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

时间:2022-06-14 12:11: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 教育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已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发达国家知名大学非常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面向大学生、以大学为中心面向社区及以图书馆为中心面向社区的三种教育模式.我国应以高校为中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建设,开展网络道德知识和情感教育,在网络服务和管理中育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5年7月21日《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中18至30岁的网民数量占总数的55.1%,大专和本科文化层次的占51. 6 %。可见青年大学生是参与互联网络最大的群体,也是深受互联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互联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海洋,这个信息海洋既能提供许多及时、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这些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正演化成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因此,当前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络带来的道德问题

    (一)网络道德认知

    价值迷失。众所周知,网络社会中信息的快速传播打破了原有的国家、地域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约束,可以实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交融。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思潮和观念,人们在深切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的同时,也很容易陷人一种迷惘的境地。

    责任缺失。在广阔的具有极大的自由度的网络空间中,人们容易忘记终极目标的追求,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摆脱了传统的社会管理和控制,进人到一个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新天地,往往有一种“特别自由”、“解放了”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极易摆脱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的束缚,道德认识不全,从而丧失道德感和责任感。

    (二)网络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冷漠。随着一些“虚拟学校”、“虚拟公司”、“虚拟银行”等虚拟事物的诞生,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与电脑的频繁接触。人们之间的交往则以间接形式为主,以符号化为特征,交往活动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表现为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使熟人社会中的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系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