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0-09-20 08:20:49 计算机 我要投稿

谈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导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培养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谈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创新能力,它是前两个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必要改“知识传授为导向”为“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能力培养渗透到整个专业学科课程教育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以计算机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各学科专业的不断渗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其他各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凸显“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着眼能力”的特点,同时做到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四年不断线。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各专业对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出发,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具体而言,根据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确定与能力要求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见下图)。层次一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层次二为重点核心课程,通过该类课程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逻辑思维、应用能力的目标。层次三是一系列满足专业需求的计算机课程,通过该类课程达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和研究创新能力的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科专业需求的不同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各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总体采用“1+X”模式,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门必修/选修课程”。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导论课程。2009 年起,广州大学从教学方法、学习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1)基于导学的新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导学+辅导+自主学习+通过性考试”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元化教学资源,以 2 个自然班为单位安排 10 学时的课堂导学、10 学时的上机实践辅导;安排专任教师,进行为期 1 个月的课后辅导和网络答疑;通过校园网开放测试系统,提供在线的课程信息资源;由学校实验中心提供 40 学时免费上机学时,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导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每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着重介绍立体化教材、网络学习的平台、测试系统等学习资源和平台的使用方法,通过导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 5 次进行教学。

  (2)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包括:基于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基于教师导学的学习模式、基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学习模式 3 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合理运用多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过程更切合实际,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

  (3)教考分离的“第三方”课程考核方式。在第一学期的12月份和第二学期的5月份以学生所在学院为单位集中报名,采用“第三方”的广东省教学考试管理中心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标准试题集中进行通过性考试。课程总评成绩直接采用“通过性考试”成绩。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达到了如下目标:①解决了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②创建了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双主体”教学结构。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第二层次重点核心课程的建立

  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课程为重点核心课程。根据广州大学专业需求和特点,确定了“数据库技术”、“VisualBasic 程序设计”、“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 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7类课程,其知识结构涉及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4 个领域。每类课程的知识结构包括概念与基础、技术与方法、相关专业应用 3 个层次,以此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4 个领域×3 个层次”的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也是一致的。

  各专业根据专业需求,在 7 类课程中选择 1 门作为公共必修课。同时每学期以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开出 7 类课程中的若干门课程,以满足学生更多的兴趣和需求。

  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键环节。以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构建以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基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实验教学内容。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将来利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应 3 个层次的计算机能力,实验教学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包括 3 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技能层,它是以常用软硬件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验证为代表的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层次是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层,它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代表的专业性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次是创新能力层,它是以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第二课堂、计算机类科技竞赛等为代表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中的实验包括了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 3 类实验。

  5.与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由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的不同,对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不同,因此,有必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与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基本技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采用教师边讲边操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和软硬件使用步骤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模式适合于讲授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任务中蕴含了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案例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要求教师组织和编写大量能配合知识点讲授的各种案例,这些案例要求生动、形象,并贴切实际。

  (4)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具体由学生形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研究主题。课程讲授过程中,每个小组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完成开题报告、阶段性报告;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通过课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交作品和总结报告。

  通过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学生掌握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培养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根据学科专业需求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要求立体化教材的构成部分各司其职,但彼此又环环相扣、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体系,最终形成纸质教材、在线学习活动指引、学习辅助光盘、实验实践指导、试题库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的 7 类课程提出了整体规划,制订了构建“纸质教材-在线学习活动-学习辅助光盘-实验实践系统”四位一体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方案。

  (1)纸质教材。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结合国家等级考试大纲编写。以学生熟悉的任务、新颖的项目、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出各章节的知识点和技能,让学生能通过实际任务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活动。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习水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扩展学习,依托信息资源与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3)学习辅助光盘。学习辅助光盘将各知识点与教学内容、重难点演示、素材、阅读扩展、单元小测等对应链接,提供了知识重点与难点的形象演示,是纸质教材的拓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清晰的指引。

  (4)实验实践系统。目的在于加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制订实验实践内容,设计技能练习题库,通过实验与测试相结合,以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

  7.多元化信息资源与学习的平台的建设

  多元化信息资源与学习的平台集成了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系统和在线测试系统。信息资源与学习的平台包括教学资源的上传、点播与下载,作业发布,网上答疑与讨论,在线测试等模块。通过信息资源与学习的平台可以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的学习资源集中在一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以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测试环境,为教师提供网上教学和辅导功能。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资源的优势,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学生进入平台后,可以通过结构化的导航栏选择想要学习的章节,学生可以一边学习教学内容,一边上机操作,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间或完成后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测试系统进行在线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测试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题型设计和题库分类支持及强大的测试卷批阅功能;测试系统还提供了不同难度的练习,以适合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和不同的学习阶段;测试完成后系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包括正确答案和详细的解释,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理解和错误纠正。

  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完成5 轮由广东省考试中心组织的计算机水平考试,一次通过 率 分别 为 65.14%、 75.93%、 84.37%、 84.52%和85.23%。从中可看出考试通过率在逐年提高,并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说明了我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同时,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历年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均获得不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