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08-30 01:31: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理论思考

 论文摘要:高校和谐班级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和谐班级的内涵与特征后,提出了构建和谐班级应该贯彻“一个理念”、创造“两种文化”、理顺“三种关系”、建立“四种机制”的工作思路。

  论文关键词:和谐班级;高校;构建思路
 
  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和谐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题与共同的价值追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班级作为和谐校园的基本构成单元,构建和谐班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班级的意义

  1.和谐班级是和谐社会的应有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和谐社会看作是一个大系统,那么它本身就是由各个子系统内在和谐有序构成的。作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班级作为和谐校园的基本构成单元,其构建一方面培养了大学生的和谐观念、理念,另一方面创造了和谐的主体间关系,是和谐社会构建不可或缺的元素。
  2.和谐班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依照我校教育集体的信念来看,培养道德的最微妙的奥秘之一,是共产主义思想,公民思想寓于青少年儿童敏感心灵的激情和渴望之中,寓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这说明,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荣誉感和责任感,甚至他们的思想与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人文环境。和谐班级的创建,就是为班级全体同学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重要平台。
  3.和谐班级的构建为新形势下高校育人提供有益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90后”大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思想的多元化、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就业的压力,使得学生过多追求实用性、技术性的知识,出现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和谐班级建设有利于学生目标整体性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良好的班级同学和谐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和谐班级的内涵与特征

  从词源意义来看,和谐是指互相配合、协调之意。《吕氏春秋》中有“正六律,和五声,达八音,养耳道也”,意思是人的耳朵很奇怪,不愿意听单一的声音,一定要听几种不同的声音才能感到舒服,这很好地说明了“和”的含义。“谐,和也”(《尔雅》),“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周礼·调人》)。从系统论来看,和谐是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合作以达到系统有机组合的功能,无论是对组织,还是有机体,和谐都能产生无穷的力量,使系统各组成部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并形成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及角度来看,和谐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统一。和谐班级是指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而形成的民主、平等、和谐、进步的班集体组织。在和谐班级里,班级这一子系统内的各元素是和谐、有序的,学生之间则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班级作为子系统与其他系统也是协调发展的。内外各种关系的和谐,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依据教育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和谐的特征,和谐班级应具备以下特征:
  1.整体性与个性化的统一
  美国的麦克霍尔·迈尔斯在《大规模系统工程》一文中对系统特征进行归纳,认为整体性是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和谐班级本质上就是一个协调发展的子系统,它的整体性特征使得班级具有高度凝聚力。和谐班级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在班级文化的统帅下,各成员形成了共同的愿景,为预设的班级目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但和谐班级的整体性并不是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的,而是在千差万别的个性张扬下的和谐整体。整体性的特征,并不是要抹杀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相反,和谐班级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保障每个班级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的:“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它的统一”。
  2.制度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谐班级应是科学管理的班级,科学的制度是对班级进行管理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保障。在制度的统摄下,班级形成共同的目标,建立班级公约、班委职权制度、班费管理制度、奖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进而形成具有独特班风、班貌的班级。但这种独特性并不排斥作为一个子系统的班级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与交流,从而展示和谐班级的开放性。和谐班级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融入到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中,鼓励班级成员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中去,充分利用一切外部资源发展、提升自己。
  3.平等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和谐班级是实现自我教育、开展自我管理、拓展自我服务的组织载体,师生平等是和谐班级建设的前提条件和保障。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实现角色的转变: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从单纯的说教者变为大学生的激励者;从严师变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主性,无论是班委的选举、班费的管理、班级制度的制定,还是各种评优、奖、助学金的发放等都要让班级每位成员参与到其中去。

三、和谐班级构建的思路

  1.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和谐班级建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指导思想,既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才,又关注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的发展,教会学生做人。和谐班级目标的确立与实现,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关心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依据不同年级的任务,分层次、分阶段设计和谐班级的建设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教育资源和机会。
  2.创造班级文化与寝室文化的有机契合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表现为: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式。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和谐班级建设中,它创造着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让学生从依从它到认同它,再到信奉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