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9-02 13:03:11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

  《红楼梦》是一部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是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这是一本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自古红楼一梦,痴了多少用情之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我只偏爱黛玉一人。

  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呵,竟是个可怜之人啊。一开始就如此,往后呢?含笑不语了。

  对我来说,黛玉葬花是最动情的一处。因晴雯置气,没听清是黛玉,便以宝玉的名义说话,将黛玉拒之门外。但黛玉却听到宝玉和宝钗的交谈声,并看到他们同行,躲起来暗自神伤。第二天宝玉找她,她去找其他姐妹,看见落花就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花落亦如人飘零,花柔亦如女儿柔。与花成为知音,惺惺相惜。与土一体,随土而化。

  不再说什么痴情怨女,这首葬花词的的确确是黛玉一生的写照。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已是消逝之花,在她心中依旧难能珍贵,这不仅是葬花,更是将自己身在这个社会的迷茫一同埋下。

  翻阅这《红楼梦》,再也没找到令我心动之人。黛玉啊黛玉,你可知你是如此的令人难舍。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可我偏爱这凄美犹怜的‘颦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心忧,她柔弱,但她又要强。海棠诗社大放光彩,家庭聚会不落人之后,用诗词书写着自己的多情善感。

  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不喜封建束缚,甚哉!

  一段葬花吟,一曲流觞,成就一段属于潇湘妃子的传奇!

《红楼梦》读后感2

  当时间湮没了河流,当历史黯淡了天空,在大唐昌盛繁华的背景下,永远有他冲天的豪情,不灭的风采,我想到了李白。

  他,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合于现实的社会,以酒为伴,引月为友,凌乱的舞步中影子相随,豪迈的歌声中孤月徘徊,沉迷其中,他、月、影三人行,不再孤单。

  他、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不畏贵妇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朝廷的光点,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廷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

  感谢上苍,让我认识了这位追求不羁,众人谄媚,他却还在梦游天姥的李白。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游遍了名山大川,览尽了仙踪神迹,不满于俗世的景上倚丽,飞上九天一睹仙境的风光旖旎。梦游天姥,他见到了他想要的世界,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醒时,也只能恍惊起而长嗟,感叹自己是李白了。

  真不愧是李白,仙人般的李白。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他超脱了尘世,不再屑于当年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富贵却拘束的日子,走过了通天蜀道,不为尘世所累乘风归去,站在云端,俯视兴也苦,亡也苦的人间,感慨兴也是大唐,亡也是的`大唐。

  真不愧是李白,狂人李白。

  噢,这位青莲居士,飘逸的青莲居士,在历史的车轮驶过了一站又一站,在他真的长醉不复醒,在他既是李白又是诗仙的时候,他浪漫地穿越了古今一千年的荣辱兴衰,他穿趣了天地八万里的悲观离合,他住进了千家万户。

  噢,这位仙人,他走进了明月,化作一片银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思乡之人垂泪,他飞入塞外,化作一阵长风,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会怀古之人悲叹,他跨入天际,化作一片孤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使送别之人伤怀。走入了史册,用自己走过的痕迹,阐述了自己的人生。

  他,李白,诗仙,青莲居士,他选择了飘荡的生活,似一片青色的蓬飘荡在天地间,铸就了他不朽的诗篇,点燃了他熠熠生辉的生命。

  他,狂人李白,住进了《唐诗三百首》,也注定成为其中夺目的一颗星星……

  真不愧是《唐诗三百首》,造就了如此放荡,如此飘逸,如此潇洒,如此浪漫,如此多情,如此狂妄却又如此完美的仙人李白。

《红楼梦》读后感3

  杜鹃在床头痛哭,你现在要死了。在墙的另一边,锣鼓响亮,灯光五彩缤纷。不太忙!贾宝玉正对着头戴红帽的宝钗姐姐。黛玉,如果你知道你是今天的结束,在开始的时候,你还会去贾家吗?

  你16岁的时候,你妈妈因病突然去世了。你这个瘦弱多病的人,能承受这么大的打击。你也病得很重。所以我父亲林如海把你送到贾家。你的命运改变了。

  就连王熙凤也吹嘘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人。贾宝玉看到你,连忙说:“这个姐姐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而你,对贾宝玉来说也是一样的老,爱的心。贾宝玉问你有没有玉。你说:“玉是稀有的。怎么每个人都有呢?”于是贾宝玉抓起头上的玉石扔在地上,说:“我姐姐没有的,不是好事。“我也不想要。”你躺在病床上还依稀记得,那天晚上你流了很多眼泪,是为了让宝玉扔玉。

  “埋花的人是个傻瓜。他埋花的时候认识谁?”多愁善感的你总觉得落花地上不干净。你得把它们埋在土里。所以每次落花的'时候,你都会小心地收集花瓣,然后把它们埋在土里。你忍不住哭了。现在,这朵花仍然存在,但它的主人不能再用它来埋花了。

  “花落水红。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住在贾家,虽然不愁衣食,但总有悲伤。贾府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鬼魂。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勇气来消除这些烦恼。

  “花开花落,花开满天。谁怜惜红纱的芬芳?”你不停地咳嗽和吐血。就在贾宝玉打开封面的那一刻,你闭上眼睛累了。

  黛玉,我不能接受你离开的事实。我刚拿了你的手帕——上面的血,你应该在贾家流多少眼泪?下辈子,你会去贾家吗?

  但不管你进不进家福,你注定要放弃一些东西。然而,当你在这个世界上长大,你会学会放弃,这最终会导致你的损失。人的成长充满各种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在选择中放弃。

  “鱼,我想要什么,熊掌,我想要什么。你不能两者都有。你不能放弃鱼而去抓熊掌。”鱼和熊掌都可以得到,这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性往往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般来说,你需要在鱼和熊掌之间做出选择。即使我们只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他们都不愿意放弃,盲目追求鱼和熊掌的“两个看得见”,最后一无所获,那就是悲剧。

  放弃需要勇气和智慧。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下去,总想把劣势变成优势,你很可能一事无成。放弃短期,就是强化长期,使自己接近成功的目标。

  在成长的征程中有曲折的我,也有机会峰回路转。面对挑战和机遇,你需要仔细思考。当你应该放弃的时候,你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一片森林。

《红楼梦》读后感4

  大概七八岁时,爱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对于名著,却没有一丝一号的兴趣。偶然间,翻开了这本《红楼梦》,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那是一本青少年版的,当时还不能完全读下来所有字,查查字典,连猜带看的就过去了。虽还读不懂细致隽永的文字中博大精深的含义,但还是被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从此,我开始了文学的征程,顶点是胜利的辉煌。

  书中人物可谓是变化多端。痴情不悔的贾宝玉,城府颇深的薛宝钗,心狠手辣的凤姐,卑躬屈膝的袭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才丫头,无一不栩栩如生的映刻在脑海中。而我最爱的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她对爱情的凄婉歌颂。一曲《葬花吟》,又唱出了她对爱情多少的执着。从最初的进贾府,直到中间元妃省亲,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到最后的家道中落。从繁华到衰败,一次次对宝钗的猜疑布满了她一颗敏感而又多疑的心,直到听到一句“我为姑娘病了”,便大可以去了。宝黛新婚之夜,坐在床上的却是宝钗,而潇湘馆的黛玉,却已魂归西天。我也入了情,竟哗哗落了泪。爱她,她的文采,她的多愁善感,她对爱情的执着,一切她的经历,都深深印在心中。看完后,竟觉得有丝许庆幸。庆幸黛玉未曾经历到贾府查封,更庆幸我结识了《红楼梦》,步入了文学的殿堂。

  处在封建社会,贾府的一切都令人悲叹,令人歌讽。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七八岁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读懂了一些,看透了一些。而看懂了一部分,才知,这本书,可真是高深莫测啊!

  直到现在,我才懂得,袭人实则宝钗的小照。而晴雯抱屈亡,更暗示了黛玉的命运。是啊,“西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写给晴雯的悼词,却年年想不到竟成为了对黛玉命运的批判!

  从第一次看这本书,直到现在,多多少少也看了好几遍。但总忘不掉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感觉。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文学最基本的渴求与吸吮。如干旱的海绵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从那时起,从那本《红楼梦》起,我成长了,不再拘泥于浅显易懂的童话,踏上了文学之旅。一开始,我如一叶小舟,在黑暗无边的大海上航行,总感觉光明正要到来,却又无从寻找。突然出现的渔火点燃了,望向四周城市,正在远方的天际。而《红楼梦》便是那渔火,点燃我人生的道路,让我有了对文字的渴望。人总有那么一本启蒙书,如果我有,那便是它了。

  一本《红楼梦》,牵引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一本书,开启了成长的大门,受益终生。

《红楼梦》读后感5

  紫鹃:杜鹃在各种典籍中均是忠心赤胆的象征,最常见的便是杜宇化鹃啼血哀鸣的坚守之说。我们的紫鹃姑娘也是如此。紫色有宁静、聪慧、平和之意,正如紫鹃的善解人意,真诚待人。她对黛玉好得紧,始终与她一条心。先是“贾生”与“林莺莺”的媒人与和事老,后头黛玉屈死又铁了心地认为宝玉负心,不再与他有来往。这等真情,难怪黛玉说紫鹃妹妹比她从家里带来的人都还要亲上许多。

  黛玉:提起“黛玉”这名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楼梦》里黛玉初现,一字一顿地回答宝玉她的'名字“林、黛、玉”,简直太灵了。黛是一种颜色,比青更深些,在国画的写意表现中常用到,国画的山水缥缈与黛玉这世外仙灵相得益彰。现在有个很滥用的词“温润如玉”,许多人动不动就拿来作形容,实在欠妥。而黛玉却与这词契合无比,她是柔和的,敏感的,似一片雨云让人感到温柔、静美。玉比不得闪钻或水晶,它没有棱角,只是默默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似乎与黛玉有时表现出的孤高尖锐的抗争与嘲讽有些出入,可我不以为然。黛玉依然是幽静如玉的,只是,还魂幽草谁怜?

  麝月:《红楼梦》中最中意她的名字,是镜亦是月,每每看到就会联想起一幅图画:清冷的夜空中缀着一轮明月,静静地如水一般,散发着麝香的香气,令人着迷。文中的麝月有着袭人一般的才能,却毫无袭人的野心、计较与嫉妒。她的稳重不输于袭人,而她的机灵也可与晴雯比肩。麝月也有镜子之意,她并非主角,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NPC,目睹着发生的一切,走至终途。

  晴雯:“晴雯”给人一种霁月初开,暖阳已至的感觉,这与晴雯本人非常相符,她是那么明丽的一个少女,可惜造化弄人。“雯”是美丽的彩云,与秋纹之“纹”截然不同。云朵象征明快、高洁与自由,而“纹”却与她的主人一般呆板,老气横秋。中皇山上有种草名“晴雪”,与晴雯之名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阴霾中的明丽点缀。

  鸳鸯:“鸳鸯”这名儿有反语的意味。这丫头太识大局太理智了,一心忠于老太太,曾言“宁一辈子不嫁人,太太死了跟着去”。“鸳鸯拒偶”与“巧遇真鸳鸯”的对比更让人感到惋惜。这独立坚强,削发以明志的刚烈女子,却始终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眷侣生活无缘。此外,鸳鸯姓金,还真是姓对了。真金不怕火炼,再煎熬的环境也不会有一丝屈服与妥协。好一个金鸳鸯!

《红楼梦》读后感6

  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三遍,第一遍我并没有读懂,第二遍我似乎淡淡的体会到这本身一层的意蕴,第三遍我花了几倍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当我郑重的翻过了《红楼梦》的最后一页,泪水在不经意间潮湿地划过我的脸颊······曹雪芹刻画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凤姐儿、晴雯、袭人、平儿、尤二姐、尤三姐······

  而今天我只谈三个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众望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思想性格却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有可贵而不可多得的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林黛玉:两弯似颦非颦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是十二金钗之冠。

  薛宝钗:生的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性情温和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也只有她能与黛玉匹敌,有一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只有拣有玉的.方可配。正因一块玉,一块金锁,一句“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可惜了三个绝世佳子。

  落得:黛玉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了宝钗为妻,但因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加上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真爱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了和尚,留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生。四个大家府也已落魄的妻离子散。

  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让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归罪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虚伪、残酷、暴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反应了当时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萌芽和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只是可怜了黛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真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自卑、自尊、自怜的林黛玉啊······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读后感7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朝代,腐朽的王朝在堕落,这里没有亲情,没有仁义,却有着凄凉无情但又纯美如水的爱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即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是为白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投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然而黛玉有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用情之深深至泣血。我觉得,这种爱情视富贵官爵为泥土,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基础上,干净飘渺。但,它始终是空虚的,如肥皂泡一般,会随时破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钗则不然,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的角色,看她为人处事:和气中带着坚强,待人接物亲厚、一视同仁,在被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是一个委婉内敛的人。她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宝钗如山,稳重,守分,才知。她的柳絮词更托出她的沉稳,贾母不也如此夸她!“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爱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只看到山水各自的好,看到钗黛各自的美,最终选了一瓢水。也许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如此干净纯美的爱情。为了真爱的人可以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可以背上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名。但这并不现实,在封建社会里,把握如水的.爱情是很难的,纵然它灵动纯洁美丽,也只是从人们的手中一点一点滑落罢了。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在这所有繁华掩盖下的因男尊女卑引起的重重悲剧: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执,远嫁的探春,跳井而死的金钏……想到那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女子,最终都逃不了的凄苦命运,真觉得造化弄人。有貌怎样?有才怎样?有家世又怎样?那些曾经拥有的一切竟然无法换取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悲哀。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社会的无情的鞭挞。但,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读后感8

  纵观《红楼梦》,从结局看来,不管是多情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是真性情的史湘云,他们的结局都是朝着悲剧走去的。但也许正是这样的悲剧,才令当时封建社会的本质在读者面前节节败露。

  首先从典型的人物贾宝玉来说,他衔玉出生,享尽宠爱,不追求功名利禄,只追求爱情。古有贾谊怀才不遇,郁郁而终;诗人陶渊明心往官场,却因无奈而逃避;更有屈原受谗言、被流放,终投江自尽。他们都希望奉献于国家,但因怀才不遇落得个悲剧。反观贾宝玉,纵他考中了进士,但因看透了官场、憎恶世俗,最终选择弃世出家。由此可见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即将崩溃的无奈叹息。

  就林黛玉而言,她给读者的印象——多愁善感,学识渊博,病态却是个标致的人,使贾宝玉一眼见着就觉着熟悉,说出“这位妹妹,我好像在哪见过”的话来。可她也没有与宝玉相守,反而泪尽而逝。史湘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样是寄人篱下,她却“醉卧芍药”,这样的性格表现或许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循规蹈矩的封建制度之下,真算得上是性情爽朗了,可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女子也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再有薛宝钗,知书达礼,处世圆滑,可最后被贾宝玉抛弃,沦为封建婚姻的殉葬品。即便是在贾府权力滔天的王熙凤也只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那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丫鬟,结局更是一个“悲”字了得。鸳鸯用死来维护自己的清白与尊严,金钏儿含冤投井自尽,平儿真心侍奉王熙凤和贾琏却两头受气,晴雯含恨而死,司棋为爱撞墙,等等。作者笔下的这些女性各个都不同,却个个是悲剧,真是“万艳同杯”!

  人物的悲剧造就了“红楼”的悲,但却不仅仅停留于这一层悲。它其实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悲,折射出了作者心中的悲。作者曹雪芹经历了曹家由盛转衰的过程,早年锦衣玉食的他晚年却以卖画为生,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是促成《红楼梦》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道的衰落让他慢慢意识到封建社会的大厦虽是一座百尺高楼,却只剩个躯壳,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的不满,同时对封建等级制度及统治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从某种角度来看,人物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曹雪芹一生心路风霜的大折射呢?

  红楼一梦,大梦醒来,悲音宛在,好一个“万艳同杯”,真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红楼梦》读后感9

  一本红楼梦,一部旷世奇书,使多少痴情儿女因情而醉,因多少断肠人因感而伤。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一对痴情儿女的悲欢离合。在这“假来真去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轻轻切切,皆使我步入红楼。

  红楼的夜,皆融在了阑珊的灯火里,一轮醉月在冷凝出悬吟,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溶溶的明月在淡淡的晚风中亦真亦幻,我却一眼望到了潇湘馆,望到了那细细的龙吟,森森的凤尾;望到了它那“一带粉坦,里面数楹修舍。”通过窗棂,我望见了黛玉,她这时散着发,卧在榻上,静静地看着那些诗与纸在盈盈的火光中化为点点灰烬。

  最终,纤弱的手将一对儿旧帕也送入了火里,她的手颤抖着,深切的眸子里平静地倒映着火光,随后便将眼里蒸得水汽朦胧。她终是闭上了眼,嘴里念着:“宝玉,你好……你好……”终是静声,那位女子,如烟花,芳华刹那。

  黛玉,你在那人生的最后几瞬时,在想些什么?

  尘世里的初相见,他是贾府的嫡孙,你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无忧无虑像一尾活泼的鱼,你心灰意冷像一头受惊的鹿。你们的相遇,像紫藤花与风的相见。紫藤花开,轻轻地放着香,随后一阵风来,吹过了花的心,也沾了一身花的香气。

  你们也曾书生意气去,挥斥方遒;也曾嬉戏欢笑,温言软语。是他让你从葬花的伤中走出,将贾府真正当成自己的家;他也曾在挨打之后送你一双旧手帕,你机敏聪慧,又怎会不知他的情意。你们男欢女爱,他不读,不考,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与你骨子里都有一种叛逆。

  你在贾府极端奢侈的生活中感到了一种不安,但你与他得这一生,只有那半生的缘分,你们彼此心心相印,是一对诗人,也是一对知己,你们追寻自由恋爱,你对他的爱冰洁透明,爱得一尘不染,但你们的'爱在那个封建的时代终究是一场悲剧。

  黛玉,你悔否?我想你不悔。你在最美的时光与他相遇,周身越是污秽不堪,他便越发得晶莹剔透,只不过明媚姣好的日子逐渐被封建的矛戳得千疮百孔。

  丁立梅曾说:“最好的爱情,原不是长厢厮守,而是爱而不得,怅然相望,无法牵手。是把彼此嵌进灵魂里,用一辈子去想、去念、去追忆。”这样的爱情很遗憾、很凄美,却也因此变得恒久,永生永世占据心头,开出一簇不败的相思花。

  所以宝玉在知黛玉死后,一身僧袍离开了家,削发为僧,了却尘缘,重振家业,最后和一僧一道出走。

  爱像水墨青花,尘缘相误,流年偷换,谁是谁的劫,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君生我亦生,君去我心亦归去。

《红楼梦》读后感10

  我喜欢《红楼梦》,喜欢它营造的那个“女儿国”,喜欢它那朦朦胧胧的情感世界,喜欢它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第一次翻开,揭起“红楼”一角,就见香烟缭绕,朦朦胧胧中,一位秉绝代娇容,赋稀世俊美的佳人正拨弦而唱红楼一曲,凄凉婉转、哀怨愁叠,刹时落红成阵,人似离魂。

  金陵一钗的林黛玉不单有古代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更有着令人惊叹的才华。潇湘馆清幽的环境,书房的格调凸显出她的高雅脱俗,加上有咳血的毛病,使她呈现出腮红压倒桃花的美态,就是这样一位病西施在母亲逝世后迈着三寸金莲一步步走入了爱情的牢笼——大观园,虽然我还是个中学生,不应对此作太多的感想但我还是对她的`结局深表惋惜。贾府中的男子数不胜数,但她爱上的偏偏是个多情的种子——贾宝玉,这是她人生悲剧的开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五彩石,为了还泪,一个化为女体,到人间为他倾注毕生的泪水,泪干了,也就香消玉陨了,这注定了林黛玉的悲剧。但上苍既然让她还泪,何必让两人一见便“似曾相识”,又何必再介入什么“木石前盟”,“金玉良姻”。

  林黛玉的情是专一的,她的心中只有宝哥哥一个,不再会正眼看其他任何一个男子,而贾宝玉不同,身边佳人如云,虽然心中也只有林妹妹一个,但却还流连着其他的女子,一个才貌可比黛玉有着金锁的薛宝钗,一个咬舌可爱有着金麒麟的史湘云……“都道都是金玉良缘”难道注定两人此生无缘?宝哥哥在黛玉心中的重要地位,使她有时也会“争风吃醋”耍耍一番嘴皮使她在众人心目中显得孤高自傲、尖酸刻薄,没有薛宝钗那样平易近人,但又有谁真正了解她内心那番寂寞,痛楚。

  林黛玉不会像薛宝钗那样提醒贾宝玉多涉及仕途,她没有那种封建的旧思想理念,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说的人,她追求的是另一种浪漫的境界。她的爱溢于言表,淋漓尽致。跟宝玉一起读《西厢记》,日夜守候在生病的宝玉床前……所以在宝玉心中黛玉更被认定是此生的知己,但她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一种“不向上”的表现,再加上身子带病,贾府的“家长们”就更加认为薛宝钗是贾宝玉的配偶,这便引出了一出“掉包计”,林黛玉也在这出戏中“香魂一缕随风去”。

  “女子无才便是德”。要说错,那么一开始的“似曾相识是”一个“错”,黛玉的才华是一个错,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更是一个错。

  掩卷沉思,为黛玉悲剧感慨之余,心中突然豁然开朗,其实这只是一个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11

  走进红楼深处,感触到的是那一段段凄美的女儿梦;走进大观园里,看到的是一群风姿绰约的女儿花。她们抱屈.纯洁.美丽却也隐藏悲婉.孤寂.凄清。大观园中,我读到的是千红一哭;红楼梦里,我品到的是万艳同悲。

  她是林黛玉,一个似水一般的女子,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举一动,美得好像天仙。“两弯似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轻轻。闲静时如姣花照水,举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林黛玉,是那个为情而泪,为情而死的痴情女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她的情。“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她的痴。她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但她葬花的那一刻,她的情也跟着那花瓣一同埋入深土了……他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凄美……

  她是薛宝钗,一个不见豪华,惟觉浓艳的女子。她也是垂青爱情的,但她垂青的早已不是一份单纯的爱情了。她宛如一朵牡丹花“任是无情亦动听”她和许多红楼女子相同梦求着一段金玉姻缘,她尽力压抑自己,在外人面前,她宽恕隐忍善解人意,却不料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她的终身终究是悲痛的,“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她的终身,终究是不幸的'。她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哀情……

  她是史湘云,一个刚强而又阳光的女孩。可是她看似阳光的背面,却是哀痛的,她自小无父无母,由叔婶养大,在这样的家庭布景下,她却仍然阳光旷达,达观开畅。“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借寸晷。”但就在这样的性情下,仍然无法阻挠她命运里的悲痛,她虽嫁了个如意郎君,却不料命运仍是一部凄惨剧。她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悲情……

  她是王熙凤,一个强势而美丽的减少,对位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对老公贾璉却也是柔情的。她本该在柔情中美好,哪曾想又是一段荒谬的婚姻。老公的花心让她的强势再次迸发,终究却也落个凄惨人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在刚烈中生计,却也在刚烈中死去。他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悲催……

  梦回红楼万声叹气。读《红楼梦》让我看到了那光鲜亮丽的是一段悲情,那一个个女儿梦里,让我看到了一声声叹气。

  红楼女儿梦、女儿情、女儿心,谁人能解?

《红楼梦》读后感12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

  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红楼梦》读后感13

  如花一般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人儿在曹雪芹的笔下诞生,大观园当初的盛景是难以磨灭的,是要拥有多大的勇气才敢把这些妙人写到这样悲惨的结局,我想,曹雪芹自己也是不忍的,到底是为了黛玉的凄惨的死,还是之前的晴雯为了宝玉而死,还是探春,迎春的离世,亦或是凤姐的病死?我不知道,这些人的一生都布满了光彩,却至多也就这样悲剧。

  黛玉寄人篱下,万事都得谨慎,似乎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心境是多么凄苦,尽管地位仍然和大家一样,但人人心知肚明,她不是,她只是占了贾母疼爱的光罢了。她是多么的爱花啊,看到宝玉将花瓣儿倒入水中时及时制止,她知道花离开了土木会脏,会飘零无依,不忍。便葬花,随土化了,不也干净。大家结诗社,唤她潇湘妃子,她说她就是爱那几竿竹子,她的才情是不可磨灭的,一字一句的悲直入人心,宝玉懂她的心,可是最终还是逃不了命运的掌控。对啊,都说黛玉是为了还宝玉前世的浇花之情才来还情的,黛玉为了宝玉多次哭泣也是为了还所赠的水吧,如今还了情,也该离开了。这么说来,他们仍是因花结缘了。

  宝玉是疼晴雯的吧,宝玉曾撕扇为博晴雯一笑,连最亲的袭人也不曾受宝玉这般疼爱吧。晴雯是生的美,可这最大的优点却也害了她,因了这,她离了宝玉,离了大观园,甚至离了红尘。在晴雯眼中,宝玉便是她的世界,雪夜,她为他连夜修补孔雀毛的风衣,甚至还高烧不退,可是尽管这样,是不后悔的,为了宝玉啊。弥留之际,唤上宝玉,死又有何可怕,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尽管多么不舍,多么留念,还是离开了,也许,这世界不适合她,终究是这红尘负了她。

  凤姐,一直都是贾府的运转核心,她尽自己所能去维护这一切,包括自己所拥有的,包括自己想要拥有的,人人都道她四凤嚣张,但她可不是美丽的?她也有坐在花轿里期盼的时候,她会想,她的丈夫到底是什么一种人,事实上,她的丈夫最为花心,那么不专一,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她是这么大的一个家的顶梁柱,她不可以任性,可她是个女人,是个小女人啊,她会为了自己的丈夫伤心,她也会嫉妒,吃醋。表面上,她一直都是在笑的,幕起幕落,幕前幕后,她都在笑,放肆无忌的笑,笑颜如花的背后藏了多少的泪,夜深人静的时候的哭泣谁又知晓?面临死亡的时候,她也许还会想,终于,终于可以休息了吧,真的好累。

  花开的繁盛。花落的凄惨彷徨,漫天的飞花染红了世界,才有了这红尘岁月,不可避免的经历,很少有人看透这猩红的世界,挣扎着离开,贾王史薛四族的日渐没落以及大观园的静寂映射了这个世界的起起落落,而这花开花谢又证实了红楼悲情的发展,原来早就注定了啊。

《红楼梦》读后感14

  风飒飒,嫣红的蔷薇跌花落瓣。辗转间又忆及你娇花照水的容颜,你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爱屋及乌,我想我最爱的,还是《红楼梦》。

  唱一声如花美眷音多惨,接一句似水流年意更柔,是一曲属于你唱不完的爱恋。

  关于你,我想我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情愫。少时,便接触了《红楼梦》,亦不幸又有幸。那时的童心未泯,倏然消匿得无影无踪。那时你的音容也每每缭绕于心间抑或梦镜。

  初读红楼,混沌未开,只觉颦儿悲戚难懂。再品《红楼梦》,已是初露锋芒了,也懵懵懂懂了解她在寄人篱下情薄如纸的情况下的真实。犹记颦儿最让我铭记的一句:一朝红颜春尽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细细品味,原以为是颦儿怜惜这些落花,倒也罢了,但此后便愈熟稔她的性情。一回回的`看罢,多少次轻叩你凄苦的心扉,多少次探问你愤懑的内心,多少次闪现你秀丽的面容,多少个生命的年轮也无法改变你身处封建王朝的境地,多少次无声地啜泣对于你无法和心爱着的宝玉不能完成所谓的“金玉良缘”也是于事无补。贾母曾说道:“惟有我这两个玉儿最可恶!”虽说是这样,但她可以容忍宝玉的叛逆痴狂,却无法谅解你——黛玉的多愁善感。那时我便早已深深铭记这个缜密的颦儿: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绝美的你。

  仍记得那夜辗转反侧,窗外被树叶筛洒下来的月色流泻进屋内,湿润了一地银晃晃的忧伤,陡增凄怆之意。白日读毕红楼,悲戚万分乃至蜷袖兀自啜泣。耳边萦绕黛玉香消玉殒,遗恨而去时的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夫叹可怜“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可恨“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那日的泪水破堤绵延,延续到今夕都不曾忘怀当时的缅怀。憎恨宝玉的薄情寡义,悲叹人世的悲欢离合,可泣黛玉的欲罢不能。

  世人哂笑你的锱铢必较,揶揄你的吃醋拈酸,不屑你的多愁善感,厌恶你的悲春伤秋。而有些人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儿八经的黛迷喜欢着你,却同浴讥裸,把你当做偶像剧女主角或琼瑶剧女主角一样顶礼膜拜,也着实虚伪得让人难过。我只是单纯的欣赏,你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才华横溢,堪怜道韫咏絮才,清照婉辞比不如。你就像是一种境界,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是存在于理想或者仙境之中。世俗之人,难免为各种东西所羁绊,不能达到你的那种高度,那种对爱的真情,如茶似酒,愈酿愈浓。

  后记:

  你完美的落幕,在我心中灼灼其华,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你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理想的存在,选择靠近只因向往;选择远望,只因我明了这不能亵玩。只有全心全意的人,才可靠近这玻璃般透明的美,若不能呵护于手心一辈子,就莫让脆弱如烟花般的美消逝。

《红楼梦》读后感15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叮铛文中明确指出,宝玉是荣国府的当然继承者,这个观点是错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继承制度一向是嫡长子继承制。父亲的爵位等不可分的东西是由正妻的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的主要部分也都由他一人继承,其余兄弟只能分得一小部分而已。(您说不公平?我也觉得不公平,不过总算有明确的规定,比一笔糊涂帐要好些。)如果嫡长子不幸先死了怎么办?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所得,若他没有儿子,才轮到其他的兄弟,按先嫡庶,后长幼(女的不算)的原则顺次排序,冠军通吃,亚军没份。您可别小看了这规定,它可是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的基石之一,历朝历代对这一点都是大力维护的。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再看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顾名思义,荣国府是荣国公的.府第,贾赦(宝玉的伯父)继承了先辈的爵位和财产,成为第三任荣国公,并拥有荣国府的所有权。若贾赦去世,荣国公和荣国府的继承顺序是:贾链(贾赦独子),贾政(贾赦之弟,宝玉之父),贾兰(贾政嫡长子贾珠之独子),宝玉(贾政嫡次子),贾环(贾政第三子)。也就是说,宝玉在继承顺序中只排位第四,这还不算贾链随时可能生儿子(生一个他往后挪一位),忘了,贾赦也可能生(一样在他前)呵呵。在正常的情况下,贾链会有儿子,贾兰也比宝玉年轻,所以宝玉永远没有机会取得荣国府。祖母疼他,只不过多给他一点私房钱罢了。至于他姐姐是贵妃所以对他有利就更可笑了,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不假,可她不也是贾兰的亲姑姑吗?贾兰从小没父亲,元春对他难道不会多一份同情吗?退一万步说,元春要帮宝玉,她能怎么帮呢?封建社会的铁律她一个妃子是改不了的,除非要她怂恿皇帝治贾链,贾兰的罪,这,可能吗?所以,再次强调,当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贾宝玉要取得荣国府,是接近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有几个人看上了宝玉,非嫁给他不可,呵呵,我小人家对红楼不熟,不好瞎猜,能肯定的是,绝不是因为他是荣国府的继承者。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语12-06

儿童版红楼梦读后感暑假红楼梦读后感11-29

中国名著《红楼梦》最新读后感写作写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1-29

2022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四11-12

《红楼梦读后感11-14

《红楼梦》读后感11-10

《 红楼梦》读后感01-20

《红楼梦》 的读后感11-07

《红楼梦》 读后感11-24

《红楼梦》经典读后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