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探究论文

时间:2021-08-16 08:01:49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反语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探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反语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反语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探究论文

  摘要:

  反语是语义和语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一种偏离,说话者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使用礼貌原则或同时违背两种原则产生反语等方式来达到交际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反语范例进行分析,发现反语的产生需要交际参与的双方具有语境和相同的认知条件,通过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寻找、解释反语及其使用规律。更有效地在言语交际中正确使用和理解反语,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反语; 语用;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引言:

  反语并不是某一种语言独有的语言现象,而是在各种语言中被人们广泛运用来表达情感、抒发情绪等,是人类反向思维的语言表现形式。作为修辞格之一,正确、高效地使用反语有助于提高语言和戏剧等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反语的运用较为广泛,因此受到了许多文人以及修辞学家的关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科的兴起,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关于反语的研究大多不再从传统的修辞学角度出发,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途径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反语的研究成果。[2]

  一、反语的定义

  反语就是“说反话”,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字面意思;第二层则是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最真实含义,它所表达的含义一般情况下与字面意义相反。[1]这种表达方式既可用来表露愤懑或憎恶的情绪,又能够能产生强烈的嘲讽效果,也可以在亲昵的场合间接而强烈地表达喜爱之情。

  二、反语的分类及构成前提

  (一)分类

  修辞学中将反语分为正话反说(用消极话语表达积极含义)、反话正说(用积极话语表达消极含义)两类,但通过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根据用语者的对象、情感差别,分成讽刺反语和风趣反语。一般情况下,反话正说的几率要大于正话反说,因为前者虽然违背了质量原则,但遵守了礼貌原则,更易于让听话者从心理上所接受。第二类是王雅丹(2015)在《汉语反语研究》中根据句法单位将汉语反语分为词语反语和句子反语两类。[3]

  (二)构成的前提

  无论是哪一种分类,或者某一种语言的反语,它的构成前提(条件)必须要依托语境和认知才可以完成。何兆熊(2000)将语境概括为下图:[4]

  例1我尊重一个成熟男人在此刻做出的决定,我也相信现场的五百位听审也做好了准备接受这位不期而遇的观众,不信、你听。(《歌手2015》)

  如果读者、听者看到或听到这一句话,也许可以从文中判断出交际的地点,以及参加交际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无法准确判断出交际的正式程度、主题以及交际的时刻。那么读者或听者也只能获取本条信息的字面意义,也就是:第一,这句话可能是主持人所说;第二,可能是在某个演播室;第三,现场有500位观众;第四,一个男人做出了某个决定。但读者无法判断此句含义的褒贬,也就无法判断出此句为反语。但实际上这句话出自某卫视的综艺节目《歌手2015》决赛,现场直播时参赛歌手突然宣布自己将退出比赛,为了避免出现直播事故,主持人汪涵紧急救场时说了这段话。当充分了解语境后,可以判断出文中所说的“成熟男人”实际上可能是反语,表面上似是在夸赞其“成熟”,实则可能是讽刺和责备其在此刻、在严肃重大的场合所做出的不成熟决定。

  例2甲(初来中国的外国人):你真的很厉害!

  乙(中国本地人):哪里,哪里!

  此对话中甲由衷地夸赞乙,乙的回答表达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厉害,实际上是典型的中国式表达自谦的反语。但西方与中国文化不同,认知上略有差异,并不懂“哪里,哪里”的真实含义,反而会错误地理解为乙是在认真问自己到底哪方面比较厉害。

  由以上两个例句可以看出,交际语境和认知条件对于反语的构成和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语境和相同的.认知条件,就无法产生反语,或者即使产生了反语,也无法达到说话人的原本目的,不能够使交际按照其所想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反语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一)反语与合作原则

  格赖斯(Grice)认为以保证交际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为前提,那么参与交际活动的双方就会受制于某一种原则,即交际参与者都应该遵守的合作原则。在合作原则下,参与交际活动的双方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同合作使交际的某种愿望达成,保证交际顺利完成。合作原则包括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四个范畴,每个范畴中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何自然,冉永平,2010)。[5]其中量准则要求交际参与者所说的信息应该是交际所需要的,并且不多也不少;质准则要求交际参与者所说的信息为真实且有效的,交际者不说虚假的话和缺乏充足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要求交际参与者所说的信息要与话题会话关联或相关;方式准则要求交际参与者所说的信息要清晰明了,避免隐晦、歧义和啰嗦等。格赖斯(Grice)认为说话人往往从总体上遵守合作原则,以使交际顺利地进行,但是有时又存心违背其中某一项准则,让听话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推导出话语中的实际含义。

  例3他真是我的好搭档。

  假设此时的话语是说话人的搭档,将说话人的设计方案泄露给其他人之后所说,那么我们可以判定此时说话人的话语不是真实而是虚假的话语,也就是违背了质准则。同时也可以推导出说话人实际想要表达的是此句的隐含意义,即“他不是我的好搭档”。此时句子的真实含义与字面含义相反,可以得知此句为反语。

  (二)反语与礼貌原则

  反语的使用一般是出于礼貌,而礼貌原则也是促使双方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取悦他人和达到良好交际效果的条件之一。礼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着人们的言行,调节着人们的交际活动,确保会话双方在交际中尽量感到舒服。因为礼貌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合作原则的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利奇(Leech)、莱可夫(Lakoff)等一些学者都认为在交谈时,交际参与者都更加注重的是礼貌原则而非合作原则。例如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通常会与礼貌原则产生冲突,所以遵守了其中之一就无法再遵守另一项原则,而此时人们通常都会舍弃“质量”而追求“礼貌”,原因就是为了让交际能够顺利且正常地进行下去,并且保证彼此的“面子”不受到损害。[6]

  例4甲:我的衣服好看吗?

  乙:因为你好看,所以衣服也好看。

  甲问乙衣服好看吗,是希望得到乙直接而肯定的回答。而此时乙实际上并不觉得甲的衣服好看,但又为了交际顺利进行、避免冲突、出于礼貌和面子等原因,只能选择违背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而选择了使用礼貌原则这种更加含蓄和侧面回答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四、反语的语用功能

  (一)表达谦虚态度

  中华民族谦虚、内敛,在生活、交际中不张扬、不吹嘘自己,面对他人的夸赞时常常借反语来表达自己谦虚的态度。

  例5甲:“您喜欢网友给您立的人设吗?比如‘学霸’,不过您自己好像不太提?”

  乙:“我根本不是学霸,我这个水平在清华里不值一提。”

  但是由乙(知名歌星)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知,他是由于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文艺冬令营获得第一名后为高考加50分,后又被保送至清华大学。那么从以上的信息中可以判断出即使乙在大学里不是名列前茅的“学霸”,相比大多数人他也属于佼佼者;而且他本人会作词、作曲、编曲,同时掌握多种乐器,在文艺领域称他为“学霸”也不为过。由此可以判断乙在例5与记者的对话中违背了质准则和方式准则,而是出于自谦使用了反语“不值一提”来表达自己低调、谦虚的情感和态度。

  (二)表达复杂情感或亲密关系

  例6甲:咱们两家周末去滑雪吧?

  乙:我怎么都成!回去再问问我家那死鬼。

  人际关系的亲疏和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呈反比例关系,即双方关系越亲密,使用的语言就越不正式和规范;反之,双方关系越疏远,则使用的语言就越正式。通过例6甲乙的对话可知,“死鬼”指的是乙的丈夫,既是夫妻则必然存在亲密关系;而乙能够在甲面前随意称呼自己的丈夫为“死鬼”,甲乙二人也必然存在一种亲密关系,由此可知,此时的“死鬼”是反语而不是真的骂话。此类在一定场合和语境中可以表示亲密关系的反语还有“挨千刀的”“死相”等等。

  例7(母亲让孩子写作业,但孩子非但不写还将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并且不知悔改。)母亲:“你个小兔崽子,就是专生来跟我作对、胀气的小冤家!”

  几乎没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而在例7中母亲称自己的孩子为“小兔崽子”“小冤家”,则是借反语来表达自己既爱又“恨铁不成钢”、抱怨的复杂心情,并非真的使用骂称来称呼自己的孩子。

  (三)表达敷衍态度的客套话

  例8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例8是宫中夏太监派人到贾府“借钱”,但贾府已日渐衰落入不敷出,面对太监的勒索,王熙凤也只能表面上大方客气地敷衍,实则心里怨念颇深、极其痛恨太监和此类行为。此时王熙凤反语的使用,是违背质准则选择礼貌原则表达敷衍态度和维护自己面子的典型表现。

  (四)表示幽默、诙谐

  有时反语不仅限于谦虚、客套和嘲弄,还在于创造轻松幽默的氛围,从而使交际不那么严肃和紧张,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9吸烟使人健康。

  吸烟有害健康是世界上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常识问题,公益广告中却说吸烟使人健康,明显违背了质量准则说了虚假的话,但却也能够令人立马明白这句广告词是反话,不由地令人发笑、使人警醒。这种反语的使用一举两得,既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又达到了劝诫、警醒人的目的。

  (五)表示夸张、加强语气

  根据人们在交际时的自然习惯,一些话语已经成为了人们之间约定俗成的意义和用法。有些话是肯定的,但人们理解为否定含义;有些话是否定的,但人们理解为肯定的含义。这类反语带有夸张的成分和增强语气的作用,以此来表达和抒发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例10一个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好不自在!

  例11到了节假日游乐场里好不热闹!

  例12好容易到了年末,奶奶却告诉我爸爸妈妈不回来了。

  “好不自在”原意是“很不自在、有点拘束”,此句却是“很自在、无拘无束”的意义;“好不热闹”原意为“一点儿也不热闹”,此句中却表达的是“十分热闹”的意思;“好容易”原是表达“很容易、非常简单”的含义,此句中则是“很不容易、非常困难”的意思。以上三个例子都具有一定的夸张或增强语气的作用,更能清楚地表达说话人的感受,与此类似的还有“好不高兴”“好不喜欢”等等。这种强调反语(或称习惯性反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用法,使用时不需要解释或者花费时间去思考和理解就能明白其含义。

  (六)表达讽刺、批判情感

  表达讽刺、不满、批判的反语是在交际活动中最常见、也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这一类的反语属于反话正说,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表达消极负面的情绪和态度。虽然违背质量原则而追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讽刺、批判的效果,但因为其在表面上维护了交际参与者的面子、没有触犯到他人,采用了明褒实贬的手法,所以可以看作是说话人遵守了礼貌原则。[7]

  例13甲:“对不起,如果不是我,我们队就能拿冠军了。”

  乙:“你可真是厉害呀,否则咱们队都得不了第二名!”

  由以上对话我们可以得知:甲乙二人是队友;甲乙二人所在队获得了第二名。因为甲的失误导致所在队错失冠军。如果是甲的失误导致所在队错失冠军而乙对此心生不满,那么面对甲的道歉,乙说甲“厉害”就明显是乙不得不顾及队友身份,委婉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而说的反话。此类反语的使用表面上遵从了礼貌原则维护面子,使得气氛不至于尴尬,同时又让交际参与者感受到了说话人的讽刺和不满的情绪。

  如果说以上是表达轻微讽刺的反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算作遵守了礼貌原则,那么另一种虽然表面使用褒义词语,但实际上是表达说话人强烈的讽刺、批判和厌恶之情的反语,在违背了质准则的同时,又违背了礼貌原则。如鲁迅先生的《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惊心动魄的伟大”“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等语句,结合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可以得知,这些褒义词语并不是真实的夸赞,而是借此表达内心的极度厌恶之情和对其行为的批判。“文明人”实际上是“野蛮人”,“伟大”实为“卑鄙”,“伟绩”和“武功”则相当于“血债”“罪行”“暴行”。这些褒贬词语反语的使用更加猛烈地讽刺、抨击和批判当时北洋政府的残暴行为,并与其产生强烈的对比激发读者的共鸣,同时能够表达出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反语不仅能够调节交际气氛、避免交际双方产生尴尬情绪,还能够在通过幽默的方式隐藏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的同时,表达说话者不满、讽刺、嘲弄的态度。因此掌握反语的语用功能,并且能够理解和熟练、正确地使用反语,有利于推进人们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以及建立、维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但也不宜过于频繁地使用,使交际参与者产生疲于理解的反感情绪,反而会阻碍人们正常的交际活动,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钟福连.言语反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王烨姝.俄汉反语对比[D].吉林大学,2007.

  [3]王雅丹.汉语反语研究[D].南昌大学,2015.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张丽萍.反语语用研究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7]王双怡.从语用学谈反语与礼貌原则[J].陇东学院学报,2014(4).

【反语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汉语中介词的语用功能探究

2.声乐艺术的功能美学探究论文

3.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网络语Yo的语用功能浅析论文

4.对新闻漫画的传播功能探究论文

5.建筑项目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论文

6.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的论文发表

7.论艺术理论的发展及其教育功能论文

8.Java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