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优秀工程师培养探寻

时间:2022-05-05 08:31:40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气自动化专业优秀工程师培养探寻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施思路

  在坚持人才培育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展开前沿的严重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育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别离、理论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别离、教学与科研相别离”,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理论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抵达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本科生中中止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才干、创新素质的学生中止重点培育。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育优秀后备工程师为追求,以理论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本专业在出色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的和基本准绳的指导下,树立了“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校企协作培育为伎俩,以回归工程理论为重点,以培育“高工级教授”师资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生长的人才培育体系;进步学生的工程认识、工程素质和工程理论才干;积极探求培育“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

  根据国度展开的战略需求,学校别离电气工程学科展开的理论需求,肯定了培育基础扎实、创新才干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的。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原4年大学培养过程转变为“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远超过1年。如此长时间的实习要求建设校内外固定的实习基地,并确定实习导师,以确保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挑选和电气专业相关、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公司,建立多个校外卓越工程师培养实习基地,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包括实习场地安排、住宿环境的建设、校外导师的培训、校外实习管理条例的制定等多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合作企业的开放度,进一步加大对合作企业员工的培训支持力度,建立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专项基金用于完善企业培养的运行和保障,达到校企双赢,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2.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校内卓越工程师培养实习基地,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前即开始相应的实践活动,并安排本专业研究生共同参与,逐步建设并完善本专业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体系,最终形成校内导师带队,高年级带低年级,研究生带本科生,逐步使低年级学生由协作变为主动创新,顺利迅速地成长起来,使每个学生都经历团队中的各个角色,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课程体系的建设

  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对已有课程进行整合,重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

  1.课程整合原则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课程内容前后衔接的合理性和课程授课学时分布的合理性;结合学校、学院和本专业已有的教学、科研基础,对现有课程、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充分利用及整合;注意授课知识结构满足社会、行业与企业的要求,加强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体系的变革。

  2.课程体系设置

  在第一学期新增了“电气工程概论”课程,从整体上将本专业知识予以纲要性的介绍,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全面、清晰的宏观认识,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有充分的时间对本学科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可以在后续专业方向的选择中做好充足的准备,自主进行方向选择。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将主要专业课程的相同或相近部分整合为一门课程,即在第5学期增设“电气工程基础”,该新增课程安排为80学时,作为所有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后续再开设若干少量学时的专业必修、限选课程。另外,结合当前专业发展趋势新增相关任选课程,使新的课程体系能够在现有的学时条件下满足内容的先进性和种类的多样性。

  3.实践体系设置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着重要求,一方面安排了“工程法规”、“电气工程预算”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另一方面,整合后的课程体系中保留了大量的校内实践环节,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结合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的锻炼,力争使学生的校内学习与第四学年的企业实习无缝接轨。其中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方式在企业完成,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也可在企业内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上,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工程教育。大力鼓励创新型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积极尝试和推广CDIO、PBL、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发现式学习、适时教学等归纳式创新教育模式。

  课程建设方面,鼓励教师设置能力培养型课程,如自学课、讨论课、设计课、研究课、训练课、竞赛课等,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以及理论教学、课堂分组讨论、课后团队设计与开发鼓励教师以课程设计替代部分作业或考试,进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设计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以综合评价课程的学习成果、创新项目和系统方案等环节来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贯彻落实。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本专业部分课程采用阶段性工程作业的成绩或多人协同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表现评价等更灵活的方式代替以往的一次性试卷考核方式。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有卓越的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既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企业专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使学生获得最全面的知识。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开展“高工级教授”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工程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选派一批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工作1~2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订和规范教师的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教师到企业兼职。不断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并设置准入门槛。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相互取长补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并指导学生实践、毕业设计、学位论文。

  六、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相对过多,选修课相对较少,人文社科知识缺失,一些非工程能力如团队合作、环保理念、领导力等等素养缺乏,这些都是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潜力所在。近年来,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以这些高水平学科基地为依托,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了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年都有近70名学生通过两周时间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训练,包括课题的确立、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研究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各个步骤,而且能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并使用这些学科平台基地的仪器设备,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通过动手实验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略)

【电气自动化专业优秀工程师培养探寻】相关文章:

电气自动化论文致谢(通用21篇)05-17

有关电气自动化论文(通用7篇)03-08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论文(通用11篇)03-10

大学生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03-17

电气自动化论文3000字(通用7篇)07-27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04-25

PLC技术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运用论文(精选16篇)05-16

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精选13篇)05-24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论文05-14

探寻交通物流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