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的论文

时间:2020-08-15 18:29:49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欣赏教学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的论文

  内容摘要:心理能量是人格能量系统中的基础,能量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心理健康。音乐欣赏教学的听觉性、联想和想象性、情感性特征对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和谐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认识音乐欣赏教学的这一独特功能,将有利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人格心理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的论文

  关 键 词:音乐欣赏教学 心理能量 人格健康

  长期以来,音乐工作者们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音乐欣赏教学在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及价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音乐欣赏教学与人的心理方面的探讨,也随着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人们的音乐欣赏实践活动的日益增多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音乐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已意识到了音乐欣赏与人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大型商场选择一定的背景音乐来适应顾客的心理,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等。音乐对人的心理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已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而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各大中小学生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其中人格问题尤为突出。因而,音乐欣赏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更好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探讨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心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对音乐欣赏教学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这个系统的运动、变化、发展需要能量,这个能量不是外部加与的,而是来自人格系统的内部。驱使、操纵人格系统的能就叫做心理能。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基础,是影响人格的整个动力系统能否均衡协调发展之所在。个体中的心理能量经常因内部或者外界的影响而受到压抑或者受到阻碍,此时,人格中的心理能量如果不通过能量发泄、能量移置等来使之通畅,个体的人格心理将会表现为不健全,严重的甚至会有精神失常等现象。

  音乐欣赏教学是怎样作用于人格的心理能量的呢?

  首先,音乐欣赏教学以音响的形式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

  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各种音响结构的音乐:从地域角度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所呈现的音响结构样式可谓多姿多彩;从历史角度看,以欧洲音乐的发展为例,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等表现音乐音响结构发展与变化的音响样式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探究音乐音响产生的根源,与人的心理能量密切相关。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学家库尔特认为,在人类的最深层是无意识状态,作为人类本能欲望的非理性意志,正是潜藏在这种深层的无意识中。这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处于运动状态的东西,它时刻要求发泄和寻找释放的途径,以达到内在的平衡。音乐实际上是人的这种内在的张力向音响的转化。由此可见,在人们探究音乐的本质时,有人认为音乐本身就是创作者心理能量为寻找发泄途径而以音响的形式外化的结果。

  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以听赏为主要特征,这一特点使它对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影响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有关学生欣赏音乐的心理调查资料显示中,我们可见相当比例的学生对音乐能解除或减缓紧张、焦虑、压抑等不良人格心理现象产生有益的'帮助这一点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我们可以借用德国心理学家惠尔默泰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异质同构”来解释音乐的这一影响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从它的体系形成时即提出一个原理,认为客观的物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有一种“同形”关系;客观事物的结构过程同人对该物理事物的空间知觉或时间知觉的过程有某种对等性,也即相互对应的心与物之间的“同构”。从学者们的观点来看,音乐作品由于其自身的结构样式引起知觉者特定的心理反应,这二者虽然在质上不同,但作为完整的格式塔,在结构性质上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体现在它们都是以“张力”的模式作为其存在方式的。在学生的人格结构中,心理的能量以不同张力而存在。欣赏音乐时,音乐的音响以张力的运动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知觉系统,与学生内在的心理所具有的张力结构不断地契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能量随之运动、变化,使受阻的心理能量得以畅通。

  从以上库尔特的音乐本质分析及格式塔理论的“异质同构”的观点可见,音乐的音响与人的心理能量的运动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而,音乐的听觉性特征有利于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和谐。

  其次,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使之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

  音乐的联想、想象能影响人格心理的能量吗?弗洛伊德在其医学实践中与布洛伊尔共同发明了一种精神病症治疗法,即“自由联想法”。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想象对人格的心理能量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存在在本我之中的心理能量受到压抑、阻碍,或者人格中的心理能量不平衡是造成精神病症的根由。他的自由联想法,就是精神分析者尽量鼓励精神病患者把陆续涌上心头的任何东西,不管它如何微不足道、不合逻辑、荒唐可笑,都如实地报告出来,思想须自由涌现,不必要有次序或者有理论的连贯。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有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找到病因并进行治疗。也许在我们看来,这种联想和想象只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病症的根由,并不能说明它对心理能量的影响。但弗洛伊德还在其心理能量的发泄理论中提出了“移置和升华”的概念。本能为了达到减轻紧张这一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手段,最容易发生移置。在能量发泄的移置过程中,如果替代对象是文化领域的较高目标,这样的移置被称为升华。音乐作为一门形象的艺术,它给学生的想象是自由的,我们没有人能限制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着边际的想象。通过音乐的欣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是不可测的,压抑在本能中受阻的心理能量在美妙的音乐中不断移置,而这种移置是自由的、非强迫性的,它无需像其他移置那样付出更多的意志和努力。通过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学生或是陶醉在美感的享受中,或是激发学生道德上的崇高感等,因而,最容易使本能中压抑的能量移置。因为音乐始终给人的感觉是轻松和快乐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在产生联想和想象后,将这种联想和想象的东西表达出来,教师加之以把握,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能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因为在弗洛伊德看来,任何自由的联想和想象都并非是无缘无故的。音乐所提供的想象也会因欣赏者的个人成长环境、文化修养、人格心理等而表现出千差万别。教师也可从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的表达中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和个人课外独自欣赏音乐所提供给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是有所区别的。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等的选择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联想和想象更具丰富性;加之,学生处在一个集体的欣赏环境中,欣赏时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具有目的性,因而,此时的联想和想象更为专注;在集体的环境下,他人之间对音乐的不同联想和想象具有参照性和对比性,能促进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必须经过想象这一心理环节,课堂音乐欣赏教学与课外个人独自欣赏音乐相比所具有的这一优势,为音乐欣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能量在联想和想象中得以移置,最终使受阻能量得以畅通,使受压抑的能量得以释放。

  再次,音乐欣赏教学的情感体验能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

  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一种最普遍、最强烈的心理活动,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音乐是最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性质不同的乐调就会引起观众不同的心情和态度。——在倾听节奏和乐调时,我们的心情就随着它而变化。”论述表明,音乐艺术与人的情感活动密切相关。

  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艺术无需经过理性的思考、判断。我们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把握不是间接的而是直接的领会。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是直观的,是由于乐音的运动形态与感情的运动存在类比。人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时间的运动过程,而音乐也恰恰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感情体验在运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弛,而音乐也恰恰具有这方面的特征。此外,通过不同乐器所展现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不同调式、调性的变化也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变化。如:明亮的、忧郁的、热情的、大小调式的变化等。发生在学生心理中的所有的情感运动变化实际上是心理能量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使学生中的心理能量不断在音乐的引导之中得以协调和畅通。

  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情感体验因而更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尤其在大学阶段,因生理的成熟、知识的积累、精力的充沛等,学生的情感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往往能体验到音乐中较为细腻的、微妙的情感。要说明的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并非完全来自于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参与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启发意义的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欣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更为轻松的情感表现和情感体验的机会。它的这一特征,为学生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均衡发展带来更为直接有效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看来,心理能量在人格的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音乐欣赏教学所独有的特征,从不同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能量,使人格在各方面因能量的均衡协调而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张传开、章忠民,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新编大学美育》蒋国忠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3]《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于润洋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欣赏教学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的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

2.人格与性心理相关问题

3.浅谈音乐欣赏教学的论文

4.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创新论文

5.关于人格的心理小测试

6.从音乐欣赏教学地位到音乐欣赏本位的思考论文

7.浅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论文

8.浅谈音乐欣赏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