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曲剧的地方性特性论文

时间:2023-03-10 01:39:44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析曲剧的地方性特性论文

  一、北京曲剧的地方戏特色

分析曲剧的地方性特性论文

  北京曲剧的前身是深受北京市民阶层欢迎的“八角鼓”(单弦牌子曲)。“八角鼓”是乾隆中叶,由北京的八旗子弟所创,它吸取汉族弋腔曲调,形成了以歌功颂圣为主的演唱形式。由于帝王提倡、文人介入,它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得到提高,在宫廷府第传唱,盛极一时。道光时期岔曲走向社会,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是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见证。“八角鼓”作为清代北京特殊的产物,是北京曲艺中一种特有的说唱文学样式,它适于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面貌,如大家所熟悉的《婆媳顶嘴》《大钱诉功》《穷大奶奶逛万寿寺》等,而“八角鼓”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孕育了北京曲剧。②北京曲剧产生于说唱艺术,演员多是说唱艺人,所以通俗易懂,又有北京地方特色,在表演上没有程式的限制,因而表现现实生活具有极其优越的条件。③北京曲剧反映北京市民生活,也源于当时社会大环境和社会标准,用人民今天自己的生活来教育人民,打动人民的心坎,培养新思想。老舍先生认为,曲艺里的单弦牌子曲很通俗,最能代表北京地域特色,同时北京又是好几个朝代建都的地方,又是历史名城更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全国各省都有自己的地方戏,北京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地方戏(京剧是全国性的,但不能算北京地方戏)。北京曲剧的诞生,可以说是真正的北京地方戏。广大观众熟知的剧目《柳树井》借鉴了兄弟剧种演唱现代戏的表演艺术经验,表演贴近北京市民生活,在舞台美术设计方面,也表现了北京农村的景色,北京地方性特色鲜明,受到了很好的赞誉。《啼笑因缘》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反映了北京艺人的悲惨生活,该剧充分展现了北京地方特色。《骆驼祥子》一剧,运用北京方言土语,使剧本充满了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北京曲剧的艺术特色

  北京曲剧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戏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好听好看京腔京味儿”正是对北京曲剧的极高赞誉,同时,它也有“中国地方音乐剧”之称。历史上的北京处于“幽燕”之地,毗邻北方少数民族。因此在北方汉族文化中融进了草原民族的牧歌和宗教的巫歌神曲,而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民俗、民歌,特别是满族入京以后,这种融合就更为明显地表露出来。它促成了清代民俗小曲的发生、发展和清代北京市民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北京地域所特有的风情,就是人们常讲的“京味儿”。④北京曲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剧种,带有浓郁的“京味儿”特色。“京味儿”作为北京曲剧的特色,有着其他剧种不可取代的价值。就戏曲来说,“京味儿”通常体现在创作中,这个创作包括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一度创作中又包括了人物的精神气质,人物关系的特定内涵,生活的典型场景,语言的京腔京韵。二度创作中含有音乐的地方特色、舞美的地域风格,以及角色的形态体貌等。比如剧目《烟壶》表现的是晚清时候的事,描写的是老北京普通人的特征。在语言上,有着浓重的老北京口音,在场次上,增加了一些诸如“八月节”“九九登高”等带有民俗色彩的内容。音乐上,在原本浓郁的京腔京韵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流行民歌的特色。又如《龙须沟》讲述的也是北京人的事,大杂院的气氛、清脆的北京方言,都彰显出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孟繁树认为,曲剧就是要加强“京味儿”特色,“我们对京味儿的理解,不能仅仅保持并局限在语言上,而应该包括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性格、气质、风俗、语言、音乐等各个方面,它们的总和形成了北京人的一种总体风格。这种风格只有通过题材、人物形象、唱腔和表演的有机综合才能得到真实而又生动的反映。目前曲剧的地方色彩还不够浓厚和突出,所以它的风格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够深刻”⑤。不管社会怎么变迁,北京曲剧的京味儿特色都应继续传承。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居住人口逐年发展生变化,外地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素质也发生着改变,老北京人从原来的三分之二下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当代的“京味儿”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语言、习惯等方面,都融入了新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审美情趣。曲剧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应当在保持原有的地方性特色的基础上,把握新方向,融入新元素,发展新“京味儿”,使北京曲剧符合时代的要求与人们的审美,体现出北京曲剧独特的审美价值。

  三、北京曲剧与老舍的不解之缘

  北京曲剧植根于北京,是土生土长的京门曲艺,反映的是老北京的故事,这与老舍先生有着不解之缘。老舍先生一生着作甚多,如《柳树井》《茶馆》《北京人》《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等。老舍先生是满族人,生活在北京,所以他的着作多数是描写北京人的文化与生活,这就给北京曲剧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剧本,同时这些剧本又最适合北京曲剧这个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剧种。在老舍先生的建议下,北京曲剧最终定名,他把北京曲剧定义为“用北京的语言、北京的音乐素材创造的中国式民族歌剧”。《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遗作,该剧是老舍的家族史,因为是遗作,所以故事上也没有完整的剧情,以老百姓琐碎的家常事,展现了一副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北京曲剧团上演该剧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北京曲剧《正红旗下》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北京特有的剧种来演绎地道的北京风情;在音乐上采用“四板腔”“农民乐”“流水板”“剪靛花”等传统的单弦曲牌,表现了曲剧音乐的北京地方性特色;在表演上贴近现实主义生活,真实地再现了晚清王朝如何走向衰败。迄今为止,北京曲剧团已经上演了七部老舍先生的作品,也是上演老舍先生作品最多的剧团。北京曲剧自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期间坎坷不断。在众多地方戏走向灭亡的今天,北京曲剧则呈现出乐观的发展态势,随着老一代曲剧艺人都相继逝世,中年一代曲剧演员的声音条件也逐渐不如从前,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曲剧团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曲剧演员,正是由于这些新生代对曲剧艺术的热爱,曲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北京曲剧作为土生土长的京门曲艺,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文化、新元素,以符合时代变化的要求与人民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北京曲剧作为京都艺术,是北京人乃至国人的骄傲!

【分析曲剧的地方性特性论文】相关文章: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论文05-15

学术论文的六大特性04-13

论文写作特点分析05-08

GPRS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论文04-27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论文05-09

幼儿游戏教学作用分析论文04-16

萨克斯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论文05-05

谈广告英语的语用分析论文09-25

中药调剂的问题分析研究论文06-22

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的影响分析论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