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时间:2021-06-09 14:39:41 水浒传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水浒传》有感范文1200字(通用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水浒传》有感范文12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水浒传》有感1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的个四分五裂,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败的同时,许多人也将矛头直指宋江——这个梁山泊的领军人物。他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大学问家金圣叹对宋江贬得非常厉害,他说宋江这个人是“下下”。就是“定考下下”,下等里边的下等。当然我们评价人物不能只顾自己的好恶。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对宋江的描写来加以分析。大家知道,《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孝义黑三郎主要是就他的家庭伦理道德来讲的。第18回就说他“于家大孝”,对待自己家里的父母亲的一个态度,突出的是“孝”。第二个绰号是及时雨,第18回也有介绍。说他仗义疏财,喜欢扶人之困,喜欢救济别人,所以就好像需要雨的时候,雨就下来了。所以就把他比喻成及时雨,第三个绰号就是呼保义。保义郎是宋代武官的名字,宋江以“自呼保义”来表示谦虚,意思是说,自己是最低等的人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呢,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持忠义,呼,大家都那样叫他。那么“呼保义”这个词,大概就是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另外一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宋江这个人的一生?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实际上“权术”这个词,我觉得它仅仅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喜欢玩弄权术,并不见得这个人就很坏。它不是他一个品格的表现,而是他一个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

  那么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

  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说他是打着仁义旗号的机会主义者,动机不纯的义军首领,出卖梁山投靠朝廷的投降派,还是具有革命者气质的农民领袖,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读《水浒传》有感2

  天下(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处,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便乐此不疲也。

  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

  吾尝论世人才不才之相去,真非十里、二十里之可计。即如写虎要写活虎,写活虎要写正搏人时,此即聚千人,运千心,伸千手,执千笔,而无一字是虎,则亦终无一字是虎也。独今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笔,而盈尺之幅,费墨无多,不惟写一虎,兼又写一人,不惟双写一虎一人,且又夹写许多风沙树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眩心乱,安望令我作之耶!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冈子去一段;下冈子走不到半路,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叫声“阿呀,今番罢了”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遂与后来沂岭杀虎一篇,更无一笔相犯也。

  但是我却和金圣叹有不同的看法。

  金圣叹的这篇颂扬文字,把施耐庵吹得太响、捧得太高了,不但言过其实,而且逻辑混乱。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容易说的就是鬼,最难说的就是虎。因为鬼谁也没见过,可以信口开河,而老虎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其突出的性格形状,不能瞎说。所以《水浒传》中从来不写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写打虎(武松打虎、李逵杀虎、解珍解宝捕虎)。而且三次打虎,各有特色,都不雷同。

  其实,这是偷换了大前提的诡辩术。你想啊,鬼虽然谁也没见过,难道老虎就是人人都看见过的么?宋元时代,老百姓还没有动物园可进,除了猎人和偶然遇见老虎伤人的旁观者、幸存者,谁又能看见活老虎吃活人呢?那时候,就是做成标本的死老虎,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看见的。尽管施耐庵先生曾经在杭州当官,后来终生定居苏北,我估计他很可能连标本也没看见过,更不用说是活老虎吃活人了。

  我小时候听老师说:施耐庵写武松打虎,是先请一个画家画一只老虎,挂在墙上,天天琢磨老虎吃人的神态,所以写得这样生动。这话我就不相信。画家如果没有看见过老虎吃人,能画得活龙活现么?就算他看见过老虎吃人,也画出来了,但那既不是动画,更不是电影,施耐庵看见的,依旧是静态的死老虎。

  这种凭想象画出来的死老虎,和凭想象画出来的鬼怪有什么不一样?施耐庵既然没见过老虎怎样吃人,凭想象写的老虎抓人,还不是根据主观想象和感受写的?这和凭想象描写妖魔鬼怪有什么不一样?再说了,他这样说,不是分明贬低了专写妖魔鬼怪的吴承恩么?

  读《水浒传》有感3

  是夜,灯火星星,思绪缥缈......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的话,不那么痛快。

  读书,亦是如此。

  那是少年,意气飞扬,初读水浒,只觉穿越千年:铁马金戈、战火纷纷。那里,有可以实现的满腔抱复,有压不弯的傲骨;酒,痛快地喝,马,肆意地骑;风里、雨里、阳光里,皆是义气......

  那时读水浒,李逵的孝是孝,鲁智深的痛快是痛快,林冲的武艺是武艺......现在重新捧起书,重走那条儿时走过的路,一切面目全非,李逵的孝不是孝,鲁智深的痛快不是痛快,林冲的武艺不是武艺......曾经的一切恍如雾里看花,看得那么不真切、那么不真实。

  曾钦慕于那句“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何等的侠义、爽快,但现在看来如果生死之交可以这么轻易得赋予一碗薄酒,那么这生死怕是轻于鸿毛。

  曾经钦佩林冲,那与洪教头一棒令人热血,但这么热血的人却是为了丢在地上的几两银子耍起武艺。“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林教头不在顾忌,打断了洪教头的腿。呜呼,大丈夫如是,悲哉!

  曾经钦慕于鲁智深给金家父女的五两银子,像鲁智深一样轻蔑于李忠的几钱碎银子,却忘却了那对于一个街头卖狗皮膏药的人来说,是不小的一笔积蓄。

  曾经我也瞧不起李忠。那个不起眼的李忠,泯没于众人中,整本书属于他的笔墨也就几笔寥寥,一个卖狗皮膏药的,一个武艺不起眼的汉子。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因为和史进、石秀、陈达、杨春、薛永几个兄弟一起,宁愿被庞万春一伙乱箭射死也不会逃跑;即使一天收入微薄,也能把那点点血汗给那些需要帮助的手。拥有巨大财富的拿出一两千可能不是难事,但对于一个路边摆摊的这就是义气。不必对一个拼尽全力的苛责,“贵人多忘事”,那“不贵”的人,摸爬滚打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我们大多都是没有本事、都是“不贵”的人,但这不会妨碍我们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好人。

  也曾经叹服于李逵之孝,慕他富贵时不忘母,赞他背母百里路,怜他失声哭母。如今看来,当时的我也仅仅浮于表面。在那个昏暗的时代,彼带来万贯家财,亦可招致祸患,许多东西都曲笔写了,真正要表达的往往要拨开层层雾去看。且看李逵何时起意接母上山,实在宋江几人都接父母享受天伦之后,那时孝开始变质了。再看他还未创出天地时,在家乡出过祸事,是哥哥代他受罚,上梁山后也未记起这位兄长,都道长兄如父,一个不顾念手足之情的人谈笑未免太可笑。背母上梁山途中,母亲渴得想喝水,李逵只是让她忍着,这是自私。最可笑的是发现母亲被老虎咬死之后,李逵杀虎后找了寺庙竟是一夜好眠,第二日,呜呜大哭,埋葬母亲。如王路所言:“江湖好汉也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任何一个深爱母亲的人,母亲死去后怎会好眠,又怎么忍心让母亲尸骨暴露于山野之中?这孝,荒诞至极。

  这些“曾经”,在夜里飘飞,漆黑的夜深沉的像层雾,看不清,看不透......但那些走过的路,那些思索,那些遇到的人和事,足以成为星火,让我们得以透过雾,渐渐看清雾一样的人、雾一样的事......

  心存曲直,胸有丘壑,眼观山海。

  读《水浒传》有感4

  《水浒传》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名著,是我国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与《水浒传》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一些剧本,而且还有小说的著作,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合著,《水浒传》这本书是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各路英雄好汉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在《水浒传》里是以一个“义”字写的,在《水浒传》一共有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为兄弟,都是为朋友赴汤蹈火,两助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在《水浒传》里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写了每个英雄好汉被当时的朝廷的腐朽和黑暗,被逼上梁山起义反抗,这本《水浒传》里写了一百二十回,每一回都是十分地精彩,写出了每个英雄的起义的原因,其中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和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两回最让我深刻,而且这本《水浒传》读了之后,令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与知道了在古代的英雄故事和那时的朝廷的管理十分腐朽。

  在那两回里是写了武松在张青的照顾下,管待了三天,最后武松再辞了要行,张青要和武松结拜为兄弟,送来十多银两,在出门前,武松只得洒泪别了,去路投孟州来。来到了城里,直至州衙,武松却被发本到处牢城,公人带武松到单房里,武松自到单身房里,早有十多个一般的囚徒对他说道:“好汉,你新到这里啊……都是对他说怎样讨好那些官兵,如果不讨好那些官兵就会有怎样惩罚。但武松在那里却被款待了三天,武松被囚犯对他说的话忍不住了,要见他们的首领,最后施恩接见了武松,对他说了对他款待的原因,是有事情要请求武松,所以十分热情地款待武松,让武松回复元气。接着武松和施恩就去天王堂,让武松证明自己的状态了,武松一个人把三五百斤石头抱了起来。

  接着武松就以一个”义“字去为施恩帮忙了,而且还显出打虎的威风,来打翻那厮盖世的英雄。啊!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知道了水浒英雄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一面,一个人在世上都是以一个”义“字来为朋友帮忙,而且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关爱和一份及其重要的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水浒传》里写出了一个义气和当时朝廷的腐朽,在《水浒传》里的英雄都是十分地勇敢,而且十分讲义气,只要说过帮忙就会尽心尽力地帮忙,不会像当时的朝廷一样要什么奖赏,令到当时的社会腐朽,在我们社会中一定要互相帮助与互相关爱,才能让社会充满爱呀!

  读《水浒传》有感5

  千里水泊,苇作岸,天作边,一派好风光。北宋末年,奸臣当道,鸡犬不宁,一百单八好汉揭竿而起,烽烽火火,闹遍九州。把忠义当酒,用壮烈作茶,满饮一杯,前方是万里阳关路。

  浩浩荡荡的百万言巨著,就如同满腔的好汉气魄,闭卷沉思,却难逃金戈铁马的豪情壮志和那曲久盛不衰的悲歌。每个时代的末年都少不了贼臣抹上的污浊,总会有多少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正义,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一次次的邂逅,终成英雄弟兄的聚义,三败高俅,两赢童贯,让看官难书心中欣喜,招安成为正道,建功立业,精忠报国,是每个有志男儿的夙愿。东征西讨,北伐南战,录下赫赫战功,饱饮御酒,却忘不了离去的的弟兄,鸟尽弓藏,名成身退,又能有几人熟谙这处世之道,往事已成灰烬,只留下空空的怀想。耳熟能详的故事,巧嘴难描的悲壮,百二十回的精彩,静述人生哲学。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印象还留下侠义的影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二郎醉打蒋门神,行侠仗义的帮助无疑是大快人心,而却忘了自己已经深陷泥潭。用不着拳头的力量,在追梦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他人也亦复如此,伸出双手,满怀热情,面对的必然是愁眉舒展的笑脸。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是悦己的良药,服下一帖,暖意就会升腾在心上,也升腾在别人心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援助,定能汇成洪流,直通东海。

  有了诚心的帮助,少不了山盟海誓的情谊。梁山泊好汉来自四方,日久天长,谁人心中没有亲同手足的友谊,征方腊时,每折一员弟兄,宋江无不是痛哭流涕,深厚的兄弟情引来天上之水,把大业推向成功。世上并非什么地方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错综复杂的小巷是路上必须走过的地方,有一个挚友,才能寻得一条出路。想象片刻,当你迷路时,眼前是茫茫的大沙漠,独自徘徊,且只有黄沙莽莽,与别人结伴而行。而你我却不知道何去何从,却多一份团队的力量,多一份心灵的依靠,就多了一份乐观和豁达,也许成功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水浒》写满了好汉们的奋起抗争。林冲雪夜上梁山,真是受尽了百般迫害,妻子离散,家破人亡;血溅鸳鸯楼,武松杀人如麻,还不是因为张都监和蒋门神的串通。不惧权威,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每个人难免有脱漏,用不着妥协和逆来顺受,指出方为正道。

  季布一诺,胜于千金。宋江时时不忘晁天王临终前信口而出的遗言,引出与东平,东昌府的大战。人无信不立,逐梦其实就在践行自己的诺言,有的人为一句话奔波了一生。我小时读过的《小公主》就有这样的故事:有个印度绅士为了他朋友拉夫的遗愿,千方百计,跑遍欧洲。最终发现拉夫的女儿——萨拉就是住在自己隔壁阁楼里的寒酸仆人。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如果不呢,我相信他会继续找下去。

  水泊千里已成往昔,伫立凝望,满目是波澜壮阔的起义史诗,满耳是激昂澎湃的英雄赞歌。这颗文学史上的明珠依然熠熠生辉,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忠义会堂上的好酒是那般醇香、深厚,弥漫着诚和信的馥郁;壮烈征途中的清茶是那般淡雅、质朴,溢满了奋与搏的幽香。小呷一口,却难掩醉态,静倚一叶小舟在泊里徘徊……

【读《水浒传》有感范文1200字(通用5篇)】相关文章:

读《水浒传》有感范文(通用13篇)06-09

读《水浒传》有感范文(通用6篇)06-09

读《水浒传》有感01-30

★读《水浒传》有感01-07

读《水浒传》有感01-06

读《水浒传》有感01-05

读《水浒传》有感01-05

读《水浒传》有感12-28

读水浒传有感通用15篇08-31

读水浒传有感(通用15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