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低逐步成为了评判人才的新标准。受此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前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显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多数在应用微课程教学时,还存在不足,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水平,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微课程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中,相较于传统课程,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等优势,不仅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同时还可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探讨了微课程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如何更好的发挥微课程教学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中的作用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在移动互联高速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微课程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大量研究证实,微课程可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微课程还可作为教学辅助资源,通过将课程相关配套资料放进校园网服务器共享目录中的方式,可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寻找提供便捷,帮助学生解决资源寻找障碍,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面对不断发展的微课程教学,教育领域现行的教学模式将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必会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系列变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改革方向才能确保改革的效果。为此,本文以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就微课程的计及应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

  1.微课程内涵及特点

  微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一位学者与20xx年提出,指将教严格筛选和界定后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支撑教学音频或教学视频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课程,微课程具有切入点准确、课程容量小、学习方法灵活、问题核心集中、应用途径广泛等优势,不仅使用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同时还适用于网络在线教学,极大的拓宽了教学途径。从微课程特点来看,微课程教学具有微时间、微含量、微容量等特点,具体而言:①微时间。微课程所录制的视频长度通常在8-10min之间,课程时间较短。②微含量。微课程的核心在于对某一学科的具体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进行解决,因此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较少。③微容量。微课程主要利用微课视频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微课件、微反思、微评价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上述资源容量均较小,综合不过几十兆字节。

  2.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微课程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提升学习者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但就现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微课程的开发及概念认识不到位、课程设计不合理等,使得微课程的应有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的发展核心应当是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创意的教学形式为辅,但部分学者、教学在设计微课程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微课程”而“微课程”的情况广泛存在,部分学者或教师设计微课程甚至只是为了应对改革或参加比赛,导致微课程教学流于表面,不仅未能增加课堂效率,反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3.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3.1课程设计从内容入手

  在微课程教学中,视频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展现,同时更是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融合。为更好的发挥微课程在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质量中的应有之义,首先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在设计课程、制作课程视频时做到从内容入手,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论文写作为例,在设计课程之前应当对学生当前的Word软件应用水平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微课程视频,确保视频涵盖大多学未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Word写作基本操作并运用软件完成论文格式设计。

  3.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形式

  不同的课程形式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应当以学生兴趣为基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形式。以论文目录生成操作为例,教师可采用引导式课程形式,首先,教学开始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将目录生成分为几个步骤,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3.3增进交互性学习体验

  微课程教学主要以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完成更高效率的教学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军更加直接、明了。在微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增进交互性学习体验是确保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故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首先应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设计交互型场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加强对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视程度,设计相应的可涵盖远程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便捷和实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3.4加强教学工作总结

  定时对微课程教学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计划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是微课程教学提升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微课程教学完成后,应当及时做好总结工作,结合学生意见以及存在的不足来调整设计方案,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结束语

  微课程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结合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但同时要注意到,作为教学领域的新生事物,微课程教学在现阶段的应用中还存在不足,究竟适合哪些教学场景还有待探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提高有哪些有益之处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孙慧霞.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xx,(5):118-119.

  [2]赵明.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xx,(34):108-109.

  [3]米娜娃买买提.浅谈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xx,(2):77-77.

  [4]周华.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制作,20xx,(10):128.

  [5]黄瑞国.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9):133-134,138.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2

  【摘要】从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现状入手,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从校企合作制定培养方案等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对我国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生活中的必备工具,其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生源素质的下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1]。为此,我们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经过对我省周边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在这种根基上摸索课改对策。

  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且很依赖机房条件的课程,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进步,各校都重新修订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网络技术等内容的更新,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但高职院校讲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进程中也有很多普遍问题[2-3],笔者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和欠发达地区相比,以及城乡学生相比,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较大的差异。

  1.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我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演示。这样教师单一讲授知识,灌输流程,造成师生互动性差,学生无法提高操作水平。

  1.3教学条件有待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依赖计算机和机房的实践性课程,然而多数高职院校仍存在机房数量不够、管理水平低、高素质的机房管理人员少等问题,机房条件亟需改善。1.4计算机教学的学科关联性有待增强计算机基础细分出来的授课模块没能被融汇至高职的专业以内,专业彼此脱离。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修课,被设定成某一孤立科目,脱离本体专业。

  1.5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软硬件也被快速替换。然而,教学内容被更新的速率仍偏慢,没能紧跟新颖的技术。针对高职高专,教材和授课内容偏旧,学生没能提起应有的认知兴趣,学习成效不佳。

  1.6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现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很不科学。传统的评价方法是教师在结业时出考试卷,学生在期末一考定能力高低,这样教师省事,但大多情况下学生的操作水平不能够被真实评价。

  2摸索化解《计算机基础》教改的路径

  从现有趋势看,高职架构内的专业授课正被改进。作为各专业公修科目,计算机基础授课占到了凸显的位置。总体来讲,有以下思路可供借鉴[4-5]。

  2.1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计划以我院为例,我们与银河集团、南京佳韵公司等企业合作。按企业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施行定单式教育。这样给我院教师有了一个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也可以引起企业一线优秀的工程师来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实现双赢。

  2.2与企业一起探索课程及教材变更教材固有的内涵,是必要的趋势。我院应和有关企业合作,依据人才培养计划,更新课程及教材,受惠于学生。

  2.3创建更优良的实训基地首先,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学院的领导,应积极申请建设和更新机房条件,创建更加优良的实训基地。在学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的项目,也可以联合企业投资,建设数量众多的新机房,而且机器配置比较先进。同时,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机房的管理水平,保证机房的正常运转,最大限度的满足实训要求。

  2.4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应精讲多练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新招来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越来越高。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里就学习了计算机类课程,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教师要少讲多练。

  2、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招收进来的新生,都应调研摸底,明晰个体多样的差异。依循因材施教,细分多层水准的细微差异,变更偏旧情形下的单一指标。新颖分层授课添加了课内时段的趣味,增添了针对性。

  2.5完善现有课程考试评价机制高职侧重培育出来的人才,都要拥有实践范畴的动手技能。针对这一改变,计算机基础科目的各时段测试应被替换成机考。机考评价得来的分值更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认知水准,反映综合技能。

  2.6建立高水平的双师队伍强化师资建设,提升平日内的授课水准。注重计算机涵盖的科目基础,增加培训时机,让教师都能深入企业培训并使之常态化。慎重予以把关,在平日授课之中累积珍贵经验。定期开设研讨,互通交流多样的见解。

  3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的思考和建议

  3.1针对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层次差异、专业差异,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实施分层次教学。针对班内同学,把他们细分成多层级的学习组。小组范畴内的学员应能彼此协同,配合彼此探讨。

  3.2实施案例教学来强化实训环节将多个实验项目整合成一个案例,让班内的学习小组协同操作,完成案例的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就业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3借助任务教学法以提高学科关联性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职学生的将来工作岗位中,灵活的运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生存技能。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计算机教师要经常与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科的关联性,促进计算机与各学科的融合,增进各学科的发展。

  3.4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优质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为优良的探析条件。增设新颖的软硬件,确保可供应最优资源。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要尽力去规避单一路径下的解析理论,增设更多操作。更新的教学内容应能融汇着更多趣味,让同学体悟出认知进展之中的乐趣,从而喜好学习。设定出来的项目要整合着多重的基础常识,在探究进程中,更能体会趣味。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院的计算机教师,我认为首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应在课余和放假期间,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在实践中学习,这样才能胜任高职的教学任务。作为学院来讲,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多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多参与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多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比武”活动,促使教师钻研学习。还应鼓励教师多到电脑市场了解市场行情,甚至可以鼓励教师开办电脑企业以提高自身价值。

  4结束语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计算机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方面的协同支持和合作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合格劳动者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方向和目的。

  参考文献:

  [1]夏玉江,杜萍.中国高教探索[J].20xx,(150).

  [2]柳纯录主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下[)M].清华出版社,20xx:18.

  [3]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xx,(13)11-13.

  [4]龙怡瑫.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xx,(10):110.

  [5]刘延梅.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1):80-82.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3

  微课是当前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 尤其是在网络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 微课教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微课依托网络,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碎片化, 将教学内容分拆成了多个细小的部分, 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其制作为微课资源, 用于实际教学。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言,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虽然整体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但是却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首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范围很广, 覆盖了大量专业和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其次,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 但是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制定教学内容,但是,社会实际需求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教学大纲的革新速度,这就导致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出现脱节。最后, 教学手段过于老旧。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 主要手段还是板书教学和机房教学这两种模式。板书教学模式刻板, 不具备演示能力, 导致教学抽象化。机房教学人数过多, 教师难以全面地兼顾所有学生,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微课教学

  微课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或资料制作成为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等, 用于学生资助学习或是展开课堂教学。利用微课模式展开教学, 可以将原本长时间的课堂分拆成为多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拆, 是学生能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首先, 制作微课教学资源。将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思路有机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再通过视频软件或是文字编辑软件制作成电子资源。其次,将微课教学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微课资源的运用环节很多,比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等,都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最后.构建微课教学资源数据库. 加强校间合作, 不断扩大发展微课资源数据库,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3.1 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 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部分院校进行调研之后, 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 还是以板书教学为主、机房教学为辅。大部分教师认为, 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高效地展开实践操作。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并不等同于理论知识水平, 实践操作可以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理解因此急需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提升教学水平。例如, 在教学w o dr 文档制作时, 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首先,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根据教学实际而言, 不少学生在教学完成后依然存在一些疑难点, 比如自动生成目录,文档样式调整等。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存在的学习难点对应地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时, 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准确快速切入知识点, 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这些知识。第二, 内容逻辑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逐渐步人正题,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逐步形成掌握。第三,对知识进行总结, 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 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再次, 实际制作微课教学资料。根据学生存在的样式调整及目录生成的学习难点,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微课化。以自动生成目录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突出这部分知识的核心— 目录, 然后提取课本中的关键内容, 围绕目录逐一排列自动生成基本步骤。第一步点击样式, 选定对应的序列, 通过修改命令设置格式。第二步就是选定需要编辑的区域, 对其进行样式自定义和目录生成。第三步是生成目录, 点击需要插人生成目录的位置, 通过引用菜单选择插入目录, 然后再对样式和排序进行修改。第四步是在改动更新目录时, 通过引用菜单的更新目录,即可实现。通过以上四步, 就可以完成w o dr 文档的目录自动生成和更改。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 教师就应该将这四个详细的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组合, 按照先后关系呈现出该点知识的重点。

  3.2 通过微课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本应分为三个, 即预习、教学和复习。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预习环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较为缺乏, 教学环节有比较刻板, 复习环节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因此, 需要通过微课对当前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加强预习和复习环节, 改良教学环节。首先. 在微课教学资源制作完成之后, 及时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进行预习, 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按照章节知识的逻辑层次,依次展开教学, 逐一完成教学目标,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通过微课资源进行复习。微课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资料进行复习, 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3.3 建立微课资源库, 升级教学活动

  微课资源时一种信息资源,其具有互动性。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累积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微课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各个院校的微课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 促进教学活动不断升级。比如. 在教学E X C E L 表格制作时. 存在不少技巧性的操作方法, 不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通过交互整合, 就可以融合这些不同的优秀方法, 博采众长, 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升级.能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技巧. 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4 结语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正在逐渐普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 微课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普及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特点, 深化完善微课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计算机基础中Office软件的应用论文

标签:计算机 时间:2021-02-27
【yjbys.com - 计算机】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Office软件应用优势的介绍,探讨了该软件在计算机基础中的具体应用,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Office软件;应用

  现如今Office软件应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该软件最初是由微软公司研发,在经过了多年的应用实践以及深入研究后,无论是性能方面,还是在便捷度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如果能够掌握会在现实工作中学会应用Office软件,将会对办公质量以及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1计算机基础中Office软件应用的具体优势

  Office软件是现如今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其有多个分支组成,其中比较为大家熟知的有Word、Excel等。Word是一款比较现将的文字处理软件,是Office软件中的核心部分,使用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对文字进行任意的编辑以及处理;而Excel则是用来进行电子数据整理的程序,日常工作中,职员主要是用其进行数据分类、图表绘制等。Office软件优势在日常工作中早已经显示出来,每个程序都能跟满足于使用者特定的需求,尤其是文字、数字、图片等处理方面的需求。另外,使用者在Office软件中处理好相应内容,还可以直接打印出来,由此实现了纸质与实体相结合的要求。

  2计算机基础中Office软件中的具体应用

  Office软件由多个部分组成,在日常应用中,使用者只会选择与自身需求相符合的程序进行应用,因此在介绍Office软件的应用时,主要是从Office软件的几大组成部分来进行讲解。

计算机基础中Office软件的应用探析论文

标签:计算机 时间:2020-12-12
【yjbys.com - 计算机】

  现阶段来看,Office软件在计算机应用中非常广泛,Office软件最初是由微软公司研发的,在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后,在性能和便捷度方面有着很大提升。如果能够掌握好Office软件,对办公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辅助作用。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并掌握好具体的应用方法,能够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继而显著提高日常工作质量。

  1Office软件在计算机基础中的具体应用优势

  Office软件由多个分支组成,广为熟知的有:其一,WORD;其二,EXCEL。其三,POWERPOINT,WORD软件是一款处理文字的软件,在Office软件中是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用户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文字进行编辑处理。EXCEL软件则是用来进行电子数据整理的程序,在日常工作中,用户则主要是用来进行数据分析和绘制图表等。Office软件的应用优势逐渐在日常工作中显现出来,而应用Office软件能够不断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尤其在文字编辑和数据表格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优势。

  2计算机基础中Office软件的相关应用

  2.1Office软件在EXCEL软件中的相关应用

  EXCEL软件是Office软件中用于电子表格制作的软件,被广泛应用到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中。便捷化的数据计算能够使得计算机数据充分满足相关需求,从而广泛提高工作的具体效率。在软件使用过程中,通过工具栏中的新建菜单完成对文件的创建,通过模板会话框所需要的模板,完成好基础表格的建立。基于此,通过选择合理的表格,将数据输入到其中,再利用好工具栏的计算工具和统计工具等完成数据编辑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工作,而单纯应用肉眼来查找软件,势必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因此无法找寻到数据的准确性,造成数据遗漏的情况出现。充分利用好数据筛选工具能够便捷化地完成好筛选工作,在工具栏中的自动筛选软件中点击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可供筛选的'数据,即能够准确地完成数据筛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标签:计算机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计算机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反思计算机教学,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改革思路

  引言

  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推动了教育观念、体制的变革和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场景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正确认识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根据不同专业的应用要求,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思路。

  1教学现状及分析

  1.1生源差异,水平参差不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新生来自不同省区,由于地域经济文化水平、学生先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及各中学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要求各异,新生起点不一样,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使用Win7操作系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娱乐和学习,接触过office办公软件但不能熟练使用。有的学生能够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有的学生已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证书,甚至已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很少接触电脑,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应用论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摘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师一直在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是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选择不同的教学驱动模式,解决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的教学问题,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提升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计算机文化基础

  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多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总结了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授课内容不易统一、教学目标不灵活,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1-4]。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运用项目教学法,可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1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听讲并做笔记、接收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采取单向灌输式的形式教学,致使课堂氛围沉闷。其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低,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率低。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多项优势。⑴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兴趣现如今,计算机已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知识较抽象,学习起来不受人欢迎,故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兴趣就显得相当重要。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该教学法是通过项目任务,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最终评价,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5-6]。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案例为主线,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兴趣,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时,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使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以学生为整个教学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主的局面,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探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相对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质疑和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课堂上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需求,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理性认知,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广泛的交流,学生提高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中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组织、交流能力和表现能力,非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标签:计算机 时间:2020-12-08
【yjbys.com - 计算机】

  1背景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除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应该突出应用。改革重点在两个方面: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和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利用计算机”和“解决问题”这两点为主线展开。当代计算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可以多角度使用,它可以像汽车一样,通过简单操作来驾驭;也可以像数学原理或公式一样,需要懂得原理才能深度使用。对计算机多层次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应该定位于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不能只将计算机作为低层次工具开展教学。面对“利用计算机”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从计算机原理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定位并非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而是真正将大学计算机回归到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同样基础性地位的过程。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展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就涉及到如何抽象问题的计算特性,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统一教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浅析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论文

标签:计算机 时间:2020-12-08
【yjbys.com - 计算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 高校计算机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 提高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并对当代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对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概念, 对计算机技术中的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概念或相关技术进行学习, 熟练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操作。为了应对这一要求的提出,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除了需要加强学生的培训以及实践外, 还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内进行学习,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的提升。

  1 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特征

  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 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素材、相关资料的积累, 同时要立足于现代网络技术, 构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以便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浏览、下载以及使用, 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 且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需要满足科学性、便捷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特征, 以实现统一规划处理, 统一教学标准, 实施科学管理。

  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科学性体现在该资源能够实现多名用户的同时访问, 因此, 该系统需要建立于性能良好的服务器中,以保障系统的运行稳定, 能够为用户的下载以及资源存储预备充足的空间。便捷性体现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扩充性, 除了系统现有教学资源外, 还能够进行新增教学资源的上传, 并且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能够与其他系统相连, 以实现随时纳人新增教学资源。开放性主要是体现在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 以此满足不同类型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计算机基础教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比较广,使得参与教学的教师以及学生比较多而导致的。

探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特点与方式的毕业论文范文

标签:计算机 时间:2020-12-06
【yjbys.com - 计算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情,采用导向式的教学方式,进而不仅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论文

  在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现一体化教改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学习,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有明显的条。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现一体化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中按照相关的教学任务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任务、目标进行课程内容和体系设计,然后通过分析学生的自学能力调整教学顺序,并安排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而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实现能力与工作岗位、实训与工作合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现一体化教学主要是要解决四个问题,即教的内容、教的方式、教的程度、教的评价。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导向六步法,老师要始终明确教学的基础就是制定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决策,教学的重点是计划实施、展示成果以及汇报成果,实现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方式就是最终的任务评价。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分组式教学的应用探讨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2-02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基础的、实用性强的课程。计算机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在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常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学、灵活的应用、积极的创新以及协作等等这些能力。之前的那种的单纯的教师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不够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所以就需要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各种研究得知,分组式任务教学模式就可称得上是一种合理有效地教学模式。它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上的不足,改变那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程。

  1 分组式任务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技术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不在是老师而是学生,学生由被动的地位转向了主体地位。这些改变都是在任务式教学模式下完成的,这个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他们的探索、创新、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1.1将学生进行分组

  3~5人为一个小组,小组中实行男女混合,这样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采取互补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也即是让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做他们小组的小组长带领他们学习。这样一来,基础稍差的学生就能向基础好的学生学习了,并且会取得一定的进步;在实施这个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很多个人一同完成一项任务,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就会进行合理的分工,对他们的分工及合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了基础。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式的论文

标签:计算机 时间:2020-10-18
【yjbys.com - 计算机】

  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我任教的班级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基本上是女生,性格比较活泼,喜欢唱歌跳舞,她们对于计算机的了解较少,一部分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娱乐,比如聊q,浏览网页,看电影等, 但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以及其他应用普遍不感兴趣。她们普遍的就业方向是在幼儿园做老师,鉴于她们的性格爱好以及就业方向,我觉得计应基础的教学可以结合她们的专业特点来进行。

  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应该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为:

  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平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通过实际项目实现情境导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项目任务进入学习。在情境的作用下,生动直观地、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适应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参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总主编 黄国兴 周南岳)这本教材,分模块进行教学,并且在不同模块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初探的论文

标签:计算机毕业论文 时间:2020-09-24
【yjbys.com - 计算机毕业论文】

  摘要:探索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计算机的能力。根据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临的挑战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成了教师着重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考核办法 创新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公共必修课,具体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P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网络这六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综合性实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主要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配以创新的考核办法;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学生为主体,讲练相结合,主要采取下列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1课堂互动教学法

  课堂互动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授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熟悉课业内容,并且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比如,第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课业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内容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继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