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

时间:2023-03-01 08:10:40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的故事(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的故事(14篇)

  成语的故事 篇1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成语的故事 篇2

  【注音】hán liǎo wèn jí

  【典故】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

  【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君主跟百姓同甘共苦

  【结构】连动式

  【同韵词】涂不拾遗、枯杨生稊、补过拾遗、天下莫敌、江山好改,秉性难移、鲜血淋漓、因事制宜、气吐虹霓、如临大敌、雁塔新题、......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囚禁了他三年时间,后来放他回国。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对内不顾辛苦,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眼睛疲倦了就口含辛辣的蓼草;对外慰问百姓的疾病,抚慰百姓,终于使国家强大并消灭吴国

  成语的.故事 篇3

  成语名称:庚癸频呼

  成语拼音:gēng guǐ pín hū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向人告贷求助。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古代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经常向人告贷求助。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三年》:“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成语造句:

  庚癸频呼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军粮,大家不好直说,只好用隐语代替。鲁国大夫公孙有回答说:“高梁已经没有了,粗粮还有一些,到时登上山高声呼喊:‘庚癸乎!’我们就知道了。”

  庚字开头的成语

  庚癸频呼 庚癸之呼

  包含有庚字的.成语

  庚癸之呼 庚癸频呼

  成语的故事 篇4

  【拼音】yǐ gǔ fēi jīn

  【典故】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用历史故事非难当今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以古讽今

  【同韵词】磨杵成针、避迹违心、企伫之心、享帚自珍、稀世之珍、顶门一针、洗心自新、气冠三军、誓无二心、虚气平心。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摆酒贺寿。70位博士前来拜寿,丞相李斯当众宣布:“今后必须把《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统统烧掉,再谈论者处死,以古非今也要处死,甚至满门操斩,秦始皇当众下诏通告天下。

  成语的故事 篇5

  【注音】kuān měng xiāng jì

  【典故】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左传·昭公二十年》

  【解释】宽:宽容;猛:严厉,猛烈;济:相辅而行。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政治措施要宽大和严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宽猛并济

  【押韵词】自投于地、赔身下气、渊渟岳立、一丝没两气、集思广益、寡情少义、排愁破涕、隔年皇历、呱呱坠地、临难不避、......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郑国国王子产执政十多年,表彰忠俭,反对太侈,改革了田地制度和兵赋制度,公布了刑法条文,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严肃朝廷法纪。子产对太子叔说:治理国家要采用宽猛相济的方法,而且要掌握好其中的度,这样国家才能强盛

  【成语示例】为政之道,须在宽猛相济。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成语例举】

  ◎ 这种关系表现在人们对法律的评价、解释以及对这种社会现象研究使用的词语和概念时,往往都要利用前人遗留下来的思想资料,例如在我国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主张,它与我国古代的."宽猛相济"的思想是有着联系的。

  成语的故事 篇6

  成语名称:残杯冷炙

  成语拼音:cán bēi lěng zhì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残剩的酒肉。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残杯:残留在杯里的酒;冷炙:已经凉了的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

  成语来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成语造句:曾朴《孽海花》第20回:“雯兄不嫌残杯冷炙,就请入座。”

  残杯冷炙的成语故事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识渊博,他有一部《颜氏家训》传世,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这部著作,对后世不少学者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残字开头的成语

  残杯冷炙

  包含有残字的成语

  苟延残喘 残杯冷炙 抱残守缺

  成语的故事 篇7

  看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不仅学到了很多成语,还知道了他们对应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欢的幽默故事叫《空中楼阁》。故事讲的是一个有钱人从来没有走远过。一天,他看到邻村的一栋建筑,非常羡慕。他想:“我有钱,我能造!”富人一回家,就找了几个工匠来建房。工匠们很快购买了材料,并开始在基础上建造房屋。

  有一天,有钱人来看,很不满意,说:“我要三楼。谁让你从一楼开始的?”工匠们慌忙放下东西,哭笑不得地离开了,只留下财主在地基上发愣。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金钱永远不会压倒智慧。孩子们永远不应该向无知的`富人学习。

  成语的故事 篇8

  【拼音】gē xū qì pào

  【出处】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释义】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败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丢盔弃甲

  【同韵词】惟妙惟肖、整本大套、音容笑貌、拨乱诛暴、黄风雾罩、铢施两较、匹马单鎗、壶浆塞道、炙冰使燥、得君行道、......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钟繇攻蜀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成语示例】曹操“割须弃袍”的.事迹广为流传。

  成语的故事 篇9

  在一个连着森林的村庄里住着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孤苦伶仃的,孩子们下落不明,而自己的妻子也在几年前就死去了。

  老人靠种田为生,在田野与森林的交界处种着一棵神圣的灵树。老人非常喜爱这棵树,每时每刻都要关注一下他的宝贝树,守护着灵树,生怕它受一点伤害。只要忙完了活,老人就会拿着平日种的.一株株鲜花来装点它。时光流逝,转眼间过了3年,灵树变得非常庞大,树叶茂密,生充满生机。一天下午,老人照常来到树下乘凉。老人轻柔地抚摸着灵树,嘴里念念有词。突然,一束光芒从树的中心射了出来,渐渐地遍布整棵树。一只穿着仙裙的兔子从树中飘了出来。老人吓了一跳,对她说:“是兔仙吗?你为什么降临到人世呢?”兔子说:“主人,是您养育了我,给了我这条命,我是圣灵树的种子,当感受到有健康的树时就会附到里面,也渐渐成了兔神。我将会给您任何的东西,您选择吧!”“是吗?太谢谢你了!我只需一些肉,让自己饱饱食就行。”兔子一面挥着手变出许多肉交给老人,一面哭着说“当然可以,但我伤心的是,呜呜呜~天庭有规定,人间诞生的神仙必须立即回报主人,并离开到远方靠努力养活自己。要想见面也要靠缘分,三年之后才可相见!不过主人您别伤心,想我了就来看看这棵树,这棵树的感觉和我的感觉还是紧密相连的。”老人感激地留下了热泪。兔神忍痛割爱,痛哭流涕,扬长而去。

  此后,老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守护着灵树,他知道,树养的不好,兔神也会很难过。老人每天都在等待,等待。等待着那兔神的到来……

  成语的故事 篇10

  【拼音】wò sù chū bo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广陵太守琅邪人赵昱,是一个有名的忠孝人士。他13岁时,母亲生病有三个月,他目不交睫地侍候在左右,经常握粟出卜祈求神明保佑他母亲,有时磕头都流出血来,明显消瘦了许多,乡亲们称赞他是个孝子。

  【出处】握粟出卜,是何能谷。

  《诗·小雅·小宛》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

  【释义】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八面张罗、弘此远谟、......

  【成语举例】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成语的故事 篇11

  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第二天,闻香广场上挤满了人。而科学院里却气氛紧张,院长来回踏着步子,突然,一拍案桌:不行我们得尊重历史!快在一分钟之内造出一台变丑机!于是,科学院里炸开了锅似的。

  那边比赛早已开始了,比赛项目还是捂着心口走路西施表现自然,而东施呢?表演的硬邦邦的,这时,一道从科学院射来的光击中了东施,他一下子就变回了原来的面貌。本来全场观众就想吐,现在更是吐得厉害。闻香广场马上变成了闻臭逃广场。

  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东施一样不知道好在哪里就学哟!

  兵贵神速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让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成语的故事 篇12

  【注音】jìn huì wén wā

  【出处】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语出《晋书·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解释】比喻愚昧寡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愚昧

  【结构】主谓式

  【押韵词】惊喜交加、七七八八、眼不著砂、水月镜花、雷击墙压、文身翦发、劈里啪啦、东扯西拉、禄无常家、白手起家、......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晋惠帝十分昏庸愚昧,曾经在华林园听到蛙声就问左右说:“它们这样叫是为了要官做还是别的原因。”后来天下大乱,很多百姓饿死,百官上朝时把情况报告给他,惠帝竟然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百官哭笑不得

  【成语举例】羡杀那知祸福塞翁失马,堪笑他问公私晋惠闻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成语的故事 篇13

  [成语拼音] wén léi shī zhù

  [成语解释]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将军董承组织力量诛灭曹操。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因此,多少天来,他表面上一直装得庸庸碌碌,常常在菜园子里消磨时间,希望曹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凡夫俗子。现在,曹操竟当面把自己说成是英雄,他不觉大吃一惊,连手中的匕箸也吓得掉到了地上。恰巧,这时正好突然响了一个霹雷。刘备乘机掩饰说:“这声霹雷真响,吓得我把匕箸都失落在地。”

  刘备知道曹操对自己的看法后,便决心参加董承等人谋划的诛杀曹操的活动。但尚未等到他们动手,已被曹操发觉,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等都被诛杀。只有刘备和在外地的马腾漏网。

  成语的故事 篇14

  【注音】hào qí zhě duò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灭掉越国之后更加得意忘形了。他特别喜欢听伯喜的拍马屁,大修姑苏台,杀了太师伍子胥,整天玩乐。一次他叫术士公孙圣解梦,公孙圣说:“经常骑马的'人往往会跌下马来,大王不可好战。”

  【典故】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解释】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用法】作宾语、定语;同“骑者善堕”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骑者善堕

  【同韵词】迷迷惑惑、生功止过、有钱使得鬼推磨、通衢广陌、招魂续魄、交能易作、鱼沉雁落、金镳玉络、计功补过、言笑自若、......

【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的故事10-14

成语的故事08-18

成语的故事11-17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11-14

成语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12-13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11-17

成语“肝脑涂地”的故事11-26

成语“坐井观天”的故事11-27

经典的成语故事10-20

成语“前倨后恭”的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