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中的社会感情与态度论文

时间:2021-08-10 08:01:54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学鉴赏中的社会感情与态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学鉴赏中的社会感情与态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文学鉴赏中的社会感情与态度论文

  摘要:

  文学鉴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鉴定和欣赏的行为,是读者接受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的信息,以读者的主观意识作出反馈的过程。文学鉴赏是具有主观性与社会性的文化判断与文化扩展,体现出丰富与多样化的特性,文学也借助于鉴赏的特性得到文化上的增值与延伸。作者的文学创作和读者的文学鉴赏组成人类社会文学活动的整体,这不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基础性构成。文学鉴赏中重要的心理机理是社会感情与社会态度。

  关键词:

  文学鉴赏;社会感情;社会态度;

  引言:

  文学鉴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鉴定和欣赏的行为,是读者接受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的信息,以读者的主观意识作出反馈的过程。文学鉴赏也是具有主观性与社会性的文化判断与文化扩展。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都有不可复制的精神、心理特质,不可能存在在伦理血缘系统、价值观念系统以及认知、动机、理智、能力、人格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个体间文学鉴赏的内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然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如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观、社会体制或是某种巨大的政治变革产生普遍认同),社会成员之间会有几近相同的意识形态,但要完全保持一致是不可能的。

  文学鉴赏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同样会有趋同的现象,如对世界名著广泛的价值认同;但在趋同之外,也有因读者个体间特质差异引起的鉴赏水平和传承程度上的差别。文学鉴赏因此而体现出丰富与多样化的特性,文学也借助于鉴赏的特性得到文化上的增值与延伸。

  一、文学活动的整体——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

  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的鉴定与欣赏的程度,标志着作品的社会接受度和成就大小。作者的文学创作和读者的文学鉴赏组成人类社会文学活动的整体,这不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基础性构成。

  作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是以作品为媒介传递写作主体主观意识的信息输出者。作者的主观意识不仅是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观的综合,而且是社会价值体系、文化结构以及社会体制、社会秩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反映。作者的创作能够体现出独有的个体文化背景,包括遗传伦理系统、价值观、文化观、宗教观、政治信仰、知识结构等。文学创作者不仅是一个个体的人,而且还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这样的社会角色使作者在创作时,会把个体文化背景纳入到社会大背景下,寻求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传播主观意识,获得大众(读者)的认同,是写作主体的心理诉求,同时也是作者自我价值提升的渠道。

  作品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是文学的物质存在形态。作品的出版、发表的过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学鉴赏,鉴赏者包括编辑、出版商等。只是这样的鉴赏者比起大众读者多了一个职业行为,即进行文学传播。

  大众读者是最广泛意义上的鉴赏者,我们一般所说的读者的概念就是大众读者。读者的鉴赏赋予文学作品以生命力,文学的美学价值因审美者即读者的主观审美理念的观照才得以显现。所以也可以说,文学因读者的存在而存在;具有文学鉴赏能力的人,才能够称其为文学读者。文学鉴赏关联着读者的民族性、所处的社会体制和社会阶层,但关联更为紧密的是读者的心理因素。文学鉴赏中重要的心理机理是社会感情与社会态度。

  二、文学鉴赏中的社会感情

  社会感情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本质看,人的感情就是社会感情,社会感情由情绪与情感构成。文学鉴赏本身便是一种心理活动,一部文学作品只有与读者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达成和谐的对应,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鉴赏。进行文学鉴赏也是读者的社会感情与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并显现其功能的过程。

  1、社会感情的动力功能

  感情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这主要体现了感情在人的生存发展包括与自身有关的是非和审美判断上的适应性价值。当读者被一部文学作品的人物或情节深深打动的时候,他可能废寝忘食,却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终日手不释卷。更有的读者为了抢购畅销书、得到作家的签名而不辞辛劳。同样,读者如果在作品中看到一个自己反感的人物形象,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反应,精力的消耗也会很大。社会感情在文学鉴赏中的动力功能,与读者对现实社会的审美、价值准则紧密相连。

  2、社会感情的强化功能

  感情可以巩固或改变人的行为和认知。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感情体验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并具有影响一个人认知操作活动的功能。文学鉴赏的过程是读者已有的感情体验与阅读感情体验交织在一起,进而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会产生一种新的感情体验,促使读者的社会认知加深和拓展。社会感情的强化功能使读者在文学鉴赏过程中,能使原有的对自我、他人及事物的感知和判断得到印证或修正,并影响因此而产生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的鉴赏活动,对同一作品反复阅读或者寻找类似题材、写作风格和手法的作品,其内在的心理机理便是印证和巩固已有的社会认知。读者钟情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反腐小说等题材的文学作品,就是这种心理机理作出的选择。在文学鉴赏中社会感情强化的行为还可以表现为与自己在社会中的行为寻找对应点,阅读行为与实践行为产生融合。巴金《家》的读者在当时代所作出的反封建家族的行动也是这种行为的表现。

  3、社会感情的传播功能

  感情能通过表情举止的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感情的外显传播,不仅能传递情感信息,而且也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它可以加强言语表达能力,提高言语生动性,甚至可以替代和超越言语。读者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有很高的要求,甚至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才是文学写作的高境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言谈举止表情,也可成为读者借鉴、仿效、演绎或者是批评的对象。另外,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行为本身也是某种情感或情绪的表达。

  4、社会感情的感染功能

  人的感情具有对他人感情施与影响的作用。感情的感染功能可以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一般的情绪气氛感染,表现为情绪兴奋性的整体提高或降低,另一种是被特定对象引起的与之相应的情绪反应。读者的社会感情与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发生对应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情绪共振,读喜剧而喜悦,读悲剧而悲伤,仿佛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一个读者的阅读感情可以感染其他读者,而其他读者的感情反过来又可以影响这个读者的原有感情。读者群感情的感染功能还可以影响到作者,作者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加深或改变写作理念。

  5、社会感情的迁移功能

  一个人对他人或事物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对象上去。读者对一部作品产生肯定性的鉴赏时,就会去寻找同一作者写的其他作品阅读,并且对作者本人也会感兴趣。读者还会搜集作者用过的物品,收藏作者的著作,拜访作者的故居、纪念馆等。情感迁移的内在机制,是情感的扩散与泛化。

  三、文学鉴赏中的社会态度

  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是个人对人、事、物以及周围世界,凭其认知及情感所表现的一种相当持久、一致、稳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因对象引起的,是有组织并且表现于行动的。态度总是针对一定的对象,对象不同态度也不同。文学鉴赏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本身已经整合了读者的认知、感情和动机,鉴赏的结论便是读者社会态度的表达。借鉴美国学者D。Katzd对社会态度的观点,可以看到文学鉴赏中社会态度的功能。

  1、社会态度的调适作用

  态度能帮助个体适应他所在的群体和社会生存环境,个体也往往通过表达社会公认的态度,从周围人那里获得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反应。态度可以保证个体与他人之间互动的顺利进行,与他人或组织的关系融洽。文学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构成,在现代人建构个体知识体系、个体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备能与社会普遍标准相一致、维护社会价值观和体现大众感情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适时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个体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素质之一。

  2、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作用

  个体通过态度保护自己和自我形象,态度被用来减少焦虑,并使情绪冲突转移方向。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对读者的社会活动恰恰能起借鉴和启发作用。良好的文学鉴赏素质的外显更有助于自我形象的塑造,并获得组织成员(如同事、同行、书友等)的尊重。

  3、社会态度的价值表现作用

  通过态度的价值表现作用,个体实现自己拥有的价值的自我表达,公开的表达和信奉的知识是个体价值观念表达的主要保证。价值表现可以巩固个体自我概念中积极的方面。社会化的人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心灵走近想象的世界。在想象的世界人会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修补缺损的心理结构,暗示积极的自我概念,实现理想化的自我价值。文学作品给读者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自由的空间。在现实世界,读者的社会态度可以通过文学鉴赏表达,在鉴赏信息的输出与反馈中,读者的价值得到体现,并在现实中强化积极的自我概念。

  4、社会态度的知识作用

  人们在对世界的知觉中,寻求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知识代表态度的认知部分,给实践以意义和指导。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还有知识与间接经验(也可称为一种知识)的获取。于是读者个体看待现实社会和从事社会活动就具有了更多的理解力和更大的心理空间,文学鉴赏也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鉴赏。

【文学鉴赏中的社会感情与态度论文】相关文章:

1.文学鉴赏当代文学论文

2.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3.探究古代文学中的酒与梦论文

4.谈语文学习中的合作与探究论文

5.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学研究法论文

6.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论文

7.测你对待感情的态度

8.形式与内容在文学翻译中的关系分析论文