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储层沉积规律分析论文

时间:2020-09-10 09:51:0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地震沉积学储层沉积规律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应用科学的持续性发展,地震沉积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油气田的勘探领域中,并逐渐成为了分析储层沉积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文章从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其研究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从岩性分析与构造解释等多个角度,探讨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实际应用,为相关的理论分析与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地震沉积学储层沉积规律分析论文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储层沉积规律;油气勘探

  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催动着理论技术内容的不断更行,在油气勘探行业的实务工作中,应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储层沉积规律的分析,可以在科学的理论内容下完成有油气的勘探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整体行业的技术水平,为缩短科技转化生产力周期贡献力量

  1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式

  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名词,是由学者曾洪流与1998年于Geophysics中提出的,并在2005年的国际会议中,正式确定了该项概念理论的学术地位,并从此在应用学科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从概念定义的角度出发,地震沉积学是沉积学领域范围内的分支学科,并作为高精度地震资料与现代沉积环境下的模拟模式,通过三维几何形态的表现结构形成了着重于内部结构与沉积过程的学科,简而言之,就是对精细沉积体三维结构的深入研究[1]。在内容上,地震沉积学包括以下特征。其一,利用现代沉积与露头参数的研究,完成地质模型构建;其二,应用正演研究方式,完成已设立的地质模型研究,并确定模型中的地震响应参数;其三,以正演方向为基础,进行高精度的层序资料研究,形成沉积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条件;其四,在成像技术的辅助条件下,应用地震分析方法,完成储集体的精细描述,并以此加深对于全面准确沉积学的认识水平,以此对油气带开采起到指导性预测。

  2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应用

  2.1地质的岩性分析

  利用岩性的识别技术,对地质条件进行解释,是进行油性勘探工作的第一步。在执行过程中,需对地质录井的生产井与生产成端进行分析,并由地质工作人员依照井剖面的参数条件完成标准曲线绘制,提出深度准确性较高的地层岩性解释剖面。同时,如果是没有进行地质录井的生产井或是生产层段,必须通过全部的测井曲线内容,分段式的对各个层级分别进行独立的岩性分析,并重点对储层中的中夹层进行细化处理。在岩性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在充分掌握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完成,通过取芯井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这四点内容的关系组合,形成单井组合测井曲线的整体比对分析,以明确其客观的岩性条件。应用地震沉积学进行测井岩性分析的过程中,可将其三维地震数据的参数资料直接进行转化,并将岩性体中的GR测井曲线与相临近的地震反射参数进行合并整理,从而完成地震资料的资料处理,形成判断圈闭条件。在对地震振幅与岩性的关系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地震波的速度条件与泥质含量的关系条件作为基础,从而完成逻辑比对与数据分析。其中,WSH(泥质含量)可以应用GR的测井曲线参数进行计算,并在地震波速度(V)在声波试产测井曲线中的带入计算完成[2]。数据参数中,纯净泥岩中的泥质含量水平最为突出,并对应着极低的地震波速度水平;纯净砂岩条件下,地震波的速度水平却正好相反,有着最高的表现。然而,在凝缩段中,砂岩与泥岩的表现较为异常,不仅同时具有较高的地震波速度表现,甚至在GR值上,也有着较高的数值条件水平。

  2.2构造精细度解释

  应用地震沉积学进行油气勘探工作的同时,可以进行构造精细度的解释说明,这也是地震沉积学的核心应用价值。在应用声波与密度测井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完成对地层的反射系数计算工作,然后,应用褶积运算的方式,完成反射系数与子波的处理,形成完整的地震记录数据。执行中,技术人员需对子波段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根据具体的执行策略完成井边子波数的确定。同时,还需将实测地震波速率与密度资料参数作为记录辅助内容,从而降低发生错误计算的概率水平,提高数据整理的真实性,使经过计算的反射系数更加科学。另外,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还会经常应用到相干体技术内容。理论上,如果地下产生了断裂与异化地质条件时,会在地震反射波的数据参数中发生变化,并形成相位、振幅、极性的改变。在相对较为平缓的地城条件中,这种变化会在相近的地震带中出现较大的相关数值;反之不连续的地层条件下,地震带的相关值会极低。所以,进行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地震带的.变化条件完成地址情况的分析,并由此提高地震解释的精确度水平[3]。由于的证剖面的追踪精度条件,受到层位拾取误差条件与地震资料呈像分辨率水平的制约,无法实现精细构造的解释,所以应用地震沉积学就显示出了较为实用的应用价值。在执行过程中,可通过相位转换的技术条件,降低视觉误差造成的层位拾取精度不足的问题,通常情况中,需将相位转换的角度控制在90°左右,以保证优势性水平的发挥。

  2.3储层孔隙度测量

  储层的孔隙度,又被称作储层孔隙率。在对油气储层岩石孔隙体积参数进行衡定的过程中,现实出岩石储存流体的能力条件。在对储层孔隙度条件进行测定的工作中,地震沉积学也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条件。实务工作中,应用地震属性条件,作为解释储层表现特征的核心技术手段,其技术难度条件要明显的大于对储层的轮廓描述操作。执行储层参数的定量预估,是保证油藏条件调查的重要手段,并为后续的储层计算与开采计划设定起到的基础作用,是完成储层开发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条件。通常情况下,仅依靠油区的分布密度条件,无法完成资源空间分布的精确计算,也不能准确的计算储层的分布参数,使后续工作的展开遇到了明显的障碍条件。但在应用三维地震参数信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具象化的图形与少量的井测数据质量完成储层资源分布的空间模拟,从而形成具体的描述内容。由此使储层孔隙度的测量工作更为具体、高效,体现出地震沉积学的科技性优势,有效的指导储层沉积分布条件,并进一步构成整体储层沉积规律的说明。

  2.4研究沉积相与亚相

  沉积相是对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在对岩性与古生物作为标记的地层单元进行说明的过程中,沉积相与亚相有着明显的优势性条件,不仅是对生物条件记性判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描述油气勘探内容的基本组成[4]。在以往的勘察工作中,对于沉积相与亚相的分析较为复杂,并有一定的科学性缺失,必须通过地震沉积学的技术内容,将其通过三维影像进行更加明确的描述,从而实现油气勘测技术条件的转化升级。应用地震沉积学的过程中,可在平面图像上,通过时间界面的选择,使沉积相的样式得到确定,并在地震地貌分析过程中,确定同时间沉积的地震属性信息,以此计算并反映出岩性沉积单元的具体属性内容。同时,在利用地层切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了沉积构造的纵向比对,使得对比分析能更加直观的完成特征表现的识别与判断,从而完成高分辨率的沉积系统研究工作,更加有效的指导与油气勘查内容,使技术高效率的指导于应用条件。但在实务工作中,必须注意到地震沉积学中存在的局限性水平,在分辨率的技术影响下,无法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究,只能从表面进行初步的理解与解释,在构造、历史、表象、平面等范围内展开研究。所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还应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完成储层沉积规律探究。

  3总结

  地震沉积学应用在油气勘探领域中,可以改善原有地震地层学与层序底层学中的高级别层序不区别的问题,并从分布规律上,通过定量的属性参数完成地震相的刻画,从而实现探究工作的客观性与有序性,是进行逐层深入探索的重要理论实体,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吴昆芳.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8(05):103-104.

  [2]黄薇,王始波,张玉鹏,等.地震沉积学在薄储层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37(01):1-8.

  [3]李黎明,李小霞,陈雪菲,等.南阳凹陷魏岗油田储层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32(01):36-40.

  [4]朱其,吴其林,侯志平.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42(Z2):154-157.

【地震沉积学储层沉积规律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

2.棉花膜下滴灌田间耗水规律的试验分析论文

3.浅谈L型层合梁分层破坏的高阶理论分析论文

4.区域经济学变革分析论文

5.资产评估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6.投资学课程教学的分析经济论文

7.应用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分析论文

8.逻辑学视域中的思想分析技论文

9.网络层服务游戏式教学方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