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7-24 17:23:00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选】《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好汉……”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艰深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标题可知,这部小说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然而不向正史那样稳重,而是古代的口语文小说。与《三国志》比拟,《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多少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差别就是,演义不是全体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确实是这样。但是虚构,应用艺术的手段进行虚构,而不是随意那段史实就能够拿来虚构的。好比,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不写这件事。又如,对于单刀赴会面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相似的例子当然是不可计数。读过之后,稍做剖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门是为小说描写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假如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实在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维观相违反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留神到了情节的公道性、连贯性,而不是僵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到。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称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示了作者的一局部主观欲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整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由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范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处所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略比拟一下作者为什么侧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有名的理学家朱熹,以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庶民也开端接受朱熹的观点,起因就是这种观点是合乎儒家思惟,并能被统治阶层所接收的。罗贯中也是批准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础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豪杰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胜利便是成功地塑造了很多个性赫然的人物,比方: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诚诚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猾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恰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亮的特色。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警惕眼智败张?的战例进行了过细入微的描绘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参加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明。

  《三国演义》可能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盘根错节的关联处置的恰到利益,就是由于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取了沿线索来记述的文学伎俩。《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树立以及消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进程,其中有交叉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代,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开展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接洽,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错进行,就会让读者觉得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漫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提倡典型的儒家思想――霸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件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斯,作者才勇敢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诸葛亮,是“忠贞”跟“智慧”的化身,特殊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比起四史之一《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虽然缺乏历史的严密性,但他把一位位英雄形象艺术化,将他们的个性更加延展开来,让读者印象更加深刻,回味无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更爱哪一本,我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三国演义》。爱他,不仅是爱他有名的战争写法,更爱其中数不尽的爱恨分明的真正的英雄;爱他塑造的辩舌施计的文臣儒士,也爱他描写的舞刀弄枪的壮士猛将;爱那割据一方的君主,也爱那竭力尽智的群臣。

  总之,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就看到了滚滚长河向我涌来,山河破碎的画卷里,展现了无数英雄的豪情壮志。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或统领,或被统领,一起为天下一统作为着。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嘉言懿行,抑或是勾心斗角、追名逐利,都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欲罢不能。这引人入胜的笔法竟让我有时忽然忘了这是庄严的历史

  譬如赤壁之战,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东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到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感觉就像一场梦,在这梦中,刘备帮我推着农车上坡,赵云单骑救了我的性命,我还那襁褓中清清楚楚地听见了他在敌阵中镇静的心跳,你可能说我发了痴,但是我真的犹如身临其境,那张三爷的咆哮使我震耳欲聋,赤壁满江的大火顺着东风烧得夜如白昼??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之仁、关羽之义、张飞之勇、赵云之骁、许诸之猛、典韦之忠,鲁肃之善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阴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我不信什么“穿越”,但如果真有“穿越”,我愿化身为一条青龙,飞回遥远的三国,去挥一挥卧龙的羽扇,尝一尝子建的酒宴。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最早接触《三国演义》,大概是在很小的时候吧,那时候的我,整天坐在电视旁边,等《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有《三国演义》这本书,仅仅是电视里面的任务和战斗感兴趣。随着我慢慢的长大,我知道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对它开始有了很大的兴趣,我决定要拜读一下。

  这本书出自元末明初的作家罗贯中笔下。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及我国第一本章回小说。这本书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发生的故事。一些比较广为流传的故事有:“桃园三结义”、“三顾毛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这些故事都很有趣。在书中,我认识了坚持不懈的刘备,重义气的关羽,没有主见的吕布,疑心重的曹操,神机妙算的'孔明……这些都是一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一个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杯甘醇的香茗,只有你细细去品尝,才能喝出最香醇的味道。

  《三国演义》这本书,就是这杯茶,只有你细细地去阅读,品尝后,你才能找到它最真实的味道,最启发人生的道理,蕴藏在最深的启迪。在书中,刘备的三顾毛庐给了我启迪。如果当日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诸葛亮,后来也不会有这个才子一路扶持帮助刘备和刘禅。这里,给了我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的启迪,我们做万事遇到困难不要知难而退,我们要迎难而上,这样,即使再大的难题,我们都能解决,就会得到成功。

  在书中,火烧赤壁之战给了我启迪。如果周瑜不相信诸葛亮的妙计,只想除掉诸葛亮,那他也破不了曹军。所以我明白:我们要善于听取一些好的意见,然后融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才去做事。在书中,诸葛亮向曹操草船借箭给了我启迪。整个故事的结局都是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聪明才智,和曹如果不是因为疑心太重,也不会那样子。我们要学习孔明的神机妙算,不要时常疑心重,那样会造成像曹操一样。最后,孔明的一生忠心忠义,尽心尽心地辅助刘备和刘禅。它告诉我做人一定要有一颗忠义的心。

  对于诸葛亮,我十分地敬佩,崇拜,仰慕他。我要学习他生平的为人处事,学习他的聪明才智,学习他的运辞行帷幄,学习他的忠义待人,学习他的神机妙算,和学习更多知识。诸葛亮一辈子对国家,对事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格言,使我受益匪浅,也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我会体会这其中的意义,也要铭记在心中,用它时刻告诫于自己。在生活上,时常让自己淡泊一切的名利,我们就能看清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明确自己的志向;在学习上,经常让自己在学习,想问题时平静下来,这样就会更好。我们还要像诸葛亮一样,遇到问题时,安静想想,学会急中生智,总会有对策。有时我们也要学会读懂人心,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丞相祠堂何处寻寻?锦宫城外柏森。映阶碧草自草色,隔叶黄鹂徒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笔下,这是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诸葛亮所作的诗。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认识了许多英雄,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诸葛亮了。这首《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生可谓五字才,智,勇,忠,义。他在战场上,上演了一台又一台的好戏:“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布八封阵”“赤壁之战”。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人看清了诸葛亮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心的才智和他的妙计连环,神机妙算是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连周瑜也自叹不如,连司马懿也惊叹连连。这个身披鹤氅,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的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一个忠义之士,竭心尽心地辅助两朝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乱世之中,到底谁是真英雄?

  读了《三国演义》,我心中有了个疑问:谁是真英雄?是“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还是“忠义”待人的刘备呢?在书中,我更喜欢曹操,认为他值得“英雄”二字,他发现人才、赏识人才,而且,谋略过人,能做到知己知彼、料敌于先。

  说起曹操和刘备,他们俩是《三国演义》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两人各有一句名言,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而刘备却相反:“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那么,两个不同想法、不同身份的人在乱世之中举起了曹军和刘军的大旗,谁才是真英雄?

  曹操原是骁骑校尉,若不是董卓篡位,他就只是一个小官,才华不被发现,一生碌碌无为,但曹操身处乱世之中,才华得以施展,不愧为“乱世之奸雄”。

  而刘备,本是织席贩履之徒,但他除了有实力,运气也极佳。先是在桃园与关张二人拜为兄弟,又从公孙瓒那里获得一员大将赵子龙(赵云)。刘备所得的这3人,为他后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

  那刘备与曹操是靠什么从一个小官走到三分天下呢?靠的是各自的才能,还有各自身上的优点!

  我认为曹操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世人都只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却不知曹操也十分爱才,甚至求贤若渴。例如曹操的一位下属荀彧,他的谋略比曹操好,看得比曹操远,换做他人可能会认为荀彧是个定时炸弹,会杀掉他,以除后患,但曹操没有。曹操不仅没有杀掉他,还将他视为知己,有事也会询问他的意见,甚至叫大儿子曹丕好好向他学习。

  曹操不仅对自己人好,对其他有才华的人也极好。例如在书中第25回至26回,曹操带人攻下徐州,只剩下邳城,而这个邳城正是关羽带人驻守的地方。曹操想劝关羽为他所用,但关羽不答应,只说若有刘备的消息,会立刻追去。尽管如此,曹操还是答应了关羽,而且最后关羽追刘备而去时,虽然有人劝曹操杀掉关羽以除后患,但曹操拒绝了。他说宁愿与关羽为敌,也舍不得杀他,这显示了曹操拳拳爱才之心。

  曹操若仅仅只有爱才之心,是无法成大业的。他不仅有爱才之心,还有料敌于先的本事。在书中,当刘备挡下曹军攻往徐州的大军时,刘备给曹操一封信,劝说他撤兵,曹操还没有打开信,就已详细猜出信的内容了。

  而刘备的优点是仁义,但这不一定是福。当他带着新野城20万百姓朝江东奔去逃难时,因百姓拖了进度,而被曹军追上。百姓逃出了新野城,但也没逃过曹军的追捕,而刘备也折损了好多士兵。而且刘备的仁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真心的,就像他在赵云面前摔阿斗一样,我觉得不是真心的,怎么会舍得摔死自己的孩子呢?虽说刘备以仁义著称,但过于强调仁义却未必是真。

  与刘备相比,我认为,曹操略胜一筹,而这个能料敌于先,又慧眼识才,而且心怀整个天下的曹操为什么会被称为曹贼、奸臣呢?也许,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推翻旧朝代为代价的。若是成功了,那就建立新的王朝;若是失败了,那恐怕就变成人们口中的贼了,所谓“成王败寇”,所以曹操未必是奸雄。若不是在乱世之中,若有机会,曹操也能成为“治世之能臣”。

  无论如何,曹操的才华在乱世之中得以施展,但上天给他的机遇,远少于刘备,刘备有了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但曹操没有。虽然刘备和曹操平分天下,但我觉得曹操本身比刘备更有才华。曹操熟读兵法且能运用自如,这一点,刘备远不及他,所以,曹操只是少了几个机会。

  所以,到底谁是真英雄呢?在我心里,曹操比刘备更称得上“英雄”二字。

  不过,英雄应该只存在于人们心中,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是不同的,可以是书中的一个人物,或是历史中一位厉害的统治者,或者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平凡人。乱世出英雄,俗世,照样可以出英雄,只要你细心观察,也许,你身边就有一位关心你、照顾你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5

  在暑假里,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三国演义>>了,<<三国演义>>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这本书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这本书里有很多人物,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诸葛亮通天文知地理,别人的狡猾和阴招都瞒不了他,他七次庄擒孟获,但是孟获因为不服,诸葛亮一次次地放他走,直到第七次他才心服口服地归顺诸葛

  作者笔下的张飞是粗鲁的,我觉得他人不错他虽然粗鲁,是个屠夫,没有文化,但是他做的很多事都是为刘备做的,刘备长得和善,如果让他去和敌国谈判,安敌国不就得寸进尺了,本国的'气场就没了。可张飞在就不一样了。敌国就知道刘备有后盾,虽然刘备没什么本事,但他有兄弟,张飞可以让别人敬畏三分,别人就不会欺人太甚。

  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用兵举世无双,司马懿就用兵如神,他们也有自己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阴险,各有各的弱点和优点。

  我最佩服的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人也好,和曹操打仗时,他带着二嫂,所以假装投降,他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二嫂的。在山下遇到二嫂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他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过五关斩六将,又在华容道义释放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已知道故主消息,就千里万里赶过去,他不但忠而且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忠。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是你和我丫,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和骄横的霸气,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东西掉在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曹操小心谨慎,机智从容。曹操在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查查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从后面拍马赶过来,向曹操头盔上一击,曹操最终得以脱险,这件事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性格。

  <<三国演义>>创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其中奸绝是曹操,曹操被奸臣追捕和陈宫逃到吕家,吕伯奢是曹操世伯收留他们,半夜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要害他,就吧吕家人全都杀光,后来才知道错杀,半路遇到给他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把他也杀了。义绝是关羽,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干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路径东岭关,洛阳城。因为未得到曹操手中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将皆不放行。智绝是指诸葛亮,诸葛亮三气周瑜,一气是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先夺,二七是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是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这本名著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动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赤壁之战。刘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憨厚仁明的君主形象,但也有些描写让人觉得虚伪最典型的莫过于长板坡之役,赵云大战之中,救出阿斗交到他手上,他却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里自然不无心疼赵云的意思,但毕竟不舍人情,连作者也说其天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几掷马前,是明显的作秀。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有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吧一个个英雄刻画的十分英勇,每个人都有其性格特点,我每个人都特别喜欢,不同的人物性格发生了很多故事。

  这个暑假最让我感到有收获的就是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让我品味了名著,还让我知道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读后感6

  “鼎足三国已成梦,一统乾坤归晋朝。”这是后人对三国时期灭亡的评价。打开《三国演义》这本书,你就会感到古代的英雄豪气,与各国争王之间的战争。

  东汉末年,以“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为首的黄巾军起义。但兵源奇缺,于是朝廷便招兵买马。榜下的人平生不爱读书,喜犬马,爱音乐,美衣服。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此人便是刘玄德。刘备便在招兵榜前叹息。随后,一人厉声说:“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苦长叹?”刘备见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若奔马,此人乃张飞。二人喝酒时见一人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此人便是关云长。三人便结为兄弟,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于是,三人几经周折,创立了蜀国。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定三分亮出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七擒孟获,孔明智退司马懿等等一些故事。读完后,我想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三国演义》的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一定会觉得非常难过,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打开诚信的大门,要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7

  就为了开篇那一首“临江仙”,数千年来,波浪壮阔的长江水滚滚东去,也有人形容为“一江春水向东流,”但那都是时空的展现,它历经了多少朝代的更替、笑看了多少帝王将相的你争我斗、铭记了多少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更有多少英雄好汉望江兴叹,满腔的雄心壮志随着东逝的流水化为人间的故事,只能唱出历史的无奈咏叹调,感触“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空灵。长江是中华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青山依旧,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几度夕阳红?

  唐中老三届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农家子弟,没有红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受父母之托,抱着成名成家的幻想,抱着为国效力的理念,抱着为父母争光的孝心,早起晚归,借路灯看书,借月光复习,被窝中仍在背诵公式与单词,为改变生活环境而拼搏。唐中6.6届的多少佼佼者、当年的学霸,数理化的尖子,假若能够继续学习深造,相信都能超脱五行,学得真功夫、取得真学历,谋得院士、专家、高级领导的职务也是囊中取物,但随着一场波澜壮阔的运动,都成了一代空有抱负的知识青年。当年的唐河水能载50吨大船直下襄樊,并入汉水归入长江,为长江的波澜壮阔增添了浪花,算起来我们这一代人也是被长江的东逝水载入了历史史册,送走的唐中老三届学生,50年后的感情使然,皓首古稀会唐中,圆满了我们“一壶浊酒喜相逢”的良好心愿。

  长江浪花拍岸,迎送了无数的英雄豪杰,留下了唐、宋、元、明、清历史的更迭与沧桑,谁能说得清孰是孰非,空有抱负凌云,到头来江山社稷、成败拼争、富贵荣华、金钱美女都是一场空。虽说英雄不问出处,奈何已被浪花淘尽,即使奢望万岁但也难逃天地人寰。

  青山绿水踏歌声,

  细听两岸百鸟鸣,

  长江水流仍向东,

  渔樵鬓斑转头空。

  春华秋实,春夏秋冬,社会风情,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身在高处不胜寒,我们都已见惯不惊,古稀之年,银发苍苍的我们这一代人就像在江渚上的渔翁樵夫一样,已经无欲无求,置身事外,漂泊于历史长河,看惯那秋月春风,春绿秋黄一岁一枯荣的自然现象谁也不可抗争。

  数不清的`朝霞,记不清的夕阳,日出日落,人生怎比那历史长河,无意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都挡不住长江水的东逝和人生岁月的荏苒,今晚已看夕阳红,愿得明晨能看旭日东升,诚问人生“几度夕阳红”?

  好在还有一群老同学、老朋友,能够长聚畅谈,为了健康,没有了老酒,没有了曹操当年挥槊作诗的气概,没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人生情怀,但仍有一壶清茶共同品尝。67届2班的唐河聚会,让我们回忆起多少往事:唐河白帆、岸上唐中、竹林寺外晚翠、大雄宝殿上悠扬的钟声、笑容可掬的笑弥勒、威严高大的“竹林保障”、似乎在倾听泌桥飞雪、追虎鞭的虎虎生风;那些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老师们在那非常时期的窘境,因学校停办而使空有抱负的学生们的无奈,没有了保守派与造反派的区别、没有了各种造反战斗队的林立、恍然明白了那三年的所作所为都是过眼云烟和身不由己;50年前你争我斗的结果,有心为官,官位不稳,有人下乡,学会了农耕,一桩桩一件件,都成了我们谈论的话题;离校50年的情怀,原来都没有忘记!若用“一笑泯恩仇”、“回目一笑百媚生”来形容50年来的错觉,也未尝不可;更明白了“浪花淘尽英雄”的内涵。不管是无知还是有意,过去了!都过去了!

  词中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都付笑谈中”勾勒出了作者当年的心情,当把世事看透时,作者和我们今天的心情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8

  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名称。

  《三国演义》描绘了近200个人物。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金朝统一的一系列故事。三国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羽。他不仅武功好,人品也不错。打曹操的时候因为带了二嫂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想找到刘备,保护二嫂。当他得到一只“赤兔马”时,他立即骑着“赤兔马”去找刘备。当他在山脚下遇到二嫂时,他没有忘记带二嫂回来。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降汉而不降曹,坐烛,独骑千里,五关后斩六将,削于古城,后放曹操于华容道。他忠于他的老主人,因为他的失败而打败了敌人。然而,当他听到他的老主人的消息时,他不知道如何长途跋涉。我想他是在失去敌人后回来的。他不仅忠诚,而且是一种难得而可贵的忠诚。曹操的欺,刘备的谦让,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小心眼,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魏是三国中足智多谋的。曹操的用兵天下无双,司马懿的用兵更如有神助。但两者都有各自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阴险。说到蜀,首当其冲的就是龙符:诸葛亮。他过人的机智和娴熟的兵技,令后人叹为观止。还有一些像凤雏这样的人物:庞统、姜维、许哲等等,但我觉得他们都不如孔明。三河六郡之国吴,可谓足智多谋,即周瑜。少年时,周瑜通晓兵法,精通阵法。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很容易看出人性的重要性。性格与成功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诚实而不是忠诚。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现实生活中最宝贵的诚实,这个人还有什么?钱,职位,官位?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永久的身份证。你没有,大家都不信任你,你在背后指指点点。不会难过吗?这些是由金钱、地位、官职组成的吗?我相信你不想成为一个缺点太多的人。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之门,用永久身份证面对生活吧。

  一本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名称。

  《三国演义》描绘了近200个人物。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金朝统一的一系列故事。三国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羽。他不仅武功好,人品也不错。打曹操的`时候因为带了二嫂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想找到刘备,保护二嫂。当他得到一只“赤兔马”时,他立即骑着“赤兔马”去找刘备。当他在山脚下遇到二嫂时,他没有忘记带二嫂回来。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降汉而不降曹,坐烛,独骑千里,五关后斩六将,削于古城,后放曹操于华容道。他忠于他的老主人,因为他的失败而打败了敌人。然而,当他听到他的老主人的消息时,他不知道如何长途跋涉。我想他是在失去敌人后回来的。他不仅忠诚,而且是一种难得而可贵的忠诚。曹操的欺,刘备的谦让,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小心眼,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魏是三国中足智多谋的。曹操的用兵天下无双,司马懿的用兵更如有神助。但两者都有各自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阴险。说到蜀,首当其冲的就是龙符:诸葛亮。他过人的机智和娴熟的兵技,令后人叹为观止。还有一些像凤雏这样的人物:庞统、姜维、许哲等等,但我觉得他们都不如孔明。三河六郡之国吴,可谓足智多谋,即周瑜。少年时,周瑜通晓兵法,精通阵法。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很容易看出人性的重要性。性格与成功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诚实而不是忠诚。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现实生活中最宝贵的诚实,这个人还有什么?钱,职位,官位?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永久的身份证。你没有,大家都不信任你,你在背后指指点点。不会难过吗?这些是由金钱、地位、官职组成的吗?我相信你不想成为一个缺点太多的人。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之门,用永久身份证面对生活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值得分析的有不少。历来多为人探究的是君主形象、文臣谋士形象、武将形象、母亲形象,近年一些边缘角色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三国演义》中的商人形象。然而妻妾形象却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群体被探究,只有被纳入女性形象时才有所涉及。这里漫谈一下《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的妻妾形象,给她们进行简单地分类,并试图把握身处传统男权社会的作者对妻妾的认知观。

  我们粗略地把她们分为红颜祸水型、凄凉悲惨型、女中英杰型这三类。

  红颜祸水型以吕布两位妻妾为典型代表。吕布受困下邳城,陈宫献计,出城搭寨,与城内互为犄角。如此,“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这是腹背受敌情况下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吕布从其计,或许还不至于速败。正当吕布意欲动身时,严夫人却急忙阻止:“将军若出,陈宫、高顺安能坚守城池?倘有差失,悔无及矣!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幸赖庞舒私藏妾身,再得与将军相聚;孰知今又弃妾而去乎?将军前程万里,请勿以妾为念!”言罢痛哭。严夫人凄惨的哭诉令吕布动摇,于是吕布去问貂蝉,貂蝉亦道:“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两位妇女的苦劝怨说导致原本优柔寡断的吕布错失良机,弃智不用,最终被决堤淹城、城破身殒。历史上,吕布并无貂蝉和严夫人二人,可见作者在此处进行了别有用意的虚构。这样的虚构制造出英雄失败多归咎于枕边人的现象,继承了妲己、夏姬、杨贵妃等祸水红颜的传统刻画,我们得以窥探到在男权社会中作者对红颜祸水观念的认同。

  凄凉悲惨型以刘安妻、甄宓为代表。在征讨吕布时,关、张二军溃败,吕布攻入沛城,兵士四散,刘备不暇顾及妻子,仓皇出逃,流落到村中求食。猎户刘安求无野食,惨无人道地杀害其妻以为刘备食。刘安陈说不得投靠刘豫州,原因只在于老母需要供养,对妻儿毫不顾虑。刘备将前事告诉曹操,曹操即刻命孙乾带金百两往赐之。很显然,作者在这里极力赞扬豫州牧刘备的魅力,又不知不觉流露出对妻妾人权的蔑视。妻妾成为男权斗争的牺牲品。无独有偶,袁绍兵败官渡,其儿媳甄宓成为战利品被曹操曹丕父子二人你争我夺,这又是当时妻妾悲惨的映像。古语常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断,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是男人驰骋雄姿的战场,也是不幸的妇女受害的牢狱。

  女中英杰型以孙夫人为代表。孙刘联姻,“自幼好观武事”的孙夫人房中两边枪刀森列,侍婢皆佩剑,令刘备乍惊失色。请撤兵器时,孙夫人笑曰:“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一改前两者的哀婉柔弱,孙夫人的侠武之气散发无遗。之后,孙夫人协助刘备共商回荆州,又在途中阻截东吴追兵,使刘备成功渡江。孙夫人扮演了相助夫婿事业的贤妻角色。夷陵战败,孙夫人听信讹传,以为刘备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孙夫人以守贞有节的烈女形象辞世而去。后世立“枭姬祠”。“枭”字概括了孙夫人不平凡的'一生。值得肯定的是,孙夫人这个妻妾角色在男人角斗的舞台上实现了对前两者形象定位的突破,体现出巾帼英雄一般的飒爽女姿。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将之作为男人的附庸品,孙夫人成为孙刘联盟巩固的政治工具和建设男人事业、实现男人丰功伟绩的辅助者。

  综上,《三国演义》中的妻妾形象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形象刻画还是出自男性视角,作者的笔触仍然落入了男权至上的窠臼,这是《三国演义》这类英雄古典小说的糟粕之处,也是阻碍女性文学诞生和发展,阻碍中国古代文学宽度拓展的封建社会痼疾。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出名的历史小说,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背景是东汉末年,从宦官乱政、黄巾起义开始,描写在乱世中曹操、刘备、孙坚父子怎样运用人才争夺天下的故事。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让一个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在我心中出现。勇武过人的吕布、霸气十足的孙策、忠心护主的曹洪、老当益壮的黄忠想象典韦拼死守寨门的悲壮、赵云血战长板桥的惨烈、周瑜纵火烧赤壁的快意、孔明病死五丈原的无奈三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对以下几个重要人物说点感想:

  曹操。自小就崇拜曹操,也许是他太有军事才能,也许他太有人格魅力,(也许在游戏中他总是超级全能角色太好用。)曹操为统一乱世做出巨大的贡献,更通过屯田制度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白手起家,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征张绣、击刘备、战袁术、抗袁绍,更把汉献帝从西凉铁军中解救出来,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曹操有不少缺点,他因为好女色害死了猛将典韦和长子爱侄,他因为报父仇屠杀了许多无辜的徐州百姓。但是曹操毕竟是那么悲天悯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乱世的写照,他有着结束乱世的决心,有着天下太平的憧憬,这就足够了。曹操善用权谋,深得人心,挟持天子以号天下,他的气质成就了他的霸业。

  刘备。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孙权的外交手段实在高明,在当时已经能熟练运用实力均衡的`战争法则。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投降的时候联刘抗曹,结果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遭受了最大的挫折;在曹操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吕蒙白衣渡江顺利袭杀关羽夺回荆州重创刘备实力。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军事实力不可恭维,但是政治手段的确高明。孙权最终顺利稳固政权,黄袍加身,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吧。三国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演义中的孔明整一个妖道,未卜先知、呼风唤雨、装身弄鬼、镶星续命,太多的妖化反而让我对他反感。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更是封建道德的典范。但是他在刘备托孤之后,集军政法大权于一身,实在不智,还给现在人以架空皇帝的借口。事无大小必亲自处理,这是领导的做法么?一方面大大限制了下属能力的发展,导致后来属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六十多岁的老头打先锋反映了蜀汉后期人才缺乏;一方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一个共产党员,但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任谁也不是铁打的,结果把自己活活累死在五丈原,让人感叹让人反思。

  最后总结下,三国的年代不过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曹刘孙都是农民起义的凶手,都是封建地主豪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以前我看到曹操失败就伤心,看到刘备受挫就欢呼,现在看来也是演义中毒吧。学习三国演义,我们就应该学习古代人的长处,借鉴他们的做法,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读书,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流淌在书籍中的那一个个如宝石般璀璨的文字,映射的是时间长河里洗礼的文明的积淀!

  记不清从孩提时代至今多少次翻开《三国演义》,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知识阅历的不断增加,里面的故事情节却给了我更深深的震撼。它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张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象征的横幅拉开了一段详尽而宏伟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司马炎建晋约110多年的历史。虽说它是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为模板而创作的一部小说,可能有很多地方与正史相否,但它却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作者罗贯中以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因为这样,它又是一部兵书。它也因此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确无愧于这一美誉。

  《三国演义》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

  诸葛孔明雄才大略,神机妙算,精忠而耿直,谦虚而谨慎,认真而尽职。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即使在魏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面前,也表现得镇定自若、处变不惊。面对曹操南下的百万雄兵,他并没有慌张,更没有绝望,而是主张联合东吴,凭借自己的过人才智,在青史上写下了火烧赤壁的著名篇章。七擒孟获的千古绝唱,更将他的过人胆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逆境中,他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管遇到了多少风雨,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他心中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他逐梦的脚步也从未放慢。他一步一步征服着世界,凭借着一颗造福众生、矢志不移的心,经历了多少失败,多少风雨,他终至目标,促造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在中国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纪路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但他的重任却依旧没有完成——北伐。一次次的出征,却注定是一次次的失败。但他依旧没有气馁,总是怀着那份试图力挽狂澜的希望,那份一统山河的决心,不骄不躁、坚韧不拔地向着理想的终点出征。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被称奸绝的曹操——雄才大略,残暴且奸诈;他既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也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疑虑家;他是一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明主,却又是一个凶残杀戮的暴君;他讨董卓,剿黄巾,诛袁术,灭吕布,平袁绍,定刘表,而确定中原的霸主地位。最后他也因他多疑而烟消玉陨。

  “降汉不降曹”,讲述了一代名将,被誉义绝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既是一个军事战术家谋略家,也是一个骄横跋扈的骄横家;他被尊“五虎将”之首,却又是一个蛮横无理的统领;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而威震华夏。最后他也因骄横跋扈失荆州,败走麦城,壮死于江东。

  还有许多人物。譬如“成也刘关张,败也刘关张”的刘备,“粗中有细”的张飞等。

  每当我沉浸在《三国演义》这本书时脑海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画卷里,讲述了“三分虚,七分实”的历史故事。这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这画不仅描绘出了无烟寂静的斗争,也显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这里既有七侠五义,同样也有儿女情长。引人入注的细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名著,而分明是在清晰地描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三国演义》确实是一部蕴意细长的经典巨著,我们世人又怎能凭借三言两语而论述?如今,硝烟以散去,光阴以逝去,英雄以过去,唯有留下了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不管历史如何去改写,历史的潮流如何去进展,它却不回随时间的流逝而被世人健忘。因为它的魅力影响着世人,因为它的意义提醒着世人,最后它又以经典这个赞美而埋葬世人的心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就是一首磅礴大气的词,勾勒出三国乱世,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宏伟壮观场面。

  读三国,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被徐庶郑而重之的推荐给刘备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限量。司马徽曾说,诸葛孔明“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可是,司马徽也曾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似乎开篇就注定了诸葛孔明之后的七出祁山未有大建树却星殒五丈原。

  众所周知,孔明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后世都赞扬因刘备的尊贤纳士,故能在乱世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可是,没有人会想,诸葛亮真的`想这样选吗?这样真的值吗?看诸葛亮未出山前之所居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而孔明未出山前的生活呢,则是: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看看,分明是神仙一样的生活啊!

  可是,就是这样神仙一般的生活,随着刘备的三顾就轻易的打破了。孔明真的舍得离了这样的生活吗?看诸葛亮在知道徐庶将他引荐给刘备时的反应:“孔明闻言(即闻徐庶所言将其荐于刘备之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言罢,拂袖而入。”看看,他的反应是如何之大!徐庶是他的挚友,他不至于在好友面前做作吧!徐庶至此,好像亦明白一些,故“羞惭而退,上马巑程”。再看诸葛亮,对刘备前两次来访避而不见,在刘备第一次来访不见留名时,你看小童的反应:我记不得这许多名字。一方面,也许小童真的记不得刘备絮絮叨叨的一堆所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之云。一方面,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孔明的回避态度及刘备之虚伪,明明是一个空壳子,没落的皇族,还是打着求贤的旗号来寻访世外高人的,却偏偏放不下这许多虚名。

  再说诸葛亮,在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访之后,他知道,这隐居的生活是过不下去了,所以,第三次,他见了,是怎么见得呢?“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人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看,张飞怒了,但被云长劝住,至此我是不信此时卧龙先生还能不醒。可知,张飞乃是“大喝一声退曹百万兵”的勇将啊。但此时,“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听听,姿态做的多足啊!当童子言说: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你看孔明的态度:“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虽说一方面,孔明是想考察刘备求贤的决心和诚意,可是,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对于出山参与天下之争,孔明本人并不是那么热衷呢?他在临行前曾对小童说:“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一句“三顾之恩,不容不出”道出了多少无奈。他亦想功成之后,即当归隐,可是谁知“只因先主叮咛后”,立了一位乐不思蜀的刘阿斗,致使孔明先生归隐成梦,最终“星落秋风五丈原”,由不得人不扼腕长叹!

  不过叹归叹,最后还是多亏了卧龙先生出山了,要不,我们不会欣赏到感人至深的《出师表》,也不会欣赏到如此精彩的三国割据争雄,亦不会明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奇,好一出三国!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建立,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许多人物都鲜活生动,跃然纸上。张飞喝断当阳桥、赵子龙单骑救主、刘皇叔三顾茅庐、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等传奇故事至今依然口口相传,“智绝“诸葛亮、“义绝“关云长、“奸绝”曹操,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由此可见,《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民间的深远影响。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几位英雄人物。

  刘备,出身正统,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汉献帝称刘备为皇叔,是作者着力歌颂的一代明君,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君主楷模。他慧眼识才,知人善任。先得徐庶、后得卧龙诸葛亮、凤维庞统,武将更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之说。“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就是广为流传的求贤故事。他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曹操白门楼勒杀吕布之后,实力强大,彼时刘备势单力薄,难以立足,不得不寄曹操之篱下,曹操便趁机试探刘备的志向,就有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精彩篇章。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落了匙著,又从容俯首拾起。曹操便嘲笑他胆小,不再提防他了。刘备巧妙骗过曹操而自保,以至于后来成为曹操最大的敌人。这次惊心动魄的斗争,其精彩程度不亚于鸿门宴。

  刘备的过人胆识、雄才大略可见一斑。他宽厚仁义,爱民如子。“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当阳兵败撤退时,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渡江,虽然形势万分紧急,但是他始终与百姓在一起,深得民心。

  与刘备对立着存在的曹操被作者写成一个“暴君”,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无疑是极端自私的。小说中的曹操奸诈残暴,嗜杀成性,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借刀杀人,甚至梦中杀人,真真不愧为一代奸雄!思考之下,不难发现,罗贯中有意使用对比的笔法,让刘备的仁厚和曹操的奸诈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树立一个万民拥护的明君形象,进而表明作者以汉室为正统的“拥刘反曹”的政治立场。

  如果说刘备是作者理想的的“圣君”,那么,诸葛亮当然就是圣君的“标配”:贤相。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几乎被塑造成一个“完人”。生逢乱世,躬耕南阳,读书不求甚解,识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这些都广为人知,不再赘述。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他的忠诚,集中的体现就是那篇至今读来依然催人泪下的《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谓字字珠玑,字字血泪,充分表达作为托股之臣的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贞不二,赤胆忠心,以至于宋代爱国词人陆游激动地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爱国将领文天祥也遥相呼应道:“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心怀天下,忠贞爱国,正是我们这个火热的时代所提倡的价值观,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固有的优良传统,我们当代青少年有责任继承并发扬下去。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三国英雄已随时间的洪流定格成历史的剪影,留给我们无限的感慨和深深的思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愿我们在品读小说、回味历史的时候,能有所感悟,有所借鉴,愉悦精神的同时能拓宽认知,升华境界。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关羽出生于公元161年死于公元220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羽是身长九尺(汉尺一尺是现在的23.4公分),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大家都知道关羽所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82斤。

  184年黄巾起义时逃至涿郡(河北涿县)遇到刘备在召集人马,便跟张飞一起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23岁。刘关张三人是三国中乃至历史上有名的异姓兄弟,关羽终日随同刘备,八方征战,不畏艰险。关羽是三国时代中武力数一数二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侧重刻画他神威勇武的一面,初对付黄巾军时先斩程远志,后在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这都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单挑战斗,公元200年刘备偷袭徐州,杀死徐州刺使车胄,关羽驻守下邳,这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公赚城杀车胄”。同年曹操东征,击败刘备,关羽被俘,曹操待他礼遇十分周到,拜他为偏将军。

  公元201年,袁绍进军黎阳,派颜良在白马攻打刘延,曹操派关羽张辽迎击颜良,关羽于万众之中斩杀颜良,取下他的首级回到阵中,袁绍诸将无一人敢阻拦。这可以说是历史上关羽的`成名战,而在三国演义里关羽早因“斩华雄战吕布”闻名于诸侯,小说里斩颜良诛文丑的不过是给关羽的勇武锦上添花而已,但历史上关羽在斩颜良后被封为汉寿亭侯,而且离开曹操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小说中添加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关羽曾被流箭射中,因箭头有毒,每逢阴雨天骨头便疼痛,关羽接受医生的建议刮骨疗毒,并在动手术时举杯畅饮,谈笑自若。小说中提到的是公元219年他攻打樊城时中曹仁军毒箭,得华佗进行医疗。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封关羽前将军,在小说中也是那时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命其攻打曹仁守卫的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援助曹仁,结果在樊城北十里罾口川处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关羽斩杀,自此关羽威震华夏。曹操曾因欲避关羽锋芒而从许昌迁都,后因司马懿、蒋济力阻并建言鼓动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在此之前孙权曾派使者到关羽处,希望娶关羽之女为子媳,而关羽没有遵照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言,侮辱来使,惹孙权大怒。同时,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屯兵公安,由于平时关羽对他们轻视而造成忌恨,不尽力供应军需,在听闻关羽“还当治之”之言后勾结孙权,袭取关羽后路,曹操派大将徐晃增援曹仁,关羽攻打樊城失利,引军退回时江陵已被孙权夺取,关羽军溃散,关羽及其子关平被孙权斩于临沮,享年58岁,蜀汉后追谥关羽壮缪侯。纵观关羽一生,无愧于戎马生涯,历经百战,而最后却输在他的弱点“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鲁迅曾评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惟于关羽,特多好语”。宋、元时期关羽被尊为“真君”、“武安王”,至明、清时期被尊为“大帝”,四处立庙。关羽有三子一女,一义子关平,关平原是汝南关定庄上关定次子,有兄关宁,学文。次子关兴,字安国,受诸葛亮器重,北伐时任龙骧将军,关兴有子关统、关彝。关羽三子关索,诸葛亮平定南蛮时曾用其做先锋,水浒传里杨雄名号“病关索”我想应该就是指他,另有一女关凤,孙权为其子求婚未果。关于关羽的武力是无可非议的,他温酒斩华雄,仅一合斩颜良,战不二合斩文丑,五关六将等无名下将则必说了,他能在老年勇战庞德也可以看出他过人的武力,但虎牢关前他与张飞二人合战吕布却不能胜,可见吕布之勇武要略胜一筹,有对联赞关羽:匹马斩颜良 河北英雄丧胆 单刀会鲁肃 江南文武寒心。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7-26

《三国演义》读后感05-2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