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分析

时间:2020-08-01 20:42:51 计算机 我要投稿

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分析

  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如何分析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不仅为大众文化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更是成为大众文化最新、最强有力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厘清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网络文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目前国内学界并没有定论,学者们也见解不一。学者李钢和王旭辉认为:“它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受信息为核心,以加强沟通为直接目的,影响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是人类信息交往的最新一次飞跃。”[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以此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和友谊,共同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风景。”[2] 李仁武则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网络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3] 虽然学者们对网络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都一致认为网络文化是人类信息时代的新型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最新成果。

  笔者认为,不管是哪种网络文化的定义,都不无例外地涉及到网络技术、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网络及与其相应的设备、网络文化主体的行为方式及符号系统。因此,理解网络文化就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其一,网络文化存在的载体是互联网,这是构成网络文化的物质层面。互联网具体到物质形态就是我们常见的计算本文由机、手机、服务器、数字电话机以及宽带线路网等,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运用相应的技术构成了信息的发送、传递和接受系统,可以这么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网络文化。其二,网络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的创造和传播离不开人的活动,在运用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人们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必要条件。仅仅有构成网络文化的器物——互联网是不能形成一种文化形态的,必须有参与主体,就像讲石器文化并不是就石器这种器物而言,而是石器所展现出来的那个时代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言的。其三,网络文化有其独有的表达方式。特定的文化价值观总是通过一定文化的产品表达出来,网络文化是以文字、数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为表现形式,通过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在网上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沟通交往、娱乐消遣、政治教育、知识传播、民意表达等。因此,定义网络文化不能局限于网络及网络技术这个物质载体,也不能局限于人的某个具体的网络行为,必须综合地分析才能全面地认识网络文化。综合来看,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和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为物质技术支撑,以文字、图片、音频、数字、视频等为表达形式,通过发送、传递和接受信息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以此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

  二、大众文化的界定

  关于大众文化的定义学术界也有很多,且意见不一。陈刚认为:“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模式化的、宜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4]王一川认为:“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5]学者金民卿认为:“大众文化是反映工业化技术和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位、为大众所接受和参与的意义的生产和流通的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6]叶志良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文化产业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传媒为手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市民大众为对象的社会型、大众化的文化形态。”[7]莫茜认为大众文化是指“在工业化的社会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一定社会制度体现出来的,以大众为主体和消费对象,体现最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具有最为广泛的工业时代群众基础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8]

  从上述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大众文化的存在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产生的经济条件来看,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大众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大众文化,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背景下,大众文化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以及打发闲暇时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第二,从文化主体来看,与精英人才创造的精英文化相比,普通社会大众包括当代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构成了大众文化的主体,这些人不仅是大众文化的接受者,又是大众文化的直接参与者甚至是创造者,而且大众对象范围随着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升而扩大。第三,从社会基础来看,民主政治环境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文化而不受单纯的意识形态控制,大众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形态,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享有和钟爱,其追求的感官愉悦、生活娱乐消遣与政治权力斗争或思想论证相对立。所以,笔者比较赞同金元浦先生给大众文化下的较有动态性的定义:“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9]

  三、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分析

  大众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传统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多种媒体以及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的出现为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上述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内涵及产生的基础可以看出,网络文化和大众文化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时间顺序上看,这两者的出现是一个先行后续的关系,大众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和商品经济的产物;网络文化则是信息时代所独有的文化形态,所以两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其次,两者不是一个意义上的概念,大众文化是一种相对于精英文化而言的概念,它的价值追求与试图为政治上层提供理想设计的精英文化相对立;网络文化绝不是对单一的某种文化的称呼,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其特殊的载体——互联网而得名。再次,从文化存在的形式看,大众文化是产生于现实生活的世界,文化的主体也是实实在在的人,所有的文化都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而网络文化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应用软件技术为支撑,这就决定了网络文化主体、网络文化产品等都是以没有重量和质量的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在。

  除两者的区别之外,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是从文化的主体来看,网络文化主体和大众文化主体都是社会上范围最广泛的民众,他们在身份上没有特殊要求,没有门第和贫富差距,并且存在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阶层,大众文化主体的平等性在网络空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下线后的网民和现实世界的大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二是从文化的形态上看,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能在互联网中找到,无论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不管是高雅文化还是庸俗文化,不论是学术文化还是非学术文化等,这些文化形态在网络空间里相互融合碰撞、共存共生,大众文化更是在这里找到了崭新的发展平台,互联网也成为大众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表现形式。三是从文化的价值追求上看,由于两种文化都具有平等性、大众性、草根性等特点,消费门槛低,文化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受网络媒介的影响,表现出多元化价值观,并且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满足个体精神消遣娱乐的需求。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的大众文化虽然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文化中的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且也同样的影响网络空间中其他文化,但它绝不是网络文化的全部,仅仅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所以,厘清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内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如何在网络空间更好地发展大众文化,如何更好地拓展大众文化的发展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分析】相关文章:

1.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论文

2.数据挖掘与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3.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及影响分析论文

4.分析经济转型与低碳经济间的关系论文

5.分析工业设计本土化风格与文化关系

6.制造业PMI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关系分析论文

7.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相应论文

8.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9.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