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时间:2020-09-01 16:53:39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范文

  重拾《三国演义》,眼前便是一段艰涩的记忆:就是我手中的这本书吧,曾几何时带着迷惘的我从小学走过初中。因为并不全是白话文,从前的我并不能完全看懂,却还是被它左右。而现在,再次翻开封页,看到尘封已久的稚嫩的我的大名,心中如同看完过《三国演义》后一般的感慨。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范文

  高中再翻过《三国演义》,果然是不一样了呢!我并不每章都阅,精彩处暗自叫好,绝伦处拍手称赞。表弟取笑我看这种连他们小学生都已经看完的书还乐成这样。我笑而不语——他不知道的是,这才是《三国演义》真正魅力所在之处吧!既是中国四大名著,存在便必定有它的道理——家里也有《红楼梦》,我从未看完过,但我却还是毅然选择了《三国演义》,大概也只有我知道,我真正追求的,需要的是一个谋略英才横空出世豪落大方的世界,而不是一本《红楼梦》!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读它,会有不同的感受。《三国演义》是由明朝大文学家罗贯中依照当年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书中主要是以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大体以介绍蜀汉为主体,因此,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但是对于曹操则是以贬居多。但从个人的角度,曹操不失为众多英雄之一,即使不是,也算是个枭雄罢!不然,哪来这么多类似称赞曹操的歌曲和文篇呢?

  《三国演义》构造了一个强大而又丰富的人物系统,让人不禁幻想其中。同时,这也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灵魂所在。也许是个人性格的因素,我喜爱赵云赵将军甚至于过了诸葛亮。赵云是个性格鲜明的角色,英勇、忠诚并且通情达理,这在当时的时代并不是一类多见的人物。当然,赵云的性格也许来自主上的影响。也许是市面上诸多类似《三国群英传-赵云传》等也影响我许多,但赵云的形象依旧是在脑中挥之不去的存在。同样的,罗贯中勾勒的`精彩人物也并不是只有这些而已,各种为世人所熟悉的人物们,或仁和,或武敢,或阴险,或狡诈,不都活生生地活在我们的世界么?

  当然,铸造一部成功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并不是仅仅靠人物的渲染就可以成功的,故事的情节无论对什么小说来说都是重中之重。书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由此可以显而易见的发现《三国演义》的精彩之处,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三国演义》中拥有庞大的战场以及种种设置,众人耳熟能详的赤壁、祁山等地一定也是一部成功小说的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所在。一部《三国演义》就足已经让我们记住太多太多,这应该就是任何小说以至作者都可以引以为豪的地方吧。不知道罗贯中泉下有知,会是什么样的一番情象呢?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它的历史价值并不在书中所“创造”三国时期,而是在于三国演义故事流传的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就比如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都是因为汉朝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他们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也许作者的本意就是在此也说不定呢,我们无法去揣测,但只能通过阅读加上自己的理解,让这些想法通过大脑思想而散发出来。

  不敢说我有多了解这本书,但是通过我的了解,《三国演义》的确适合深读。它能够给予我们不仅是在文学上,更是一种大脑的进化过程。多少人不愿将《三国演义》放下手,我想其实我也一样,只不过我会去想,而不是一遍一遍不停地去看书。

  说到底,《三国演义》在我的道路上,不说为我铺垫了通往什么的道路,但却为我的旅程渲染上一层豪迈自由情深义重的性格色彩。也许一个人的养成真的应该从一本好书开始吧。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08-08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03-26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12-29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1-15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1-15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5篇)01-05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5篇12-06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8-23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8-12

古代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