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时间:2021-01-12 10:53:23 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城南旧事有感通用10篇

读城南旧事有感1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是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中的一句话,它深深吸引了我,勾起了我的解读和我对童年的回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英子,因为她的童年充满了悲欢离合。在《惠安馆》这一章中,小英子帮助妞儿找到了亲妈,但最后,她们娘俩去找孩子的爹,被火车给压死了,这是她童年中发生的一个悲剧。她的童年是欢乐的。她和妞儿一块儿看小鸡,兰姨娘给她做西瓜灯,和秀贞玩家家……她的童年里也有离别的时候,她和兰姨娘、宋妈分离了……她的童年也有欢聚的时候,妞儿和秀贞团聚了……尽管悲多欢少,但她始终不向命运低头,而且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我的童年充满着生活的情趣。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跟着阿公喂鸡、拔萝卜、钓龙虾……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事情是坐“飞鸡”。一天,外公让我看鸡。我来到了院子里,双手左右摇摆着,嘴里不停地嚷嚷着:“去,去,乖乖地回鸡圈!”正当我不注意时,一只大公鸡从阳台上飞了下去。我吓了一大跳。只见,它扑腾了几下翅膀,安全地着陆了。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声喊道:“飞鸡!飞鸡!”于是,我计划坐一次“飞鸡”。趁外公不在时,我蹑手蹑脚地溜到了鸡棚边,看中一只英勇的大公鸡。我一屁股坐下去,拍了拍它的翅膀,告诉它可以起飞了。谁知,它没飞起来,发出一声惨烈的咯咯声,便一命呜呼了,爸爸妈妈知道我坐“飞鸡”后笑我傻,后来带我坐了一回真正的飞机。

  我的童年是快乐有趣的,跟英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她的人品感染了我,把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引向一个关爱他人的孩子。

  这次假期里,上音乐兴趣班的时候,一个学生忘带竖笛,他很焦急,我知道后,主动借给他一支新的,旧的留在书包里。他示意旧的给他用,我说:“新的没用过,旧的不卫生。”老师知道后表扬我乐于助人。其实我心里明白是书中英子为我作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城南旧事》一书,回荡着小英子的朗朗笑声,以及悠扬的铃声,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童年是多么的美妙啊!

读城南旧事有感2

  淡淡的文字,静静地流露,不刻意雕饰,缓缓流淌成一首未写完的歌。我看到了二十年代的老北京,看到了老北京的那个小胡同,看到了小胡同里那双童稚的大眼睛,那眼睛足以装下世间所有的疑问与好奇。

  英子的世界一片纯真,她从不给自己的心灵上锁。纷扰困惑的事,就这样自由穿梭在她的童年里。

  椿树胡同里,英子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秀贞,她是秀贞第一个朋友,只有她,才能理解秀贞思念小桂子的心。上帝也有怜悯之心。小桂子正是英子的小伙伴妞儿!

  然而,一场大雨莫名其妙的把英子冲离了椿树胡同,英子昏昏迷迷了10天,醒来后却是另一个地方,新帘子胡同。

  英子开始了另一段生活。英子分不清好与坏,是与非。是啊,人太多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怎能分清呢?贼是什么样的?哪里是天,哪里又是海呢?实在太复杂了!过去的事呢?过去都过去了。

  生活在继续,但童年无法继续。爸爸的夹竹桃落了,英子再也不是小孩了!

  曾经的我,也一样分不清海和天,也满怀希望,想把海与天,用铅笔,轻轻缓缓淡淡地分开。

  回想过去灿烂的微笑,干净纯朴,像午后恣意的阳光。

  如果人生是大大的,有尽头的圆,我,还能再绕回童年么?

  淡淡的文字,淡淡的哀愁,感觉却不是淡淡的,是种沉沉的相思味,悠悠地泛起在那久远的年代。

  忘不了的忧伤,终将风干成童年的那个结。

读城南旧事有感3

  今天上午,我读完了《城南旧事》这本书。

  作者写了上小学前和上小学时让她记忆犹新的事,每一一个故事都精彩感人,但我最喜欢“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一篇,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英子(作者)已经上完六年级了,即将参加毕业典礼,她希望“爸爸”去参加典礼,但“爸爸”病得太严重了,不能参加。等英子拿到毕业证书回家时,“爸爸”已经去世,她一惊,然后静静地送“爸爸”走了……

  读完后,我被深深地触动了。一个女孩,用六年的时间,从一无所知的小孩变成了能镇静地面对事实,照顾好弟弟妹妹的“小大人”。再联想一下我自己,吃喝拉撒全靠妈妈,许多事情都要爸爸妈妈做。比如:每天要爸爸帮我叠被子,妈妈帮我盛饭,要妈妈帮我洗衣服等等。与英子比,我感觉有点羞愧。做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不如做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爸爸妈妈减轻一份负担。

  我在悄悄长大,要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4

  近几天,我读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这是一部以作者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等几个故事回忆了作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老北京城的童年。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充满童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读着文中“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及篇尾“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我隐隐感到一些伤感。这几句话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无情。作者以优美而忧伤的笔调把她想念的`童年写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童年呢?它是不是也正在慢慢地离我远去?我快要五年级了,过了暑假就是“五零四班”了。我感觉我离毕业也不远了。可是,我小时候童真的一幕幕,怎么还在我眼前飘来荡去?在胡涂乱画的笔记本里,藏着我的童年;在小得无论怎么挤也挤不进的衣物里,藏着我的童年;在被我用铅笔画得面目全非的橡皮上,也藏着我的童年。这些都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我要把他们好好地藏在脑海中!

  小小的一本书,竟给我如此大的感悟!我下决心,一定要多读好书,明白更多的道理。

读城南旧事有感5

  《城南旧事》这本书很经典,主要描写了英子对童年怀念和对北京南城的思念,实际的童年已经过去,作者的叙述是想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每个读者都能从这些短片中读出不同的感悟和滋味,有伤心的,也有有趣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满满的童趣和充实的欢乐,如“骑毛驴儿逛白云观”的风光,我觉得把毛驴儿骑得快些更刺激!“我的童玩”里有各种传统而丰富的玩具,“小脚娘”就像过家家一样,拗子儿技术含量很高,我们现代儿童都没玩过。还有打“金钱眼儿”,也很有趣,又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看着作者倾情回忆这么多有趣好玩的童年趣事,我也不禁回想起我在幼儿时期的一些傻事、乐事。记得在我五岁大时,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边有人挑着竹筐卖小鸭子,那些小鸭子毛茸茸的,刚刚满月大,黄中带褐的小绒毛,让我一看就转不开眼睛了,仿佛有巨大吸力一样,我直直冲着它们走过去,实在太喜欢了,我求妈妈给买了2只,把它们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带回家。一回到家,我什么都顾不上了,跟小鸭子们玩了很久,看着它们笨拙地走路,歪歪扭扭地互相拥挤……。过了一会儿,我观察到它们的毛上有一点细细的泥土,于是,我出于关心它们的考虑,决定帮它们洗个澡,干干净净的再和它们玩。于是一盆清水,一个热心的小主人,两只稚嫩的小鸭子,在澡盆里开始了畅游之旅,我惊奇的发现,这么小的小鸭子都会游泳,说明它们天生就会游泳,这真是天性!我用丰富泡沫的沐浴液把它们洗得香喷喷,又细心地用软毛巾给它们擦干,放到阳台上晒太阳。可是,过了一会儿,我渐渐发现它们没有刚才精神了,有一只不断哆嗦、发抖,旁边还有一些水样的排泄物。我有点担心了,急忙叫来爷爷问小鸭子怎么啦!爷爷说:“一定是受凉了。你这是好心办坏事,呵呵。”于是,在爷爷的指导下,我赶紧找来大灯泡通上电给它们取暖,又盖上小棉被。在爷爷的帮助下,我终于把小鸭子救活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好傻,但当时对小鸭子的爱心是纯真、热情的。就如同《城南旧事》里小英子他们玩小脚娘时的热情和开心。

  精读这本书,让我们把童年的那些精彩和美好永留心间。

读城南旧事有感6

  第一次读《城南旧事》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课本选取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两篇,当时并不懂得其中的深意,只对里面提到的骊歌《送别》印象深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如今再读这一本书,感慨万千,初读不识书中意,再读已是卷中人。

  《城南旧事》是一幅乱世小城人生百态的群像,也是一首唱给童年的骊歌。

  全书以小英子的视角展开叙述,以一个儿童的口吻讲述,往往是最真实的。没有慷慨激昂的战争,也没有百转千回的爱情,以带有悲戚的朴实文字描述了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道尽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

  在英子眼里,很多事很多人都显示出了它的另一种真实。

  《惠安馆》里那个等待着负心的情人归来的秀贞,她曾怀上了那个男子的骨肉,然而生下来后被狠心的母亲抛弃,经受双重打击的秀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念叨着旧日情人思康以及可怜的孩子“小桂子”。作为旁观者的英子对秀贞抱着深深的同情,期望着她的好转。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好友——被狠心的养父母毒打的妞儿竟然是那个被遗弃的小桂子,她毫不犹豫的拿走了母亲的金镯子,送给秀贞和妞儿作为盘缠,并将她们送上了火车,去寻觅那个男子,然而天意弄人,母女双双葬身于火车之下;《我们去看海》里那个为了供养弟弟完成学业不得不偷窃的大哥哥,曾在英子朗诵着奇怪的诗歌时,答应带她去看海,就在他弟弟漂洋过海去念书时,然而英子没能等到他履行诺言,只能望着夕阳下他被警察带走的身影;《兰姨娘》里私奔的兰姨娘和德先、《驴打滚儿》里丧儿失女的宋妈、《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面的那朵掉落的石榴花……

  故事最后,落幕的不只是这本书,还有英子的童年。她如愿以偿地作为毕业生代表上台颁奖,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骊歌响起的那一瞬间,她才发现,原来离别近在眼前。当她回家时,弟弟妹妹还在院子里玩耍,爸爸的花儿却落了一地,厨子老高让她去医院劝劝妈妈。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不是一本情节曲折的小说,相比于小说,我更想称它为“童年纪实录”,尽管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书中的点点滴滴却让人感同身受。

  我们每个人都是“英子”,都有着埋藏在自己心里的城南旧事,也许关于这些旧事的回忆已经模糊,但那些过往早已溶于骨血之中,组成了现在的我们,这不是小小的遗忘就能丢失的。

  时光永远不能倒流,在无休止的前进成长中,告别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仪式。

  而告别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告别童年、告别青春期、告别父母旧友……最后告别这世间……

  你好,旧时光;再见,旧时光。

读城南旧事有感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耳边又回旋起这熟悉的旋律,回想起《城南旧事》——林海音小时候在北平城南的那段往事。正如人们所说:“林海音的童年并不是一段欢乐的童年。”在我看来,她的童年像一列飞驰而过的列车。该来的都来了,但又流光溢彩地消失了。但在书中林海音并不用悲伤的语调来述说不快乐的童年,而是用写她身边美好景物来掩盖自己心中的伤痛,这正反映出她内心的坚强。

  全书分无章,写了心地善良的宋妈一家的遭遇,写了迫不得已放弃自己人格的小偷,写咧着嘴笑的兰姨娘、戴黑框眼镜的德先叔,写了遭遇曲折的好朋友妞儿和疯子秀贞,严格、慈爱但又离去的父亲……

  她从记忆中的驼队写起,用充满童真的话书写了童年的可爱。六岁的英子(林海音小名)认识了惠安馆的秀贞,帮助她一起寻找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英子听了疯子秀贞说小桂子的后脖子有一块青记,是被阎王生气时用手指头戳到世上来的,于是就留心帮助她找,后来发现小桂子正是好朋友妞儿,就极力帮助她们母女在雨夜中逃跑,去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

  书的后半段主要叙述的是英子在秀贞走了后大病一场,就搬到新帘子胡同住。在新帘子胡同,胆大的英子认识了小偷并和他成为好朋友,在小偷被抓后英子心里非常难受,不久后,被施家赶下堂的兰姨娘来到了家里,才帮助她慢慢淡忘这份悲伤。之后岁月在曲折中奔走,与自己要好的宋妈走了,父亲也因肺病走了。在这曲折中,英子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体现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珍惜和对快乐的向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在这送别的歌声中,爸爸生命的金光慢慢淡去,林海音的童年也跟着时间流逝,慢慢的再也不能回来了,但但童年给予她的美好回忆却从此珍藏,化作《城南旧事》向我们述说,和我们分享。

读城南旧事有感8

  —回忆就像风筝,虽然线的这头还在手中,但线的那头却早已远去了。可是,毕竟牵着,那些曾经的回忆又怎能忘却呢。

  英子,《城南旧事》的小主角。序幕拉开,可爱的小英子歪着脑袋,眨着漆黑的大眼睛,学骆驼吃草。我们的孩童时期,也是这样的呀。小时妈妈带我去动物园,天真的学着老虎吼叫,学着树獭慢吞吞地行动,学着羊驼把下牙龇出来,逗得妈妈直笑我“地包天”。那时,我真希望可以把妈妈的笑容留下来,让时间定格在这一刻,但它也流逝了,随着时间。多想让它留下来啊,可时间是抓不着的,这些美好的回忆,最终也只被记在了那些泛黄的纸上。

  英子遇见了许多令她无法忘怀的人。站在门口的疯女人,是这部影片中,第一个令英子难忘的人。这个天天等女儿的人,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疯子,但英子却能够体会她失去孩子的痛苦,以一颗善良诚挚的心去对待一个这样的人。这也不稀奇,最贴近圣人的,是孩子。因为他们不懂一切手段,拥有的是一颗从未被污染过的心。不知这是命运有意的安排,还是纯粹的巧合,第二个令英子无法忘怀的女孩妞儿,正是那个疯女人的女儿——小桂子。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是好玩伴。那种与朋友在一起的笑声,是多么清脆悦耳。英子发现,原来这个女孩就是疯女人的孩子,高兴地拉着她冒着大雨去认妈妈。可就在两人相认后,疯女人却带着小桂子永远的消失在英子的生命中。

  英子说,我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就像我分不清海和天一样。第三个令英子难以忘怀的人,是一位青年。为了弟弟读书,不惜丢掉自己的尊严去偷窃,大家都对这个小偷十分厌恶,英子却觉得这个人并不坏,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很无奈的理由吧。可是,这个人被捕了,也离开了英子。一次次的离合,一个个随成长失去的人。离与和,谁没有过呢?这些回忆,一定会深深刻在英子的心中。也就是这些离与和,让我们不断的成长起来。而成长之中,像存钱般的积攒着回忆。我们手拉着手在时间的路上行走,有的人松开了手先走了,离开了,也有的人走得慢,被落下了。然而这其中,挽着手的那一段路,无疑会是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回忆又像一杯苦涩的茶,尝尝,它是苦的。可有时也会有一丝回甘与香醇——在你细细品味的时候。

读城南旧事有感9

  童年是美好的,如同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朵。我们增长一岁,花斑就掉落一瓣。花瓣落完了,我们的童年也就结束了。到那时,我们就会怀念那美好的童年,细细回味着那时的酸、甜、苦、辣。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怀乡”作品,书中的一个个故事都表现了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的运用了儿童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借主人公英子的眼睛,描绘了一幅北京的风景人情画卷。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本人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多重感受。故事里,作者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的风光融入到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架设了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呈现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和真实的人性。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句句言语都深深感染着我:《惠安馆》中,小英子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感到畏惧,并和秀贞成为了朋友,还想尽办法,让好朋友妞儿和秀贞母女相认。她的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的本质,都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看海去》中,小英子蹲在草丛中与小偷的约定,又展现了英子的质朴、年幼时分不清好与坏的童真;《兰姨娘》中,聪明机智的英子做了一回月下老人,为兰姨娘和德先叔牵线搭桥,给她们带来许多快乐;《驴打滚儿》中,宋妈失去孩子但顽强不屈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英子的爸爸因得了重病去世了,小英子也就从此告别了童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童年如一条溪流,川流不息,一去不复返,思绪却如潮水般涌出。英子的童年是美好的、愉快的,所以她才对童年生活如此留恋,回味无穷。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南旧事》,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曾经那个愿为我千千万万次捡风筝的人已经逝去

  曾经那个愿为我千千万万次捡风筝的人已经逝去,人生中错过了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放飞风筝的那一刻,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读城南旧事有感10

  我看了《城南旧事》后,感触极深。最多的,就是心酸。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古城的残片,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

  这一切的一切,慢慢渗入我的脑海:缓缓走过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们都是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这本书,我只要你们与我分享一下珍惜童年的心情。每当看到小孩子们在操场上追跑打闹,每当听到路边熟悉的儿歌旋律响起,每当闻到久违的糖果香味还是那么沁人心脾,我总会想起小时候的天真,可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我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本书,我们的将来,会更美好。

【读城南旧事有感通用10篇】相关文章:

读城南旧事有感(通用15篇)04-01

读《城南旧事》有感(通用15篇)01-30

读《城南旧事》有感通用15篇01-19

读城南旧事有感通用15篇01-19

读《童年》、《城南旧事》有感10-18

写读城南旧事有感10-22

读《城南旧事》有感作文08-21

读城南旧事有感【精】06-20

读城南旧事有感【热门】06-19

【推荐】读城南旧事有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