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经济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至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

新经济时代中国财务会计演变趋势经济论文

标签:财务税收 时间:2021-03-11
【yjbys.com - 财务税收】

  摘要:未来20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财务会计将日益与世界会计“趋同”直至“融合”;随着新经济现象的不断涌现,财务会计计量模式将由成本计量、修正成本计量逐渐转向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观念将成为新经济时代会计计量的主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会计控制方法将被日渐成长、发展、完善的财务会计“实时控制”理论与实务所取代,成为未来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经济环境 财务会计 国际化 演变趋势

  一、会计发展方向由“国家化”向“国际化”演变

  会计的“国家化”是会计的“社会属性”,是一国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种政治程序”,“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计与特定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背景密不可分,会计理论与方法明显体现国家特色。会计的“国际化”具有科学性、技术性等“自然属性”,世界贸易市场、全球资本市场的飞跃发展是会计国际化的根本动因,其实质是各国利益的“融合”(Convergence)。一国财务会计经过博弈与权衡,终将融入国际经济潮流,已成不争的事实,也为国内外会计界人士所共识。

  我国财务会计由“国家化”向“国际化”演变是博弈杠杆由A经B向C渐倾的权衡过程(见图1)。我认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A阶段属我国的前经济时代,这一时期当属我国会计的纯国家化时期,尚不具备会计国际化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对会计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积极而稳妥的探索,这10年是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起始阶段,其为90年代我国大规模的会计改革、并由国家化向国际化迈进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和实务准备;1993年7月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从国家化迈向国际化的标志性文本,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中国会计从此真正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如果说上世纪后20年的头10年是会计国际化的准备期,后10年是会计国际化的推进期的话,那么处于新经济时代的本世纪头20年(建设全面小康时期),将是我国财务会计完全融入国际化潮流的关键时期,也是逐步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之间差异的过程,“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将逐渐减少,我国的经济环境将趋向成熟,各国会计博弈结果将愈加“趋同”直至“融合”,经世界各国不懈努力、充分“协调”(Harmonization)———协商调整各国会计准则差异,达到国际间相互沟通、理解,终将“本着公众利益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可理解的,并具有强制性的全球性会计准则”,实现战略重组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新章程揭示的促使各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得到高质量的趋同的目标。

谈通货膨胀中国经济论文范文

标签:经济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11
【yjbys.com - 经济毕业论文】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被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通常是被认为总需求过度的结果。也可说成社会上的总需求超过生产商的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升。

  概括说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产品价格的上涨和总产量的增加,但是在实现充分就业以后,也就是达到实际产量的最大限度,总需求轻微的波动都会带动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也就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又被生动地描述为过量的货币追逐稀有的商品。同样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一旦出现社会上的总需求超过总供应的现象,物价上升趋势的出现也就很正常了。所以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总需求上升必定会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种现象。

  (二)成本推进

  成本是在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是构成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即人们在通过一些途径达到自己所需目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要素也称为成本。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又被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在人们总需求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商品成本的提高所导致的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地增长。指的是由于生产者成本的上升是价格水平上升的情况也会由于市场上的价格冲击力造成的某一类原料价格上涨。

  (三)结构性变

  化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学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市场活动内容应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作效率很高的工业组织;二是生产率保持一定水平线上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

中国工业经济论文格式范文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09-20
【yjbys.com - 论文格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迅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经济已经逐渐失去优势,分享了中国工业经济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向多层次的混合型、无形产品进行转变,很显然,跨国公司曾经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角。参与国际分工应遵照比拟优势原则,肯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实在增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壮大资本密集型企业,进行不时的进行技术的变革和创新,树立产业集群,推进与世界各国的区域协作。

  【关健词】国际分工;工业发展;原则;定位;对策

  现往常,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挠的历史潮流,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和地域都深深卷人到经济全球化之中。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曾经深深融人到经济全球化之中的中国,那么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应该怎样进行定位,提升整体的经济实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特性

  众所周知,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本性,它必然会向生产本钱最低、利润率最高的中央集中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为资本的转移翻开了便当之门,致使任何一国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因而,国际分工发作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性。国际分工向多层次的混合型转化。目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以及零部件的国际分工互相交错在一同,呈现出多层次的混合状态。

  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是指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其主要表现就是兴旺国家生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械、电子等,发展中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玩具等。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依据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分工。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经济论文

标签:经济学 时间:2020-08-26
【yjbys.com - 经济学】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内涵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交换劳动力的场所,即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生产经营中使用劳动力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换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表现为劳动力和货币的交换。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昀大的不同在于参与交易的对象是人的劳动,但是,劳动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因此,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只能是对劳动力本身和劳动生产率的需求。同样,劳动供给也在于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动本身。由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再加上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本身表现出其特殊性。在目前劳动力供求相互匹配的过程中,会因为劳动力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匹配不到位,使得劳动力供求呈现着相应的特点。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劳动力市场转折是长期趋势的开始,因此,需要从劳动参与、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积极地应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劳动力供给的年龄相对高龄化。从总的水平上考察,在给定人口数量的情况下,决定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比重,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又和以前的生育率水平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由21世纪上半叶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供给趋势变动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劳动力供给总量的边际递减现象已经发生,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的减少也将很快出现。迄今为止,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以及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的基本源泉。这不仅形成了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也成为近20年来“人口红利”的主要来源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根据昀新的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将在比预期早得多的时候,即大约2030年前后在14.4亿左右的`水平上达到,劳动年龄人口从 2013年左右开始上升趋势就十分平缓, 2016年达到昀高峰后开始绝对减少,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目前已经是逐年降低,并且下降速度趋于加快。从目前劳动力市场供给年龄结构来看, 45-59岁和60-64岁相对高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20年里将迅速增加,4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由2000年的19227万增加到2010年26151万,再增加到峰值年(2025年)的32642万人,其后缓慢减少;60-64岁老年劳动年龄人口由2000年的4136万增加到2010年的5693万,到 2030年前后达到11000万以上。这期间相对高龄劳动力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大于这一时期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从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9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看,16-24岁求职人数较2006年有降低2%,25-34岁求职人数则增加2.9%,45岁以上求职人数增加0.9%,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劳动力供给的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对当前国际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经济论文

标签:经济学 时间:2020-08-26
【yjbys.com - 经济学】

  2006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拐点性变化,其经济增长率从一季度的5.6%猛跌到二季度的2.6%,三季度又下降到2.2%,据预测四季度的增长率在1.8—2%之间。

  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拐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显着衰退迹象,使由房地产市场旺盛引发的“财富效应”大为减退,相应导致自“9·11”以来始终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美国房地产市场显现颓势,始自2005年9月美联储第11次加息,当时美国的基本利率被提高到3.5%,终于打击到了房地产市场近4年来的飚升。自那时以后,美联储又连续进行了6次加息,把基本利率提升到目前5.25%的水平,也使房地产市场的颓势越加明显。

  美国的加息行为实属迫不得已。自2003年初第二次海湾战争后,美元对欧元一直在走贬,到2004年末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已经跌到1∶1.3667,与2002年美元兑欧元汇率的最高点相比,已经下跌了70%以上。在美国日益拉大贸易逆差,又无法改变逆差格局的背景下,美国只能用本国资产价格的不断升值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此来寻求获得弥补贸易逆差的资金,而美元贬值则导致了美国资产价格的同幅度下跌以及资本外流。自2004年初以来,已经有多个月份美国所吸引的国际资本流入规模小于经常项逆差额,这就迫使美国不得不使用加息手段提升美元的币值。但是加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提升美元币值,但也会打击到本国资本市场,包括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最终还是要压低本国的资产价格。已经可以看到,在进入2006年后,欧元再次出现了对美元升值的势头,全年升值达7%,这也是美联储在进行17次加息后不得不停下加息的步伐的原因,因为靠加息也达不到提振美元的目的了。

中国会计软件怎么实现核算型到管理型转换经济论文

标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07
【yjbys.com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一、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基本特点

  1.它建立在核算型会计软件系统之上,不但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功能而且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依据,及时、正确的会计核算是实施会计管理功能的基础和根本保证。除此之外,它还应该具有事前的经营预测和目标规划,事中的分析和控制,以及事后的评价等基本功能和决策支持能力,这是管理型会计软件管理功能的体现,也是它与核算型会计软件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2.在使用范围上,它已延伸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系统的操作者和信息的使用者也由单纯的会计部门扩大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这就要求新系统的开发者应站在企业管理的高度,着眼于全局,进行系统的规划,将企业各个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沟通与协作。

  3.与目前核算型会计软件相比较,管理会计软件是一个有较高集成度的新系统,它集核算、控制、预测、决策于一身。

  它通过与企业物流系统的对接,将企业各部门发生的原始数据直接引到财务系统中来,充分利用其控制、预测系统,对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和资金、成本、利润各方面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评价,然后通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各管理层次提供决策信息。此外,从使用的数据来看,它除了利用货币性数据以备会计核算之用外,更注意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的非货币信息,如宏观经济指标、市场信息、同类企业的可比数据等。这样数据之间不是分立的,在系统设计时就应该根据管理的需要合理安排,系统各模块之间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展望经济论文

标签:经济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24
【yjbys.com - 经济毕业论文】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趋于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稳中求进”,妥善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的要求看,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出经济增长适度回落、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格局。

  一是经济增长适度回落。预计出口增速在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计达到20%左右。受短期因素和中长期因素叠加影响,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在不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8。5%左右;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有望取得积极进展。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2%以下。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实际增长略高于2011年。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农民收入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城市居民,有助于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三是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速平稳回调,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将有所减轻。M2和M1增速不断回落,控物价的货币条件持续改善。食品价格涨幅企稳回落。受刺激政策消退、欧债危机恶化、主要经济体改革乏力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加上翘尾因素影响,CPI涨幅有望回落至4%以下,短期内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因素没有根本消除,反通胀仍具有长期性。

  2018年,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及中期效果,视条件变化而相机决策,努力化解各种风险。加快完善货币政策的微观机制,更加重视价格工具的运用,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优势,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导向上,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同时,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同时,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在调整和优化结构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在促进内外平衡的过程中,着力利用外部资源提升中国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切实将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调结构、促改革、转方式上来,向“十二五”预定目标稳步迈进。

中国地区发展政策取向经济论文

标签:经济学 时间:2020-07-24
【yjbys.com - 经济学】

  20xx年,各省市区根据地区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总的来看,20xx年各地区发展政策将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的总体思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城市化带动战略、绿色环保战略等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0xx年,大多数省区将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依托当地的科技力量,或者依靠科技人才和适用技术的引进提高当地的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质量档次,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

  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要积极面对"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发挥人才、科教文化。信息资源等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

  北京作为我国科技中心,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支撑,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相脱节,影响到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近年来,北京市确定首都经济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在20xx年,北京市明确提出,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积极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三次产业的全面升级,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具体是以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龙头,积极创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化升级;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与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努力扩大改革的成果。北京市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积极迎接“新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把发展信息与网络技术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信息产业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中最主要的行业,并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北京市根据原有基础和在全国的竞争优势,集中发展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通过积极吸引世界一流研发机构以及海外国学归国人员等措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展望的经济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一、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潮流的兴起是以1986年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四个近代新兴城市的研究开展为起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十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讨有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城市史研究作为一门新学科首先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之初在欧美兴起。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也开始得比较早,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有关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论著,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已经形成若干理论模式和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论著,但由于中西文化长期的阻隔,这些研究成果在8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史学研究兴起时翻译成中文的极少,因而中国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是在缺乏理论和方法借鉴的情况下起步的。为此中国学者对城市史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十余年来,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如关于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目的、意义,近代城市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城市化与近代化,近代化与半殖民地化,城市的体系、布局、城市的功能、结构、城乡关系、城市发展的动力等理论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不少学者还十分重视提出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模式,初步形成“结构”——“功能学派”、“综合分析学派”、“社会学派”以及“新城市史学派”等不同的学派。理论研究的多样化,一方面反映了学者们思维十分活跃,另一方面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城市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深入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