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1-03-17 09:46: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兴趣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从职业学校性质、学生特点、语文课的地位等方面入手,探讨兴趣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更好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兴趣教学法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其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大多数学生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上面,而对于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弱化,忽视语文学习与学习专业知识、尖端知识及今后发展的关系。那么,面对如此现状,要改变以往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弊端,发挥语文学科所蕴含的工具性、思维性和实践性作用,根本之途在于改变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从兴趣入手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发挥语文在我们万花筒般的生活中的无穷魅力。
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心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能动性的调动程度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发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古今中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感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兴趣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兴趣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明显的优越性。
二、兴趣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早在十九世纪,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乌申斯基就主张“兴趣教学”,即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掌握知识的持久性等确定教学的方法,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兴趣教学法是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一)从心理学角度,兴趣教学法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
学生的学习是“感觉—思维—创造”的认知过程和“兴趣—情感—意志”的意向活动的有机统一。兴趣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认识过程中“具体—抽象—实践”的发展脉络,通过声音、图画、影像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使认识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上升。之后,用表演等形式完成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运用过程。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二)从教育学角度,兴趣教学法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是大脑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教育作为一种外在力量能否作用于学生,是以学生的自身条件为转移的。当学习的主体在心理上形成了对语文学习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能够促进主体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比较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兴趣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建立学科之间联系,诱发兴趣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校,由于受其职业教育属性的制约和影响,语文学科很难发挥出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力,学生通常认为掌握好技术本领才是关键,从而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唯有从实际出发,建立语文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与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业学校的真正作用。
首先,在态度上,明确语文学习与专业技术学习之间的关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语文学习是专业技术学习的基础,它所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创新开拓的人文精神对其他学科具有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语文作为职业学校的基础学科,它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它的价值不是单一的,明确了这一点对于提高语文的地位以及引起学生对其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生活实际相结合。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教学目的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更注重能力的牵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内容的选取上可以适当的突破,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原则。此外,指导学生写好书面的实习计划、总结,或要求学生把实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用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等等,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明确了语文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丰富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创新的思路为学生构建一个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的享受。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感染力。
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情感的迁移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兴趣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不断开掘自身潜力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言堂”、“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不受学生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厌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当然,每种教学手段都不是尽善尽美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灵活的选择,借助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加强直观感受,通过角色互换强化理解,开展讨论达成共识等等,为学生创造一个精彩的课堂,让他们流连忘返。
(三)开展多样实践活动,强化兴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职业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就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开展课外阅读。职业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足,因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并且定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述一些名著片段,请学生补充说明,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