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2-07-13 18:36:27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集锦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后感(集锦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今年寒假,因为弟子规的陪伴,让我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年。

  从开始我自己吟读,到妈妈解释意思后和我一起朗读,到我自己能流利背诵,再到我能在生活中随处冒出一句弟子规来……妈妈说我成长了,是个懂规矩,有孝心,懂礼仪,讲诚信,知仁爱,爱学习的孩子,妈妈说希望我能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体会弟子规的道理,我想我一定能做到的。

  今天开学第一天,老师表扬我能在寒假认真学习国学经典,并评我为“寒假好少年”,我真的好开心哦!

《弟子规》读后感2

  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句话:“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现在网络也好,电视也好,为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闻与广告,变相的宣传了“恶行”,他们要为社会大众负责啊!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为他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两句是教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话说祸从口出,要人小心处世。

  还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践行,《弟子规》真是简单话明大道理,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总叙的内容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根据圣贤先师孔夫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它教导我们: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日常言语行为中要有礼数、讲礼貌、讲信用;要博爱,向有德行的人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更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品德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4

  读过《弟子规》后,我感觉很惭愧。在那里面,我只做到了有礼貌、爱劳动,但是我没有做到的,比我做到的多很多。

  一到三年级,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做小动作或说话。现在想起来,十分不应该,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也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

  现在,我上四年级了,爸爸说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更加懂事了,要学会认真学习、独立生活。我觉得爸爸的话很有道理,我决心以后改掉这些坏毛病,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向《弟子规》里的那些主人公学习,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5

  今天,我背诵了《弟子规》“出则悌”中的另一句: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在用餐时或者就坐、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在我们生活中就应该这样谦让,如果你年幼就应该尊敬长者,让长者优先,如果你年长就应该处处让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保护他们。

  我就有个妹妹,不过我有时爱和她抢东西,欺负她,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按照书上的做,让着妹妹。

  这些不是说说就算的,我一定会照做的。

《弟子规》读后感6

  《三字经》里有两句话;身有伤,贻亲优;德有伤,贻亲。

  我有一次骑单车太猛,不小心从单车摔下来,受伤了,流了好几滴血。妈妈看见了,急了,立即送我到医院。伤在我身上,她很心痛。因为我的粗心害妈妈难受。我真不孝顺。

  德有伤,贻亲羞;如果我有些行为做得不好。人家会认为家长的家教做得不好,有一次妈妈叫我做事,我不但不肯做还顶嘴,有人看到就会批评这个小孩没教养,害得妈妈被人批评。我真不孝顺。

  我要把我的缺点改掉,把晚上吃宵夜的习惯改掉,因为妈妈担心吃宵夜对肠胃不好,不吃宵夜,妈妈就会高兴了。我就是孝顺的好孩子。

  我明白了孝顺父母是应该做的,很容易做到的,只要爱惜自己身体和心灵健康就能使父母高兴。这就是孝顺!

  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7

  在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中,《弟子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本书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它还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遵纪守法,规范做人的经典启蒙读物。

  从一年级时,我就开始背诵《弟子规》。这本书让我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我们开阔思路,培养品格。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学习和修养品德的礼仪与规范。《弟子规》是学习古人为人处世的典范,也是我们当代儿童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我喜欢《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弟子规里讲的最多的内容就是孝敬父母。“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名话是说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我以前对爸爸妈妈没有礼貌,爱大声喊叫;爸爸妈妈评语我的时候,我总是不服气,跟他们顶嘴;爸爸妈妈叫我做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现在我读了弟子规,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以后一定对爸爸妈妈有礼貌,认真听他们的教诲,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要对妈妈说:“您辛苦了,节日快乐!我爱你!”我还要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是教育我们怎么样去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行为规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读了《弟子规》以后,我懂得:做人,首先要尊敬父母,更要敬爱老师,要友爱他人,关心长辈。我虽然做不到“夏则清”,但我可以做到“冬则温”。我可以做到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教、须敬听。做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说谎。不说刻薄语,污秽词,不去斗闹场。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

  做事,也要实事求是。“事非宜、勿轻诺”,做事要有条理,“置冠服、有定位”,“虽有急、卷束齐”,打理好自己的文具、书本。学习时要心到、眼到、口到,不懂就多问,不要自暴自弃,而要努力进取。

  学习《弟子规》,对我们讲文明、数新风,尊师爱友,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少年很有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10

  我读了<弟子规>前五课,主要讲怎样孝敬父母和如何做人的道理。

  从我读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生下来它的本性是善良的。然而他们之后巨大的不一样与差异是后天所构成的。没有那个人生来是坏人。只是正因个人的贪图享乐,经不住世俗的诱惑才迷失了方向。

  <弟子规>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好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与人相处是要诚信

  我十分喜爱这本书。

《弟子规》读后感11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当感激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当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冬天要让父母亲穿的暖和,夏天要让父母凉爽。早上要问安,晚上要向父母亲请安.出门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必须的秩序,事业不随便改变.同学们你做到了吗?

  感恩父母从此刻做起,吃饭时候给父母夹肉,帮父母捶背,给父母端洗脚水。感激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感激把我们养育成人——父母,大喊一声父母我爱你们!

《弟子规》读后感12

  大智若愚,一个人要先学会老实,再学灵活。说一条,做一条,这样学问才会有成就。反之,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如老师说的:“做学问也一定要先扎根基”。就犹如盖楼房,地基越深,楼房盖的.越高,越坚固。

  但,抉择错误,努力白费。因此,我们选择“精神食粮”时更要慎重,不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后顺序。正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人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弟子规》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实践和体验。

  这就是为何它能成为国学入门必修经典,并作为我们普贤国学幼儿园的第一本教材。如果根基没扎好就读四书五经,孩子读越多就越会跟生活脱节,只会长养他的傲慢之心。

《弟子规》读后感13

  刚上一年级,我敬爱的老师就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去体验弟子的。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能慌慌张张,慌忙则会酿出过错;不要害怕艰难的事,只要有决心,就能排除万难。同时也不能轻视所要办的事,每一件事不可能都轻而易举办到。

  有一个周末,妈妈不在家。我玩得兴高采烈,早就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二天,我慌忙地写着作业,用最快的速度做完了。可想而知,这作业做得马马虎 虎。等到弹琴时,我看了音符,发现它们十分简单,便以为一定能自学成功,好让妈妈对我刮目相看。可天不如人意,音是弹对了,节奏却怎么也掌握不了。啊,看 来我真是轻略了这首曲子啦!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弟子规》是我行动的一面镜子。中华民族从来都有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传统美德,我们将弘扬祖国美德。

《弟子规》读后感14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

  这本书分为几个段落,分别是:总叙、入则孝、出则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诚信对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除此之外,它又教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而且要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学习《弟子规》,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提高人修养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让人思想升华的过程。要学会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得以发展。

《弟子规》读后感15

  我曾经读过弟子规,很有感触,给我印象最深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认真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以前这些我做的很不好,妈妈说上一句,我就会顶上三句,我把水被扔到了地上,妈妈正在批评我。我还会顶嘴,我还会悄悄地说:“怎么了!”。爸爸让我下楼买东西,我就赖在床上,怎么说都不下去,我会小声地说:“想让我下去,没门儿!”

  自从读了这本弟子规,我就不跟妈妈顶嘴了,妈妈说的意见我都虚心接受,有一点做得不太好,就是妈妈让我下楼买东西,我就躺在床上当没听见。我现在正在努力的改掉这个毛病。

  这本弟子规给我了很大的教育,我喜欢这本书。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1-01

《弟子规》的读后感11-02

《弟子规》读后感06-15

弟子规读后感06-01

弟子规读后感06-28

★弟子规读后感01-06

《弟子规》读后感01-07

《弟子规》读后感01-05

弟子规的读后感01-05

弟子规读后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