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

时间:2021-04-18 10:43:1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

摘 要: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当前,学界对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认识各异,影响了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和分析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是培养具备良好秘书职业能力人才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落实秘书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秘书 职业能力 内涵 人才培养 策略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准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运用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能力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对职业能力的内涵不同的理解,会影响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理清职业能力的内涵,既是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需要,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笔者不揣鄙陋,以秘书职业能力培养为例,拟对当前职业能力的认识及内涵加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培养秘书职业能力的思路。
        一、当前对秘书职业能力认识的误区
        1、就业能力就是职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以综合能力为基本内涵、以就业竞争为根本取向的一种能力。[1]它聚焦的是职业行为,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就业,简而言之,就是培养技术工人。当然,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技术教育重要的教学理念。然而,职业教育的终极教育目标是培养职业人,而不单单是技术工人,它关注的是人的职业发展。换言之,我们不能就目前秘书岗位需要的技能进行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秘书岗位群及其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去设计课程,去组织学生实训。学生通过学习,既要成为一个职业人,又要成为一个社会人。
        2、核心能力就是职业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具有转移价值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或通用能力。[2]《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对秘书职业是这样界定的: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认为秘书从业者应具备较强的文字与语言的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等。因而,不少院校文秘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办文、办事、办会三种能力当作文秘专业的核心能力。然而,杨树森教授通过对秘书职业活动的分析,认为秘书工作外延边界具有模糊性:秘书工作与非秘书工作、秘书工作与共性工作均有交叉现象,而且秘书的工作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3]由此可见,办文、办事、办会三方面的能力充其量只能算为秘书从业者最基本的能力。秘书的职业能力是其本人具备多种能力的集合。秘书职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每一种能力又可以分解为若干子能力。当然,在秘书人才培养中,可以根据具体职业活动情况,对某些秘书技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以适应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
        3、知力能力就是职业能力。
        所谓知力能力,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传统的职业教育认为,课程是能力的载体,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科知识),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据此逻辑,文秘专业开设的课程,要先对秘书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再根据秘书岗位技能的需要开设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就获得秘书相关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众所周知,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只不过是把符号内化为个人素质,符号是思维的载体,行动才是能力的载体。尽管为突出秘书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关秘书专业的理论课课时一再减少,实践课课时一再增多,但是,那些实践课不过是秘书工作情景画面的再现或虚拟的工作情景,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无法获得真切的职业感受。从某个角度说,此类实践课程仍以符号性思维为中心,它聚焦的是职业感知,不是职业行动。学生仍是符号的行动者,不是职业活动的实践者。职业能力来自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训练而又超脱职业情景本体存在,即源于职业情景而又高于职业情景。[4] 
        4、职业资格就是职业能力。
        职业资格又称从业资格。目前,学生主要通过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而获得该资格证书。但是,获得资格证书不代表具备职业能力。一方面,目前《秘书国家职业标准》有待完善,其所规定的考核内容及技能要求与当前秘书岗位的知识及能力要求有差距,如团队精神、秘书心理等在秘书职业活动中十分重要,但该职业标准没有把它作为考核的内容;另一方面,从秘书的职业活动看,它考核的知识与技能没有直接指向生活与工作情景的岗位能力,它将秘书职业活动的显性行为变成静态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将秘书的职业技能与工作情景割裂开来。秘书的职业能力是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得到体现,没有参与秘书的职业活动,其职业能力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学生获得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只说明他具备了秘书从业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等于他完全具备了秘书的职业能力。
        二、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
        秘书的素质与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素质是潜在的能力,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秘书的素质是指秘书从业者在其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5]秘书的职业素质与其先天禀赋有关,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其素质的形成以及内化为个人品格有着重要的作用。秘书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外显的工作能力,无不源于其自身的素质。秘书的素质涵盖秘书从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秘书职业素质的高低往往是通过秘书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体现出来的。
        特质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基伯(Gibb)、斯道迪尔(Stogdill)通过研究已证实了这一观点。工作出色的秘书,一方面他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有其固有的特质。如记忆力,秘书需要有较好的记忆力,因为秘书每天处理的事情多且杂,如果没有好的记忆力,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那就无法做到运筹帷幄。秘书要辅助决策,平时就要对相关文件、法规、社情、民意等了然于胸,否则,秘书的意见和建议或者人云亦云,或者见解肤浅,甚至导向有误。又如主动性,秘书是领导的助手,工作应有主动性和预见性,有时候一些例行性工作、流程性业务,即使领导没有吩咐你去干,也应主动地完成。如果领导让你做一件事,你就完成一件事,没有让你去做事你就闲着,那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