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1

  一、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内容的编写特点

  其一,对中国画的学习历来强调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人美版教科书中,中国画学习主要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17课以中国画学习为核心的课例中就有14课,并且分布于第二学段至第四学段,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实践机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画及中国传统艺术,此套教材还设置了相关内容的7个课例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和各1个课例在“综合探索”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以此来看,中国画内容的分布较为广泛,且涉及的学习领域也较为全面。

  其二,从接触材料到尝试表现各种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画,教材内容安排基本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从表现题材看,花鸟、蔬果、山水、人物等题材均有涉及,可见题材的涉及面比较广,易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局限于写意画,缺少了对工笔画的实践,影响学生对中国画的全面认识。

  其三,突破题材的限制,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重组学习内容,创意性地组成课例,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中国艺术的美感和价值。如15册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以唐代为例,通过对唐代的人物画、舞马衔环银壶、三彩骆驼载舞俑的欣赏和评析,进而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有助于学生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造型载体的意义。可惜此类课例仅此一课。

  第四,以中国画学习为核心的课例主要致力于介绍知识、传授技能,缺乏从不同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中国画,比如可以从空间表现和观察方法等角度来理解。在课例中中国画的学习内容更多基于继承和爱护的认识层面,缺乏从动态的发展观、批评和评价的认识层面以及多元文化观等视角出发来编写中国画的课例。

  18册第1课《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是唯一谈到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中西融合与发展及其文化趋同等观点的课例,但涉及面较浅,图例选择不典型,只是提到了这些观念,而未能深入展开和探讨。

  二、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内容编写存在的问题

  1.课例问题

  纵观人美版教科书中的中国画内容,给人留下一个强烈印象,就是中国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主要表现为中国画是运用笔墨在宣纸材质上表现的一门艺术样式,这显然与中国画的真正内涵存在一定距离。目前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为了认识和体验中国画,以及培养学生树立爱护传统美术的意识,并不是肤浅地了解和尝试,而是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在实践、欣赏、评述、探索中真正理解中国画,显然此套教材与此目标尚有些距离。

  (1)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其一是课程内容单一,前后内容似有重复之嫌。如在5册第15课《彩墨游戏(一)》和6册第8课《彩墨游戏(二)》,这两课都是体会和尝试水彩和墨色的渗化效果,但并未呈现出递进的学习内容。而有关墨色渗化的技法及对宣纸材质的认识,在15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和第4课《笔墨的情趣》中又再次出现,虽与前面要求有所递进,但内容较为单一。其二是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画从表现形式来看,有写意、没骨和工笔之别,此套教材主要关注了写意画而忽视中国画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全面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在第四学段(7~9年级)完全可以安排工笔画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拓展学生的中国画表现能力。同时前后课程间缺乏系统性的建构,教学目标并不清晰,难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中国画的能力。在教材中有多课是使用水墨材料来表现,但未涉及任何有关中国画审美和造型特点的内容,诸如7册第12课《娇艳的花》、8册第8课《用彩墨画鱼》和9册第7课《动物的脸》。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不清晰和课例中的图例选择不当有关。

  (2)知识点有待商榷。教材中传递的知识点应是经过反复考证后形成的认识,因此,对知识点的表达必须慎重,但教材中的某些表述显然值得商榷。如在16册第3课《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编写者把中国画的形式美归纳为四点,并在“章法之美”中谈到了中国画的形制,在图例中也展示了各种不同形制的中国画,显然编者也意识到中国画形制的独特性,但把形制置于“章法”之中似乎并不妥当。章法是指表现物象在画面内的构成方式,而形制则是画面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装帧方式,显然“形制美”也是“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把它从“章法美”中独立出来更合适。在16册第4课《用电脑画山水画》中编者写道:“在空间处理上,中国山水画运用散点透视,‘以小观大’,把高远、平远、深远巧妙地加以灵活运用,形成了完全不同于风景画的独特的画面效果,运用图像处理软件来绘制山水画。”其中“散点透视”一说值得商榷。“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意即“看透”。透视学即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所以透视的基本特点是拥有一个固定的“视点”。这一原理源于西方,“散点透视”的提出者想借用西方古典绘画中“透视”这个科学名词,来形容中国画中局部纵深的空间表现手法,但又苦于在画面上找不到固定的消失点,因此,臆造了“散点透视”这一概念。若细究其理,中国画不仅在局部组织上,即使在单个元素,如一树、一石上也是找不到消失点的,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从未以固定视点来观察物体,而是采用了“游观”的观察方法,也就是画家并不限于一时一地的“目之所见”,而是“目识心记”后对自然的整体观照。可见,西式“定点透视”与中式“游观”的不同观察方法体现出的乃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理念,而“散点透视”说法的产生乃是对自身文化特色不自信的表现,虽然此说法沿用了多年,但此说中的不合理性应引起编者的重视。

  (3)课例中文字内容不贴切。课例中文字说明不多,有些说法流于空泛,很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如14册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课例,探讨的是有关“真”的美学问题,编者在图例上虽然选择了中西不同的绘画作品,但却未对西画作品进行评述,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中西艺术中对“真”的不同观念。而文字说明和图例间的关系也不密切,有些文字表述上显得语焉不详。为了更加准确地传递课例的主题内容,有必要精炼文字,明确知识点的内容。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文字说明的比例,或可增加图例的文字说明,以此提高文字和图例的相互联系。

  2.图例问题

  教科书中的图例是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图例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图例进行探讨。

  (1)古代与近现代图例比例失调。人美版教科书共选用中国画作品73幅,5幅重复,重复率为7%;古代作品23幅,占33.8%,近现代作品45幅,占66.2%,可见古代与近现代画家作品在比例上严重失衡。中国画历经了1 000余年的演化发展至今,不同时代的绘画作品孕育着不同的时代风尚,其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近现代中国画的变迁。近现代中国文化面临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而近现代的中国画也多表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在图例中以近现代为主,会使中小学生对中国画传统的理解有所偏颇。

  (2)图例选择面较为狭窄。在此套教材中,齐白石作品共选用10幅,占图例比例的14.7%,可见编者对齐白石作品的偏爱。教材10册第1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选用齐白石作品无可非议;而14册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则完全可以选用别的图例,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图例的重复在此套教材中屡有出现,不禁让人联想教材编写者看待中国画的眼界似乎有些狭窄。

  三、对美术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通过对人美版教科书中中国画内容的分析,在此提出几点编写建议,希望能对美术教材编写者有所裨益:

  其一,中国画不仅是一种绘画样式,更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材中应考虑设置与道德教育、跨学科、综合学习相关的中国画内容,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基本的道德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同时亦可采用中西绘画对比的方式,通过了解各自文化的特点,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特质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从多元文化角度出发,在与他国文化的对比关系中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价值。

  其二,在图例中应设置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尤其应选择那些经过历史检验、不因时间流逝而改变其价值的中国画作品。而对近现代作品选择要慎重,因为近现代中国画作品多少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不断被西方文化所吞噬的状况下,过多选择近现代画家的作品不利于学生对中国绘画传统的认识。同时对用于中国画鉴赏的作品及画家选择也要慎重,应充分考虑不同时期、题材、风格的比例,同时提供更多相关的人文背景知识,以便于学生及教师的深入理解。

  其三,在课程设计上要仔细斟酌中国画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关注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和系统性。这样学生通过系统的中国画技法学习,并结合适当的美术鉴赏,加深对中国画的体验和理解,培养他们尊重中国画传统的态度,以及尊重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

  总之,剖析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中国画内容,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国画课程、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2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增强学生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发展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运用水彩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画面水迹太多,颜色游移,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使得颜色脏而干。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学生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胸有整体,并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两种画法并用合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运用自如,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大胆实践,张扬个性,培养审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等。开始动笔时一些学生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学生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开拓题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x交融,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四、结语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作为美育的一项,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与美感。要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彩画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水彩画创作,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3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传统艺术的美与创造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朴素的视觉文化意识和新锐的创造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功能与小学美术教育十分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方式,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民间美术功能的运用。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分析

  民间美术是生长发展于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艺术,是底层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因此相比较宫廷美术以及文人士大夫美术,民间美术更加接地气,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与功能。笔者认为,民间美术具有以下五种功能。第一,认识功能,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感知之中,是对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精神需要的一种体现,这种认识功能是在农耕时代流传至今的,不同的艺术表达具有不同的含义,应用在不同的场合,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因此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民众对伦理道德的教化上,由于民间美术是一种底层文化艺术,因此在题材上主要以情感倾诉为主,如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表彰圣贤是民间美术最主要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第三,审美功能,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民间美术艺术风格淳朴,注重对“善”与“真”的追求,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民间美术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魅力。第四,生活功能,民间美术与生活联系密切,本身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年画、窗花、面具都是民间生活的一种缩影,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民间美术的服务性。第五,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是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如婚礼的喜字、葬礼的纸扎、定情的荷包,即体现出了民俗心理也体现出了民俗观念。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的教学策略

  1.选择恰当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接受功能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美术学习兴趣,要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区域内的民间美术表象特征完全不同,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铜梁龙灯、剪纸就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手工美术,而在西南地区刺绣、石刻、木雕也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代表着不同区域的审美取向、风土人情与民族心理特征,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地域,去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2.契合学生学习生活,突出民间美术实用性

  民间美术本身就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也应该从生活出发,注重民间美术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看,这样才能实现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如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课堂划分为四个板块,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鉴赏评述、综合探索,而在这四个板块之中,都可以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在这里笔者以设计应用这个板块教学为例,如在端午节期间,五彩绳是节日需要的一种的用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五彩绳的编制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五彩绳,并作为端午节礼物互送家人朋友,这既是一种贴合生活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统,实现了多种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方式。

  3.增强教师美术素养,注重民间美术资源开发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与美术涵养对于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最新推行的小学教师行业标准中明确的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实践教学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而实现专业能力上的提升。而在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就是教师素养的一种体现,可以说能否发挥出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与教师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具有直接的关系。为此,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业余时间中,主动的去学习与民间美术有关的知识,并掌握当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同时能够灵活地结合教学方法,将民间美术应用在其中,发挥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

  三、总结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可以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外教学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民间美术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范文艳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干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沈秀兰.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xx,(20).

  [2]张成.泰安市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20xx,(08).

  [3]郭红亮.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体现[J].渤海大学学报,20xx,(01).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通用8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01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科的学习是以学习活动方式为主划分美术学习领域,来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通过美术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关键词:兴趣、创新、互动、合作、评价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应该怎样学习与应用新课标的精神?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自由空间、营造和谐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演员”的角色,主要是采取教师教与学生听这样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环节。整个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周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记得在小时候上课时老师为了维持好班级课堂纪律,要求我们两手放在台上,坐端正,不许讲话然后开始授课。太多的限制使我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今天我已为人师,赶上新课改的好时机,在我三年的教学与研究中,我认为教师课堂上不应该充当“演员”的角色,而应该是一名导演、促进者以及辅导者。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摘要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19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借助美术课程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传统艺术的美与创造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朴素的视觉文化意识和新锐的创造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功能与小学美术教育十分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方式,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民间美术功能的运用。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分析

  民间美术是生长发展于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艺术,是底层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因此相比较宫廷美术以及文人士大夫美术,民间美术更加接地气,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与功能。笔者认为,民间美术具有以下五种功能。第一,认识功能,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感知之中,是对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精神需要的一种体现,这种认识功能是在农耕时代流传至今的,不同的艺术表达具有不同的含义,应用在不同的场合,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因此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民众对伦理道德的教化上,由于民间美术是一种底层文化艺术,因此在题材上主要以情感倾诉为主,如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表彰圣贤是民间美术最主要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第三,审美功能,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民间美术艺术风格淳朴,注重对“善”与“真”的追求,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民间美术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魅力。第四,生活功能,民间美术与生活联系密切,本身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年画、窗花、面具都是民间生活的一种缩影,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民间美术的服务性。第五,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是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如婚礼的喜字、葬礼的纸扎、定情的荷包,即体现出了民俗心理也体现出了民俗观念。

学会审美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题论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04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效课堂以它独特的教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学校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课堂,如生态课堂、寻根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在一直摸索追寻一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而在摸索的过程中我觉得审美教育应该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会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要上好,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分析教材中图片和文字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审美水平制定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主观方向,但还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钻研教材不能停留于课本之中,还应把眼光扩展到大学教材、专业杂志,看一看同行是如何上这些内容的;甚至眼光要放到国外教材,通过比较,积累资料,丰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全面有效地完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多方位开发资源,进行大胆灵活的审美预设,精心设计好欣赏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活动。

  二、激发兴趣,提高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欣赏课的方式循规蹈矩地讲解,太枯燥,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具或是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上三年级的《点彩游戏》,这是一节绘画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走进大师感受印象派画家用点彩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在一幅大作品上分组完成一小块点彩画面,这样一块一块的点彩拼凑到一起后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幅大师的作品。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到最高,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大胆进行审美想象,结果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妙语连珠。所以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点彩的技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给学生进行了一节很好的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对策探讨论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2-28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一直是冷门学科,多方面不重视,以致资源的匮乏使美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但是,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美术教育任重道远,决不能放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应从资源开发、教学方式等环节着手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审美能力;资源开发;教学方式

  “老师,这个我不会画!”笔者在和平电站村一年的支教学习中,课堂上不时有学生说着这样的话语。在我的理解中,这些很平常的画,他们却难以理解。我不停地反思:小学美术教育在哪里?孩子们绘画的天性去了哪儿?

  一、加快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若干种,从大方面来看,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物力资源主要是指校内物力资源、校外物力资源、材料资源、网络资源等。当然,物力资源要靠上层领导者与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提供,这类资源包括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美术教室与装备、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民间美术资源,等等。在物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资源,这是为美术课程开设和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的最基本的保证。包括绘画材料工具、工艺制作的材料工具,也包括了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材料资源的使用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异,它的可变因素太多,所以目前中国的美术材料资源仍然是欠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行购置。试想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其实要解决材料资源的缺乏也不是难事。为什么现代化创建中一定要有体育器材室?同样,为什么不可以有美术器材室?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每个年级每学期的美术课本总结出所需的材料再统一订购,美术教师根据班级所需情况按规定领取,剩下的材料返还器材室。这样的一轮手续,只是多了张嘴吃饭而已,但是这一张嘴解决了整个美术系统的材料问题,从而使美术教育更加普及化。

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11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摘 要:一、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特别是美术学科的教师专业化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意识淡薄 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过于陈旧。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考核制度不够创新让美术老师对自己的要

  关键词:美术教育方法论文发表,美术素质教育论文投稿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特别是美术学科的教师专业化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意识淡薄

  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过于陈旧。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考核制度不够创新让美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准备一个教案、一副范画可以讲到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如果教材不变化,甚至可以讲述几年,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学的重复性、单一性让他们对这个过程产生厌倦感,所以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料更是没有更新,对于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也是没有任何提高的意识。

  2、美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一些学校,美术教师作为一个长期管理行政、招生人员的情况更为突出,一些美术老师长期没有从事课程教育。在一些乡村学校,美术老师几乎是由学校管理人员或其他老师带,还有些学校甚至无一专职美术教师。美术教育基本功下降,既没有教师资格证,也没有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活动,在学生创作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上也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美术教师知识面狭窄

小学美术教育开展DIY教学探讨论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10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DIY教学就是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就DIY教学的作用产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DIY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DIY教学;相关探讨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美的感知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DIY是自己动手做的英文缩写,它作为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含义不只是画画,它还包含手工制作、创意培养等其他方面的很多内容。因此,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DIY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是有必要通过对当前小学美术DIY教学的研究,来探寻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一、小美术教育中DIY教学的作用

  DIY就是自己动手做的意思,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来讲,DIY主要就是指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经历还比较少,所以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比较爱动,而DIY教学则恰恰满足了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和需求。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DIY教学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下:1.DIY教学可以使教师技法传授与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完美结合。在小学美术教育开展过程中,教会学生绘画的基本理论与技巧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同时教师教学的任务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只侧重讲授绘画的技巧和知识,这使得课堂教学相当枯燥,导致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讲,从而引起学习效率的下降,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而产生厌恶美术的情绪;一部分教师则一味地致力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使得学生虽然能够进行独立的想象,但是也仅局限于想象,因为他们不能将自己所想画出来,这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而DIY教学则可以将技法传授与启发想象完美结合,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并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2.DIY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DIY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DIY制作。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然后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进行充分想象,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这些废弃材料变废为宝。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利用废旧物制作新作品的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且最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在这一过程中的拼拼、摆摆、看看、想想,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3.DIY教学可以丰富绘画范围和校园文化。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美术、展示自我的舞台,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课堂外继续获得多方面的美术教育;另一方面,也能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师生学习生活。结合美术DIY教学,利用身边费旧材料进行制作、加工成艺术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另外从校园环境入手,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注重开发环境的教育功能,致力于美术特色环境的建设,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种精美、浓郁的艺术氛围。同时也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的优秀论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7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设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支笔,一页纸的设计,大到家具、建筑的设计,设计无处不在。为跟随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中小学作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重要衔接环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中小学美术作为德智体美教育中关键的部分,基础的美术知识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绘画,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美术中小学教育中加入设计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使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理解从理论层次过渡到社会实践层面。

  1 设计意识培养的概念

  设计是指将一个物体通过改良,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符合人的审美原则,符合应用原则的活动过程。

  艺术设计则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设计者的思想情感、人文修养、时代背景等因素。

  设计意识是指对学生设计思维惯性的培养,即学生看到一个物体的时候不再是主观地看待物体本身,可以自发性地从多个方面看待物体,自主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对其进行再创造的设计行为或设计活动。

  2 设计教育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将设计教育融入美术教育中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现代设计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形式各异的设计题材都使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优秀的设计人才需求很大。在中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专业设计课程,而高校的设计专业不应该只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应该是真正有设计思想、创新意识的文艺青年学习交流的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设计教育不再只是高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衔接部分,在课堂上也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落后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的论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30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摘要:基于对当前落后农村的有限条件、师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美术教育问题及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认识,针对当前落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本文将对当前落后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提出问题剖析和对策。

  关键词:落后农村中小学 美术教育问题 相应策略

  在我们致力与西部大开发,实现四个现代化,创建祖国的宏伟蓝图时,可曾考虑教育与经济齐发展,可曾考虑在中国落后的农村孩子们没画过鲜艳的五星红旗,没看过彩色的美丽中国,在那些偏远的山区落后的农村教育问题还是无人问津。本人略微总结下,供各位同仁交流和认识,共同探讨未来的农村美术教育发展道路。

  一、如何改变落后经济抑制美术教育发展

  落后农村经济与普通农村相比发展基础差、速度慢,国家教育资金困难大。落后的经济是影响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落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教学实践上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器材设备,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具,教学操作难度大。当我们城市的孩子在油画,国画,版画的领域畅游时,偏远农村的孩子连起码的彩笔都成了最大的难题,他们的美术作品也许从未走进过大山,经济落后的悬殊形成了美术教育巨大的差异。国家教育部门应正确认识农村教育是普及中国教育的根本,加强教育的资金投入是必要且必须的。

  二、如何协调师资力量的薄弱趋势

  经济的落后使得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低下,对于现在的偏远农村,没有配备相应的美术教师,基于他的条件相信没有几个老师很愿意去落后的偏远农村施教。绝大多数偏远的农村学校无专业美术教师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不完善的师资是美术教育的伤口。当城市儿童每节课耗费几十元、上百元去学美术、舞蹈时,不少农村贫困儿童连基本的艺术知识都没有人教。在美术教育的大门口,缺少资金、更缺专业老师的现状就像两只拦路虎,把落后农村贫困儿童挡在了门外。所以我们加快农村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制,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如有条件我们可引进专业的师资队伍,这不仅仅是达到了美术教育教师专业化,也提高了美术课的质量。美术教育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及审美文化培养的重要方面,主动到偏远农村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美术的熏陶,使农村贫困孩子也能受到艺术启蒙教育,关键在于广大青年对我国教育的高度认识。

论文: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分析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3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德智体美越来越得到重视。小学美术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重大意义,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借助美术课程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教育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优良的品质。因此,德育教育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最终目标。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寻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的好方法。

  1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身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下学生接触生活的时间不长,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最为关键的时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很多内容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教师最为学生引导者,应该积极地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积极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对学生的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要及时地更正,并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想素质和行为素质的教育。不过,这对当前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与改进策略论文

标签: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3
【yjbys.com - 美术学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中小学的美术教育逐渐得到完善,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中,还存在种种误区,需要教师正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协调美育、智育、德育三者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美术审美教育中突出与其他美学领域审美范畴的不同。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与改正策略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改正策略

  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交给学生美术知识技能,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关美术教师不断针对审美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改正,逐步实现审美教学的高效率完成,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

  第一,将审美教育看做单纯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将审美教育看做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存在于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单纯的将美术作品归类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不是将美作为美术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往往无法抓住其中的中心,是的审美教育沦为美术教育的手段,而无法实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误区时片面看待审美教育的结果。第二,割裂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缺少与德育、智育的有机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必然会涉及到其他教育方式,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与智育是与美育密切联系的。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无法正确认识到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盲目的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得美育的作用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发挥,也无法真正的做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时,也就无所谓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德育才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美育和智育时对其的升华。因此,教师一旦在美术教学中割裂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容易造成审美教育的扭曲,是美术教学成为一种单纯的审美教学,起步到其他的作用。第三,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审美教育等同起来,缺少学科的独特性。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具有美术学科独特的特征。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大多无法正确理解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将在语文、音乐等学科中对审美的理解强加到美术之上,使得美术中存在的审美范畴成为形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审美教学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深入的教授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能做到真正领会美术学科之中存在的审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