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0-10-25 09:16:18 管理学 我要投稿

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导语:由于学校助贫方式不当和家庭期望过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李柯柯高,导致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于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援助涉及隐私保护问题,从而给贫困生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家境贫困,缺乏社会资源,以及自身成长中缺少见识,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自我退缩,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水平,甚至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因此,如何促进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认为,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最核心的环节是要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作为一个国际心理学界的新理念,从积极心理学方向研究如何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及各种能力的提升,对发掘贫困生的潜能,培养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增强贫困生应对压力,保持学习工作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从心理资本角度看高校贫困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因自我意识角色认知偏差导致贫困生心理冲突和学习工作效率低

  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他们有一种自卑感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不知如何与人交流,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职业容易出现问题,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他们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容易失去自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贫困生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自我评价趋向于更加消极,贫困生学习热情不高,畏惧困难,不敢尝试新的挑战,情绪容易消极低落。

  (二)学校助贫方式不当而产生心理压力

  现在的高校普遍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这些经济援助体系有力的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援助体系往往比较薄弱,由于学校助贫方式不当和家庭期望过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李柯柯高,导致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于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援助涉及隐私保护问题,从而给贫困生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学校管理中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的研究方向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单纯物质性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管理中需要注重心理资本的开发研究,以培养贫困生的乐观、自信、公正、幸福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手段,促进贫困生提升其价值层次,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确立其职业理想。因此,我们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开发贫困生的心理资本的途径:

  (一)开发贫困生发展潜能,提升贫困生价值感和幸福感

  贫困生价值感的提升是高校必须要研究的心理资本开发途径,因为价值感的提升是贫困生感受幸福程度的重要环节,使之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都能有一定的满意度,感到生活有目标、有意义,会悦纳自己的一切。因此,如何引入个性化的帮助服务、开发贫困生个性发展的潜能,培养正确归因,激发内在需要,是获取提升贫困生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二)依据贫困生个性特点,设计贫困生的生涯发展

  高校应该研究如何根据贫困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发展目标,建立合理、公正、有效的动力机制,促进贫困生完善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生涯规划和就业帮助,培养个人优秀的生涯规划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引导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业压力,提高贫困生效能感

  高校要研究如何消除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对贫困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改变贫困生面对生活压力和学业竞争的心理认知,使其能够合理得调整情绪,积极得沟通寻求社会支持,从而打开心扉,能正确面对环境压力,提高效能感。

  三、在学校管理中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的具体运用

  心理资本是学校进行贫困生管理的必要保证,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认为:心理资本干预是对信心、希望、乐观及韧性的开发。信心可以通过掌握经验或获得成绩、社会说服力以及身心的唤醒激励;希望可以通过确定具体、富有挑战性的个人目标,以及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获得乐趣来实现;乐观可以通过学会对过去宽容、学会正确评价以及学会为将来寻找机会来开发和训练;韧性可以通过压力和风险管理,提升人从挫折、失败和逆境中恢复力。因此,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发贫困生的心理资本。

  (一)从团体层面组织贫困生群体开展心理资本团体训练

  心理资本团体训练是通过招募贫困生组成团体,采用游戏、活动、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影响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内容和方案(见表1),如加强贫困生应对挫折、压力的提升训练;自信心提升训练;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沟通;妥善进行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通过团体的训练以及心理学知识,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希望感,乐观、韧性。团体训练可以使贫困生在获得一种具有耐久性和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对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来说具有实效性。同时在充满尊重、真诚、接纳的气氛的心理资本训练活动中,让他们回顾成长经历,重新认识自我,发挥内在潜能。

  同时他们的乐观,韧性,希望,以及相互支持水平等都可以有一定程的提升,这些对心理资本的整体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团体训练在设计上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分解目标、替代学习等方法融入一些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中,使贫困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掌握这些方法,进而达到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的目的。如在活动中对成员的角色不做规定,这就要求成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合理分配角色,这在一定意义上训练了贫困生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的能力。而在活动结束后,要引导成员对小组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完善达成目标的计划,培养贫困生的希望和韧性品质。此外,要引导贫困生借鉴其他人的经验教训,起到替代学习的作用,因为替代学习是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二)从个体层面对贫困生开展心理辅导

  对于个别存在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贫困生,不适合用团体心理训练方式,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改变认知模式是帮助他们疏导情绪,直面压力,强化他们的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改变认知模式就是改变贫困生对特定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所以对于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的核心应该是通过改变学生的非理性信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结果。贫困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看上去是因为家庭困难或遭遇挫折而导致的,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来自贫困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贫困生的观念里存在“我一无是处,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地方”,“如果事情没有想象的顺利,那是很糟糕的”等一些绝对化、过分概括的思维非理性观念,这些观念都会引起他们对于自己的过低评价,又因为贫困生的支持感的来源单一,要么是学业成绩要么是人际关系,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改变认知模式,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例如改成“不一定成为最好的,只要自己尽力去做就可以了”、“一次落后和失利并不代表会永远失败,只要自己努力就好了”合理的信念就能帮助贫困生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高校在贫困生心理资本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保护隐私的原则

  在进行心理资本开发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约谈、心理咨询的内容应该严格保密,严禁隐私泄露,避免给贫困生带来更大的负担。

  (二)自愿参与的原则

  无论是参加团体训练还是参加心理辅导都应本着自愿原则,因为只有自己有意识地想改变自我,主动参加活动,这样才能达到提升的目的。

  (三)正确处理贫困生的心理防御

  在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训练时,如果有学生产生心理防御,学校应与之真诚地沟通,切忌急躁,以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1.谈谈市场营销管理在民办高校招生中的运用

2.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3.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4.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5.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解析论文

6.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7.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8.谈谈内部营销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

9.哲学方法在企业人才管理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