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生论文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会计毕业生论文1

  当今社会,伴随着日益加快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基础简单的手工记账、核算、报账等会计工作己经无法适应时代步伐,“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这是一门结合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学于一体的新型学科。如今,使用会计电算化来处理公司账务己经成为各个公司的基本做法,因此各高校也开始开设这一专业并且加强其发展力度。不同于传统的会计专业,它更多的侧重于学生会计理论以及计算机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也要求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采取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以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考核的基础模式,而应当采取以技能考核为主的毕业测试,量身定做出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考核+毕业反馈”的专业考核模式。

  一、合格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标准

  毕业后,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出纳员、核算员、会计主管、会计主办、电算化操作员等会计岗位。更能担当融资管理员、客户信用管理员、预算管理员、投资管理员、财务分析员或内部审计员以及纳税事务筹划员等一系列财务管理类工作。因此对于该专业毕业生,能力上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财会实务操作能力、银行业务办理能力、个人和企业理财能力以及计算机及其维护应用的能力。

  近年来,各高校以“培养一线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市场调研作为切入点,遵循“市场是否需要会计电算化应用型层次人才一如果需要,这类人员需要具备那些素质、能力和技术一如何在教育、教学以及素质检测中锻炼培养这类素质、能力和技术一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毕业生走出校门时对毕业生的以上必备的综合素质做出全面系统的考核一如何及时取得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信息反馈一如何在定向培养和定期反馈相结合的路线中进一步改进”这一基本思路,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推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和教学的改革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毕业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各个高校都展开了系统全面的讨论。在会电专业毕业生毕业考核内容设计合理性上,高校考核机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是否能以有效的提升,关键在于考核内容是否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是否围绕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制定。一名合格和优秀的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一)独立的建账能力

  独立的建账能力包括系统管理及其基础设置内容以及如何在总账系统中进行数据初始设置。如账套的建立,不同职位会计人员职责分工,录入基本信息,数据的备份,设置系统参数、会计科目,设定凭证类别,外币以及结算方式,等等。

  (二)准确的账务处理能力

  准确的账务处理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对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方式了如指掌,并对如何录入总账系统掌握熟练,对凭证和账簿如何填制、管理的操作掌握良好。如记账凭证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出纳管理,查询总账、明细账以及辅助账等。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对之前建账、录入数据后,月末进行数据整合提出的要求。毕业生需熟悉月末处理业务的相关操作,如如何进行银行对账,如何设置自动转账,月末对账和结账等。

  (四)三大报表的编制

  三大报表的编制是会计做账中收尾的一步。经过以上三步骤的练习考核,根据己有的资料自定义报表或者用系统自带的模板自动生成一张报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懂得操作报表数据,掌握图表功能,懂得表格格式和公式的自定义等方法技巧。

  二、会计电算化毕业测试的设计

  高校应该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毕业综合考核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课堂教学平台内容主要是建立知识结构,全面传授专业理论;实习实训教学平台主要锻炼学生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技能,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而毕业综合考核平台就是将学生课堂上的理论、实训课上的实践融合到一起,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检验。三种平台各有优势作用,功能上互补不足,应用中彼此交错。因此,离校前毕业考核最终成绩不能仅取决于毕业前组织的测试成绩,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成绩和实习实训成绩。三部分成绩按照8:1:1的比例综合得出毕业考核成绩,使得三个平台的教学成果都能得以体现。

  其中专业课平均成绩可以选取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所有成绩的总和平均数;实习实训成绩包括学生在校内进行的实训成绩和在校外工作站的实习成绩,这两类成绩应该由实训指导老师、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或实习单位负责人对于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的课堂到勤率、实训态度、操作技能、实习实训报告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比重最大的毕业考核成绩来自于毕业生离校前的综合全面考核,这次考核是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前最后一次测试,也是检验三年学习成果最准确的一次考核,因此在考核内容、方式、流程的设计上都必须力求客观细致。

  (一)测试内容设计

  在会计电算化这一特殊的领域,有两条学习发展途径。第一,是从“会计”出发,以学习研究会计学相关理论为基础,辅以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教学;第二,是从“电算化”出发,以计算机学习为本,辅以会计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第一类的教学模式偏向于会计学,毕业生理论知识过硬,会计业务处理熟练,但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开发能力较弱,第二类的教学模式偏向于计算机学,毕业生逻辑能力较强,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全面,但是会计基础薄弱。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我们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的会计人员,所以采用的多为第一种教学模式,那么毕业测试内容的设计就更倾向于会计实务。专家组需要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根据会计法规的变更、当今社会的热点更新题库,及时修订考试大纲和评分细则。并且要与学生实训的题目作出区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缩减题量,务必能在短短6小时内将各类知识点都覆盖到。

  (二)测试时间的测算

  整个毕业测试可以分为同一天的上下两场,各三小时。上午场是手工做账环节,包括从建账到凭证到账簿到报表和装订的一系列测试,全场时间三小时由学生自由支配。下午场是根据早上的资料在计算机上操作,较之单纯会计知识考核,下午的测试更加符合电算化的专业要求。下午场的资料不必重新选取新题,可采用上午场的同一套题,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并且能将手工做账的成果和计算机操作更好的结合起来。因为下午场侧重点在于如何在会计软件中进行建账、填制凭证、对账和出具报表等操作,具体的业务处理在早上的手工考核中已经予以全面考核,下午场无需重复。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硬件场所的要求

  在全天测试中,手工做账教室、计算机房需要进行调度,尤其是计算机的调试检测,务必使每台机器能够正常操作。监考环节中,需安排专业的监考老师,上午场每考场至少需要配备一位会计老师,下午场每考场需要安排一位计算机教师和一位会计教师,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阅卷环节需要安排会计老师统一流水阅卷,保证扣分细则的一致。

  (二)测试辅导的安排

  毕业测试前,系统的进行一次全面的辅导。以学生为中心,不必再以老师单向向学生灌输信息的方式,可以采用双向、提问、探讨的方式给学生理出大致脉络,“教+学+做”一体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测试时间

  同届的毕业生考核最好安排在一天内完成,以确保题目不泄露,如果学生较多,则需要注意机房的协调。因特殊情况需要分开测试的情况,需要从题库另选一套题,杜绝舞弊。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毕业反馈

  以技能考核为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考核方式是否客观有效,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一时的效果。每批毕业生素质的优劣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长远的,因此,考核不仅要着重于学生毕业之时的测试结果,毕业后的反馈同样应纳入毕业考核体系,也可以称作为考核质量监督体系、毕业跟踪体系。学生毕业后,学校对已就业学生的监管力度几乎为零,但是跟踪体系持续跟进,上岗后工作问题的持续反馈是保证此类新型毕业测试质量的关键,它完善了整个毕业考核体系,对于今后毕业考核工作的改进有极大的帮助。

  毕业考核质量如何监督?学生就业后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否达到就业单位和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己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了解其能力素质是否达到要求,新型的毕业综合考核制度是否发挥了关键作用,需要监督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联系档案

  每位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离校前均设置独立的个人就业档案,将每位毕业生的就业城市、单位、岗位、从事的主要工作以及单位和个人的联系方式记录在案。此方式直接客观地反应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水平,简单明了,方便查阅。

  (二)信息调查

  对于建档毕业生,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联系毕业生本人和其就业单位或者单位直接领导人,进行信息的调查,如该毕业生是否仍在毕业时签署的单位工作,如果己经跳槽,应按照新的就业单位和就业状况更新档案;是否仍旧在毕业时从事的岗位上工作,如果职位有所变化,应按照变动情况在档案中予以记录;在现在的工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否属于大学学习期间己经教授过的内容或者应该己经具备相应处理能力。

  (三)专员深入调研

  与每年大量接受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单位建立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发展校企合作站。每年选派合适的有资历的教师去校企合作站和毕业生在岗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一方面了解最新的会计电算化前沿信息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学校教育培训的策略方案等;另一方面对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能力进行深入直接的了解,并且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信息汇总讨论

  定期将以上工作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成立专家组进行讨论研究,包括就业率;就业岗位变动情况;毕业生在岗表现;毕业生信息意见收集等方面。结合选派的调研专员对社会需求的探索分析,专家组要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育教学方针制定和毕业考核方式进行是否可行的投票表决,及时修改不合理的落后教育理念,对于毕业考核体系中的测试内容一部分要进行修订或者重新编写,务必使毕业测试的内容时刻紧扣着当今会电行业脉搏。

  五、结语

  总之,以技能考核为主的会计电算化毕业生考核方式,预期会令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彻底改变本专业毕业考核方式,进而带动其他专业考核方式的转变。优秀毕业生的输出所产生的社会反响难以估量,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增长的社会需求量促使学院招生、就业上升到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对会电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也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当然,在考核机制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新型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努力摸索的过程中累积经验,探索即符合教育规律又满足社会需求的好方法,将新型考核方式的改革推向深入。

会计毕业生论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就需要有一个先进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由于目前经济环境的不断转变以及技术的迅速更新,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成本管理会计创新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广大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体系 创新 研究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而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的综合。成本管理会计是通过计算和提供成本信息进行会计策略,其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产品生产与营销模式。所以,从成本管理会计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平稳发展。

  一、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也要有所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而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的创新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市场观念。成本管理会计有着调整企业战略和制约企业经营的职能,就应该关注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以便帮助企业制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策略。二是动态管理观念。随着我国计算机使用的普及,信息的传递已经变得更加快速准确。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决策,以便获取市场的竞争力。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制定策略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抱有动态的管理观念,才能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企业成本管理正确的分析。三是确立企业长期发展的观念。成本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利益至上为基本观念的,但是企业利益的获取不能从短期来计较,而是要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标。成本管理会计不仅要为企业短期的效益服务,还要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所以,为了保证企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要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观念进行创新[1]。

  二、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

  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需要从技术、信息、企业形象和人力资源几方面来考虑。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成本管理会计应当重视成本管理中的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内容。成本管理会计应当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对技术成本进行管理。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成本管理会计应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做好信息系统的成本管理和分析,使得企业有更多的信息资源,用以制定企业战略。再者,现代的企业营销情况总是受到企业形象好坏的影响,人们对企业形象的印象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产品的选择。所以,成本管理会计要对企业行为在社会的影响作出分析,在企业的形象树立上做出成本管理分析,以便维护企业的形象。最后,企业的管理仍然离不开人,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的分析和管理也应该加入到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中。成本管理会计加深对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管理上更好的发展。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2]。

  三、成本管理会计策略的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策略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一方面,市场的竞争越发激励,就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所以,成本管理会计应该增加风险制约策略,对企业的成本风险作出基本的分析和管理。风险制约策略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其具体措施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承担共同的风险,来降低风险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市场比较开放,所以出现了百家共鸣的现象。企业已经不能靠产品高价出售来获利,只能靠降低产品的成本来保证企业的基本利益。所以,此时成本管理会计应该采用转移成本管理重心的策略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产品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品开发和采用新材料等策略来降低,这就要求成本管理会计将技术成本合理的管理起来,将成本管理重心转移到降低产品成本上。总而言之,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要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管理策略进行创新[3]。

  四、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的创新

  现代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在成本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无论是成本管理的观念、内容还是策略,都发生了转变。然而传统的成本会计组织架构面对这些创新,已经不具有足够的协调和分析能力。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也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公司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部门,使得经济和管理信息能够更好的融合。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成本管理会计各方面的创新进行指导,使得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更加规范化。所以,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形势,成本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也要进行创新。

  总而言之,通过研究成本管理会计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策略的创新以及组织构架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当前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能帮助企业顺应市场发展与需求,生产和销售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所以,对成本管理会计创新的研究,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志学.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探讨[J].商,20xx

  [2]李建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政监督,20xx

  [3]黄媛媛.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研究初探[J].大众成本,20xx

会计毕业生论文3

  一,会计部分

  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5.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6.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7.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8.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9.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10.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11.试论重组会计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1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14.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15.论会计目标

  16.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17.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18.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19.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议

  20.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21.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2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3.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24.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25.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26.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27.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28.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29.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30.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31.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33.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34.试论会计环境

  35.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36.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37.减值会计研究

  38.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39.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40.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41.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42.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4.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5.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经营者薪酬计划

  7.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8.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9.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1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1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1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3.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14.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5.由某公司谈企业战略发展结构

  16.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

  17.企业投资决策科层结构体系研究

  18.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

  19.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20.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21.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22.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23.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24.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25.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26.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27.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28.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29.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30.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31.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2.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33.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4.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35.企业税收筹划

  36.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37.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3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3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40.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41.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三,管理会计部分

  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5.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6.关于均衡计账研究

  7.关于ABC法的研究

  8.责任会计的研究

  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0.标准成本的研究

  1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4.关于敏感性分析

  15.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比较审计初探

  12.论经济效益审计

  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论财政同级审计

  16.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7.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8.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9.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0.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1.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2.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3.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25.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6.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27.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28.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7.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网络会计研究

  10.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