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的论文

时间:2022-11-08 08:20:01 教育学 我要投稿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1

  一、习得无助感与挫折商

  (一)习得无助感挫折感即个体在实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时,由于受到某种阻碍,使其目标无法实现或需要无法得以满足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生活经验较为缺乏,面对挫折可能会引出各种心理困惑或者障碍,进而产生消极情绪体验。美国心理学大师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博士通过实验表明,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的受到挫折,便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愤自怜的情绪状态。这是由于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的降低而造成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被叫做习得无助感,简称无助感。在失助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往往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无助感产生后,个体会有三方面的表现:①动机降低。积极反应的要求降低,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②认知出现障碍。形成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心理定势,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困难,本应学会的东西也难以学会;③情绪失调。最初烦躁,后来变得冷淡,悲观,颓丧,陷入抑郁状态。

  (二)挫折商挫折商(或逆境商,AQ)是指用以衡量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加拿大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首次提出挫折商的概念。他出版的《挫折商:将障碍变成机会》和《工作中的挫折商》两本书成为人们探讨克服无助心理状态,提升挫折商,走向成功的重要著作。心理学家霍华嘉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指出: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和挫折商。在智商(IQ)和情商(EQ)都跟别人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AQ可以帮助产生一流的成绩、生产力、创造力,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上进的心情。高AQ是可以培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众所周知的美国著名的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就是一个因拥有高AQ而成功的典范。大学生在入学之前,主要受到的是智商教育的训练,远不能满足他们应对新环境的需要。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需要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予以正确引导。

  二、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

  美国MartinSeligman教授提出积极心理学概念,其研究领域包括积极的、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如对过去的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对现在的知足和快乐,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心理学提倡以积极的视角来解读正常人的心理,发挥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个体的潜力最大程度地被挖掘出来,帮助个体习得掌握美好生活的方法。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高职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主要应用是进行积极预防,就是希望发挥人性中的优点,培养积极的人格力量,掌握抵抗挫折的办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克服困难,提高生活的质量水平。

  三、挫折教育

  挫折应对在国内表现为挫折教育,即有意识地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萨托拉斯提出的精神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挫折教育的本质或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失败,提高他们的挫折阈限,提高心理抗击打能力。挫折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的挫折问题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改变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调节周围环境的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挫折教育是一项综合素质教育,需要高职院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主体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才会有较好的教育效果。目前,挫折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有些人认为目标设置得越高越好。强管理、严要求,这种做法违背了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容易使学生产生受挫、失望、无助和沮丧的心理。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以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为基础,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挫折教育目标,把握挫折的适度性,才能事半功倍。

  四、挫折教育策略

  开展挫折教育,要求教育者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地采用一些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挫折、积极面对挫折,从而保持健康的挫折心理,并固化为良好的挫折心理素质和习惯。

  (一)发展积极归因

  研究发现具有成功倾向的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原因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因素。因此,开展积极和合理的归因是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在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归因时,注意以下要点。①明确目的与价值。目的越明确、价值估计越大,越有自我效能感;②通过自我激励、长辈朋友的肯定能增强自我效能感;③任务难度适中或稍低,让学习障碍者体验到成功;④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从而获得主观上的满足,增强自我效能感。优化行为训练。在原因、认知问题解决后,应从行为方式上去解决问题。①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去想象学习的难处,这样多次的反复后,会降低学习的紧张程度,不自觉地就进入学习状态了;②观察学习。提供可模仿的录像和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学习行为的反应正确率;③强化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教学中,可用奖励、鼓励等激励方法。

  (二)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挫折承受力是后天习得的。能承受挫折的打击,保持自身心理平衡与个性完整,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通过培训使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严重挫折的学生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能处理好挫折导致的直接的消极结果,提高其心理韧性。①挫折认知敏感性和乐观性的培养。能敏感觉知自身可能受到的挫折,有利于个体把握自身处境,以便于作出决策并采取行动;②积极自我观念的培养。较高的自我能力觉知可以提高大学生们社会交往的自信程度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较高自我能力觉知的人倾向于积极的归因;③读人能力的培养。当人们面临挫折之时,需要调用自身及社会支持资源以进行应对。培养大学生把握他人的个性等心理品质及人际关系的能力,可提高其寻求社会支持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为防预因挫折而导致心理问题提供保障。

  (三)提升学生较高期望值

  以教师的期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的期待又称为教室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会带来被期待对象的戏剧性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和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期待,会在教师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其次,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暗含的期待,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坚持按自己的期待去影响学生,学生会逐步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努力上进的催化剂。在进行学习技能训练时,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期望值,高度重视学生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这一重要心理特征,保护学生的上进心与自尊心。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尊和自强是完整人格的优良品质。这一需要的满足就可以使他们产生自信的感觉,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用处,就会因自信而自治、自强、自立。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认知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差异,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会不断增大,所以很难坚持学习,导致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加强认知训练。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将知、情、意、行四者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忍耐挫折的教育。知,即晓之以理,是指进行思想认识教育。这是学生形成正确应对外界变化的心理内化过程,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在思想上认识到挫折忍受力的重要性。行,即导之以行,是指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到的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巧去克服挫折,获得进步和成功。意,即达之以意,是指培养并提高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意志力。情,即动之以情。在学生取得进步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情感上体会到正视困难、克服挫折、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合作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努力的价值逐渐贬值,能力逐渐被看作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因此,为了使自我在失败或成功的情境下都能进行积极而合理的归因,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学生还要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发掘潜力,获得发展的基础。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共同发展大有裨益。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不会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不会受到伤害。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在优秀学生的帮助下坚持完成作业,逐步弥补知识的缺陷,而且有机会模仿并掌握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共同提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六)加强网络活动的引导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满堂灌式的课堂正面教育抵御不了课外通过网络媒体传来的各种负面资讯的浸润,校内外社会环境的对比、学校灌输内容与现实截然的反差对高职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挫折教育是极其不利的。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分析其原因有:①自我价值体现的需要;②情绪宣泄的需要;③情感表达的需要;④娱乐心理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尽量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教育学生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的时间、积极参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发展咨询为主,通过网络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引导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2

  【摘 要】雄鹰之所以能张弛翱翔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迎风而上。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成长非常安逸,而这种过度的安逸却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经历挫折、挑战挫折的经历,而一旦脱离家庭的温室,他们将无法正视挫折、挑战挫折、战胜挫折,甚至被挫折打败。

  【关键词】挫折;基础;幼儿;情景;榜样

  “养尊处优”,这个成语可以完美地展现当代幼儿的特点。目前,大多家庭都只生一个子女,因而对孩子宠爱有加,他们从小都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受不了一丁点挫折。因此,一旦孩子遇到挫折,他们便不知所措。当然,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走进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为:以批评为主,让孩子服输;运用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体罚形式;毫无目的的让孩子吃苦等。其实,这些方法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并不奏效。挫折教育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启发;挫折教育要从意识出发,注重后天培养;挫折教育要注重方法,并结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展开等。

  一、引导正确认识挫折,奠定教育基础

  人生道路上,难免会磕磕碰碰,遇到不同的挫折。也就是说,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不能避免挫折。而幼儿阶段是教师引导幼儿们正确认识挫折的黄金时期,为此,作为教师,要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从而奠定挫折教育的基础。但传统挫折教育中,教师却走进教育误区,即避开挫折教育,怕幼儿幼小的心灵难以接受。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要走出误区,直面挫折才是正确的做法。

  例如:有一次,教师开展“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玩得不亦说乎。在游戏活动中,有幼儿扮演“老鹰”;有幼儿扮演“小鸡”;有幼儿扮演“母鸡”,幼儿们在游戏中玩得非常开心。但是,由于这个游戏需要一定程度的跑动起来,一个挨着一个抓紧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因此,在“老鹰”尝试抓“小鸡”时,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教师观察了一下,这名幼儿只是轻微摔倒一下,并无大碍,但是这名幼儿却赖在地上不起来,并非常生气,同时好像等着教师过来扶起来,并安慰,要不然就是不起来,也不管游戏是否要继续进行。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扶起幼儿,而是走到这名幼儿身边,微笑着说着:“这是游戏中的一点点小挫折,轻微跌倒,要主动爬起来,和小朋友继续进行游戏哦,这样你会玩得更加开心。”通过教师的引导,这名幼儿开始尝试站起来,很快继续投入游戏中。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微笑打动幼儿,让幼儿直面挫折,认识挫折。此外,如果扮演“老鹰”角色的幼儿总是抓不到“小鸡”,也会感受到挫折,教师要趁势引导幼儿直面挫折。

  二、科学设计现实情景,展开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并不是一定要等到幼儿遇到挫折时,才展开教育。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科学设计现实生活中幼儿们可能遇到的挫折情景,在情景中展开挫折教育。这样一来,当幼儿遇到挫折时,则会自主处理遇到的挫折,而不是等待、发怒、害怕等。

  例如:在幼儿园中,穿鞋子,系鞋带是每天生活的必须。但是,对于小班的幼儿们,系鞋带对于他们并不是那么简单。一般出门前,都是由父母帮忙穿戴好,因而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弱。针对此,教师设计设计现实情景,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此次活动为“我会系鞋带,我很棒”。以往幼儿们不会系鞋带时,都是跑到教师面前请求帮忙,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发展。为此,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拿起自己的鞋子,看一看谁会系鞋带。这样一来,幼儿们主动开动脑筋,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了达到效果,教师可以拿起自己的鞋子做示范,让幼儿模仿,以更快地掌握方法。在情景活动中,有个别幼儿总是不会系鞋带,于是想到放弃学的念头。教师观察到后,进行挫折教育:小朋友,你看,系鞋带多简单啊,老师再示范一遍,你跟着系鞋带好不好?这名幼儿产生了兴趣,于是跟着教师慢慢系鞋带,终于成功了。师:你好棒,你看,你战胜挫折了(竖起大拇指)。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指责幼儿笨、学不会等,而是再亲自指导,教会幼儿,让幼儿自主战胜挫折,从而走出挫折教育误区。

  三、注重发挥榜样作用,增强抗挫能力

  榜样对于幼儿具有感染性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人物,模仿他们的行为以及处理挫折的方法,从而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在带领幼儿学习榜样人物时,教师要注重启发与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引进轮椅上的霍金、海伦.凯勒等著名的人残志坚的人物,带领幼儿们学习,让他们知道这些人物虽然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都战胜了挫折,并取得卓越的成就。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在学习这些榜样人物时,教师要利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运用到幼儿园生活中,如在进行走平衡木时,有一些胆小的幼儿不敢走,教师则以身边的幼儿为榜样,激励幼儿。师:你看,这位小朋友多勇敢,一下子走过去。再想想我们学习的霍金,他双腿不便,但是仍然能够战胜很多困难。老师相信,你也可以的,大胆试一试。在榜样的影响下,一些幼儿开始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大胆走上平衡木,顺利通过。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教师给幼儿贴上“胆小鬼”这个标签,那么幼儿永远无法战胜挫折。相反,发挥榜样作用,并利用语言激励,则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并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幼儿阶段开始注重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教师要让幼儿们直面挫折,想办法战胜挫折,但要在幼儿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以避免挫折教育这段幼儿的羽翼。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3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个性,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个人的品德教育,为此,德育是我国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它历来都被人们所关注着,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今天生活在幼儿园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因为有竞争,就会有失意,有挫折。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有的人可能会怯步不前、萎靡不振;而有的人却敢于面对挫折,并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具有适应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为什么同一环境同一问题,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呢?究其原因,因为前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敢正视困难与挫折;后者却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能自如地应付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幼儿期,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正确地面对挫折,克服挫折,从而使其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地增强。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长期生活在舒适顺利的环境中,缺乏艰难困苦的磨练和经受挫折的体验,就会使他们一遇到打击,不顺利就不知所措,使他们经不得委屈、责难,就像温室里的花见不得风雨的洗礼一样,其结果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障碍,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成熟和不健全。相反,在儿童生活的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失败、挫折的磨练,让他们明白成长的过程是充满坎坷的,而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这样就会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勇敢坚强。尤其是城市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大多没有经历过逆境,要想让这些孩子成材,就更应该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应有的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呢?

  首先,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好胜心,这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挫折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众所周知,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注重孩子早期自信心的培养,将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成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面对孩子给予正面的鼓励,使孩子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放手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如唱歌、跳舞、讲故事、到邻居家借东西等。允许孩子有广泛探索的自由,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更应给予帮助,即使幼儿做得不太好,我们也要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孩子去做,告诉他:你行。千万不要用消极的语言刺激他们,一味埋怨,粗暴指责,尤其是对那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慢慢扭转“我不行”的思维定势。孩子有了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也能靠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其次,要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挫折环境,提高耐挫力。挫折对每个人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在相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

  比如,对某个人构成的挫折环境,对另一个人并不一定也构成挫折。形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挫折容忍力有关。挫折容忍力是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增强耐挫力是“挫折教育”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适当的挫折环境,教育孩子容忍、接受并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例如,不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可想而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对孩子的许多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都会尽力给予满足,一旦没有依从孩子的愿望,他们就会哭闹不休,大人们心疼孩子,就会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尽量满足让其高兴,以至于孩子看到好玩的玩具,好吃的东西,就非要得到,这样的结果,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一个人的需要如果长期容易得到满足,没有经受挫折的经历,长大后就会对竞争的社会产生不适应感和失落感,甚至形成不健全的人生观。因此,成人在遇到孩子提出过多需求时,要理智地对待分析,不应当满足的决不心软。正当合理的要求也要让孩子有所忍耐和等待,让他们懂得要得到东西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和努力。

  第三,要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引导其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及日常生活学习中,常遭受失败。我们应当帮助其获得勇气,去做新的尝试,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并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败及如何在失败中把握自己的心态。要让他们知道,人生中有胜利、成功的时候,也有失败、挫折的时候。成功和胜利固然是每个人渴望得到的,但挫折与失败却是人生另一种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能使他们成长和成熟。关键是如何对待:顺利、成功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失败时也不消极悲观,失败了也能为同伴的胜利欢呼,庆祝。这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会让他们正确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大大小小的荣辱和成败。

  第四,帮助幼儿对待现实而不是怜悯。

  幼儿对大人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即使这种态度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对孩子怜悯,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更应该怜悯自己,因此而不去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而是依赖别人,等着别人来帮助自己,安慰自己。比如,孩子跌倒了,有的家长不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而是赶紧把他抱起来,一边安慰一边拍打地板。虽然孩子很快地停止了哭泣,但留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却是不乐观的。因为在这些小事上会形成一种一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就要求安慰和补偿,而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而是束手无策,或是向别人转嫁自己的苦恼,没有了抵御挫折的能力。

  第五,让孩子在犯错中积累经验和勇气。

  许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犯错误或遭遇失败,于是事事包办代替,以至于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岁还不会自己穿衣吃饭,长大了还一点家务都不会做,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父母减轻负担。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适应社会上的竞争吗?相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若能培养孩子积极的精神,成功时给予庆祝,失败时给予鼓励支持,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信、自强中成长。况且,犯错误是孩子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假如大人在孩子犯错时教给他们正确的做法,让他们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就会将原来的“犯错”转变成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只是一味地谴责、恐吓,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怕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孩子会因怕再受责骂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

  当然,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磨练时,也不能不讲究方法和实际情况。因为太多的挫折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暴躁、自卑,甚至发生人格偏差。

  人生路途上,风风雨雨,我们不应当只为幼儿遮风挡雨,保护他们不受挫折,而应当让他们在风雨中成长,在自立中磨练,让他们在将来的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于挫折教育的论文4

  一、理解训练,教出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有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用任性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欲求,一旦不能得到满足,蛮横的行为甚至从家中上演到超市、商场、玩具店等等。有的孩子则显得很懂事,令其他父母羡慕。其实,这种善解人意是父母可以教出来的。平时,父母拒绝孩子合理的要求,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拒绝的理由,并且理由要充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如在超市购物,孩子吵着要买奥特曼机器人。父母可以耐心地告诉孩子:首先,家里有同样的玩具。现在只是图新鲜,玩一阵子便会搁一边不理了。其次,玩具太贵,这个钱可以用来给宝宝买其他玩具等,不能浪费钱。这样分析之后,孩子便会立即明白父母的意思,不会再纠缠不清地闹腾了。相信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形,孩子还会学会自己分析需求呢。

  二、尝试训练,培养胆大心细的好孩子

  一些孩子在家人面前说起来眉飞色舞,一旦家里来客人了,父母邀请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个节目(比如唱首歌曲),平日一向活灵活现的孩子突然变得退退缩缩,不愿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家长强迫,孩子不愿,闹得很不开心。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原因:宝宝平时是在自然的情境下表演,一下子让他转换到一个正式的场合,或多或少会害怕或者害羞。父母可以试着先这样做:在晚上休闲的时候,一家人当观众,尝试让宝宝表演节目给家人看。对于孩子的表演,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接着,可以邀请邻居小朋友来欣赏表演,或者到邻居家互相表演,逐渐培育孩子展示自我的欲望,丰富表演的经验,让孩子在展示中变得自信大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尝试,需要父母给孩子机会。如独自去超市买东西、去邻居家送东西等等。但父母的暗中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三、分析训练,塑造不骄不馁的好孩子

  经常有孩子回家报喜不报忧,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回家便邀功请赏,要这要那。如果挨了批评,会默不支声。这跟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期望和表现是息息相关的。孩子得到表扬,父母觉得荣耀,孩子挨了批评,父母会责怪。长此下去,孩子便会报喜不报忧。家庭中,父母长辈有时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如下棋。有的孩子赢了很开心,输了则会赌气、甚至哭闹。因此,有的父母长辈为了孩子开心,会故意输棋,孩子成了输不起的人。父母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无论孩子是优是劣,家长都应与孩子坦然面对,分析成功与失败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明晰努力的方向,塑造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好孩子。

  四、目标训练,练出坚持不懈的好孩子

  房间里,孩子一个人自由玩积木,津津乐道,还能对自己建造的东西讲得绘声绘色。而当父母提出新要求搭一座城堡花园时,孩子不乐意了,一句我不会搪塞逃避任务。面对孩子知难就退的情形,父母可以尝试将城堡花园目标进行分解。比如,第一天先试着造一座尖顶的高楼,第二天试着造两栋连在一起的高楼,第三天尝试造围墙,第四天尝试建构花园,到了第五天,孩子就可以轻松地造出城堡花园。其实,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过于困难时,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鼓励孩子分阶段去实现小目标,直到实现大目标,培养孩子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好品质。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终身的教育方式。生活中看起来很普通的事例,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时机。如果父母能够抓住这些小事情,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意志力、心理素质等,孩子遇到挫折,就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处理,缓解消极情绪,战胜挫折。

【挫折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挫折教育论文10-20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研究的论文10-23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的优秀论文10-30

加强挫折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论文03-19

小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论文11-05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11-04

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论文08-17

对于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论文09-09

挫折教育措施探究11-08

浅析如何适用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