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职院校教育回归生活

时间:2021-04-12 19:36: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略论高职院校教育回归生活

                                    作者:单张腾 吴桂淑 王云倩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入手,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职院校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以及教育回归生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活化 生活指导课程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一书中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提出的教育理论,但对于我国现时代的教育依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仍旧严重脱离实际,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次,脱离生活的教育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学生更好的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解决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再次,至今为止,我国教育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为主,虽然改变这种教学方法的呼声一波接着一波,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等问题,教学方法的改变至今未完全付诸实施;最后,终身教育体系还不完善。这种种问题存在于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当然也存在于高职院校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代表一类特殊人群,跟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首先,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高考低分者,较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心理上,他们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高考结果分等级的打击,自信心也受到一定的打击;其次,培养目标的差异,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再次,他们承受的世人的眼光是不同的;最后,国家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国家更重视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下,职业教育体育体系尚不完备,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提倡教育回归生活存在其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纲要里强调了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除了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加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但是仅仅靠专业课和脱离实际的普通文化课来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受一定基础程度限制的,基于这些,高职院校课程回归生活化是必要的。
        为了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普通文化课程的兴趣,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可以融入生活化的理念,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的生活化
        生活化是一种理念,并不是简单的三个字,所以应该将这种理念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指导思想中,指导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指导高职院校老师的选拔,指导高职院校政策的颁布等等,真正的让生活中有高职教育的影子,高职教育中又流淌着生活这个富有激情的像血液一样的物质。      二、构建专门的生活指导课程
        陶行知的生活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扩大生活的范畴,不仅仅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中,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开设一门专门的生活指导课程是具有可行性的。生活指导课程可以借鉴模块教学理论,划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适应模块——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学生最初的适应问题,打消他们因想家、人际交往障碍等造成的消极情绪,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正在发生的一切;生活模块——此模块是真正的关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指导学生如何健康的饮食,介绍学校及周边环境,以及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有计划的消费等等;学习模块——指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和快乐的学习,正确面对专业课,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并且如何在课外扩展自己的知识,当然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何利用像讨论学习法等这些基础学习方法,如何正确使用课堂学习方法和课外学习方法等;交际模块——指导学生快速进行角色转换,适应大学里人际关系的多样化,并且指导学生勇敢面对人际交往障碍,享受人际交往中朋友和老师等带给自己的乐趣;实践模块——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实践选择有兴趣的社团锻炼能力,寻找适合的兼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等;未来模块——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是就业还是选择继续学习,并且让学生产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识,使学生提早规划并付诸行动。
        三、专业课的生活化
        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程理论性很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生活化的理念可以通过专业课传达出来。可以通过提高专业课的实践部分比例,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专业课程更加生活化
        四、教师的生活化
        教师和学生距离是最近的,不管是指导思想的生活化,还是专业课的生活化,或者是建立专门的生活指导课程,教师的生活化都是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语言体现出来,专业课的通俗易懂也要通过老师传授出来,专门的生活指导课程更需要一位切实关心学生生活的生活化的老师去传授。所以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师生活化的培养,真正的将生活化的理念渗透到高职教育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王永健、章谢敏、蒋华.《高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 姜本红.借鉴国外职教课程设置推动我国高职院公共文化课改革[J].高职论丛.2007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