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毕业论文提纲
背包客,又称驴友,在英文中为Back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词演变而来,在汉语拼音中为BeiBaoKe,泛指三五成群或者单枪匹马四处游逛的人。
论文题目《背包客亚文化群体认同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 第1-6页
Abstract 第6-10页
第1章 绪论 第10-26页
· 选题缘由 第10-11页
· 循序渐进的个人背包旅行体验 第10页
· 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主义者的关切情怀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第12页
· 研究现状 第12-20页
· 国外背包客的相关研究 第12-16页
· 国内背包客的相关研究 第16-18页
· 国内外关于亚文化的研究 第18-19页
· 总结 第19-20页
· 研究视角和概念界定 第20-23页
· 群体认同的理论视角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第23-24页
· 参与观察法 第23页
· 文献法 第23-24页
· 访谈法 第24页
· 文本分析法 第24页
·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第24-2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第24-25页
· 研究的不足 第25-26页
第2章 国内背包客亚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第26-37页
· 国内背包客群体的特征 第26-30页
· 人口统计学特征 第26-28页
· 心理行为特征 第28-30页
· 国内背包客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30-33页
· 对西方嬉皮士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第30-31页
· 中国“背包客”的历史渊源和行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31-33页
· 国内背包客亚文化的特征 第33-37页
· 游离在真实和虚拟之间 第33-34页
· 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体制的抵制 第34-35页
· 互助和信任的交往逻辑 第35-36页
· 寻求本真和自我的核心价值 第36-37页
第3章 在吸引下行动:“驴”的初尝试 第37-45页
· 背包行为的动机 第37-41页
· 逃避、放松 第38-39页
· 求知、探索 第39页
· 人生意义 第39-41页
· 对背包客行为的模仿 第41-43页
· 着装的传承 第41-42页
· 行走路线的选择 第42页
· 对消费的节制 第42-43页
· 对背包客文化符号的接受 第43-45页
· 使用独特称谓 第43-44页
· 共同的精神消费 第44-45页
第4章 在体验中自我分类:群体归属感的建立 第45-54页
· 媒体的推波助澜 第45-47页
· 媒体塑造的背包客洒脱形象 第45-46页
· 互联网:跨越时空的聚合平台 第46-47页
· 驴友组织的认同 第47-48页
· 背包活动的勃兴 第47-48页
· 以“驴”为名的聚会 第48页
· “驴”文化的内化 第48-51页
· 在路上发现自我 第49-50页
· 排斥性认同:身份标榜与划分跟其它群体界限 第50-51页
· 回归城市之后背包精神的.存在 第51页
· 他者的反馈 第51-54页
· 行走途中当地人的肯定和赞赏 第52页
· 公众对群体的积极评价 第52-54页
第5章 在质疑中反思:群体认同的强化 第54-64页
· 背包客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碰撞 第54-57页
· “自我”挑战了理性化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 第54-56页
· 追求本真的理念冲击了经济理性 第56-57页
· 公众对“驴”的质疑 第57-61页
· 垮掉的一代 第57-59页
· 自私的个人主义取向 第59-60页
· 表演的背包行为 第60页
· 被商业绑架的背包文化 第60-61页
· 认同危机下的“驴”群 第61-64页
· 文化核心价值的坚持 第61-62页
· 行为规范的重构 第62-64页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第64-69页
· 背包客亚文化:一种追求本真、自由的亚文化 第64-66页
· 鼓励个性和自由 第64-65页
· 注重多样本真性体验 第65页
· 追求金钱之外的质朴的生活理想 第65-66页
· 背包客亚文化:社会现代性的一种后果 第66-69页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 第66-67页
· 寻根之旅:重新发现社会 第67-69页
参考文献 第69-73页
致谢 第73-74页
附录1 第74-75页
附录2 第75-76页
卷内备考表 第76 页
【背包客毕业论文提纲】相关文章:
1.俄语毕业论文提纲
2.机械毕业论文提纲
3.动画毕业论文提纲
4.护理毕业论文提纲
5.人力毕业论文提纲
6.毕业论文提纲模版
7.公园毕业论文提纲
8.毕业论文拟定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