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探讨

时间:2022-11-21 15:08:53 会计统计 我要投稿

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探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求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新会计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探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探讨

  随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新会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权发生制”,并规定了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这对高校基于会计工作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具有较大的促进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基于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并阐述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分类,继而就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提出了建议。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推动着高校会计制度内容的修订与变更,而这一过程具有渐变性与发展性,是不同会计理念相互博弈、相互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备受重视,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与旧会计制度大有不同(旧会计制度下,高校并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当然,旧会计制度的各种缺陷逐渐暴露,不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基于新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十分必要和重要。

  1高校基于新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

  1.1有助于提升高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在旧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虽然作为高校资产的一种类型,但高校缺乏“固定资产折旧”意识,长久以来,并没有按照一定标准与原则对其进行折旧处理。而毋庸置疑,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由固定资产造成的无形或者有形资产损耗并没有被很好地记录,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脱轨现象,高校会计信息核算失去了客观性与真实性,信息本身的可靠性也大大减低。而在新会计制度的作用下,高校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折旧,能达到以下两方面功效。一方面,高校可更加高校、系统、精确地分摊固定资产价值损耗,并将其真实、客观、可靠地反映在核算账面上,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管理层可基于真实、可靠地会计信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1.2有助于高校教育成本科学、正确、高效地核算

  诚然,高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或组织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因固定资产损耗而产生一定的教育成本,继而支出一定量的成本资金费用。而在旧的会计制度下,这部分教育成本损耗并没有被计提,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当然,这一做法直接造成教育成本的模糊,加大了成本核算的难度。也就是说,由固定资产损耗所产生的教育成本并没有被及时、合理、科学地分摊到高校的年度教育成本核算上,这必然导致,学校根本无法清晰、准确地核算出每一个年度教学成本、科研成本、教学管理成本等各类教育成本,并且科学统计每一项教学类型所耗费的真实成本费用。但采用新的会计制度后,以上所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这极大提升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效率,强化了成本核算与管控。

  1.3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固定资产运用的高效性

  在我国各大高校中,一些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管理混乱、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重购入,轻管理”。毋庸置疑,高校对固定资产的“重购入,轻管理”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闲散闲置、配置不科学,使用效率低下,未能优化配置等。引入新会计制度之后,高校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更清晰、客观、直接地反映教育成本信息,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精确性,这极大地降低了高校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进一步改善了资源闲散闲置、配置不合理、盲目浪费的现状。从这一角度看,高校基于新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进一步提升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与分类

  2.1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固定资产折旧”是新会计制度下衍生的一个新名词,就高校来说,处理好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必须对该名词所涉及的范围进行详细了解与掌握。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折旧范围要依据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界定,折旧范围具有广泛性、细致性与科学性等特点,明确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是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第一步。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资产消耗,这些消耗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而这些损耗的发生必然会导致资产功能与作用的减退。因此,高校明确固定资产范围,做到无形与有形固定资产的全面合理、科学高效折旧十分必要。就高校固定资产详细范围来说,除了校园花草、陈列品、图书、档案和以名义金额进行计量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之外,对于高校正在使用的一切设备和系统等固定资产等均需要对其消耗进行相应的折旧处理。再者,对于那些由于季节性原因造成设备停止使用,或者使用功能下降,需要不间断维修的固定资产同样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折旧处理。

  2.2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的系统分类

  新会计制度规定,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第二,通用设备;第三,档案图书;第四,动植物和用具;第五,家具;第六,装具。除了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确分类之外,教育部也对高校固定资产种类做了进一步明确,即总共划分为十六类。很明显,教育部所进行的固定资产分类较新会计制度更细致,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需求。当然,为了更高效满足不同等级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信息的需求,要根据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门的分类标准设置二级和三级的固定资产分类。一方面,依据新会计制度将以上提到的“六大类”固定资产作为二级固定资产科目设置。另一方面,按照教育部相关分类原则设置三级固定资产科目标准,在“六大类”之下详细设置“十六类”。这样,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分类便能与资产部门分类相类似,这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固定资产分类核算与清点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效率大有裨益。

  2.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年限与折旧的方法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高校越来越重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但事实上,新会计制度并未对“折旧年限”这一问题作详细、明确的规定。提及年限,高校要依据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的合理性来明确折旧年限。在高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同类的固定资产,其折旧年限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计算,多少不一。一般来说,高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等房屋与建筑物的折旧年限大致为50年,而对于一些办公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来说,其折旧年限要依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而定。例如,教学与科研活动频繁,设备使用较多的高校,这些办公设备的折旧年限就较短,反之则长。对于高校来说,教学类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备受重视,具体来说,这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对设备进行不限期地淘汰、更新与维护。更详细地说,高校专用教学设备的折旧年限一般为八年,但除此之外的一般设备为五年,除了这两种以外的其他设备大致为十年。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成为高校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但运用科学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各高校主要运用两种固定资产折旧法,即工作量法和年限平均法。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复杂,属性不一,于是,各种固定资产的价值也相差很大,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高校应依据固定资产属性与价值的不同选择科学的折旧方法。例如,就高校教学楼、宿舍楼等房屋类固定资产来说,其使用价值可在使用期限内进行均衡转移,针对该类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首选年限平均法。再如,那些具有专门用途和专门性能的设备,其折旧要依据使用程度、使用频率,并基于具体的工作量来确定,故理应采用工作量折旧法来进行折旧处理。总之,具体运用哪种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高校要科学选择、合理使用。

  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有效建议

  3.1工作人员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清理工作

  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一个繁琐复杂、循序渐进的庞大工程,要想提高折旧的高效性,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理基础工作很有必要。众所周知,高校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复杂,且分散性较强,再者,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数额大、价值不一,使用寿命也长短不同。如果不提前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清点,固定资产折旧便无从谈起。当然,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工作人员不能对这些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时间跨度大,难度高,这极大地影响着折旧工作的高效完成。鉴于此,在进行折旧处理前,高校有必要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做系统、全面的清查与清理,建立完善、详实而系统的账簿记录体系。首先,做好清查与分类。对学校各个部门固定资产占用情况、使用频率、使用磨损程度等进行系统清查,并根据不同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推测其使用价值。其次,基于清查结果调整相应账务。调整账务后,工作人员可依据账务数据开展折旧工作。

  3.2依据新会计制度相关标准确定固定资产和存货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有所变动,由先前的500元变为了1000元,专业设备的标准同样进行了调整,即由800元变为了1500元,这一标准的变更为当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提供了依据。鉴于此,高校要依据新标准确定固定资产和存货,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的效率和质量,尽可能降低教育成本。具体而言,高校要根据清查结果,并对照最新的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对原有旧账簿中的固定资产记录进行修改,如果旧账中固定资产的价值达到了相应标准,并依旧将其留在该名单内,但如果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工作人员应将其从该标准的固定资产管理科目中划去,将其留在“存货”中。很明显,这将更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和存货,有利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

  3.3高校要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处理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会计核算的功能,因此,高校要增设相应的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科学核算。高校如何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呢?具体来说,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增设相关会计科目,完成核算的第一步。例如,可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即对相关部门的一些折旧资产进行累计计算,提高核算的明细度。在这一科目下,还可以细化分类,如房屋及构筑物核算、通用设备核算等。第二,估算折旧额,高效进行折旧计算。工作人员要基于新会计所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对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进行预估。当然,这一预估最好要由专门评估人员来操作。确定了估算额之后,要根据估算结果补提折旧额。最后,要累计核算,提高核算的高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求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新会计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诚然,工作人员明确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范围、分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清晰地反映出其实际净值,能最大限度地帮助高校科学核算教育成本,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鉴于此,高校一定要按照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科学处理,以推动自身朝着和谐、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翔.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刍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

  [2]王琳霞.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

  [3]]顾凯峰.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4(16).

  [4]孙云兵,朱宝英.对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33).

  [5]李畅.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意义及影响[J].经贸实践,2015(12).

  扩展资料:

  本文首先阐述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和要素,其次探讨了在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补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然后针对新制度实施后固定资产再日常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尽快适应新制度的措施,以期能为新制度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一、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

  1.真实展现高校固定资产价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改革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法从账面上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新旧程度。由于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损耗,若入库后的固定资产在报废之前一直按照原值记录在账上,将不能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水平,虚增固定資产价值,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正确的会计信息,摸清实际家底,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对其计提折旧,能更为准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此外,按月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在处置报废时,不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幅波动,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得高校管理者能更为准确掌握固定资产信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2.真正体现成本费用管理,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

  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占比较大,是高校得以顺利高校运行的物质保障,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给高校带来收益,随着固定资产持续使用,其价值也在发生损耗,直至报废。原制度中固定资产带来的收益在会计上的确认,而固定资产成本在购买时一次性确认,却未得到合理分摊,不符合收入与成本配比的原则。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成本合理分摊到其使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权责发生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其损耗在日常活动中的体现,根据其使用用途,区分教育、行政、科技、后勤支出,使得高校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教育成本,为高校运行成本、科学绩效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高校作为非营利事业单位,若不注重资产管理,很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要求各高校开始计提折旧,一方面对以前的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另一方面开始按月计提折旧。因此在新政下,高校会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有效清查,并持续关注固定资产的动态,进而有效避免固定资产虚增、闲置等等现象,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科学规范。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的要素探析

  1.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并不是所有高校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中的规定,有下列几类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

  原制度中高校固定资产分为5类,与国有资产系统分类并不一致,需要按照国标代码对照表来对应。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与国资系统一致有6类,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因此高校需要在2019年之前做好固定资产分类,方便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点

  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同,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应用指南,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那为何采用两套计提折旧的时间点,一方面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另一方面,考虑到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在当月已经存在并为高校带来收益,具有计提折旧的基础。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在当月账面价值已经转销,计提折旧基础不存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计提折旧时点的创新,既符合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又与国际接轨,更为真实反映折旧情况。

  3.固定资产折旧不净设残值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这又与企业不同,企业一般按照3%?%来设置固定资产的净残值,那为什么高校却不设置净残值呢?首先,因为高校对固定资产成本在预计使用期限内均衡摊销,以合理核算即期收益。而作为企业计提折旧时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是因为企业有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较长,达到预计使用年限后仍能继续使用。其次,企业计提净残值是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如果企业不与税法保持一致,将会在每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有纳税调整的考虑,账务核算与报表编制均需考虑纳税调整,增加账务核算与报表编制难度,高校不要考虑纳税调整,也是简化固定资产折旧工作。最后,高校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都记录在国资系统中,而企业如果没有净残值的话,已达预计使用年限的资产只能在台账上能看到相关记录,管理风险相对加大。

  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总量法来计提折旧,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校还是普遍采用年限平均法,主要是因为年限平均法计算更为简单,但是高校教学设备、科研设备等,损耗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平均,采用工作量可能更为适用,但是核定工作量的较为麻烦,此外高校固定资产较多,一一核定不现实,具体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按照高校采用的共创系统,统一暂按照年限平均法较为可行。

  新政府会计制度给出了详细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对6大类固定资产进行进一步细分,给出不同的折旧年限,基本能满足高校的折旧需求。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1.补提以前年度折旧

  高校以前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现应当全面核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固定资产,有无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并于2019年1月1日对尚未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补提折旧,根据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借记“累计盈余”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原制度中,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借记“教育支出/行政支出/后勤支出/科研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做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例如2018年以前购入固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购买时已计入支出10万元,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余额10万元,新旧制度衔接时“非流动资产基金”转入“累计盈余”贷方为10万元,现需补提折旧2万元,借记累计盈余20万,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万,因此“累计盈余”的贷方余额为102=8万元,之后将通过继续按月累计计提折旧8万元计入费用,最后结转至“累计盈余”抵减归零。

  2.2019年開始按月计提折旧

  按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按月计提折旧。

  借: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四、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存在的问题

  1.资产清查准备工作未落实到位,新制度执行受困扰

  新旧制度衔接要求高校做高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归类统计等,为准确计提折旧做准备,但是由于各高校之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处置尚未批复的情况,无法完全为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扫除障碍,按月报送财政部的资产月报数据的准确也无从保障,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性。

  2.固定资产归集资本化或费用化的现实困惑

  固定资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需计入固定资产,同时将替换下来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扣除,但是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如何确定。例如若房屋建筑物进行翻修,房屋建筑物由于当时入账价值很低,被替换部分价值可能很低,扣除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要确定替换部分价值存在较大难度,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的价值不准确,很可能影响折旧的计提。此外,后续翻修后,折旧年限的确定也需要重新考量,又增加了折旧计提不准确的可能。

  3.补提折旧后,加大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后,很多固定资产净值变成0,但这些固定资产仍在继续使用,高校教师若看到自己所保管的固定资产价值变成0,很可能出现随意使用处置的情况,降低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加大了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

  五、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对措施

  1.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

  固定资产清查和清理,是新政府会计制度转换的基础,由于高校普遍存在跨年度的固定资产清理未批复的问题,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对这列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归置,待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文件下发后,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提高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准确性。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不断减少,因此高校教职工应对固定资产充分利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个环节的考查,将其与教职工绩效相挂钩,从固定资产采购、入库、验收、调用、报废层层把关,真正关注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在实际使用中固定资产的消耗情况。此外,固定资产足额计提折旧后,账面价值为0的固定资产同样需要给予关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探索固定资产账务会计处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改变较大,实际处理中财务人员面临巨大压力,因此,高校应组织高校会计人员培训,使财务人员正确解读新政策。对于各高校困惑的“如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处理报废账务处理”“收到捐赠固定资产”等问题,应组织财务人员进行探讨,集思广益,调动财会人员积极性,进而寻求正确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探讨】相关文章:

新旧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差异的探讨10-27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分析论文08-02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09-18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分析09-18

会计审计论文:新旧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差异的探讨09-04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文11-18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实践09-18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11-08

谈谈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