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物教学生本课堂

时间:2022-12-07 15:42: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物教学生本课堂

摘要: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理和分析,它包括多媒体、网络、通讯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学习和熟悉学习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本文结合笔者个人经验,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本课堂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生本课堂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生命为核心,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课程,学习这一门课,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办,是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乐学、好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初中生物学从2002年起采用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实验的内容,其中学生“活动”有116处,“建议活动”有40处,教师“演示”部分有21处,趣味性强,但难度也加大了,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笔者结合个人经验,在生物教学中就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本课堂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生物课堂最优化
        最优化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最优化。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是初中生物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些实验也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给学生自学带来困难。这时,只要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也能使生物课堂得到优化。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结构以及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结构》一节,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可是细胞形体微小,直径约为10μm,重约0.001μg,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传统的做法是用洋葱、番茄、口腔上皮细胞等做成临时装片,放到普通显微镜中调试好,让学生排着队上来看,如果一个学生需要一分钟,全班按50人计,那么一节课也完成不了任务。学生观察的时间短,可能还没有真正看清细胞的结构,所以学生画的细胞结构图都是照着书本描的,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所见。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学生也可能不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临时装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个代表把装片放到数码显微镜,可以把观察到的图像拍摄下来,再用数据线连接到多媒体,学生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有的装片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清晰可见,有的厚薄不均,结构模糊不清,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装片的技巧,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细胞的存在,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现生命痕迹
        时间不停留,生命的历程不可逆转,逝去的生命不可能在实验室重现。如“生物的进化”,我们不能回到古生代去看三叶虫,中生代去看恐龙,新生代去看灵长类动物如何进化成人类,也不具备条件去博物馆看化石,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叶虫、恐龙、灵长类的动画或者化石,了解三叶虫的形态,称霸一时的恐龙迅速灭绝的原因,人类和灵长类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让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残酷的,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物新课标本着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增加了许多实验的内容,全书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共有177处,如此多的实验,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完成。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耗时长,难度大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光合作用”一节,有4个实验,即使提前准备,也要2~3天的时间,如果把材料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尝试,至少需要4节课,即两个星期,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这4个实验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课外完成,然后拍下重要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把他们做实验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建“生物论坛”博客,让课堂延伸到课外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教师需向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自由讨论。如七年级生物上册《蒸腾作用》一节,可提前两天布置“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在“生物论坛”博客上留下讨论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在此展开讨论;教师还可以把作业放在博客上,既可以减少抄袭,又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教师还可在博客上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或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学生在家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趣味性强,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培养多向思维。
        三、利用照相机,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搬回课堂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需要对各种生命进行观察,然而大多数学校的生物园规模很小,生物品种少,尤其是动物。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用照相机或手机(有照相功能的),把在自然界或生活中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拍下来或录下来。如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节,可利用农村学校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寻找机会观察猫捉老鼠的过程,了解猫的取食行为和老鼠的防御行为;观察狗撒尿和对幼仔进行育,了解狗的的领域行为和繁殖行为;观察蜜蜂采蜜,蚂蚁搬运食物,了解它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分工合作;观察屋檐下的燕子筑巢、捕食和迁徙等,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行为。学生把这些相片或录像放到“生物论坛”博客上,达到资源共享。也可带回学校,放在课室的电脑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帮助同学们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及意义,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改革后,新课标生物课本增加了许多“社会调查”的活动,志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但是,深入群众到花木场、工厂、环保部门等实施社会调查,不仅耗时长,效率低,而且所得数据和信息凌乱,整理难度大。而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如根据七年级生物下册13章和14章的内容,针对人的健康状况和当地的环境情况设计成调查表,放在网络上,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这一项活动,然后收集调查表,分析信息。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人民得肺病、肝病的机率较高,城市的人均寿命比农村低。把这个结论公布于网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引导大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自身的健康,也能让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增强社会责任感。
        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所以,我们应该在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使生本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相钰,刘恩山.生物学[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关桂玲.略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物教学生本课堂】相关文章:

育人为本 立足课堂05-04

以人为本,创和谐课堂05-28

浅谈信息技术如何实现创新型教育08-24

谈生物课堂互动的创设08-07

借助教育博客 促进教师成长08-12

巧用信息技术 提高英语课堂实效08-30

谈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研究08-23

通过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05-12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文言文课堂上的运用08-08

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