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科护理中语言技巧的运用

时间:2020-09-28 11:24:07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在外科护理中语言技巧的运用

                    作者:苏凤君 吕金明 金仲品

在整体护理模式的架构中,与患者语言沟通占重要位置,但常因语言用词欠妥而使沟通失败。所以增强语言技巧的修养就凸显出来了。现就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称呼的语言技巧,解释病情的语言技巧,劝导的语言技巧,安慰性语言技巧等运用的几点体会作一概述。
外科护理;语言技巧;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的快速,护理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护理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而整体护理的关键在于护士要学会根据患者的心理做好沟通,语言是与患者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有的外科护士认为:外科主要是创伤性疾病,心理沟通不很重要,不管患者在想什么,只要伤口处理好都会照样长好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而精神是控制全身的,只有患者的精神愉快了,才有助于提高疗效,护患之间的沟通同样很重要。在外科护理中要做到与患者有效的沟通,必须要学会运用语言技巧,才能用精练、清楚、迅速地将思想、感受、意念传达给对方。现将笔者亲身经历的几点体会概述如下。
        1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焦虑和恐惧是外科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特点,尤其是慢性疾病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受长期病痛的折磨,住院后对环境的不适应,尤其对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效果、能否承担手术的刺激等等,都是一些未知数。因此,患者在手术前常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心情焦虑、烦燥不安、情绪不稳定等。由此产生对前途缺乏信心,加大了恐惧感,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对外科急诊患者,因病症的突发性、剧烈性和病症后果的不可预测性,使患者产生极度紧张的复杂心理,最多见到患者极度紧张、痛苦表情,忧虑、急燥的情绪,怀疑、消沉、担心的心态等。根据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要求外科护士利用语言技巧,更好的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2称呼的语言技巧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起点,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对护士怎样称呼自已都非常敏感,若第一次称呼不当患者就能产生对你的不良影响,以致影响以后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常见的不当称呼有:直乎床号:“××床,该打针了。”用“喂”来称呼:“喂!过来测血压。”等,有时直呼名字也有显不尊重,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护士应从病案中了解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具体资料,以平等、敬重为原则,因人而异地采用准确恰当的称呼,这一点很重要。一般可在其姓名后加“同志、先生、女士、小姐或者职务、职称”等修饰;对来的患者也可用“大爷”、“大娘”、“大嫂”、“伯伯”、“伯母”、“叔叔”、“婶婶”、“兄弟”、“姐妹”等乡村的习惯称呼。对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称其姓后加“老”,如“王老”、“李老”等以示尊敬。当患者听到这样亲近、平等、敬重的称呼,对你会产生亲切感,护患的距离就拉近了。记住患者的姓名也很重要,若见面的时候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患者就会产生把我名字都忘了的感觉,情感上就疏远了。总之,采用准确恰当的称呼,是搞好护患关系的起点,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