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0-08-16 19:58:3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论文

  【摘要】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是一个学校与毕业生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将导致指导工作的失效。文章分析了就业指导中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从沟通要素和过程着手解决沟通障碍,提高就业指导效果提出了对策。

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论文

  【关键词】就业指导;沟通;障碍;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在各高校已经处于非常高的地位,无论是经费、人员、设备、场地还是时间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从重视程度上说,学院、家长和毕业生本人也都已经有足够的重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就业指导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常常是学校很认真,学生不满意,家长不知情,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一、沟通障碍的产生原因分析

  沟通是指信息和意图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团体的传递。而就业指导中的沟通,很显然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组织与众多个体的沟通,而这种沟通的关键在于意图的沟通,因为,相对于信息的沟通,意图的沟通更加困难。只有接收者真正理解了发送者的意图,沟通才是成功的。要分析沟通障碍的原因,就有必要了解就业指导过程中沟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学校、信息接收者——学生及作为沟通过程中的干扰者——社会,都有可能对沟通产生障碍。

  (一)学校原因

  1.就业率引导下的意图失真。一次性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正是它的重要性,使部分学校脱离了就业率考核指标的本意,为就业率而就业率、为提高就业率而不惜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等,导致了就业指导过程中指导意图的失真,以至于有的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被学生戏称为“催交办”,为催交就业协议而设立的办公室。

  2.编译水平带来的理解困难。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的是计划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只有十来年的时间,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出现也只有近十年时间,无论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积累都相对较少;同时,高校近几年因扩招等原因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少,人员变动也较大,种种原因,阻碍了就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的提高,要将国家的政策、就业指导的意图等完全体现还有相当大的难度;传统教育下的教育单向活动,影响了就业指导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带来信息反馈的失灵,影响了编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编译形式带来的沟通困难。信息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接收者接受,但由于编译形式的问题导致接收者接收积极性的降低,体现在就业指导形式还相对比较单一,不外乎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讲解简历制作、笔试、面试技巧,有些学校还有一些就业信息收集、岗位调查等内容,但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势,作为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技能,实践的机会却很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不高,信息的互动变成了单向的传送。

  (二)学生原因

  学生作为信息传递的接收方,其参与的主动性和译码的能力都会对信息传递造成影响。

  1.学生自身特点造成的障碍。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还是很多学生及家长的无奈之选,因此,各地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习惯等均较本科院校的学生弱一些,这些学习习惯导致了学生信息译码的困难;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由于从小已经习惯了父母包办,很多学生主动求职的意识并不强,导致主动沟通意识和行为的弱化。

  2.信任缺乏引发的沟通障碍。由于不少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总是以就业形势严峻,只要学生调整心态,就能顺利就业,并以本校的高就业率为依据,使学生误以为学校的目的是让学生降低要求,违背了“人职匹配”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不少学校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片面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缴费上学等原因导致的矛盾等因素的存在,使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本能地产生信任的缺乏,导致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接收,影响了沟通的实现。

  (三)社会原因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当然也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关注,从总体上说,大众传媒的介入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但一些不良信息的出现,使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受到了干扰。

  1.夸大宣传对沟通的干扰。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不是非常合拍,客观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这种难并不是表现为大学生数量的过多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人职不匹配上,许多企业不希望招聘应届毕业生,其原因也更多是社会诚信缺失造成的,媒体过度的就业难的宣传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对自我包装(求职信、面试技巧)的过度宣传,使学生对本未的认识产生偏差。

  2.社会观念对沟通的干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高校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象牙塔中的精英,而是社会中普通的劳动者,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遗留、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部分企业对普通劳动者的漠视,使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观念,在我们对226名2007级新生的问卷调查中,就读高职的原因是因为学习成绩差的占68.1%,远远高于喜欢钻研技术的7.5%,就读高职实在是无奈的选择。缴费上学(特别是对家庭还比较困难的学生)的出现,使得学生学习希望得到合理的回报成为合情合理的想法。

  总之,社会虽然不会对信息的编码和译码产生直接的弯曲,但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干扰。特别是互联网的夸大效应,使这种干扰更为明显。

  二、消除沟通障碍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编译者的水平

  学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代表学校面向学生传递就业指导信息,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指导信息编译的水平,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高水平的信息编译队伍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要想提高这支队伍的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创新编码形式。在传统观念上(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在高校学习,学生始终是受益者,因为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得到了生存的机会,老师对学生从表面上看也只有付出,很少或者没有回报,但随着缴费上学的出现,学生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消费者的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业指导人员也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将自己处于销售者的位置,不断研究学生的需求心理,变被动传授为刺激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才能以新的形式来适应学生的需求。

  2.稳定队伍,提高队伍素质。要提高队伍素质,稳定是关键,稳定可以使就业指导队伍不断积累经验来弥补理论的不足。要稳定队伍,就要真正将就业指导当作一门学科,而不是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作为学校形象的点缀。这实质上还是观念问题,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才能有一支稳定的队伍,才能对这支队伍进行培养,使之不断提高。

  (二)创建合适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减少对沟通的干扰,消除沟通双方的不信任,减少编码和译码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要针对目前学生缴费上学的实际,努力消除学校和学生的敌意,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各类活动、帮困助学等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传递和反馈都得以畅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社团和学生传播媒体如校园广播等的建设,压缩信息传递的层次,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

  2.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类公关活动,通过主动参与大众传媒的宣传,为自己赢得良好的社会氛围;及时关注学生的关注热点,通过校园网络论坛等形式做好解释工作,减少社会不良信息对信息传递过程的干扰。

  (三)创新沟通形式

  沟通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沟通形式的采用,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因此,沟通形式的创新必须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行。

  1.不断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沟通形式。由于扩招的影响,这几年的高校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状态,面对大量的学生和有限的就业指导人员,各高校较常使用的是大讲座的就业指导形式,这类讲座当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离学生的要求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而符合学生要求的形式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可以采取如校友座谈会的形式(由于校友的成长经历与学生具有比较大的相似性,学生的主动意识可以得到调动。但在校友的选择上应考虑各个层次、成功与失败的经历等的全面性,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形式(新生往往会对专业等比较盲目,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甚至在收到通知书后对所学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查,让社会教会学生该主动学习一些什么);模拟招聘等形式,通过培训学生干部、建立学生社团等形式,吸收同伴教育的思想,让学生模拟就业过程中的各方,完成沟通的全过程,以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2.完善以互联网为主的沟通渠道。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沟通方式和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组织内的上下传递,在这种状态下,该传递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特别是在信息反馈上,缺少畅通的渠道,使信息反馈对信息沟通的纠偏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环境,结合高校人员众多,学生与外界联络频繁等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其发挥有序沟通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其他沟通网络的建设,提高沟通渠道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除上述因素以外,还要充分研究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变消极型学习动机为积极型学习动机等,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玛丽.爱伦.伽菲著,柳治国,等译.商务沟通过程与结果[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刘浩.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0).

  [3]朱春花.浅谈师生关系的沟通形式[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6(2).

  [4]王,吴志强.行政沟通中的信息失真[J].中国信息界,2006,(2).

  [5]孟庆男.论课堂教学中的沟通[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1).

【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的高等教育论文

2.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论文

3.毕业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论文

4.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6.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7.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论文

8.浅谈数字产品的特点及课税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