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

时间:2022-11-27 19:13:29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的故事【热门】

成语的故事1

  “成语故事大赛现在开始”。主持人嘹亮的声音在教室上空回荡着。接着,鲁老师说:“下面请第一组选手上台。”我是第一组的成员,便和大家一起上台抽签。

成语的故事【热门】

  轮到我了,经过我的精挑细选,终于抽中一张。妈呀,这竟是我最不会说的一条成语故事?“闭门思过”。我心想:苍天呀,这也太不公平了吧!没办法,我只好翻开成语书,临时抱佛脚喽。时间飞快如流,不一会就到了我,看着别人的惨败,我心想:算了,豁出去了,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还是“死”得“重”一点吧。这时,我的心中如有只小鹿在蹦,老平静不下来,可一想起他们的惨败,我感到责任更重了,也更紧张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讲台,鞠了一个躬,便说了起来:“话说古时候……”只见我不但不紧张了,反而越来越自信了,还时而摆摆头,时而皱皱眉,加上了一些动作。故事说完了,一看分数,竟是满分,我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只见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真倒霉,只一人加了分。”还有人说“这算不了什么……”

  不一会儿,就到了三小组,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他们组任珂男了。只见她扎着个马尾辫,穿着件白色的短袖衣,胸有成竹地上讲台。看她时而点点头,时而睁大眼睛,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不一会儿,她讲完了,我心想:她讲得真好,可真是强劲的对手哇!台下,有人点点头,还有人竖起了大姆指……

  随着大家的议论声,成语大赛结束了。

成语的故事2

  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西汉初年的楚国人季布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季布因为是项羽的部下,在刘邦与项羽交战胜利后,刘邦就命人抓捕季布,只要能抓得到就给他一千两黄金当赏金。但是没有人举报,甚至有人因季布人品好而将他藏起来。故有俗语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说明季布是个有信义的人,只要答应做的事情,尽管遇到最多的问题,他都义不容辞。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宋朝时期杨时和游酢这俩学者特别好学,自己的学识已经很高,但当他们知道程颐是极有学问的人就马不停蹄地赶去嵩阳书院。不巧,赶去的那会儿程颐先生坐着闭目养神。为了不打扰到他,俩人就站在门外。天公不作美,慢慢地飘下了大雪。俩人不舍得立刻回去,只要在雪中等着。过了大半天,程颐先生终于醒了,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都变成“雪人”了。“你们怎么还没走?”但看着杨时和游酢这两位求知的眼神,一切都知道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李广。李广是个将军但一点将军的架子也没有,虽然身经百战,战功了得,但每次只要皇帝因他打了胜战给他奖励的时候,他也总会把这恩泽光照到自己的士兵们。在打战时候碰到困难了,他也是跟士兵们一同受苦,共度难关。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士兵们都肝胆相照,只要听他一声下令士兵们愿意肝脑涂地。所以这一位受人爱戴的李广将军逝世的时候,士兵们都伤心欲绝。司马迁因此对他的评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就跟桃树一样,不擅长说话,但是开着花、接着果,也吸引了很多人。现在形容人只要品行好,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的故事3

  精诚所至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成语的故事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是说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语。有金石为开、狼狈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将军、军师。我就讲金石为开这个故事。李广有一次带百十名骑兵碰到匈奴,李广故意原地休息,让匈奴以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击。这里可表现出他精神韬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战英勇。

  李广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职务,晚上行走被巡逻的军官抓住。李广说自己过去是将军。军官不账,讽刺说:“你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别说什么前任将军。”李光就被关了一夜。等他复职了。就想方设法的把那个巡逻军官杀了。这表明了李广度量狭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长,你用班长的名义来害别人。

  还有一次,李广去打猎,跑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一个猎物,他突然看见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气将弓拉得如同一轮满月,一箭射向老虎。他发现老虎没有挣扎,走去一看,原来是石头,穿碎了石头。这表明做什么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考试就考满分!

成语的故事5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春秋时期,楚国围攻宋国的国都,双方相持了九个月。楚庄王认为再这样拖下去,实在没有什么好处,准备撤离宋国。

  这时,为庄王驾车的申叔时说:“我看,宋国正盼望我们撤退。如果我们在阵地上营房建屋,并打发一部分士兵回去种田,表示持久之战,那宋国军民一定十分害怕,就会投降的。”楚庄王照他的说法办了。

  宋国果然惊慌起来。宋国的大臣华元,趁天黑潜入楚军阵营,摸到楚军主将子反的床边,把子反从床上拉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向你说明我们的难处。我们的粮食都己吃完,柴也烧光了。可是我们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你们想让我们投降,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如果你们肯后退三十里,那么一切都好办。”子反十分害怕,只得应允照办。后来楚军果然后退了三十里,并与宋国签订了和约。和约上有两句话“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说,我们楚国决不欺骗你们宋国,你们宋国也不要欺骗我们楚国。

  来人们就把‘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两句话,反其意而改造成为“尔诈我虞”或“尔虞我诈”。“诈”与“虞”都有欺骗之意。现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你欺骗我,我欺骗你,互不相信的意思。

成语的故事6

  从前有一个东郭先生,这一天东郭先生骑着一头毛驴进城教书,驴背上还托着一个装书的大口袋,他正在山路上走着,忽然,一只狼跑过来向他恳求道:“好心的先生,求求你快救救我吧!我现在正被一位猎人追赶,要是被猎人追上,我就没命啦。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将来我会好好报答您的。” 东郭先生当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他看到这只受伤的狼很可怜,考虑了一下说:“我这样做会得罪猎人的。不过,既然你求我,我就一定想办法救你。”说着,东郭先生让狼蜷曲了四肢,然后用绳子把狼捆住,尽可能让它的身体变得小些,以便装进放书的口袋中去。

  不一会儿,猎人追了上来,发现狼不见了,就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只狼没有?它往哪里跑了?” 东郭先生说:“我没有看见狼,这里岔路多,狼也许从别的路上逃走了。” 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朝别的方向追去了。 狼在书袋里听得猎人的骑马声远去之后,就央求东郭先生说:“求求先生,把我放出去,让我逃生吧。” 仁慈的东郭先生,经不起狼的花言巧语,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却嗥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现在我饿极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吧。”说着,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徒手同狼博斗,嘴里不断对狼喊着“忘恩负义”。 正在这时,有一位农民扛着锄头路过,东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向他讲述自己如何救了狼,狼忘恩负义要 伤害自己的事,请农民评理。可是狼却一口否定东郭先生救过它的命。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这只口袋这么小,怎么可能装下一只大狼呢。请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重新用绳子捆起来,装进了口袋里。老农立即把口袋扎紧,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罢,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成语的故事7

  成语释义:

  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跑来撞。比喻死守片面的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株:树桩。

  来源追溯:

  《韩非子·王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故事链接:

  宋国有个种庄稼的人,一天在田里干活,忽然看到有只野兔从远处奔过来。只见它狂奔乱闯,最后撞在一个树桩上。他走近一看,那野兔已经折断头颈死去了。

  农夫高兴极了,把那只死兔拣起来,带回家去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次,农夫放下农具,再也不下田干活了。他就坐在那个树桩边,等待着再发生野兔撞树桩而死的事,以便白白地拣到死兔。

  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树桩的野兔,而田里的庄稼却荒芜了。人们都取笑他这种行为,并且很快传遍了宋国。

  学以致用:

  野兔撞在树桩上死去,这是非常偶然的事,它并不意味着,别的野兔也一定会撞在这个树桩上。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主动和努力地去争取成功和胜利,而绝不能等待胜利的果实从天上掉下来,做守株待兔一样的蠢事啊!

成语的故事8

  众叛亲离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阴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成语的故事9

  史鱼尸谏

  史鱼是谁?史鱼,也称史鳅,字子鱼,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正直敢谏而著名。

  春秋时期卫国有位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名字叫蘧(qú)伯玉(约公元前585—公元前484),这样的好干部即使现在,没有机会的话也很难说是否会重用,更不用说当时的卫灵公。

  卫灵公委以重任的是一位作风很不正派的名叫弥子瑕的。无论史鱼如何进谏,让卫灵公不要重用弥子瑕这种群众基础差,无德无才只会拍马溜须的人时,卫灵公就是不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将要去世前,将儿子唤了过来,嘱咐他说:“我在卫朝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有能够扶正君王的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那么死了也无以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下,这样对我就算完成丧礼了”。

  史鱼的儿子听了,不敢不从父命,于是在史鱼去世后,便将尸体移放在窗下。

  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轻慢不敬,因而责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于是将史鱼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

  卫灵公听后很惊愕,脸色都变了,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马上让史鱼的儿子,将史鱼的尸体按礼仪安放妥当,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他。

  自食其力

  从前有个人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每天在街头流浪,吃不饱,穿不暖,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

  由于没有谋生的手段,所以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生活十分困窘。

  那时的城市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的饭。

  开始,人们出于一种同情心,还给他一点残羹剩饭,时间长了,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令人生厌,于是谁都不愿意再给他食物了。

  他还经常遭受一些人的冷眼和侮辱,大家都笑他是一个寄生虫。

  恰在此时,有个收废品的老人因为活太多,忙不过来,需要找一个帮手。

  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请求给这个收废品的老人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

  因为这样,他就再也不用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

  于是他每天白天和老人一起去收废品,学习哪些可以收,哪些不能收,然后帮忙挑担子;晚上回来跟老人学习如何把这些废品分类,哪些可以再卖钱,哪些还可以再利用。

  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干活也格外卖力。

  这时,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收废品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就去给老人打杂当下手,帮他挑担子,这不是你的莫大耻辱吗?我看你还不如像以前一样乞讨,不用费这么大的力气也能混口饭吃。”

  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什么也不干,靠乞讨度日。

  过去,我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收废品的干活,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

  这个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如果像寄生虫一样地生活,不劳而获才是耻辱的。

  只要是靠劳动来养活自己,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食其力。

成语的故事10

  【成语】以羊易牛

  【注音】yǐ yang yi niu

  【解释】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成语故事】

  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我也就没有听说过。一定要我讲的话,那就谈谈用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好吗?宣王问:仁德怎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孟子回答道:爱抚百姓而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挡得住他。宣王问:像我这样的国君可以做到爱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宣王问: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在胡龁那里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那人)问: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大王说: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这件事?宣王说:有这回事。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吝惜一条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宣王笑着说: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成语的故事11

  【汉字书写】:柳暗花明

  【汉语注音】:liǔ àn huā míng

  【成语出处】:宋.陆游《游西山村》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柳暗花明的意思】:指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景象。也比喻经过一番挫折以后,会出现新的大好局面,要满怀希望。多指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顺境。

  【柳暗花明的近义词】:山清水秀、绝处逢生、美不胜收、花红柳绿、枯木逢春、豁然开朗;

  【柳暗花明的反义词】:穷途末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柳暗花明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当时他的诗满怀抗金情怀,很得孝宗的赏识。并且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是他生性耿直受到朝中投降派的百般排挤,不仅对他冷嘲热讽,还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不务正业,终日赏花吟诗。皇帝最终听信谗言,将他罢免回乡。陆游气得怒发冲冠,他回到了故乡山阴,闲居三年,一直靠读书来打发日子。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陆游独自一人外出游览西山,他顺着崎岖的山路往前走,翻过一山又一山,绕过一道又一道弯,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醉人的春色。走着走着,他看前面似乎到了尽头,没有路了,可是拐一个弯,不远处处又出现一座山,在绿叶的掩映中,还露出一个小村庄来。他走进村子,村里人非常热情地招待他,这里淳朴的民风使得陆游十分感动。他感动之余诗兴大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游山西村》。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但描绘了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的希望意境。一步一个景,三步一重天。繁花似锦的春天是充满变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当面临困难时,我们要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暂时的,只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前面就会有光明等着我们。

  【柳暗花明例句】

  唐.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唐.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他时欲寄相思字,何处黄云是陇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六回:“武四思早已不;但见柳暗花明,山青水碧,遍地芊眠芳草,骏马骄嘶。”

  【柳暗花明造句】

  交流思想要尝试举一反三,换个角度常常可以打开新的思路,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我们面对困难的时侯要学会忍辱负重,只要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的故事12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习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习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成语的故事13

  暴虎冯河

  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为徒,子路说自己用剑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于是拜孔子为师,他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人们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从事。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释读】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成语的故事14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

成语的故事15

  【成语】反求诸己

  【拼音】fǎn qiu zhū jǐ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近义词】引咎自责、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反义词】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苛求于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章句上》: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典故】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君王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迎击,结果伯启战败。部下们很不甘心,一致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反倒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民如子,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后,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的故事08-18

成语的故事11-17

经典成语的故事10-14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11-14

成语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12-13

成语指鹿为马的故事09-14

春天的成语的故事11-14

成语的故事【推荐】11-23

有关成语的故事11-09

有故事的成语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