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进化论与认知语言学哲学渊源探析论文

时间:2020-06-20 12:27:36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达尔文进化论与认知语言学哲学渊源探析论文

  摘要:

达尔文进化论与认知语言学哲学渊源探析论文

  当代语言学各大流派包括认知语言学均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了厘清认知语言学与其之联系,并进一步阐释认知语言学基本哲学观点,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思潮视角切入,通过分析达尔文进化论的哲学内涵,并联系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思想根源进行剖析,从而论证当今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之间的纷争可归结为哲学思想的冲突,它们之间的矛盾演绎着传统哲学思想与反叛者的冲突,实质仍是传统唯理论与经验论抗争之延续。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达尔文进化论;唯理论;经验论;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哲学界、科学界等各大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人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和张扬,但在语言学界,结构主义却大行其道,语言学界的后现代迟迟未到来。直至80年代,认知语言学扮演着语言学界秉承后现代传统的反叛者角色隆重登场。达尔文作为反叛者的先驱,其进化论思想似乎已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界,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让它又重归我们的视野。达尔文进化论曾从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角度入手,进而泛化到“自然界和人类文明在内的整个宇宙的演变过程”[1]。即使在今天看来,它所带来的哲学思想上的转变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对传统西方哲学思想的颠覆也不可谓不彻底。本文将深入分析秉承后现代精神的认知语言学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哲学理论渊源,并结合生成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厘清三者之联系。

  二、达尔文进化论对传统存在之链、目的论和传统决定论的反叛

  自古希腊时期,哲学一直围绕宇宙的本原及人的本质这两个基本问题来展开。存在之链思想、目的论及决定论的存在源于对世界的本原及由来的追问。三者一脉相承,一直在西方占据统治地位。源于对世界的本原及由来的追问,传统哲学观主要表现为存在之链、目的论及决定论思想,三者一脉相承,一直在西方占据统治地位。简言之,存在之链思想认为各个物种之间具有严密的等级之分,具有稳定不变的本质。这种存在之链思想与经典范畴论观点一致,都认为物种的变化只能通过突变而不是逐渐变化而产生。目的论及决定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受到上帝那只“看不见的手”之操控,上帝才是世界的终极目的因[1]。

  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了存在之链中静态的、一成不变的稳定性,任何物种并非先验存在,而是通过自然演化过程而产生,这就彻底否定了神创论观点,提出了动态的、变化的宇宙观。存在之链思想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进化论思想明确提出人是由类人猿祖先进化而来,人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人的心智是动物的类似能力的发展,对人的研究也应该纳入生物学范畴之中,这给人的研究带来了一次重大意义的革命。同时,达尔文进化论还认为,世界上的物种并不是有目的的设计,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进化本身并无目的可言。在进化过程中,每个物种不一定都处于完美进化的状态,而整个生物系统则呈高度冗余状态,物种会呈现出与它们类群的原型类型不同的特化和歧化现象,这样的进化是没有目的的[1][6][7]。

  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对传统哲学观的反叛及对进化论思想的延续

  (一)体验哲学观的后天建构论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哲学界蔓延开来之时,语言学界的后现代却迟迟未登场。直至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正式宣告以宣扬人本主义为背景的认知语言学应运而生;之后又于1999年出版了《体验哲学》,再次奠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研究中的另一种崭新的研究范式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认知语言在批判和超越后现代的基础之上,将其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界定为非客观主义哲学(非客观主义不等于主观主义),而将传统的在西方盛行了2000多年的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划归客观主义哲学范畴。客观主义承认客观绝对真理的存在,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获得绝对真理的方法不同。经验主义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对世界的感知,而唯理主义则认为真理来源于理性推理。认知语言学在批判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主要吸收了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研究心智、认知与体验的关系,采取了一种经验和理性、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也构成了体验哲学的基本观点,即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否认客观绝对真理的存在,认为范畴、概念等并不是独立于认知主体而客观存在,而是基于人类的体验,在与客观外界的互动中后天建构的。人类的认知涉及许多认知运作程序和神经加工过程,是无意识的[3]。Lakoff和Johnson(1980)明确指出,“人类的思维在概念上是具有隐喻性的”[4]6,“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以及哲学中无处不在,不用隐喻来思考经验和推理是很难想象的”[11]61。

  体验哲学观虽然承认部分先验的存在,但在方法论上却采取了与生成语言学截然相反的研究模式:对先验的淡化,对后天经验的推崇。认知形成于身体经验与现实世界中,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是语言产生的基础,语言是自然界的产物,非神创天赋,没有后天经验的促成,人类语言不可能获得。同时,它本着后现代对传统的反叛精神,彻底消解了“绝对真理”神话的存在,把语言学界研究的视角转移到了后天身体体验、经验建构中来,扮演了“语言学界的达尔文”,在语言学界又上演了一场哲学界传统与反叛者、经验与先验的论战。没有了神话,缺少了“上帝之手”的操控,这就为人的创造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二)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范畴观:原型范畴理论

  以体验哲学观为基础,认知语言学批判了经典范畴观的客观性与独立性。认知范畴是人类基于经验和想象力范畴化的结果,人类对范畴的认识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是心智运作的结果,现实世界的范畴同时具有主客观性和依存性,并不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能用一组充分必要条件来定义。

  由此,Rosch基于对颜色词的研究提出了不同于经典范畴观的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人类的范畴化过程是基于“原型”的范畴扩展过程,原型是范畴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性的成员,其他范畴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与原型成员相联系[5]。范畴是动态的,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并非固定不变,范畴边界呈模糊状态,世界上各物种之间形成一个连续体,这无疑与达尔文进化论中物种的演化过程是一致的。达尔文进化论否定物种在存在之链中固定不变的本质的存在,各物种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物种也可能呈现出与它们类群的原型物种不同的特化和歧化现象,世界同样呈现出连续体状态。

  笔者认为,原型范畴观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相一致并非偶然。二者都是对传统存在之链的反叛,对后天环境的推崇,唯一不同的是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更加强调了人在范畴建构过程中与客观外界的互动作用,更体现了后现代的人本主义精神。对比经典范畴观,原则上二者并不冲突,经典范畴观侧重先验范畴的存在,然而这个先验范畴的存在是否能够得到证实一直是个谜。我们只能假设它的存在,这不过是一个信仰层面的问题。而原型范畴理论则淡化了范畴的先验性,转而强调范畴的后天建构、认识过程,至于这个“人化的.范畴”是否最终能无限逼近先验存在的范畴,这似乎是另外的问题。因此,二者的冲突仅在于研究目的、视角的不同,因此所强调的重点也势必不同。原型范畴观只有与经典范畴观相结合,才能实现最大的解释力。

  (三)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进化论思想

  关于语言的起源问题,认知语言学一贯坚持“现实-认知-语言”的基本原则。人类在对客观外界体验和互动的基础上对世界范畴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概念、范畴、意义三者基本可以对等,意义和概念实质上是内化了的一种心智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从认知到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语言将内化于心智、头脑中的意义符号化的过程,从现实到认知再到语言的过程“是内化和外化的结合,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形成语言的辩证统一过程”[11]274,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

  这一基本原则无法回避的是语言与认知的先后顺序问题,也即语言与认知能否分离的问题,这对于基于后天经验的语言起源假说至关重要,但是从整个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假设来看,其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同出一辙。首先,它否定了语言的神创论观点,在先验和经验之间更加强调后天经验对于语言形成的作用。认知语言学也承认语言和认知的部分先天成分,但认为语言的形成主要源于后天的体验。它反对生成学派将语言看成自治的系统。语言并非自治、独立的系统,它是客观外界、人类认知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反对在语言研究中抛弃人的因素。认知语言学使人性在语言研究中得到最大的张扬。

  简单认为认知语言学是对先验的否定,或将生成语言学认为是对经验的抛弃都是有失偏颇的。它们选取某一方而淡化某一方实质上是研究进路的不同,任何越界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另外,笔者认为单就“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原则来看,达尔文的进化观也是可以在其体系内自圆其说的。语言可以假设是从动物认知进化而来,认知系统可以早于语言出现,这无论从动物或人类认知的研究中都可以找到一定的证据,如有话说不出的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归结起来,认知语言学的整个理论取向、哲学背景与达尔文进化论虽有细小差别,但却基本相同,二者都是对传统哲学观的反叛,都强调后天经验在物种及相关能力的形成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四、先验与经验的对抗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认知语言学把语言学研究引上后现代道路,在反叛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不同于生成语言学等的研究范式。它继承了达尔文进化论等思想精髓,使语言学研究走上了另外一条崭新的道路,使人们不至于被一种独立的研究模式桎梏,从这一点来说,认知语言学的先驱倡导者们做出了巨大贡献。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批具有反叛精神的先驱者,迷恋于一种研究模式、桎梏于一种思维的语言学领域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不可否认转换生成语法的合理性和挑战性,它对于语言本质和语言深层结构、语言能力的研究和探索值得世人深思和借鉴,其正如达尔文进化论在科学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一样不可忽视。如果没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当今语言学界将会是另外一道风景。同时,认知语言学所带来的革命似乎并未像达尔文进化论那样彻底,它秉承了后现代的人本精神,将“人”引进了语言研究,其意义重大,在语言学界确实实现了“对乔姆斯基革命的革命”。但从哲学层面上看,这场革命仍旧是传统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的延续,生成语言学对先验的肯定,对经验的抛弃,使之成为语言学界唯理论的代表。认知语言学对经验的肯定,对先验的淡化,使之成为经验論的代表。语言的复杂性使得认知语言学不可能完全走上后现代之路,它只有在继承和批判后现代精神、吸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缓步前行,任何试图不顾语言现实、无限弥散的做法都必将走向大谬。

  五、结语

  达尔文进化论作为传统的反叛者,对当今语言学的发展影响是异常深远的。两大理论都从进化论思想中吸取了养分,但究其哲学根源,认知语言学与其一脉相承,是对传统哲学观中存在之链、目的论、传统决定论的反叛,对后天经验的肯定,并从后天和经验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研究范式,为科学和语言学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二者都是在对传统的反叛中应运而生。

  相反,生成语言学虽然从生物禀赋的角度继承了一些进化的思想,但其哲学基础却是传统哲学观的回归,它立足于对语言本质和语言深层结构的挖掘,强调语言的先验性,力求实现语言研究的理性回归。但是,当今语言学界两大流派的论争实质上仍上演着一场传统与反叛者的冲突,从哲学根源上仍旧是传统唯理论与经验论斗争之延续。

  参考文献:

  [1]程倩春.达尔文进化论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2008, 7(3): 16-19.

  [2]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达尔文进化论与认知语言学哲学渊源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哲学语言学转向与语文教育哲学论文

2.浅谈哲学语言学转向与语文教育哲学论文

3.英语语言学研究探析论文

4.中国思想与历史哲学探析

5.哲学与法学的关系探析

6.中西之学与世界哲学探析

7.探析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论文

8.关于自由感与主体价值取向探析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