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民居木雕艺术的文化意蕴

时间:2022-12-03 01:55:08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山西民居木雕艺术的文化意蕴

  中国艺术自古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表达一种“物我合一”的人生态度,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山西民居木雕艺术的文化意蕴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山西民居木雕艺术的文化意蕴

  【内容摘要】山西作为中国保留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其建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在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美学成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其保留了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大批传统民居,其中木雕艺术更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从山西木雕艺术形象入手,系统分析其所带来的精神文化特质,展现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之美。

  【关键词】木雕艺术 传统民俗 文人精神

  中国地大物博,疆土辽阔,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无比辉煌的历史文化成就,其中传统建筑更是留给世人的一笔不朽的艺术文化财富。中国各地风俗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独具一格的传统民居。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古建筑的宝库”的山西,拥有一批修建于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大院。这些院落的出现,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不同审美意识的再现。如果说建筑是一篇成熟的乐章,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去细细倾听,那么其中构成这“凝固音乐”的音符――建筑部件,则更需要我们去感悟其艺术的本真。作为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木雕艺术是其建筑发展中的一个见证、一个缩影。山西木雕艺术的精华就在于其散发出浓郁的文化韵味,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和文化思想以艺术的手法展现在观者面前,使他们由景入境,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中国艺术自古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表达一种“物我合一”的人生态度。李约瑟曾说:“对自然的谦恭的情调和崇高的诗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①作为中国艺术精髓的传统书画艺术是一种“表现”艺术,其具有“线点结构”造型的独特审美属性,其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一种通过凝练世间万物来抒发内心的独有艺术。观之山西木雕艺术,无论是在雕刻技法还是物象造型上,都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点线技法运用到抽象世间万物的木雕装饰上来,利用线的形态和走向来雕琢客观对象的结构透视变化和形态造型差异,在一笔一画间尽显抽象美和具象美结合的美学特质。

  一、儒、佛、道的继承与宣扬

  透过这种传统美学形象,我们不难发现这背后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儒、佛、道之源的文化继承与宣扬。这些思想时刻影响着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宗法制度,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生活、艺术的各个层面,山西木雕亦然。无论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之礼、佛家主张的“四大皆空”之心,还是道家的“天人合一”之境,山西木雕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入浅出地以各种形式传承着,并借用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表现出来。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内容“忠孝礼义”,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传统美德,可其仍属于一个抽象的意识范畴,处于一个虚幻的无限空间中,而山西木雕却以一种生动语言来“寓教于刻”,以有限的空间来表达传统思想,使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契合。如“二十四孝”中,董永“卖身葬夫”的感人故事情节,就被匠师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细腻生动地刻画在了山西民居的隔扇裙板上,这些雕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规范了社会行为,极大地丰富了民居生活的艺术氛围。

  二、传统民俗的表现与追求

  正如《说文解字》中提道:“富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由此可知,万事顺心、吉祥如意自古以来是人们一直向往与追求的生活状态。在山西木雕中,基于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信仰,其民居建筑以传统民俗为背景,将木雕装饰图案与“福禄康宁”的美好愿望结合,因此其装饰题材中出现了如功名利禄、招财进宝、长命百岁等吉祥话题。这些题材的展现与表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将吉祥用语借以图案的方式表现,另一种则是用谐音的方式将文字语言替代化,以更加形象具体的手法来表达艺术观念。如在山西常家庄园石云轩的听雨楼,整个雀替采用的是透雕的手法,采用的左右对称的构成形式,这种有序的空间构图带给观者以稳定的视觉平衡感,并且它用蝙蝠比拟福贵,花瓶借喻平安,铜钱象征富有,意取“平安富贵”之意,整个雀替保持木材天然本色,格调质朴雅致,使功能性与装饰性达到一种完美统一,带给我们独特的视觉审美享受。

  三、文人精神的抒发与推崇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雅士立足于当下,保持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态度,追求的是一种安逸和平的清雅生活。特别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思想尤为顽固,处于社会底层的山西商人,其深受文人雅士的精神感染,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而很多山西商人走上仕途,在读书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熏陶,这也反映到其民居的木雕装饰上。在山西许多建筑木雕中,“岁寒三友”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元素。如建筑的梅竹纹雀替,即在雀替上雕刻梅和竹子的纹样,匠师们通过其精湛的技艺将梅花和竹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傲气,又凸显出青竹“破土凌云节节高”的风姿,纹样设计简约且富有内涵,含蓄地表达出了屋主人那份超然于外物的文人雅致。

  细观山西传统民居中的每一件木雕装饰作品,可谓“集先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言,颂山川之壮美,铭处世之学问,咏鸿鹄之大志”,②这些民间艺术品不断地在形态、装饰等方面发生着改变,逐渐演变成一种将力学和美学相融合的建筑构件。它以一种生动且富有形象感的方式和潜在的实用功能,巩固并提高着建筑整体的艺术文化氛围。山西木雕艺术不单单是中国传统哲思的核心继承,地域民俗的集中体现,更是道德社会价值观的弘扬推崇,因而了解研究山西木雕艺术不单要分析其在形式材料上的外在美,更应该学会品味岁月留下的那一抹沧桑,感受其带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注释:

  ①冉健.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髓及精神之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

  ②范志萍.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雕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徐铛华.中国传统木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冉健.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髓及精神之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4]范志萍.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论山西民居木雕艺术的文化意蕴】相关文章: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04-19

论翻译是文化翻译08-23

庄子的艺术境界论12-15

论浮雕艺术详细内容论文09-23

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关系论05-28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04-14

论析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05-11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04-15

论湘西文化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03-09

论《琵琶行》的语言艺术特色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