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月神崇拜风俗探析论文

时间:2020-11-26 16:04:2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古人月神崇拜风俗探析论文

  摘 要:月神是中国古代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中国的月神是嫦娥,古人认为,“月”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变化,与女性健康有关,月神崇拜是社会现实的产物,符合统治者臣服民心的政治需要;在上古时代,月神甚至被奉为月族的图腾,被赋予不死,祈求丰收、生殖等寓意,因此,祭月仪式也成为月神崇拜的表现形式,不仅表达了对生命健康成长的祈愿,也是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活动。

中国古人月神崇拜风俗探析论文

  关键词:月神;祈愿;月神崇拜;祭月仪式

  一、月神崇拜的起源

  (一)从造字结构看“月”的艺术文化

  1、从艺术图画视觉层面探析古人造“月”字的思维模式,可以得出“月”的起源意思始终与女人、健康息息相关:

  (1)“月”从“”,即用满月形表示“月”字的艺术文化;

  (2)“月”从“()”,即用“肟”之形来表示“月”字的艺术文化;

  (3)“月”可以从“肉”字中取音,表意“月”与“胚、胎”文字的“血肉”关系文化;

  (4)“月”可以通“夕”,通义,用为夜色来临,晚餐将至;

  (5)“月”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变化,与女性健康有关;

  (6)“月”影响潮汐涨落和海水的运动规律。

  由于阴与日阳相对,女人阴性与男人阳性相对,“月”与“日”和合一周天是阴与阳的统一。“月”弯曲的形状示“润下”,表阴性,其表示时间方式反映了女人与“月经”周期的关系。①因此,华夏先民对于“月”字的文化创造过程,演绎了“月”与“女人体”之间的奥秘。

  (二)社会政治制度下的必然产物

  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安定民心,往往借助神的力量来满足统治需求。月神崇拜中,掌管天庭的玉皇大帝统治天庭所有王臣,长生不老,神威通天,正好与人间九五至尊天子的身份权威一致,为了神化个人的存在,稳固统治与民心,统治者将自身与天上神仙视为一体,接受天下臣民顶礼膜拜。为了像玉帝一般成生不死,古代君王孜孜苦求灵丹妙药,不惜误食殒命,因此,月神崇拜是社会现实的产物,符合统治者臣服民心的政治需要。

  二、形成月神崇拜的相关因素

  (一)神话传说中的不死观念

  中国的月神是嫦娥,在《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高诱注:“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古籍阐明的意思是,后羿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和嫦娥奔入月中成为月精,表达出古人渴求长生不老的祈愿和将月亮作为不老仙境的精神皈依所在。人们对月亮强大的生命力深信不疑,并将此种精神追求寄托于月神,或者上“天”。

  近世学者多认为,在中国文字中,“天”这个名词至少有五种含义:即“物质之天”(天空)、“主宰之天”(天神)、“命运之天”(天命)、“自然之天”(天性)、“义理之天”(天理)。②这里所谓的“天”便是“主宰之天”的月神。延伸开去,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要溯源于中国原初生民时期产生的‘民神糅杂’观念,这是一种视万物与人无别、人与天直接同一、一体的‘天人合一’的朦胧意识。”②因此,古人将自己想象成飞天奔月的嫦娥,在永恒的不老月宫寄托延续生命的精神信仰。

  (二)月神形象具丰收和生殖的寓意

  月神是中国古代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古人认为,月是水的根源,月神是雨的主宰,在特定的日子祭月焚巫可以感动月神,为生民带来充沛的雨水和吉运。《诗?陈风?月出》一诗中,曾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m兮,劳心悄兮”,活现出女巫月下祭月祈雨的场景。

  实质上,这是由于在原始社会落后的条件下,人们不能使用科学的方法来促进农作物生产,只能以祈求神灵保佑的方法来寄托心愿。“当人们种植农作物之后,自然会经常观察作物的生长。在空气湿润的地区,晚上露水很大,各种植物的叶子上一般都有露水。原始时代的人们不明白露水的来源,以为是月亮柔和的光线带来的露水。在干旱季节,农作物和牧草在烈日下被暴晒了一天之后,显得疲惫不堪,但过了一个夜晚,又显出生机勃勃的样子。于是人们以为月亮有恢复生机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神性。有些植物的叶子白天张开,晚上闭合,也被误认为是月光照射的作用。”③因此,无论认识上的正确与否,其反映出在低下的生产力之下,人们渴望农作物丰收的美好愿望。

  在原始社会,生存状态恶劣,医疗技术落后,人的存活率低下,因此,人们渴求通过上天的庇佑能让其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其往往将这种心愿寄托于遥不可及的神秘的上“天”,又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高于男性,《吕览?精通篇》:“月者,群阴之本也。”古人崇拜月亮祈求繁衍子嗣,必然是将月亮视为女性,将月亮与女性相联系。④,而且,月亮圆缺周期的变化,容易让人想起女性怀孕后渐起、分娩后重新平复的肚子,因此,大家将“主宰之天”喻为带有女性意味的“月神”形象,希冀用崇拜祭祀月亮的方式将其神秘生殖力传递到自己身上。

  (三)文人士子心中的“月亮”情结

  在《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等古籍,以及李白、杜甫等各朝各代的文人诗赋中,“月亮”也成为思乡、忆友、姻缘的象征。在杜甫《月夜忆舍第》“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谢庄《月赋》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等诗句中,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子将月亮视为家园的精神寄托的情怀,“月亮”是和谐温馨的母性体现,更是启动乡愁、寄托相思的载体。

  三、月神崇拜导致祭月活动的兴盛

  在中国古代,奉日为太阳之神,奉月为太阴之精。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为万物之本,月又主周天星宿,所以祭月也是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活动。⑤

  在清代,凡国家诸祭祀,都由礼部牵头,由太常寺和鸿胪寺三个衙门具体组织。清初定制祭祀有三等:大祀、中祀和群祀。祭月和祭日、历代帝王庙、先农坛一样为中祀。祭月在每年秋分时节的酉时,祭月时在坛上设帐,正位供黄版素书的夜明神牌位,侧位有绿版金书的北斗七星等星辰牌位,祭品有白玉、素帛和公牛。陪祀人员处指定的王公外,文官从尚书到郎中,武官从将军到参领,最低在四品以上。

  在全部祭祀过程中要“舞八”,“乐六奏八章”。乐章奏完,舞即结束,齐集燎炉,焚烧祭文。此一为整个月祭活动过程。因此,祭月仪式也成为月神崇拜的表现形式,兴盛于中国古代民间,不仅表达了对生命健康成长的祈愿,也是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活动。

  参考文献:

  [2]吕玉霞 荀子“天人合一”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徐倩,李静 从“嫦娥奔月”神话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月神崇拜【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5]金诚 《月坛与皇家祭月》【J】神州感旧.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