情时,我们会根据经验和一些判断因素来预测最可信的行动。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被前面三种“真相”所包围,特别是第一种和第三种真相,几乎在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这两种“真相”,往往会被人进行有意识的取舍,只保留他们想要利用的那一部分。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是为了你好,这个只不过是善意的谎言”,这何尝不是一种经过删减的“后真相”呢?而曾经的街头碰瓷老太太,简直是将前面三种“真相”融会贯通。

  当我们以为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就是真相时,殊不知原来这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真相”。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的爆发式发展,真相已经不像在传统纸媒时期那么的被人们所看重。大家解读一件事本身,就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大多数人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有选择地接受那些符合自己三观、让自己痛快的内容。似乎只要能提供一个情绪价值,供人们发泄,就可以了。

  但当我们选择给“真相”站队之前,是否应该真实的了解一下事情背后的原因?是否应该保持那颗寻找真正“真相”的好奇心?这样才能避免我们在下一次,面对家长虚构的儿童吐血事件时,我们不至于被人当枪使。

【《后真相时代》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90后:时代的选择08-03

《记忆的真相》07-04

大数据时代读书笔记03-31

《时代广场的蟋蟀》的读书笔记11-11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书笔记01-18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书笔记09-02

真相的经典语录11-14

90后创业已至井喷时代05-17

后Offer时代关键是心态问题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