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中的扶把训练

时间:2022-11-27 13:39:43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舞蹈中的扶把训练

  我国初期的舞蹈基础训练除继承传统戏曲训练方法外,也逐渐地认识到芭蕾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舞蹈基训中的扶把训练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浅谈舞蹈中的扶把训练

  摘要:扶把训练不仅能培养习舞者规范的舞蹈姿势和动作姿态,而且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各部位基本控制能力、表现能力,尤其是对发展下肢能力以及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平衡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扶把训练时应当严格地遵守科学合理的舞蹈训练原理来进行有效训练。

  关键词:舞蹈基训;扶把训练;动作分析

  在舞蹈的基本训练中,通过地面素质训练后要进行扶把训练。即手扶把杆进行舞蹈动作姿势姿态练习。扶把训练不仅能培养习舞者规范的舞蹈姿势和动作姿态,而且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各部位基本控制能力、表现能力,尤其是对发展下肢能力以及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平衡能力有重要作用。习舞者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时,可有效发展细腻的肌肉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对培养演员表演时掌控动作语言有积极作用。

  相对于舞蹈的表演活动,扶把的基础训练更多的是静力性活动。其主要的训练内容有:蹲、擦地、小踢腿、划圈、单腿蹲、小踢腿、手臂和腰、控制、大踢腿等。

  一、扶把训练时基本站立姿态分析和要求

  扶把练习通过不同内容的训练,使习舞者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表现能力及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但不正确的扶把也将会带来许多弊病,这就使扶把的作用适得其反了。所以在扶把训练时应当严格的遵守合理科学的舞蹈训练原理来进行有效训练。

  在扶把训练中,对把杆高度、扶把方法、身体基本站立姿态以及主要训练动作的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把杆的高度应当与学员小臂向上折起90度的高度相当,使手臂可轻松搭扶在把杆上进行辅助性练习,不允许使劲地拉把、压把、握把、抬肘;学员扶把时要求身体距把杆的距长与其小臂等长。扶把训练时基本站立姿态的要求是踝、膝、髋和肩关节向外展开,膝盖绷直,收腹挺胸,立腰拔背,深肩领颈,头部向上虚顶,形成身体的直立、拉抻、上下长长(通“常”)的感觉。

  重心垂直稳定在扶把基础训练中是至关重要。垂直有外垂直和内垂直,外在的垂直是从头到脚的直线形的垂直,内在的垂直是以身体重心轴线形成的垂直意识,强调任何情况下身体重心都应垂直于地面。外在垂直是从视觉上的直立,象船的桅杆一样,都保持对船身的垂直。内在垂直是身体平衡所需要的动觉感受,身体中心轴线始终垂直于地平线,重心移动时保持胯部向上到头部的中心支撑轴线不受影响。

  扶把练习多为单手双脚或单手单脚掌控身体中心,其中手的作用只是辅助调整重心,相对地面素质训练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但通过严格的把杆训练后,习舞者能够养成规范的动作姿态和正确的肌肉用力的方法,建立正确的舞蹈动作概念,为接下中间训练部分跳、转等技术技巧学习打好基础。我将扶把练习的动作训练进行了一些分析总结,以便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效地指导学生。

  二、扶把训练部分动作分析

  (一)绷脚擦地 (battement tendu)

  1、训练目的

  通过脚掌和地面的充分接触和擦地训练,可以有效锻炼脚背、脚腕能力,增强腿部力量和外开,腿部肌肉收紧程度,下肢关节绷直以及后背直立和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并能起到拉长腿部肌肉线条的作用

  2、动作分析

  擦地动作一般在一位和五位脚上练习完成,可以向前、旁、后三个方向进行。

  向旁擦地——由腰部发动配合呼吸,在大腿内侧肌肉对抗性引领动力腿往外做擦地运动,脚掌和地面经全脚掌擦地,脚跟推起,前脚掌推起并延伸至脚趾,成旁点地,然后身体由腰部开始向上向下继续延伸,头顶和动力腿脚尖为动作的两极,双肩双胯向腰部聚集形成对抗性力量。旁点地位与支撑腿的脚保持一条直线。往回擦地收脚时,同样由腰部发动配合呼吸,下肢的大腿内侧肌相互吸引将动力腿收回,脚掌和地面的关系经由脚趾擦地,前脚掌擦地,脚跟及全脚掌擦地收回一位或五位,回到基本站立姿势或姿态。

  向前、向后擦地——注意外开和脚跟、脚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向前擦地时,脚跟主动引领,脚尖被动推出;向后擦地时,脚尖主动引领,脚跟被动跟随。当脚擦出呈点地位时,应保持点地的脚尖与支撑腿的脚跟在一条直线上,其它要求同向旁擦地。

  3、动作要求

  动作中,首先要求始终保持身体正直与腿部外开。其次是脚部动作方向明确并能伸直膝盖和绷脚,要严格把握脚形和位置。动作过程要求平稳、清晰、有力。擦地过程中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支撑腿的脚掌上,双肩、双胯四个点保持垂直、平行、稳定,始终朝向正前方。在擦出和收回动作过程中,两腿保持伸直的状态,尤其是对膝关节决不允许出现弯曲现象。

  五位脚的擦地,动作难度增加,需要加强身体稳定性的控制和下肢的外开程度,强调在脚位收回五位时要规范。

  擦地动作训练一般安排在扶把训练的初始环节,可与蹲的训练相互变换次序。

  (二)蹲(plie)

  1、训练目的

  用以培养腿部肌肉和膝关节的柔韧性,增强跟腱的灵活和弹性,以及髋关节和腿部外开习惯的养成,促进身体平衡,为舞蹈跳跃训练奠定基础。

  2、动作分析

  蹲是下肢的屈伸练习。蹲的训练分为半、全两种,可在任何脚位上进行练习,主要是围绕着膝关节屈伸来训练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来提高腿部肌肉能力。

  动作由腰部发动并配合呼吸,想象一股力量从头部经由肩背,通过脊椎将力量传导致尾椎,进而迫使下肢膝关节被动弯曲身体向下蹲,上身感觉主动向下,下肢感觉被动下压;在立起时,力量首先由脚与地面发生接触对抗产生,动力通过踝、膝、髋关节推动直至尾椎和腰部将身体向上推起。过程中下肢主动向上推起,上身被动上升。总体动作感觉是在一种上下对抗性、被动与主动性相互转换中完成动作。另外,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如同背帖墙壁一样,做直上直下运动,大腿内侧肌有明显开与合的呼吸感觉。

  3、动作要求

  半蹲——在下蹲时,幅度控制在全脚掌着地的最大限度,即使半蹲。

  全蹲也称为深蹲——在半蹲基础上继续向下蹲,直到脚跟抬起,两膝弯曲与两胯齐平。在动作感觉上除去蹲起的幅度、难度有所增加外,在一、三位、交叉四位、五位上全蹲时,需要逐渐屈膝,弯曲至一半时才迫使脚跟离地,然后再慢慢继续下蹲。当立起时,脚跟先着地再慢慢直立,身体感觉同半蹲相同。(注:二位脚的全蹲脚跟通常不允许离开地面)

  动作中要求脚形要正确,下蹲和起直要平稳、连贯,注意腿部肌肉的松弛与拉长。保持后背的垂直,两腿膝盖尽量往外打开,脚尖向外,脚掌贴近地面。半蹲时,不允许脚跟离开地面,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能小于90度,最佳角度位110-130度之间。半蹲时最忌讳膝关节前冲,同小腿拧着劲,小脚趾外侧翘起,将重心压在脚心内侧,这是膝关节前冲的主要原因。正确的脚位脚型应当全脚着地,五趾抓地,两脚的重心平均。全蹲动作时切忌蹲死,即力量的上下传导失去连贯性。

  (三)小踢腿(battement tendu jete)

  1、训练目的:

  小踢腿由擦地动作延伸变化而来,是一种力度训练;主要锻炼动力腿肌肉力量和腿脚部动作的速度、力度和灵活性;对后背力量、绷脚力量、胯部和腰部的控制能力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动作时身体的控制能力,为做更大幅度的腿部动作打好基础。

  2、动作分析:

  小踢腿动作与擦地动作有许多相同之处。小踢腿动作可以向前、旁、后三个方向作练习。出腿、收腿的动作感觉上与擦地动作相似,不同的是擦地动作是在地面上完成,而小踢腿动作则是经过擦地将小腿踢出25度并作短暂停留。动力腿在擦地动作上继续延伸踢出,离开地面时要像射箭般的迅速敏捷,在力量上相比擦地更有力度。

  小踢腿的动作过程一般都要经过:擦地——点地位——踢起25度——控制停留——落点地位——擦地收回

  3、动作要求:

  动作中在身体和腿部形态正确稳定的基础上,做对脚及腿部动作。能伸直膝盖和绷脚,方向明确。动作过程中,两腿保持直立,双肩、双胯垂直平行,身体正直,不能晃动。小踢腿踢起的动力是脚背,提起高度25度,并一定要有短暂控制停留。收回时必须经过擦地过程,不允许腾空收回。

  三、关于舞蹈基本训练的一点发展、变化

  我国初期的舞蹈基础训练除继承传统戏曲训练方法外,也逐渐地认识到芭蕾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并成功地运用到了我国舞蹈训练实践中。随着舞蹈社会实践的发展,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训练方法。这些训练方法大都吸收和保持了古典芭蕾的科学训练原理,在具体的做法上进行增删变通,形成了以民族文化精神为统辖兼具合理科学的技术性训练。所以说,《舞蹈基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芭蕾基训》,而是包容量较为宽泛的舞蹈基本技术训练。相信,在舞蹈训练实践中会有更多民族舞蹈元素与科学训练原理相互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基本技术训练法,这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参考文献:

  [1]、芭蕾术语词典[M] 朱立人 编译 2003年5月第一版 上海音乐出版社

  [2]、舞蹈知识综合解读[M] 易红武 编著 2005年8月第一版 河南文艺出版社

  [3]、古典芭蕾舞艺术大观[M] 姬茅 编著 2002年2月第一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

【浅谈舞蹈中的扶把训练】相关文章:

浅谈体育舞蹈的论文09-23

浅谈舞蹈形象和意境04-12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论文11-03

浅谈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05-24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关系04-15

浅谈促进音乐和舞蹈的关系论文06-26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浅谈论文04-14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论文5篇11-04

浅谈异化与归化方法在翻译中的运用10-13

浅谈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与舞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