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

时间:2022-09-27 16:54: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

  科研经费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高校需结合国家现行政策与相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完善项目课题组、责任人、财务、资产、审计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摘要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需强化内部审计。在分析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内部审计的难点的基础上探讨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的方法。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宣传指导平台,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以增强内部审计管理效能。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科研项目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及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备受关注。如何加强和推动高校科研项目规范管理,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合法、高效使用,从根本上形成制度约束和透明操作,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1预防腐朽需强化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逐渐加大,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高校实验室涌现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出了大批科学研究骨干,高校科研人员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也一度反映出科研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和效率低的问题,科研经费在支出使用上的腐朽现象露头,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不能与被国人所期望的科研成果产出相匹配,没有相应的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过程监管,致使科研经费腐朽有可乘之机。

  1.2内部审计可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把关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规范高校的经济活动,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服务过程中,内部审计可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跟踪,随时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以强化财务、项目、预算、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1.3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相互制衡需要审计监督

  科研经费就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与科研无关的,不能挤占成本,必须避免部分科研经费流失于研究之外。但在现有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过程中,还是受到各方利益牵制影响,监督仍不能到位,相互制衡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应从监督制衡方面发挥积极的协调配合作用。

  1.4内部审计能监督(规范)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行为

  科研经费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高校需结合国家现行政策与相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完善项目课题组、责任人、财务、资产、审计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规范科研经费支出行为,严格审批手续,规避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违规性,防止专项资金不专户核算、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及超预算支出等。及时启动以预防为主的内部审计,是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项目准确结题的重要保证

  2、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难点剖析

  2.1科研项目类别繁多以及经费来源多元加大了内审难度

  高校科研经费按财务核算科目分,主要有科研经费拨款﹙又称纵向科研经费﹚和科研事业收入﹙又称横向科研经费﹚。高校现有纵向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教育部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等[1]。此外,还有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的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科研经费、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等。不同的科研类别其经费来源也不同,且有不同的管理、使用、核算要求,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各有侧重点。如何正确判断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规,达到有效监督,是内审人员对其管理尺度把握的挑战。

  2.2科研经费管理可进一步细化

  我国目前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办法,基本上是按项目类别建立的,办法之多,内容重叠,过于粗放,且更多强调的是指导性原则,缺乏细节流程和有效措施,各级主管部门及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由于依托部门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相互重叠甚至相抵触的环节。没有标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供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有效地掌握运用。

  2.3部分科研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大多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按照国家各级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和项目任务书﹙合同﹚要求,明确规定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部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意识仍然淡薄,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拥有对课题经费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使用权,高校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为了提高科研积极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认同。如不采取措施,掌握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朽高发人群。

  2.4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多发点

  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单位内控管理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未按要求进行专户核算,课题承担单位对合作单位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其二,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问题。编制虚假预算骗取项目经费,虚报、冒领套取项目经费谋取私利,虚假的发票、白条列支经费,截留、挪用、违规转拨经费,避开依托单位财务部门监管,未经批准擅自增加或变更“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对项目进行“转包”“分包”,对外拨经费缺乏监管。其三,将项目经费用于与研发无关的支出。不经审核审批擅自调整项目经费预算,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列支项目经费。其四,大额支出审批程序不严格,手续不完备,项目支出相关附件不完整,部分费用列支依据不充分,大额支出现金结算,突击购买大额材料,会计资料信息不全,账证、账实不符,大量科研材料使用没有入账领用备查记录等问题。上述问题都需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

  2.5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支出控制主观性较强

  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是整个科研过程的重要环节,部分课题负责人在缺乏管理理念、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凭主观意识编制收支预算,使之不能准确地反映需求结构。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到课题经费,通常会夸大成本预算,经费来源部门也不能科学合理的判断预算编制的正确性[2]。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脱节,预算编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在课题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缺乏计划性、前紧后松,年底突击花钱、结题前突击购买设备等现象,导致经费整体支出不合理。这既不利于课题结题和今后的课题申报,也容易导致科研腐朽的发生。由此可见,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2.6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准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科研主管部门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但从高校内部审计实际而言,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审计并没有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还达不到有效正确评价水准;另一方面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需要对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效益性评价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技术效益的评价往往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怎么评价研究成果的实质性贡献和作用,评价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审计人员似乎是难以做到的。科研人员的自我评价只能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参考内容,而不能作为审计依据。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导致无法有效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内审工作。

  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3.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先行。财政部、教育部陆续制定了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和办法,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建立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把各级部门与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法规、制度、办法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操作过程中,由制度制约经费开支,不让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游离于法律制度之外,切实实行科研经费管理责任追究制。避免制度重叠繁索,注重管理办法可操作性,便于层层把关,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形成用制度管事的良性循环。

  3.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是严格科研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的监督环节,管理过程中既要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也要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还要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维护其严肃性[3]。首先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入手,保证科研经费的各项开支按预算执行。其次是对科研经费收入的进账管理,不管是纵向课题经费,还是横向科研课题经费,都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按项目要求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专款专用,杜绝科研收入形成体外循环脱离学校监管。再是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有效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失控现象的发生。对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必须完善经费使用规程,规范费用支出管理。最后是关注预算结构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成本支出,通过对项目成本支出的监督,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3.3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事前和事中跟踪审计

  科研项目立项后,高校相关部门﹙科研、财务、审计﹚就应该开始对其进行关注,突出以防为主观念。通过认真阅读科研项目任务书,开始指导课题研究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费预算,建立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全方位的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为事中跟踪审计打下基础。在项目研究经费支出过程中,督促科研人员从项目合同、经费预算内控到规范成本支出,层层跟踪把关,从源头上堵塞违规行为,严控与科研无关的费用列支。通过与财务数据联网,对重大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实时监控,对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合理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安全,防范于未然。

  3.4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宣传指导平台,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在高校,科研人员对项目申请、技术攻关、科研任务比较熟悉,而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支出控制、成本核算、规范支出的具体做法相对陌生。于是,建立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支出过程,合理使用科研经费,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等宣传指导平台尤为重要。形成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各方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密切联系。用面对面的咨询、交流、服务方式,使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实际开支等情况得到即时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科研人员对研究过程和经费支出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案,共同关注经费管理薄弱环节,增强风险意识。真正让科研人员意识到离不开我们的服务,从而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3.5转变工作思路,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效能

  努力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开展科研审计业务。内部审计应注重以“管”为主,偏重对审计工作质的把控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服务效应。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屡审屡犯”现象,实现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同时,要以审计整改为契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审计查出问题的根本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工作质量。

  3.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审计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具备管理理念,掌握信息化处理技能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因此,大力培养审计人才,提升职业判断能力,提升错报、错判风险的分析能力,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丰富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点及综合服务指导能力,使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同时要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制意识,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审计软件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以自身优势的知识集合高质量地服务于科研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04106.

  [2]郭银清.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2):3637.

  [3]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6061.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摘要]

  “放管服”背景下,要求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和优化服务举措。本文围绕“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着力点,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借鉴和运用5W1H分析法,探索并实践从时间、人员、地点、事件、原因等五大因素入手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实现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双提升。

  [关键词]

  “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本文系中国教育审计学会2019年度科研课题“‘放管服’政策驱动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助推‘双一流’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S-19-07)的成果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管理规定,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高校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保障科研经费使用效能,推动高校科研创新活动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科研创新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予以支持保障,出台了一系列的“放管服”政策措施推动高校科研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效激发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了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但是,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虚报、冒领、挪用、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本文结合“放管服”政策背景,探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以进一步促进管好用好高校科研经费,实现保证经费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双重目标。

  一、“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新要求

  1.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审计的监督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至今,国家出台科研经费领域“放管服”政策文件10余项。这些文件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要求放管结合,加强监管。比如,2017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事中事后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2019年出台的《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有效监管,防止滋生腐败。这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全面吃透“放管服”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突出问题导向,严肃查处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防范风险,防止腐败。

  2.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审计的服务举措。科研经费领域系列“放管服”政策的出台,目的是扩大高校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减少对其科研创新活动的干扰,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时,不应该为了监督而监督,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管得过死、卡得过严,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精神,本着既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又为科研人员“减负”和“松绑”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审计服务举措,为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结题等需要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审计服务,不断提高科研经费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二、“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着力点

  1.结合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内容把握着力点。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专门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准则或指南,尚未见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负面清单,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审什么、怎么审,既能将科研领域“放管服”政策精神落到实处,又能为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的合法合规提供合理保证。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要围绕科研经费的来龙去脉这条主线,关注科研经费管理的审批、程序及内部控制情况,关注科研经费收支与预算的执行情况等,将审计的重点落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决算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二是经费支出是否符合概算或预算范围和标准,预算调整是否按照科研管理部门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申请并获得批准;三是经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度,以及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如何等。

  2.结合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特点找准着力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科研人员。这些科研人员平时忙于科研工作,只有等到需要限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其所承担项目的结题材料的时候,才会匆匆忙忙到审计部门办理结题审计手续。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通常具有时间短、任务急、要求高的特點。在“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既能尽快地为科研人员提供审计服务,又能合理保证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热情和责任心、运用传统审计技术方法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专门的审计技巧和方法,找准着力点,重点关注与科研经费支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等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因素的审计,精准快速地发现问题,达到预期审计目标。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实践探索

  1932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最早提出了5W理论模型。随着实践的发展,5W理论模型已逐渐演变为5W+1H,即通常所说的5W1H分析法。5W1H分析法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思考分析方法,它包括WHEN(时间)、WHO(人员)、WHERE(地点)、WHAT(事件)、WHY(原因)和HOW(方法)等六大要素。

  “放管服”背景下,围绕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新要求和着力点,借鉴和运用了5W1H分析法,探索从与科研经费支出相关的时间、人员、地点、事件、原因等关键因素入手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取得了很好的审计效果,实现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双提升。

  1.时间(WHEN)因素。众所周知,一个科研课题项目一般是先由科研人员填写申请书,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下达立项通知书获得立项,然后下拨科研经费支持科研人员依据项目申请书开展具体科研工作,科研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最后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科研成果并完成相应的结题手续。一个科研课题项目从课题申请、立项审批、科研实施到项目结题,通常要1—3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在科研经费审计中关注时间(WHEN)因素,主要是关注课题申请日期、获得立项审批的日期以及科研经费支出发生的日期等时间节点。根据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通常在科研课题项目申请时填写《项目预算表》的编制说明有这么一条规定:“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不可预见因素和前期投入及配套经费”,也就是说在项目获批立项前发生的一切支出必须由课题申请人(科研人员)自行承担,不得编入预算,也不得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因此,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科研经费审计时,只要以项目获批立项的时间为节点,就很容易发现科研经费列支项目立项前的相关费用问题。

  2.人员(WHO)因素。一个科研课题项目除了项目负责人外,通常还有若干个人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有关科研管理办法可以报销因参与课题项目研究而发生的资料费、数据采集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印刷出版费和其他支出等。但是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的支出有特别规定。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为例,该办法规定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支出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强调劳务费支付对象包括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因此,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科研经费审计时,要特别关注人员(WHO)因素,通过关注课题项目申请书和鉴定结项审批书中列示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及时发现课题负责人或是通过虚构人员名单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或是向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发放劳务费,或是向课题组成员发放专家咨询费,或是列支非课题组成员的差旅费等问题。

  3.地点(WHERE)因素。地点(WHERE)因素在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的运用,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一要关注是否存在去同一地点调研分开报销的现象,是否存在真差旅、假调研的情况;二要關注课题负责人是哪里人,有些课题负责人存在将寒暑假期间回老家发生的一些费用,编造调研差旅的名义,放在课题经费列支的现象。而实际上,这些费用并不是用于课题研究。比如,某高校某课题项目××年10月26日“报销李某北京调研差旅费”4083.00元,××年11月5日“报销刘某北京调研差旅费”4096.00元。审计人员初步判断,该课题报销了两笔去同一地点的调研差旅费,且报销的时间间隔很短,会不会是同一个事项分开报销?如果是,又为什么要分开报销?带着这样的疑问,审计人员在审计时直接抽取了这两笔凭证,结果发现,李某和刘某都是课题组成员,他们利用暑假期间一起去北京游玩,为了防止真相被发现,他们故意错开时间将游玩时产生的动车票、机票、住宿票等拿到课题报销,“真差旅、假调研”的事实终于浮出水面。

  4.事件(WHAT)因素。事件(WHAT)因素指的是科研经费支出的经济业务内容与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否相关。科研课题项目研究的一般是当前某一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加上专业与专业之间“隔行如隔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针对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内容去判断某项具体的经济业务支出是否与研究内容相关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关注事件(WHAT)因素,通常在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审计中用得比较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结合课题项目申请书和鉴定结项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具体经济业务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从而鉴别出相关费用能否从课题经费列支。比如,某课题项目研究的是移民在非洲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而课题经费报销了两篇论文的版面费,这两篇论文研究的内容却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学生‘中国梦’教育”,与课题研究的内容完全不相关。

  5.原因(WHY)因素。原因(WHY)因素是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科研经费审计时对一些看似正常但又存疑的经济业务,要多问一些“为什么”,结合穿行测试等审计程序,深入探究这些经济业务背后的原因,往往能解开谜团,探明真相。在前述课题经费“真差旅、假调研”的案例中,审计人员就是多问了几个“为什么”,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才发现了经费支出背后存在的问题。

  总之,做好“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找准着力点,运用好方法,抓住与科研经费支出相关的时间、人员、地点、事件、原因等关键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管小敏.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内部审计,2018(4):72-74

  [2]王雷.科研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实务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俞金华,徐鹤田.基于5W1H模型下的政策跟踪审计初探[J].审计月刊,2015(12):17-19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相应的,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也有所增加,加之科研项目类型的逐渐多样化,科研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就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环境

  一、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状况

  现阶段,随着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和发展以及高效领导对科研经费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依旧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数学学院党政办公室原主任梦江涛,通过伪造领导签字、虚开会议通知、虚构会议支出和办公室办公用品支出等手段先后多次挪用科研项目经费237万余元,而类似这些现象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和其应有的价值,不利于高校各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所以如何改变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力度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理论基础不够夯实

  首先,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更多的只是关注高校基建工程的审计和财务收支的审计,缺少专项的科研经费审计;其次,高校领导对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也就不能在高校内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不得而知,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的绩效也不会很高。

  2.审计的方法有待提高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都是由高校基建工程和财务审计专业人员组成的,而这些工作人员虽然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对于教育岗了解不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对于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的的科学性、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都不能全面的审计,而且审计方法也不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方法不适用,可操作性不强等现象的发生,进而就容易产生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信息失真,审计效果和效率低等问题的发生。

  3.相关工作人员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认识程度不够高

  据相关的官方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类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向的科研经费;另一种是横向的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通常是指由国家、地方和各级政府部门来支出的科研经费,而横向的科研经费是指学校通过对外开展科研活动而获得的经费,但是对于审计工作而言,更多的高校认为科研经费是由主管人管理的,应该由科研人员自行支配,学校不能对其进行审计和干涉,审计也只是对其申报、立项及一些程序性工作进行审计,缺乏全程性和全面化的审计,进而不仅给素质较低的人员提供了滥用科研经费的机会,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研项目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而且对于高校相关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或者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强化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层面着手

  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层面来看要求高校首先要构建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特点和特色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审计小组来对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审计,严格把握科研经费审计的各个环节和部门,要涵盖审计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各个环节,将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资金转拨的过程以及项目经费支出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格的审计,明确各个审计人员的责任,做大人人肩上有责任。此外,要配合相关的奖惩机制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从审计的方式方法层面着手

  科学合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比较强的科研经费审计方式才能真正的发挥审计工作的价值和绩效,进而能够在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利用率的基础上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对于高校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注重事后审计的审计方式,实现全过程的审计,可以采用财务数据和财务部门联网审计的方式来实现;其次,要与其他审计相结合,如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等方式,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强度,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产生。

  3.从审计的结果运用层面着手

  适当的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审计结果得到充分的运用,在实现审计人员价值的基础上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进而实现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在制度上随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支持,其次,要适当的提高其权利;此外,要从相关项目自身的特点出发,适当改变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周期,以达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绩效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旧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结合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和特色提高审计工作的绩效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淑红,洪茂林.关于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经贸》.2015(08).

  [2]徐静.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01).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04-08

内部审计论文的写作大纲10-10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11-17

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11-19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探讨09-14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09-29

关于高校教育内部审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11-02

内部审计中的风险导向审计经济论文08-19

企业内部审计探析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