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读后感

时间:2022-07-13 09:59:14 读后感400字 我要投稿

《父母课堂》读后感400字(精选1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课堂》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母课堂》读后感400字(精选14篇)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1

  从孩子出生直到上学,每个家长作为初学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是摸索着前进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也有“望子成龙”的“理想”,但是怎样教育却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是棘手。好在《父母课堂》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犹如一缕春风吹开了我一向以来在教育孩子方面迷茫和困惑。

  《父母课堂》告诉我:“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她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告诉我们,作为父母要和孩子一齐成长。字里行间洋溢着指路明灯似的爱。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她。

  《父母课堂》告诉我:儿童心灵的启蒙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是如此。在家庭中,母亲的主角是至关重要的,从孩子出生以后甚至于在母亲的身体里孕育开始,母亲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粒粒语言的种子。当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建立起的亲密关系是无法切断的父母课堂。所以让语言,个性是带有感情的温暖的、生动的的语言,深植于孩子的心中,会促进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而不是机械的语言。直到此刻我都十分庆幸,如果我当时发了火,如果没有《父母课堂》,我的孩子会不会是这天这样的优秀……

  我把《父母课堂》当作我的社会大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她给所有的父母以启迪,烛照我们模糊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2

  最近儿子拿回来了父母课堂,我读了一下,感触很深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我自己没有积累到的东西。比如说孩子处于什么什么阶段、该怎么对待他们处在的阶段,和那些事情能和孩子说,那些又不能和孩子说……

  这本书我读到了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对他发火,有时候容易双期碰撞。因为家长在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也容易发更年期。如果这两个碰在一起炒很容易闹出家庭矛盾,所以我从中明白了就算自己很想发火,孩子没有什么错在更年期的时候尽量忍住心中的火,和孩子一起交流并且多了解一下他的想法,然后母子之间交流一下感受,互相体谅之间的感受。

  还有一个就是在孩子失落的时候多鼓励他,比如考试之后没考好就可以说:“1、没关系,继续努力,加油!我们爬起来继续。2、别伤心,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努力吧,妈妈(爸爸)会一直给你加油鼓起。等等”还有孩子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急着批评他,要看看他是怎么犯的,要和他一起努力一起改进之类的,不应该管都不管都直接一耳光上去,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会让孩子以为你不爱他了,就会非常难过,还可能会得忧郁症。所以在孩子很不好或很困难的时期多加鼓励,让孩子更加的有信心。这样不仅孩子会更加努力,还会感觉到家长非常的支持。不仅可以发挥很好的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能做好。所以我认为这一点也是我从父母课堂收获到的。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3

  微光闪烁,让生活五彩缤纷,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文章开篇说到,学生需要“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无疑这些都是基础,根基如若松溃了缺失了,习成再好的成绩也是徒劳,人生不会正向、稳健地行走下去。我在为人父的道路上就遇上了问题,孩子心里承受能力差,听不得批评,我时常在反省之间管教和沟通的方式……文章还讲到,学生需要“培养乐观自信,友善待人,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人生的.起始要规正方向,如若偏差严重则他起码不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会成为至少是家庭的负担。原生家庭环境固然重要,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认识同样必不可少。给孩子温馨平等的家庭环境;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拥有丰富、健康的经历;筑建他们初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负责捍卫下去……相互陪伴的人生路特别漫长,尽最大的能力付出给孩子,他们必定回馈给我们巨大惊喜!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4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自己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独立。作为父母的我们,欣喜之余也不乏许多小小的烦恼和担忧。孩子的视角总是让成年人惊叹;而成年人的期盼也总会让孩子压力重重。于是,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时不时的“局部小摩擦”,可“交火”的双方实力悬殊,显而易见的结果注定赢家(家长)“胜之不武”,输家(孩子)“心有不甘”。每每百味杂陈之间,就想起《父母课堂》里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清新隽永的教育箴言,仿佛偏航了的小船重回既定的航线。

  这期的《淡定的妈妈,出色的孩子》深深地触动了我。文中夏楠妈妈耐心“等待”孩子长大的心态不正是自己要学习的吗?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发表独立发言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误,正视自己的不足,跟他一起找到错误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将来孩子能不出色吗?

  家庭教育任重道远,《父母课堂》如留香玫瑰,常伴左右。让我细细体会成长中的韵味,孜孜不倦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5

  书,是那寒冷冬日里的一缕温暖的阳光;书,是那炎热夏日里的一缕凉爽的清风;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我喜爱读书,我愿伴着我喜爱的书成长!

  记得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漂亮是活出来的》,这篇文章很切合实际。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也很大,从中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博大的胸怀和一颗充满爱的心,都可以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这本《父母课堂》不仅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很多道理,而且我的父母也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他们也深深地被吸引了。每天晚上我和父母都会抽出一些时间一起坐在床上阅读这本书。那幸福的气氛围绕着我们!这本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知识力量,更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一家人的和谐!

  书,是阳光,温暖着我;书,是清风,凉爽着我;书,是香茗,是那么醇美;书,是阶梯,是那么神圣!我爱阅读!我爱书!我爱《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6

  看了父母课堂这本杂志后,发现自己许多原来想过,却没有彻悟的问题。如今我们年青一代做父母的都是在摸索着怎样教育孩子的办法。这本杂志对帮助我在教孩子提供很大的启发。

  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有人说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学习,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不懂教育的家长又怎能把孩子教育好呢?孩子不光要学习好,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家长对孩子要放开手脚。不要什么事情都担心孩子会出错,而不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就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会无意中扼杀孩子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让他独立去做。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积极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实践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与支持。这样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在以后的行动中更积极的去面对去解决。

  在父母课堂这本杂志学会小孩这个年龄段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读父母课堂,让我了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养,要放开,要融入社会。要给他们一些关爱,要从小锻炼他们。

  作为家长,我能够读到这么一本指导我如何去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书感到非常高兴。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7

  爱是最好的老师,无可否认,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多元的。《父母课堂》让父母学习如何爱孩子,怎样爱孩子才是最好的。因此看父母课堂让我感触颇多,同时不断的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希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爱可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不会害了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当我阅读《培养孩子主动探究的习惯》这篇文章时,我觉得我也犯了小新父母的错误,心里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事情是这样的,乐乐订的珠江青少年报送了一个“笑脸”—草头娃娃,乐乐很开心的要养这个草头娃娃。

  当时因为一时没找到透明的容器来装水,自己怕麻烦,也没怎么看清楚说明,我就顺口告诉乐乐说:“别养了”。乐乐也没吭声,偶尔叨念一下,我也没在意。直到国庆假期,乐乐悄悄地把草头娃娃带回了她表哥家养,国庆假期乐乐也悄悄地和她表哥一起养草头娃娃。国庆假期结束,回到家,她表哥告诉乐乐,草头娃娃长草了,乐乐开心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我。乐乐说,“我真想看看草头娃娃长什么样子。”看到乐乐那种遗憾的表情,我心里真的很后悔。我扼杀了乐乐的好奇心,以后应该吸取教训。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8

  非常幸运读到《父母课堂》。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但为人父母本能的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与孩子一起生活,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每一个孩子所有的母亲都是好母亲,但与孩子共同成长则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并且需要具有阳光和开放的心态。

  首先通过书中无数家长教育的心得体会让我看到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让老师省心,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细节注重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和素质教育,最终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变得并非对立与矛盾。这一点,很值得广大教师与家长研读与思索。

  其次学习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和拓展,会伴随孩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最终走向社会,会终身受益。从孩子无意识地学、去做,到孩子有意识地去学、去做,这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标志。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为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

  最后启迪我们和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9

  看了这篇文章,我思考了很多,我的孩子就有预习不到位的问题。有时让他写个生字,“灵活”就会写,“机灵”就不会写了。我问他“飞机的‘机’会不会写?”他说“会写。”又问他“灵活的‘灵’会不会写?”他说“会写。”再问他“机灵”怎么写。还是不会写。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的孩子就是预习方法不对。有时候是在看书,但是并没有认真的思考,预习时也没有做什么笔记、习题。总是一带而过。我也觉得他看过书了就是预习过了,没太注意这些事。

  有时候孩子预习就是随便翻翻书,没有多注意自己的薄弱科目,也没有讲究深与浅的关系。有时候看孩子做题不会做就自己生啃那道题,以前总觉得是孩子善于思考,现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发现并不是孩子一味的自己思考就是好事,有时候自己钻研不出来也应该及时的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自己钻研虽然好,单苦死啃硬骨头,耗时费力,有时还收效甚微,倒不如尽快想老师、同学、家长请教。

  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应该尽快改变孩子的预习方法,提醒他预习时多注意自己的薄弱科目,不要只注意预习的量而不注意到底学会了多少。要让他在预习时认真思考,才能掌握的更多。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10

  自2012年9月征订《父母课堂》以来,我每期必读,获益匪浅。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我发现《父母课堂》如同一位智者,引领着大家走上科学育儿的道路。《父母课堂》用案例讲说话,让大家更清晰更易懂。

  看了2012年9月《父母课堂》中《跟着女儿去旅行》的文章,想着我每年寒暑假必带着女儿去旅行,因为怕女儿小怕麻烦怕意外事情太多难处理,但每次外出都会跟团,但是跟团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强,必需按行程按时间走。看完这遍文章后,我也想试试跟女儿去旅行,让女儿在我的帮助下去安排,这样可以锻炼她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可以培养孩子做事自信、认真、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看了2012年10月《父母课堂》中《鼓励照亮孩子前程》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的鼓励下,不自卑、不气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故事。想想我们作为父母,对子女的一点点进步有没有而适时作出鼓励,会不会因为子女做得不够好就批评她们,通过阅读这文章,令我明白父母对子女鼓励的重要性,我会让她更健康更快乐更自信的成长。

  《父母课堂》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会继续每期阅读,让我跟女儿一起成长。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11

  上了家长课堂,让我感触很深。

  在如今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自己都很少或基本没有写信了。让这次家长课堂,深深地感悟了我,通过张老师组织的活动,使小孩寄出了人生的第一封书信。书出了她自己所想,也让我们家长知道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首先,小孩子知道写信的格式,写信的方法和寄信的过程,使孩子们与家长的交流多了一种方式。等她们长大后回想起自己是怎样学会写信的,是多么有意义啊!

  通过书信,可以心与心的交流,它虽然是一种现代年轻人不大用的交流方式,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交流。张老师组织的这次家长课堂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希望这样的活动多组织,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坐地铁,并要求写下自己的感受。这对孩子来说,知道了地铁出行的步凑,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张老师组织这样实际的教学,是有利于孩子的。现如今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时代,张老师做到了学以致用,用以助学。

  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举行。我相信,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地让孩子长大,以达到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12

  妈妈看完了《父母课堂》,放在我的书桌上。无意间,我拿起《父母课堂》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

  它的主要内容是:教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而且还有专家讲解。我从中看到一篇叫做《教孩子认真对待压岁钱》教孩子理财的。主人公今年十四岁上初二,去年春节他收到了4300多元压岁钱,父母以为孩子能够管钱,没想到短短三个月时间,孩子就花掉了3600多元。而这些钱都用在请同学吃饭,玩游戏上了。有一次一顿饭就花了600多元!还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的感受是:压岁钱虽然是中华民族重礼仪,重情谊的典型载体,但是压岁钱不能乱花,对于有些父母全部“没收”孩子的压岁钱是错的,也不能把压岁钱都交给孩子支配。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孩子,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制订理财计划,明确告知孩子,压岁钱的所有权归他。这篇就是讲父母应该如何管理小孩压岁钱才适当。如果这篇文章让广大社会的人都知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一定会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这篇文章能让喜欢花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13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管?”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对如今的“零零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期《父母课堂》的一篇名为《立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读罢王涛博士之文后,使我对自己孩子以后的家庭教育方向明晰了许多,也找到了前文问题的答案。

  王涛博士提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着重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不是为了孩子害怕父母。而是让他们学会敬畏规矩。所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畏让人“不敢肆”而得以避祸,它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因为真正的自由不是从其所欲,而是当你想做什么时,因着敬畏而有能力不去做什么。父母要从观念上培养孩子遵守及敬畏规矩的精神,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且立规矩时一定要认真,因为父母是规矩的重要守护者,这种坚定守护规矩的精神也要感染给孩子,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规矩的力量。

  《父母学堂》使我们获益匪浅,使我们在育儿教子的路途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课堂》读后感 篇14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影响最为久远也最为重要的教育。孩子上了小学,家长的担子更重了,家庭教育成了做家长的最关心的话题。在这方面,《父母课堂》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我很喜欢“家教微语录”这个栏目,经常会从中得到启发。

  比如这样一段话:在家庭教育中要积极倾听,让孩子知道你了解和肯定他所说的话、所表达的感觉。家长应该转变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用和哄骗的方式。每次和小孩相处时,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段话。自己有时心情烦躁,又时时刻刻被小孩缠着问这个问那个,对待她就会有点不耐烦,一想到这段话,就提醒自己,要尊重孩子的情绪,积极和孩子沟通,与孩子建立起一个平等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感,这比课本知识更重要。

  在辅导小孩做作业时,对待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也尽量避免下命令、警告、威胁的方式,而是让她自已意识到不妥当。比如写字,她常常写不匀称,我就会笑着问她:如果一个人鼻子眼睛和嘴巴挤到一起,大半个脸空着,你觉得好看吗?这样一说,孩子就立刻自己拿橡皮擦掉改正了。

  现在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父母也多是没有经验,《父母课堂》真是一个益师良友,给家长许多明确的指导与帮助。

【《父母课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父母课堂读后感800字09-10

父母课堂读后感400字12-07

《父母课堂》读后感500字09-03

父母课堂读后感3篇12-17

《父母课堂》读后感范文400字12-26

父母课堂家长读后感1000字范文12-17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12-13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范文01-05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