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

时间:2021-06-17 18:21:11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

  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 篇1

  摘要:本文以工商行政管理中的市场监管职能为载体,本文在协同治理视角下,结合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论述建立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协同治理;机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市场主体随之多元化,经营状况也变换多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管任务也就越来越重。如何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实现新的转型,是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旨在得出能够应用于工商行政管理实践并有效解决现存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因此兼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为防止虚假的知识和错误的“真理”侵扰学术研究,科学合理的界定相关概念,应当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首要步骤。尤其是对于这些发源于国际上的学术概念,如果仅作简单的直接翻译,往往难以形成本土化的充分理解和认知。因此笔者试图以国际学术共识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制度安排和国情,形成相互对接的概念体系。治理是研究领域一个新概念,却又是早就存在的一个旧名词。之所以说它是一个旧名词就是因为治理(Governance)早就存在,其本来意思如前提到是控制、操纵以及引导。说它是一个新概念是因为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又被赋予了新内涵,使其在政治学、经济学领域得到更多应用。治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罗西瑙(James. N. Rosenau )在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中认为,治理与统治有着很大区别:两个都有目标导向和相应的规则体制,但是统治往往由政府权力及暴力统治力量如警察支撑,从而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和落实。罗伯特·罗茨(R.Rhodes)认为,治理是改变了之前有序的管理状态,创新管理过程,从而实现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国内学者也对治理概念进行了基于本土国情的探讨。俞可平认为,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陈振明分析了全球化过程中的各种治理问题,将研究视角集中于政府管理、 合作网络及公民社会三个方面。在科层制(官僚制)框架下,追求经济、效率是其主题,但是模式僵化的弊端也是其在新的环境下日益捉襟见肘。行政生态环境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斗转星移,信息化席卷全球。僵化的科层制组织显然无法适应治理时代多中心主体的要求。以协同为路径的公共管理是新时代环境下的理想模式。随着公共管理事务日益复杂多变,协同治理能够实现多中心、多主体、多层次共同发力、协调运行。

  三、协同治理视角下工商行政管理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同时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业态如电子商务、电视购物,全球化、信息化的特质使得买卖双方的时空分离,诸多新问题都给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难点。如前所述,协同治理是适应新的行政生态换的治理方式。在公共管理事务纷繁复杂的今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理图景和视角。

  1.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1.1单一的政府监管局限。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的单一的政府市场监管模式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即使投入了很多人财物,依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1.2监管职能分割。主要是物价、质检、商检等部门与工商部门存在职责交叉、权限不明的情况。

  1.3监管区域分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按地域分割,极大地削弱了监管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2.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的可行性。(1)信息技术发展为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保驾护航。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政府搜寻信息的成本,而且能够减少协同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2)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为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指明方向。建设职能科学、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推进简政放权,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3)公共意识崛起为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提供基础。协同治理要求广大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强化对公民社会地位的认同,充分体现公民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有力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的实现与挑战

  工商行政管理的治理过程不仅包含多主体参与,而且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并且涵盖市场运行的全过程。因此,协同治理机制是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效应的关键。通过机制运行实现资源整合、利益协调、主体互动,才能保障协同治理整合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通过协同治理机制的建设约束协作中的各方动态进展,进一步实现协同增效。

  1.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的实现。为了促进机制的有效运行,接下来笔者分析了如何促进各方主体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互动,增进协同效应和整体功能。

  1.1增进主体合力。首先要重视协同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坦诚布公的磋商平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主导协调,也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搭建平台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主体表达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尊重利益关切。在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进程中,冲突和分歧在所难免,但是协同治理的目标能够对主体角色有清晰的界定,促进治理进程的有序化。

  1.2深化互动关系。社会资本是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的内在要素,并在过程中实现流动和累加。因为协同治理的要旨就是多元主体在一定的网络关系结构中的协同效应发挥,那么这种网络关系结构必然不是封闭和排外的,更不是某一单中心的极端垄断存在,而一定有社会资本的流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客体和对象,另一方面也是协同治理的主体。企业通过自我管理和内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社会责任感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完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和技术保障。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拥有较多社会公共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开展品牌营销,同时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例如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宜家开展协同合作,通过提高木材来源标准保护环境,既塑造了宜家的企业环保形象,有实现了WWF保护森林的目标。行业自律组织是某一领域内具有公信力的自治方式,通过角色定位,行业组织因为其独特性、权威性赢得社会公信力。在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中不仅能够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市场监管工作,而且能够在行业内部对于会员的不正当行为进行处罚。

  1.3加强协同基础。在制度建设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的配套制度能够搭建良好的政策性环境,完善配套制度为协同治理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同时,通过公民监督、网络监督、舆论监督,利用综合信息平台开展对话、辩论和协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还为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中的绩效评估及效果展示提供了基础,促使网内网外信息资源整合,拓展沟通渠道。

  2.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的主要障碍。协同治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具有较高的成熟性和有效性。因为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体在治理中能够实现政治、法律的平等合法,从而使治理进程中的权责体系、管理领域有着明确清晰的划分。在分化共存中,治理主体能够实现均衡发展。而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倒逼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实践。其根源动力是国家对于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及全能型政府的回应。不可否认,在市场建设初期。国家及政府需要构建其合法性,在坚持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领导经济发展。这也同时导致市场、社会及公民力量在国家与市场的竞争关系中发展模式下的发育不充分,这些主体也很难在工商行政管理中获得对等的法律地位和有效参与。

  参考文献:

  [1]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等译.[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6~87.

  [2]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木易编译.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3]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

  [4]陈振明,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东南学术,2005,(4).

  [5]吴春梅,庄永琪.协同治理:关键变量、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J].的理论探索,2013,(3).

  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 篇2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要想使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不仅仅需要国家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而且还需要法律必须能够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为此,针对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就必须要学会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以不断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1工商管理的促进作用

  1.1建立良好的信誉制度,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

  法律制度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维护社会经济正常运作的保证,所以如果一个国家,一个部门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就会导致任何经济都不能顺利运作下去,相反,只要双方的交易者都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这样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形成良好的市场信誉,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良性的运作。在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工作。由此得出,工商管理部门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运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引导来帮助他们自觉维护好自身的经营信誉和形象,并且通过一定法律手段来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使得不同的行业都可以在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下有序的健康发展。

  1.2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

  通过对社会市场上经济主体的管理研究,我们发现,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是对社会市场上经济主体的管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大众,并且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工商管理的管理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并且可以树立良好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意识,社会市场上经济主体的管理要求坚持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此外,就是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采取管理。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是经济基础。为此,在工商管理的工作中,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会树立正确地服务理念,并可以将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整合在一起,进而才能不断地拓宽工商管理的服务范围,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改进工商管理作风,促进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执法公示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视,并且有利于全面改进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作风,为促进其严格执法和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做出贡献。所以,对于我国针对企业发展提出的相关政策法规,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做的就是及时向社会上公布宣传政策法规,并要求能做到不断细化,从而进行深刻详细的解读,用以帮助社会企业充分了解国家政策中以及其所包含的所有各项新的要求。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各个企业都应该自觉地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做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要想为企业搞好管理和服务,只有充分的融入到企业中去。例如,在我国开展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所有的工商管理部门都可以实行分区服务的管理理念,并且针对不同区域中的不同种类,实行不同的服务对策,而且对于一些大企业实行定点联络,对于一些小企业可以实行分片管理的方式,时刻保持着重点难问题当场解决,面对一些大型的项目,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做到及时跟进工作和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并且不断提高企业的满意程度,让所有的社会公众都可以信服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

  2工商管理对于经济的作用

  2.1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正确处理管理与引导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与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中,从宏观上来讲,他们的利益具有一致性,但是这些利益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冲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国的所有经济主体都必须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经济制度,这对于工商管理来说,也必须严格依照相应的法律规范,并且对经济主体都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虽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工商管理部门都经常会遇到个别企业因为自身利益而不顾及国家和集体利益,只看到个人利益的情况和违法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对于这种情况,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注意采取管理措施,并且利用有效结合的方式对其行为和观念进行纠正[1]。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对于一些设备的滞后、产品销售不好以及污染严重的产业,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以促使这类产业向其他产业转行。与此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在政府和工商部门的共同合作的情况下,才能促使企业向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变革[2]。其次,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类型,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应该积极对其进行引导,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但是,如果当地的该类产业较多,以至于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在扩大此类产业中,只会造成当地经济的恶性竞争。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工商管理相关的部门就应该大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并且促使该类企业向外地发展,政府或者工商管理部门给以经济和技术上的帮助。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我国限制发展的行业,工商管理部门的责任就是应该做好自身的把关工作,正确引导这些行业转变经济观念,并且充分考虑国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用来促进各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2.2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改革也处于不断深化之中,之前传统落后的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需要和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的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就是及时地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自己的职责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2.2.1促进企业发展为工作原则切实为企业着想,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该做好企业与国家共同发展的协调工作,并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解释。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企业着想。

  2.2.2依法办事原则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以确保各个企业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对于一些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以及保护企业和个人的正当权利,时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对于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解决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法。

  3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要想使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不仅仅需要国家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而且还需要法律必须能够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工商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工商管理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 篇3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针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社会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从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包括转变办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增加实践教学。以此来创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不足,包括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工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本文重点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进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一、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管理,在我国某些地方,工商管理机关采用一法两制的制度,对外严格、对内宽容,严重破坏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整体性;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工商管理人才缺乏,主要是工商管理中高级的人才缺乏。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理念脱离现实。

  现阶段,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办学理念脱离现实的问题。诸多的高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都是采用模版化的形式,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社会管理人才的,但是校方并没有说明真实的办学理念,随着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的工作岗位在企业的中层或者基层工作,导致很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准确。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工商管理作为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包括会计、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工商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专业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重叠的部分,导致了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只注重表面,学生无法学习到专业的知识,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专业能力,在毕业后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针对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学校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课程安排上的表面化教学,缺少对工商管理课程的重点教学,课程设置上缺乏专业性。与此同时,针对工商管理课程和课时的设置都太高。学校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上,课程设置多达40多门课,3500多课时,虽然现在缩减到了2600课时,但是工商管理课程的课程并没有减少。

  3.实践能力差。

  在工商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实习和实践培养很少,实践教学板块不足,导致了学生很少接触社会的机会,缺乏专业的实践能力,妨碍了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的老师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与社会实践脱节更加严重。并且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需要从头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员工,他们的实践能力很差,基本的办公操作技能也不具备,并且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员工都缺乏创新,缺少主见。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用工需求越来越高,并且需要上岗就能直接操作的员工。对于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会让这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

  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要解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的问题,需要提高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不科学,会造成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准确,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具体的做法。并且校方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的制定上要面向社会的需求,立足于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就业为基础进行转变办学理念,与时俱进,设置合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设置个性化、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培养全方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毕业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促进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

  2.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上,以就业为目的设置课程内容,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特色教学,加大工商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实行学生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学生可以针对其他专业进行跨专业的选修。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互动式教学,增加工商管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工商管理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运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更加实际生动的讲解所教的课程;互动教学,采用教师和学生都主动授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所学的课程内容;情景模拟教学,课堂现场模拟有关工商管理课程的活动,增加互动性;研讨式教学,即开展讨论会等形式。与此同时,适当的减少专业课的比重,增加一些人文社会相关的课程;对工商管理的具体课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精选必修课,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同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增加实践教学。

  针对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增加教学实践的环节。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工商管理实践操作的课程,例如实践课和模拟大赛等形式。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基地。根据学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建立实习基地,并采用灵活实习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实习方向,并配有专业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工商管理专业的实习期应在半年以上,实习基地和学校达成长期合作,通过专业的实习,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增强社会的适应性,提高毕业的就业竞争力。

  建立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室。通过建立实验室,加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水平,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教学的课程力度和课程内容,不要形同虚设、资源浪费。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室是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场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做实验的形式,加深理解和巩固。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实验大赛,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大赛中磨练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改善工商管理教学的师资力量。

  工商管理教学的老师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将自己的课程与时俱进的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会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进一步提升,才不会误人子弟。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和校外著名的企业家合作,经常聘请他们到学校授课或开讲座,同时也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学校的实践导师,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现阶段工商管理体制存在专业人才的缺乏、工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也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针对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探讨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具体包括:转变办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增加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娜曼,曹文献,周启良.产业转移与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新论[J].中国人才.2013年06期.

  [2]薛敏.浅谈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3期.

  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 篇4

  题目: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议

  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发展,但是当时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信息化建设还没有被纳入到议事日程中。到了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也逐渐加快。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顺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工商行政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思维等,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渗入到实际工作中,培养信息化的工作人才,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发展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体系

  当前信息技术全球化发展十分迅速,电子政务、大数据以及网络技术等迅速崛起,使得社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需要站在战略性的高度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效的运用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的理念与手段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满足当前的形势与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与进步。

  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商行政管理中,能够创造一定的机会与效率,使每一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促进人们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认识和观念的变革,提高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处理以及人们的沟通合作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效率意识,尽快除去旧的机关作风,实现高效、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能够促进人们信息化工作能力的提升,不断适应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需要,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学习西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的方法,进行交流与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管意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和创造力,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效果的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公共组织,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信息技术时代,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能够转变组织管理的理念、方式等,重建机制,促进资源的再次优化配置。计算机网络能够使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管理工作方式更加快捷便利,突出了监管的实时性,能够了解每一位员工、环节的工作动态情况,实现远程监管,促进监督管理计划的落实,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效果的顺利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能够实现绩优的监管服务,信息化工作中,能够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减少行政过程的中间流程,促进政府管理规范化发展,减少人为因素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市场监管工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价值观以及能动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使决策更加开放,实现决策对象的共同参与,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实施,实现透明的民主决策。

  二、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自动化的工作,使市场监管以及社会服务实现信息化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就是管理部门是通过网络进行日常办公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依托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来实现,比如业务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共享等。建立电子竞技户口监督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为人们提供工商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服务,公式各种收费项目以及标准,网络化的企业登记、数据信息查询以及共享等。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服务、办理、监管”一体化,不仅能够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市场监管力度。

  三、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第一、由于受到经济、历史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理念、方法以及管理机制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要需要依旧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避免形式化。但是从总体来讲,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旧使用传统的思想理念和方式,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认识不足,也不够了解信息化的工作模式,认为只要有计算机,设置了网络,有了软件的运行也就是信息化建设。还有些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化的内容,运行起来不够踏实,更习惯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从思想上不愿意接受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不能从信息、网络的角度看待工商行政管理的问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信息化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中,基础性的设施比较匮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硬件以及软件设备更新换代比较慢,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产品更喜换代的速度比较更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软件数量比较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天处理的工作比较多,如登记注册、监管执法等,设备的陈旧老化以及网络的限制,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硬件以及软件设备等不能满足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从目前来讲,一些基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机构都是挂靠在办公室中的,岗位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在开展信息化工作时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考核工作开展不到位,考核表面化比较严重,没有量化各种考核指标,不能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信息网络资源闲置现象比较严重,资源浪费,业务软件都是自主开发,系统之间缺乏共享,信息化网络建设还只停留在部门内部,公共服务网站间的联系缺少。

  第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开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在知识结构以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上还不到位,岗位知识与培训的内容存在偏差,培训内容针对性以及目的性不强,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造成资源浪费。人员培训的形式方法不够科学,形式化严重,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信息化人才的不足使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发展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强化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转变认识观念,不能只从技术角度认识计算机网络应用,需要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明确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电子商务时代,贯彻落实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根据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方式以及机制,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完善监督管理。紧跟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网络信息化对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实现管理手段以及流程的革新,积极开发和研究信息技术,更好的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2.实现信息化标准建设。

  要提高对信息化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化标准作为重要工作,研制信息化标准,并实现信息化标准的统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提高信息化标准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和重视。完善标准化体系,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现有的标准化体系中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就需要及时补充和增加相关的标准内容,能够及时了解业务发展的情况,明确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于重点业务要强化相关标准的研制,在研究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广泛的听取各方意见,保证制定的标准科学、规范。标准执行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标准执行的管理力度,信息化项目建设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将标准纳入到合同内容中,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保证信息化标准得以全面系统的落实。

  3.完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实现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就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工作,将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并完善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对于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充份发挥信息化中心的作用。信息化体系建设需要从工商行政管理项目、业务、信息化应用以及管理职责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依,将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实际的效果,需要建立信息化效能评估机制,对信息化效能进行评估。通过评估能够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以及应用情况,明确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估的改进与强化,以最小的投入满足实际需要,使信息化真正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中发挥作用。同时还需要做好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安全等级,对工商行政管理网络系统进行整改,做好信息化的备份工作,保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更加安全可靠。

  4.强化信息化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高素质能力的信息化人才作为前提和基础,因此需要强化信息化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改进人员的教育培训方式,信息化建设中不仅需要人才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敲字发文,还应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软件业务培训的同时,强化人员的监管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自身潜力,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结语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工商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内容,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提高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反思,促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执法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实现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促进其全面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双建.在国家工商总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深化应用不断提升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J].工商行政管理,2010,07:18-19.

  [2]付双建.坚持“四个只有”科学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水平--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工商行政管理,2010,15:31-35.

  [3]李勇,等.工商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1:124-125.

  [4]张丽娟.明确信息化前行方向努力开创市场监管新格局--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议侧记[J].工商行政管理,2014,24:11-12.

  [5]钱铖.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8:13+12.

  [6]任光宇.试论如何以信息化理念推进工商行政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1:160-161.

  [7]赵钧.工商行政管理档案信息化势在必行[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04:76-77.

【工商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2.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3.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范例

4.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5.工商行政管理的个人简历

6.工商行政管理简历范文

7.GIS在工商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8.浅析物权法与工商行政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